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源,闫亚洲,荆 洁,卢佩林,于召虎,王 宇,迟玉祥,吴 泳,荆文慧,辛 涛
266071 山东 青岛,解放军第九七一医院神经外科
近年来,国外恐怖爆炸袭击事件愈演愈烈,造成了大量以前仅在军事冲突中出现的爆炸伤,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美国每天发生近5起非法爆炸袭击事件[1]。虽然大多数战时创伤涉及四肢,但对生命威胁最大的是头部伤、躯干伤和大出血,且头部受伤是早期和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2]。国内外枪击伤导致颅内假性动脉瘤的病例非常少见[3-4],在国内,制式炸弹爆炸导致的颅脑创伤较少。近期,我科收治1例流弹爆炸导致颅脑外伤的患者,经抢救后成功救治。本文分析该病例救治经验,为类似颅脑爆震伤救治提供参考。
患者男性,21岁,流弹弹片致颅脑穿透损伤后意识不清4 h余,于2020年12月25日收住入院。入院前4 h,在距离患者约4 m处发生流弹爆炸,金属碎片击中其右颞部,伤后患者即刻倒地,伤口流血,呼之不应,被迅速转送至就近医院,急救处置后转运至本院。本研究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号:LL20220608001)。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患者在就近医院行颅脑CT检查提示:①蛛网膜下腔出血、右颞叶脑挫裂伤,侧脑室、三四脑室出血铸形;②弹片经右颞、基底节区、侧脑室、跨中线至左侧额顶叶区域盲管损伤;③异物残留:右颞多发碎骨片、左顶金属碎片;④右侧颞骨骨折、右侧乳突内少量积血;⑤右侧颞顶部头皮软组织肿胀(图1A~C)。CT检查后,患者呈昏迷状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5分,呼吸深慢不规律,有鼾声,约10次/min,BP 152/96 mmHg(1 mmHg=0.133 kPa),双侧瞳孔偏小、等大等圆,直径1.5 mm,直接对光反射消失。右颞伤口有血迹,无活动性出血,颈部抵抗明显,四肢刺激活动不明显,肌张力增高。病情迅速加重,呼吸逐渐变慢,立即给予气管切开,在切开气管时自主呼吸停止,给予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此时患者呈深度昏迷,GCS 3分,双侧瞳孔扩大,直径约3.0 mm,对光反射消失。考虑颅内出血多,颅内压过高,立即在全麻下行右侧侧脑室钻孔引流术,穿刺管入脑室后血性脑脊液快速喷出,脑压高,缓慢释放约15 mL后固定引流管,结束手术,双侧瞳孔回缩至2.0 mm,对光反射仍消失,由“120”转至本院。
1.3.1 伤后1~6 d 入院后继续给予呼吸支持治疗,并给予静脉脱水、止血、预防感染等治疗,次日查体:呼吸机辅助呼吸,有自主呼吸,较弱,血压135/88 mmHg,昏迷,GCS评分5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0 mm,对光反射迟钝。右颞伤口位于平右耳上缘后方2 cm处,呈不规则头皮裂伤,长1.2 cm,宽0.8 cm,已清创缝合。右上肢内收屈曲,肌力1级,右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高;左侧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较高。双侧膝反射亢进,巴氏征阳性。复查颅脑CT提示:侧脑室内积血仍较多,可见右侧侧脑室引流管引流中,脑室未扩大;左顶叶低密度影,全脑水肿、脑肿胀明显,脑动脉CTA提示左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形成断端,未见假性动脉瘤瘤体、瘤腔形成(图1D、E)。脑梗死考虑弹片损伤左侧胼周动脉造成远段供血区梗死所致,胼周动脉断端未见出血迹象,暂未处理。伤后第4天复查CT可见明显的伤道内脑组织挫伤出血,三维重建后显示弹片入口(图1F、G)。
1.3.2 伤后第7天 伤后第7天,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昏迷加深、反应差,GCS评分4分,双侧瞳孔渐增大,直径3.5 mm,对光反射消失。复查颅脑CT提示:出血较前有吸收,全脑水肿明显加重并使脑室、环池受压变小(图1H),考虑脑水肿高峰期颅内压升高所致。急诊行右侧开颅去骨瓣减压、伤道探查清创、坏死脑组织清除术。术中右额颞顶骨瓣大小约15 cm×12 cm,耳缘上切口内可见弹道、骨折碎裂,局部硬膜可见破损空洞深入脑内。硬膜张力高,硬膜下紫黑色血凝块。弹道内可见坏死脑组织、碎裂小骨片,予以扩大弹道,清除坏死组织。为彻底清除术区感染,反复使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四周严密悬吊硬脑膜,于弹道破损硬膜处放射状剪开硬膜,可见碎化坏死脑组织夹杂血凝块并予以清除,清创后侧脑室颞角开放,脑脊液流出,继续清除硬膜下薄片状血块。脑搏动逐渐恢复,颅内压下降,减压效果确实。
