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相信一个“相信”的理由

2022-11-08 09:43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菏泽27400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28期
关键词:上铺午休潜意识

◎ 焦 铭(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菏泽 274000)

“老师,我晚上走读,中午在学校休息,上铺老晃床,我午休经常睡不着,很影响下午的学习效率,我该怎么办?”学生小A 着急地说。

面对类似的困惑,教师的回应可能有以下几种。

其一:同学之间要相互理解,不能因一点小事伤了和气。别想太多,睡自己的就行,管别人干什么。

其二:事情不可能按照你的意愿进行,干大事的人,要有大格局,别老计较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其三:这种情况,你能改变吗?如果不能改变就积极适应,不要老把自己置于“受害者”的角色。

其四:不是晃床本身影响你,而是你的看法。注意调整自己的认知,越想这件事影响你,就越影响你。

其五:睡眠质量与睡眠时间不成比例,有时候不一定睡着,闭目养神一会儿也好。我睡不着的时候,就是这样的。

其六:老师读高中时,也有过这样的困扰,特别理解你现在的感受。当上铺同学感知到你对晃床这件事的态度后,如果没有进入睡眠状态时,他可能在“晃”与“不能晃”中纠结;如果晃床是他睡着后的行为,他自己也意识不到,如何去控制?换位思考一下,多份理解与尊重。

试想一下:如果自己是小A 同学,听到上面几种回应后,有怎样的感受?前四种,带有明显的指责意味,认为小A 之所以会有困扰,是因为过于纠结身边一些小事,是自己看不开的结果,这样的反馈,只会让他更加郁闷:明明我是“受害者”,为什么要我进行换位思考?为什么要我去做改变?后两种答案,虽然在反馈中增添了“柔性”的部分,小A 的情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支持,意识到是自己的看法影响着自己,但依然难以欣然接受晃床的行为。他可能会由此变得讨厌自己:为什么就是做不到?为什么控制不住自己的想法?

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教师常有这样的体验:明明说很多遍了,表达也够明确了,学生当时也认可了,为什么就是做不到?注意:不是学生故意与我们作对,而是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内容,听起来很有道理,但若想行为真正发生改变,需要潜意识相信,也就说要给相信一个“相信”的理由。

回到小A 的案例,如果在共情的基础上,找到他能改变的部分,给他一个足够相信的理由,再配以积极的暗示,效果就大不一样。(T:老师,S:学生)

T:是的,午休确实很有必要。通过午休,调整自己的状态,能以饱满的精力迎接下午的学习任务。

S:是呀,老师。所以休息不好,肯定影响下午的效率,上铺老晃床,烦死了!

T:我觉得你很幸运,每天中午,都能享受免费的“摇晃“服务。

S:什么意思,老师?(很吃惊的样子)

T:婴儿入睡的过程中,都被大人摇晃过,或在摇篮里,或被抱在怀里。随着身体的晃动,他很快就睡着了。

S:老师,我小时候睡的“筐”,我们家还有呢。您的意思是上铺晃床就像小时候晃筐一样?

T:领悟力真强,(点赞的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入睡不再需要你刚才提到的“筐”,但小时候被晃的体验,却被身体记忆下来,那是一种温暖与安全的感觉。

S:还真没这样想过,之前只想着晃床的行为影响自己休息,现在想想,确实如此哈。

T:(微笑)其实,事情本身没有任何感情色彩,所谓的喜怒哀惧,都是我们赋予它的。换个角度再看晃床,是不是应该感谢上铺同学,他辛辛苦苦地付出,让自己在高中时期还有这样一种温馨的体验。

S:(眉头舒展,开心)是的,老师,这样一想,心理确实好受多了,谢谢您!

T:困扰面前,一方面,要看到自己不舒服的体验;另一方面,要看到困扰背后的积极力量。

最后,我又对类似情况进行了深化:大家都对催眠比较感兴趣,可能你也通过媒体了解过。催眠师站在台上,好不容易营造的催眠氛围,可能会随着一声喷嚏、一声咳嗽,乃至外面传来的一声鸟叫被全然破坏掉。所以,催眠师经常说这样一句话:此时,无论你听到什么声音,无论这个声音有多强或多弱,都只使你进入更深、更深的睡眠状态。

谈话到此基本上就结束了,全程没有任何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他的想法与感受,提供一种真实的生活经验,因为他经历过,感受过,看到过,所以他相信,潜意识接受这个调整认知的理由。

学生很开心,坚定的眼神告诉我,他会去尝试改变。其实,就在当下,改变不已经发生了吗?

育人中,针对同一件事情,有很多入口,但只有一个入口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让其欣然接受,并跃跃欲试,那就是给相信一个“相信”的理由。这个理由,如何去发现与挖掘?

一、学生的经验

我们亲身经历过的或观察到的事情,会以某种形式留在个体的记忆系统中。所以,当调取这部分相关经验与学生沟通时,不仅意识层面接受,潜意识层面也很容易通过。

比如,高一学生面对突然失去的“光环”,开始怀疑自己。无论我们怎样强调“你依然很棒,你能力不差”,可能他都不会相信,因为现在他确实不如身边的人。这时,不妨试试这样与他沟通:在初中时,你有没有过类似的挫败情形,可能是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也可能是其他的方面,经过调整后,又找到了曾经的自己?当时你是怎么调整的?结果怎样?在他回忆自己起伏的经历中,我们再配以肯定的语言,他的心就会慢慢被托起。

二、生活常识

生活常识,作为集体潜意识的内容,是不需要特意学习而在生活过程中自然而然习得的,其本身就带有足够的说服力。比如,告诉学生压力要适度时,可以用“吹气球”的方式,也可以引用“弹簧”的例子;告诉学生人际交往要亲密有间时,可以通过“两只小刺猬”的例子,也可以通过“两棵形状不同的树”来说明。

三、触动内心的活动体验

每个人都有自己看问题的方式,这种方式一旦形成,很难轻易改变,除非内心得到切实的触动。

高中生一般不轻易表达真实的想法,又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所以,当遇到困扰时,会潜在地以为别人状态很好,即使别人可能也有困扰,也没有自己的严重。我们可以在班级里做个小调查,让学生分别对自己和自己认为的别人的生活满意度打分(0 分:一点不满意,10 分:非常满意),把分数写在一张A4 纸上。给别人打的分值写在纸的左上角,给自己打的分值写在纸的右上角,然后将A4纸举起,大家相互看一下。他们可能会突然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别人的状态也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通过这个活动,不用老师多说,学生内心的焦虑感就会下降。

做,开始容易,坚持难。我们可以给行为很多理由,但只有一种理由能使知情意行统一,使行为持久,那就是让相信有“相信”的理由。它不止让我们意识到应该去做,更让我们发自内心地愿意去做。

猜你喜欢
上铺午休潜意识
梦境是链接潜意识的捷径
光影视界
凡尘多少事,都付一梦中
梦话
疯狂编辑部之午休时间
练琴
潜意识研究的现实意义
被网游点燃的午休时间
看看俺们身边的“牛人”
西行杂记(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