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虹莉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的特点,自开设以来,深受学生喜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作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两门学科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笔者欣喜地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也给习作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使学生们对于习作不再头疼,逐渐达到“乐于书面表达,勇于张扬个性”的快乐习作境界。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环节。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内容是选择一种自己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介绍给别人。为了拓宽习作思路,课本列出了一张表格,可以写与动物、植物、物品、美食等有关的事物,或者其他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学生投票,发现大家最感兴趣的是美食类,最终确定把介绍一种家乡美食作为本次写作的内容。笔者带领学生开展了“寻味家乡美食”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
首先,笔者让学生回忆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家乡美食。学生兴致很高,纷纷踊跃向同学们介绍自己认为最具有特色的家乡美食。第二步是收集资料,通过互联网等手段收集各种美食的相关资料:颜色、形状、材料、做法……接下来是动手操作,自己尝试动手做一做最喜欢的家乡美食,从而更清楚地了解美食的制作过程,加深对家乡的情感。笔者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带学生到无锡的餐饮名店去看了小笼包制作的全过程,还跟师傅们一起尝试制作小笼包。这次活动过后,许多学生纷纷感慨:原来驰名中外的无锡小笼包制作起来非常不容易。从擀面到拌馅儿,甚至到顶上的褶皱都有严格的规定,难怪“皮薄汁多,肥而不腻”的小笼包会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成为无锡的名小吃之一。最后一个环节是推广美食,将自己喜欢的美味写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这一家乡美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了表达的欲望,写作也就变得轻松了许多。这篇介绍家乡美食的文章很多学生都写得非常精彩。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自我的超越。”因此,笔者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生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单一的课堂,广泛接触自然与社会,悉心观察万物,挖掘大自然之美,从而积累丰富的素材,为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进中国传统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文化素养和民族精神。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中华传统节日。九月节日比较集中,有重阳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这一个月的综合实践,笔者指导学生开展了“走进中华传统节日”主题系列活动。学生们通过查找资料,探寻节日的由来,讲传说、吟诗歌;走上街头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人们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感受;去敬老院送温暖,给老人们带去欢声笑语;到超市、卖场调查月饼形状、口味、价格、销售情况……在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小组合理分工,实实在在,人人有事做,个个有所得。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在深入认识中国传统节日的基础上,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笔者让学生把本次活动中的感受写下来,形式不限。学生自编的诗歌、童谣、习作等让人刮目相看。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是《_______,我想对您说》,让学生向父母、长辈表达自己真挚的谢意,懂得报答,学会感恩。这次习作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社会及家庭对自己深深的爱和浓浓的情,而且还要让他们用语言和行动向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父母表达敬意。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发自内心地对父母说出自己的爱呢?星期五放学前,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殊的回家作业——我为爸爸(或妈妈)洗脚。记得当我把这几个大字写在黑板上时,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孙老师,你怎么布置这样奇怪的作业?”
“老师,我爸爸脚臭,给他洗脚,我肯定自己先晕过去了。”
下面的学生哄堂大笑起来。
我故意板着脸对学生说:“从小到大,爸爸妈妈给你们洗过多少次脚,你们记得吗?现在让你们给父母洗一次脚,这个要求过分吗?”
教室里安静了下来,我特意强调:“每人必须认认真真为父母洗一次脚,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星期一,学生们返校了。当笔者把“我为父母洗脚交流会”这几个大字写在黑板上时,教室里没有了当初布置这项作业时的喧闹,变得异常安静。交流会开始了,学生们一个个争着发言。
吴思岑说:“孙老师布置这项作业时,我觉得非常可笑。但当我为妈妈洗完脚后,我再也笑不出来了。”
潘范嘉说:“当我为爸爸端来一盆热气腾腾的洗脚水时,我看到了他惊喜的目光。这是我长这么大,从未看到过的幸福的目光……”
“当我轻轻为妈妈搓洗脚时,妈妈的眼睛湿润了……”
学生有了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之后,笔者又趁热打铁,让学生回忆父母对自己的点滴关怀、无私奉献,然后在班里开展了“心存感恩,孝敬父母”的综合实践活动: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用攒下的零花钱给他们买礼物……最后让学生们以《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封信,将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写下来。学生们埋头写作,一气呵成,往日那种一到写作文就皱眉头的现象不见了。无论学生们的文笔如何,每一篇习作都是真挚感人的。
传统式的习作批改模式是学生写作,教师批改,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往往写完就了事,等着教师来纠错,没有养成自己阅读、自己修改的习惯。这样的模式不利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来进行改革,把讲评习作、批改习作变成欣赏佳作、展示才华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互动交流、相互品鉴中不断提高。例如,让学生分小组进行作文评选,选出写得优美的文章或用得精妙的词句,分组进行配乐朗诵比赛;也可以寻找别组同学习作中的错别字、病句,争当“啄木鸟医生”;还可以把小组中的佳作汇编成优秀习作集等。如果是童话故事或想象作文,可以进行自编、自导、自演的短剧表演,个人或小组合作表演自己创编的故事。在活动中,学生既学会了修改习作,又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
命题、指导、批改、评讲是习作教学的四个环节,但这四个环节不是孤立的、分割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整体。把作文教学的四个环节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来进行,使教学环节有机融合,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不仅提高了习作教学效率,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让习作教学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关注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的亲身经历、情感体验和主动探究。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习作注入了新的源头活水,使习作成为一种有意义的倾诉。综合实践活动“牵手”习作教学,能让学生把习作真正视为自己内心的需要、表达的需要,让每个学生成为心智自由的学习者,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文抒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