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建筑中不可知的孤独阈值空间

2022-11-08 08:05编辑刘小贱LiminalSpacebotJadePike柴仁缘老稀奇
摄影之友 2022年11期
关键词:阈值走廊状态

编辑:刘小贱 图:LiminalSpacebot、Jade Pike、柴仁缘 文:老稀奇

晦涩难懂的神秘称呼

“阈值”一词来自拉丁语“ limen ”。在生理学、心理学或心理物理学中,阈限是生理或心理反应的感官极限。这是知觉的边界。一方面可以感觉到刺激,另一方面却不能感觉到刺激。Liminal 作为形容词,是指位于感官阈值处,因此几乎无法察觉。潜意识的意思是低于知觉的。绝对阈值是感官可检测到的最低感觉量。“阈值”所描述的是处于临界空间的状态,是由A 至 B 将至未至的状态。这种状态意味着处于新事物的悬崖上,但还没有完全到达那里的状态,可以在身体上、情感上或隐喻上处于临界空间,可以理解为“薛定谔的猫”。盒子在即将打开却尚未打开之间的模糊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所谓的“阈值”,而这种状态在空间里、在情绪上的呈现,便是“阈值空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处于阈值临界空间中可能会令人感觉到难以置信的不舒服。这是因为人类大脑渴望体内平衡和可预测性,而阈值空间恰巧模糊了大脑的这一“舒适”需求。

无论是在推特上还是在 Instagram 上,都有与 Liminal Space 相关的账号,持续发布各种阈值临界空间的照片。每一个账号都有上万人数的追随者,可见这样的话题受到了全世界大多数人的认同与支持。但是在心理学层面这又是一个很有趣的课题——这些不确定性的照片竟然能让全世界范围内的多数人都感受到相同的内心感触。

©柴仁缘

夜晚给予画面不确定感

很多阈值空间的作品都是在晚间创作,没有日光之后画面主体会更加突出,暗下的天色也会增加画面中的神秘感与不确定感。这也是源自心理学的一部分,人类对于黑暗、暗处有着与生俱来的恐惧。于是在夜晚创作阈值空间的作品就恰如其分地迎合了画面氛围感。单纯的黑暗不会讲述恐惧与位置,恰恰是在黑暗中的场所可以实现此类效果。例如在黑暗中亮灯的加油站、黑暗中写字楼下的无人快餐厅,这类主体一般都是给予人希望与庇护之所,但当身处黑暗之中,它们也会变得陌生与诡异,观看者在作品中难以获得发现绿洲般的希望,更多的是会产生心理上的不确定感。这种心理便使得在白天看似普通、正常的场景,在夜晚反而会给拍摄者、观看者以陌生感,失去了被摄物体在日光下令人熟悉的感觉。

为什么会有阈值空间

其实阈值空间体系成为视觉表达并且延展开来,至今依旧是一个不断壮大发展的视觉体系。最早关于阈值空间的视觉表达是来自网站 4chan 上的一条提问,“有什么令人感觉到不自在的图片”,针对这一问题便有了一张名为“后室”(Backroom)的照片。照片呈现的是一张黄色昏暗的贴上壁纸的房间,棕灰色的地毯,构图并不严谨讲究,看上去更像是一张随手一拍或者快门误触所留存下来的照片,图片里没有任何恐怖的东西,但就是这张没有任何文字详细描述的照片,却在该话题下得到了全世界网友的广大认同。很多人都因为这张照片而感受到不自在、恐惧、焦虑等心理状态。这便是“临界空间”最早出现在公众视野的状态。但随后根据这张照片所带来的额外创作,同时也激发了网友上传令自己感到不自在的

一张名为“后室”的照片,被观看者截图为感受到了房间里散发着地毯潮湿的发霉味道,回响着白炽灯嗡嗡电流声的诡异。这张照片在发布之后,未料到会得到全球网友的追捧。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们均对于这一张照片表示感受到了图像传达出的诡异与难以言说的恐惧。可见一张房间的局部照片就能让全球网络用户都感到相似的恐惧,这本身便是意见很奇特的事情。更有甚者在追问房间的位置,也表示过曾所处于相似的房间中。但实际上,这只是一幅由电脑绘制而成的房间照片,虽然房间不存在,但给予了所有人真实的恐惧感。随后便在网络上开展了关于“后室”阈值空间故事的补完。直到今天,关于阈值空间“后室”的内容已经发展成故事、电影、游戏,可见阈值空间这一概念深深吸引着全世界。

[本页图] ©柴仁缘

普通场景为何“诡异”

照片所能传达出的感觉正常来讲是“因人而异”的,但阈值空间所表述的给予了不同年龄与阅历的多数观众相同的诡异感受是令人没想到的。这种反馈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集体潜意识”,引起内心感受的照片往往以建筑与空间作品为主。如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接触所产生的影响一样,建筑空间可以激发人的某种感觉。这种感觉非常复杂,可以代表着逝去的旧时光,也可以唤醒不同阅历、不同生活时期的人曾参与过的生活记忆。

