赵夏芝
(太原科技大学晋城校区,山西 晋城 048000)
良好的教学管理工作可有效助推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升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但我国的大多数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在管理理论、管理目标等领域上存在一些不足,导致高校教学管理的水平有待提升,对此,亟须加强对现阶段高校教学管理的探讨,明确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借助自组织理论推动教学管理体系的优化。
自组织理论是在缺乏外部指令的情况下,组织系统内部的不同子系统按照某种内在的、特定的规则或者逻辑形成一定结构或者产生特定功能的现象,自组织理论强调系统由无序向有序的主动转化,自组织理论是对复杂事物的内在逻辑和相应规律的研究,呈现出非线性科学和非平衡态热力学的倾向,即呈现出熵减状态,这与自然科学领域的熵增定律是相违背的,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自组织理论适用于人类社会和人文社科领域,而不适用于自然科学领域。
自组织理论讲究事物由低层次的简单无序状态向高层次的复杂有序状态演化。在自组织演化的多层次流动过程中,自组织内部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由其自身的逻辑结构演变而来的,可以将其简单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在开放状态下,系统内的不同子系统由无序混乱走向有序组织,并出现相应的界限,这是自组织理论的初级层次;
第二,在系统内部形成基本秩序的基础上,通过协同作用,实现由初级层次向高级层次的非线性发展,强化系统内部的秩序;
第三,在相同的层次之中,系统本身会出现反复循环作用,也就是第二层次的反复作用,实现由简单、低级到复杂、高级的演化,不断推动系统自身的持续发展。
自组织理论构成理论主要包括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和草循环理论,其中,耗散结构理论是自组织理论的基础和起点,耗散结构理论指出应在远离平衡态开放系统的前提下,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能量的交换,当系统吸收的能量值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将耗散结构理论与高校教学管理相结合,可理解为高校内部的各系统以及系统内部的师生在充足的资源支撑下,会自主建立起有序的教学管理模式,并且对教学管理体系进行持续优化。
协同理论是自组织结构演化的动力,协同理论认为,自组织系统中的子系统会以非线性、非平衡态的方式进行相互作用,并且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以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角度来看,即部分积极上进的学生会越来越上进,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则可能选择以浑浑噩噩的方式度过大学生活。
突变论是演化的终点,当一个系统的演化通过量变的方式积累到临界点时,就会发生质变,从而到达新的层次。在突变论之后则是超循环理论,指的是再次从耗散结构理论开始,通过不断的量变和质变,实现事物的持续发展。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就是量变催生质变,质变为量变提供新的起点。当这一理论与高校教学体系管理结合起来时,就是通过自组织理论实现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一层层优化和提升,通过一次次的优化来提升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效果。
从我国现阶段的高校教育状况来看,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强烈的冲击,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仅有数十年的时间,但高等教育的规模却超过了其他发达国家数百年的成果,在这数十年的高速发展之中,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许多弊病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和解决,导致高校教学的整体质量并不理想,其中,较为明显的弊病之一就是高校教学管理受到他组织的影响更为明显,而没有发挥自组织的作用,如教学行政化,这对于高校的教学开展是较为不利的。与之相对的是,高校教学管理在面对较大冲击时,也享受了时代发展带来的红利,因此,本文结合实践对高校教学管理体系优化期间的机遇和问题进行了阐述。
1.内部动力
在当前的高校教学管理中,教学管理体系的优化具有较强的内在动力,这与自组织强调的内部转化是相契合的,其内在动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分别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和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指的是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认同感,在当前数据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大量的“信息轰炸”使得学生群体在自我认同上出现两种趋势:一种是学生处于自我催化的状态,即学生追求上进、追求进步,并且能够不断强化自我认知,不断超越自我,跟着优秀的同学学习;另一种则是学生在海量的数据信息下呈现出多重角色,导致自我认知失衡、现实自我边缘化的情况,具体表现为学生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缺乏正确的信息辨别能力,这与协同理论的观点是一致的。
教师效能感主要在于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形成知识、技能、成绩或者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并通过教师的自主判断来确定其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如果教师认为自己有效完成了教学任务,那么教师的效能感就会相对较高,反之,效能感就会降低。教师效能感的实现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态度、模式和方法是否符合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形成师生一体的有序授课状态;另一方面则是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课程设置和学校的教学规划,是否能够形成有序授课状态。
2.外部动力
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优化也受到外部动力的影响,外部动力包括社会经济动力和国家政策动力。
从社会经济动力的角度来看,当前我国正处于信息革命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发展迅速,日常生活都涉及信息化、数字化的相关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对于高质量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而现阶段的高校教学管理体系无法满足教学需求,高校输出的人才质量和数量也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此,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为高校的教学管理体系优化提供了较为强劲的外部动力,是现阶段推动教学管理体系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国家政策动力的角度来看,高校是向社会输出优质人才、专业人才的主要场所,而且有关高校教育教学的政策文件已经上升到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层面,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通过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优化推动教学活动的优化和教学活动的开展,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出更多人才、促进整个国家的繁荣向上是极为必要的,但国家政策动力也容易导致出现教学行政化的问题,使得教学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学生培养目标分离。
1.应试教育的前置影响
在学生正式进入高校前,往往要接受从小学到高中长达十二年的应试教育,在这十多年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受到压制,长期依靠他律的学习方式,并没有培养出自律习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容易出现进入大学后放纵自己的情况,并且容易在大量的信息冲击下出现认知失调的问题,这与自组织理论之中的协同理论是相一致的,由于应试教育的前置影响,学生在步入大学后容易放纵、叛逆,不论是对学生自身发展还是教学管理都是极为不利的。
2.教学资源配置问题
教学资源配置问题体现的是他组织对于高校教学管理的影响,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中,我国的高校教学活动存在较为明显的教学行政化问题,即上级主管部门对高校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进行直接指导,打破了自组织的实现条件,与此同时,教学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不同高校之间的资源配置存在不足,如我国头部高校的教育经费划拨远超于普通高校的经费划拨;另一方面则是同一高校内部不同专业之间的资源配置不均,在大多数高校的王牌专业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而普通专业的资源却少之又少,这就导致普通学校及学校内普通专业的教学管理活动效果不高。
3.新兴技术冲击带来挑战
在新兴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之下,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学管理体系都应当进行变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许多高校虽然也在进行教学管理的转型升级,但转型进度慢、转型效果差,而学生的学科知识呈现交叉的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的能力和知识学习泛而不精。此外,新兴技术的冲击也迫切要求高校在接下来的教学改革中应当注重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场景的转换,实现教育教学功能的丰富化。
在前文的论述之中,对自组织理论进行了简单概述和分析,并对自组织理论的构成理论进行了拆解,通过细化分解不难发现,自组织理论与他组织是相对的,两者呈现出对立统一的关系,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自组织理论可理解为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其内因,内因对于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他组织则可看作是外因,既可对事物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也可能对事物发展起到限制作用。在我国过去数十年的高等教育发展之中,他组织对于高校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行政指令的协调和控制下,许多高校蓬勃发展,而且不断扩大教学规模,但在当前教育事业发展以及知识经济到来的背景之下,他组织的推动作用明显降低,反而会对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优化起到限制作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持续优化,就必须强化自组织作用,更好地发挥内因在教学管理体系优化中的作用。
在自组织理论的视角之下,高校教学管理系统应当是处于开放基础上的,即与外界的各项信息要素进行交流,包括知识、理念以及人才等等,从外界获取新的理念、思想和成果,与此同时,应当保持高校教学管理系统的不平衡性,使得不同专业的教学系统按照协同论以非线性、非平衡态的方式朝着两个或者多个方向发展,可建设和完善竞争机制、创新机制和激励机制,从而推动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内部发展。此外,非线性发展的实现还需要信念、理想、情感等因素的作用,因此,高校应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组织师生积极参与到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优化之中。
教学管理体系可分为多个子系统,在开展教学管理的过程之中,应当实现基础板块的优化,即不同子系统之间的优化,矫正教学管理的相关规范,实现从“实然”到“应然”的重要转换,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于教学活动、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管理体系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新的要求,因此,在接下来的“十四五”规划中,应当从教学运行、教学考核和课程建设三个角度进行规范,从而使教育教学活动得到优化,实现教学管理基础板块的优化。
推动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体系的优化,需要做好课程大纲和教师教案的契合,在整个系统运行期间,了解外界信息,如政府政策对于教学活动的帮助,如果政府支持高校教学以及专业教学的开展,就应积极整合校内的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情况,既要保障优秀专业能够投入足够的资源,也要避免厚此薄彼的情况出现,形成优秀专业引领、其他专业齐头并进的局面。与此同时,应克服应试教育的前置影响,通过耗散结构理论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尤其是那些放纵自身学习活动的学生,更要引导他们积极向学,这其中就应当发挥教育宣传的作用。在教学管理系统优化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制度层面的提升,为下一阶段的优化提供起点。
高校要做好治理体系的优化和健全,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保障,教学治理体系的完善是教学管理体系转型升级的重要前提,完善的治理体系应当是学校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发挥作用,内部因素占据主要,外部因素进行补充和帮助。如政府部门通过对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高校能够享受更为充足的发展资源,市场则对高校的教学规划和教学目标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市场和社会也会通过学校排名、就业率、高校评价等方式对高校治理产生影响,在这些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国家人才需求来确定自身的教学管理任务以及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重点,从而始终让内部因素发挥主要作用。
在本文的论述中提到,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优化具备较为强大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推动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优化,就必须充分发挥内部动力的主要驱动作用,发挥外部动力的助力作用。从内部动力的角度来看,应做到趋利避害,让学生保持自我催化状态,让学生维持追求上进和进步的状态,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强化学生的自我认知,鼓励学生尝试超越自我,也要避免学生出现多重角色和认知失衡的问题,避免学生沉迷于网络上的虚拟世界。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激励和教学评价来激发教师的效能感,督促教师保持良好的工作热情,形成师生一体的有序授课状态,做到教学内容和学校教学规划相契合,教学活动满足学生需求。从外部动力的角度来看,则要借助社会、政府、企业、市场的重要作用,在完善的顶层设计的引导下根据自身情况开展教学管理活动,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自主权,避免教学行政化。此外,学校方面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5G 等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从而在自组织理论的视角下,充分发挥他组织的作用,推动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优化。
在本文的论述之中,首先针对自组织理论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进而对高校教学管理体系优化期间的优势和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分析论述,并结合自组织理论对如何推动教学管理体系优化以及如何发挥他组织的助力作用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本文论述,可推动自组织理论在高校教学管理体系优化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