其实无论是建筑摄影作品还是建筑本身所传达出的感受就非常符合建筑本身的承载作用——容器庇护与时代的印记。恰恰是建筑空间的这种作用,使得它与它的照片唤醒观看者的记忆,勾起观者身处此处建筑中或相似建筑中的回忆,这种回忆包含着经历的场景,记忆中的光线、色彩甚至气味。这其中的影响还牵扯到了建筑的一个额外特性——时代感。很多国家具有风格的建筑都具备着鲜明的时代属性,因此相似类型的建筑造型不尽一致,即使观者没有出现在图片中的建筑空间里也会唤醒类似的旧时光回忆。空间是模糊的,更具备开放性,因此阈值空间这类型的照片为何能如此引起社会面的共鸣就变得很好解释了。

深入内心的情绪,阈值空间是一种传达怀旧、迷失和不确定感的情感空间。这类情绪经常缺乏活动和目的,它们与短暂性的基本人类状况有关,即没有什么是永恒的,任何情绪都会随时转变,但在当变未变时的状态使人获得了一种怪异的超凡脱俗的感觉。

1. 无人商场的中庭是很多阈值空间作品创作地,这令很多在商场关门后寻找出口的顾客都能引起共鸣。

2.在规整的建筑中出现醒目的物体,也会增加作品的不真实感。

3.具有年代感的空间会增加空间本身的怪异。

不确定的未知放大临界感

并非所有的空间都能完美地“戳中”观者的内心,太过新奇、个性强的建筑无法激发回忆。大型建筑的外立面、纪念碑、雕塑的临界感非常模糊,也许会激发人的巨物恐惧症。真正能激发观者的反而是以“不确定”的室内空间为主,比如空无一人的建筑中庭区域、绵延的走廊、停车场、无人的游泳池。越是这样的公共区域越是令人着迷,因为它的不确定感是最为强烈的。

最为普通却又令人不安的临界空间实际上每天都在被人使用,只是没有人会在不经意间注意到这一点,也是因为这样的公共空间在人多时不会传达出这样的心理状态,反而是在人少的时候不确定感会放大。走廊也是临界空间,它本身没什么,只是通向更重要的房间。走廊让你想知道在它通向的房间里会遇到什么。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得走廊在恐怖电影中被广泛使用,它们预示着可怕的事情即将发生。在《闪灵》中,看着主角丹尼在俯瞰酒店的走廊里打滚,谁都会感到些许不安。临界空间是一个等待空间,每个人可以出于多种原因出现在这里:在酒店大堂等待着入住,在走廊中驻足等待前往房间,在购物中心的大堂中与人会面。也许某个特定的事件或情况会打断这样的状态,使得一切的状态悬而未决,这将对你的下一步产生重大影响。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无法控制这些情况及其发生的时间。

4.由视觉艺术家制作的3D空间还原了《闪灵》的诡异走廊。

最具影响力的是斯坦利·库布里克对摄像机单点视角带来的完美感的痴迷。通过这种方式,走廊的消失线成了他最青睐的电影形式之一。库布里克的镜头会猛地向前或向后吞噬空间,掌握这一点需要绝对的技术精确度——这正是他标志性的手法。虽然后期有阈值空间爱好者使用3D建模完成了远望酒店走廊的还原,去除了主角丹尼和他的脚踏车,但是单纯的空走廊依旧能让人毛骨悚然。

亦真亦幻的临界空间

纽约 3D 艺术家杰瑞德·派克(Jared Pike)的超现实系列“梦幻泳池”体现了梦幻般的美学,这是一组具有几何设计的现代主义游泳池,位于未知的位置。作品是通过3D 渲染图像和部分视频循环展示了一种怀旧但又略带不安的感觉。派克的这一组作品创造了受阈限空间启发的想象室内设计。“临界空间是过渡、等待和不知道的地方——酒店内部、候诊室和停车场是常见的例子。断章取义,在没有人的情况下看到这些地方,会让观众觉得他们以前去过那里。”探索多愁善感、怪诞和不可思议的熟悉感等主题,让人想起法国建筑师 Alain Capeillères在 20 世纪 70 年代标志性的游泳池,作品中的游泳池将自然宁静的流动性与人造结构的弯曲、起伏形式并列。作品中创建的建筑看上去融合了多层停车场、蜿蜒的走廊、螺旋楼梯和迷宫一样的房间,里面充满了碧波荡漾的绿松石水,这些设计融合了当下临界空间所包含的全部元素。这些位置的超凡脱俗的布局和虚幻的比例在每件作品中都营造出一种迷人的张力,表现出了回到临界空间这一主题——“这一次,存在于我们的梦境和清醒意识之间的某个地方。”

[本页图] @杰瑞德·派克(Jared Pike)

猜你喜欢
阈值走廊状态
非平稳声信号下的小波变换去噪方法研究
神奇的走廊
科创走廊“乘风起”
非均匀光照下文本图像分割算法研究
智珠二则
利用迭代软阈值方法抑制恒时演化类核磁共振实验中的采样截断伪峰
母亲河生态大走廊
在走廊行走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
两种改进的局部阈值分割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