A:伤后首次CT示右侧颞叶脑挫裂伤,伤道入口处散在高密度异物,四脑室积血;B:伤后首次CT示部分伤道,双侧侧脑室积血;C:伤后首次CT示弹片进入左侧顶叶残留;D:伤后次日CT示左顶叶近中线区低密度影,脑水肿;E:伤后次日CTA示左侧胼周动脉远端形成盲端(箭头示),未见明显动脉瘤形成;F:伤后4 d冠状位CT扫描示伤道贯穿右侧大脑半球,进入左侧半球,伤道内挫伤出血;G:颅骨重建 箭头示弹道入口位置;H:伤后7 d复查CT示全脑水肿明显,环池接近消失; I:伤后17 d CT示再次出现双侧脑室内出血;J:伤后17 d CT示中线部位新发出血;K:脑血管造影 箭头示左侧胼周动脉末端假性动脉瘤形成;L:假性动脉瘤经栓塞术后造影蒙片
1.3.3 伤后第10天 伤后第10天(开颅术后第3天),患者意识状态好转,GCS评分8分,查体可见疼痛刺激睁眼,双侧眼球有活动,角膜反射存在,疼痛刺激右上肢可定位,右下肢可屈曲,肌张力正常;左侧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高。
1.3.4 伤后第17天 伤后第17天(开颅术后第10天)意识状态下降,反应较前灵敏度变差,GCS评分8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右侧骨窗明显膨隆,张力增高,复查颅脑CT提示:左侧大脑中线、胼胝体体部区域有新鲜出血,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积血较前增多(图1I、J)。考虑患者弹片伤后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增大破裂出血,急诊行脑血管造影,左侧颈内动脉造影显示大脑前动脉骈周动脉形成终末端动脉瘤,无远段正常动脉及分支,动脉瘤形态规则,大小约5.5 mm×3.7 mm,瘤颈约1.8 mm,根据弹道位置及动脉瘤形态,符合假性动脉瘤特征。全麻后,Cordis 6F导引导管在0.035超滑导丝导引下进入左侧颈内动脉C3段,ev3 Echelon-10微导管在史赛克微导丝Synchro-2导引下进入动脉瘤腔,选用Axium弹簧圈(Medtronic,USA)4 mm×12 cm、3 mm×8 cm、Axium Prime 弹簧圈(Medtronic, USA) 1.5 mm×4 cm、1 mm×2 cm、1 mm×2 cm顺利填塞动脉瘤腔,Target弹簧圈(Stryker,USA)1 mm×3 cm部分进入瘤腔达到致密栓塞后,拖出微导管进入载瘤动脉距动脉瘤2~3 mm,以弹簧圈栓塞载瘤动脉近端,后通过该微导管注射Onyx胶(ev3,USA)0.5 mL,完全闭塞载瘤动脉。造影可见骈周动脉近端显影,远端及动脉瘤完全不显影(图1K、L)。
患者伤后持续住院治疗和康复至伤后12个月,随访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患者伤后第44天意识恢复清醒,可遵嘱闭眼伸指,3个月后GCS评分15分,反应略慢,语言正常,对答正确,拔除气管套管,正常进食,右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左侧上肢肌力1级,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高。伤后12个月,患者神志清楚,左侧上肢肌力2级,左侧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高,动脉瘤无复发出血。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traumatic intracranial aneurysm,TICA)发病率很低,占全部颅内动脉瘤的比例<1%[5],常见于车祸、坠落伤、运动损伤、火器伤等颅脑外伤,也可见于医源性损伤。有研究报道,TICA 20%发生于颅脑穿刺伤[6],3.6%发生于高速枪弹伤[7]。
弹片穿透性颅脑损伤属于火器伤的一种,爆炸物碎片(弹片)或者子弹形成的穿透性颅脑损伤,根据致伤物的动能、伤道可以分为切线伤、盲管伤和贯通伤。切线伤几乎不会形成TICA,盲管伤只有入口没有出口,弹片留于脑内;贯通伤有出入口,弹片穿出颅脑。弹片穿透性颅脑损伤大多病情非常重,往往来不及救治短时间内死亡,这是因为此类伤情对颅脑的冲击动能非常大,即使没有直接损伤,对脑干、下丘脑等颅内重要区域也可以形成严重的震荡[8];弹片在脑内的损伤可造成伤道内脑挫伤、出血,或直接损伤脑干等重要结构。TICA是弹片等损伤物对血管的直接损伤,可形成蛛网膜下腔、硬膜外、硬膜下、脑内及脑室内等各种类型的出血,或者弹片直接断裂动脉形成供血区域脑梗死,尤其是侧方的穿透伤,血管损伤的概率更高,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创伤性动脉瘤占血管损伤的一半以上[9]。穿透损伤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严重的伤情再合并TICA,死亡率和重度残疾率非常高。
和其他类型的动脉瘤一样,CTA和DSA是明确TICA诊断首选的检查方法。CTA具有方便快捷无创的优点,其敏感度达74.0%~97.7%,特异度达84%~100%[10],本例伤后第2天CTA检查即发现了TICA;但TICA常在伤后短时间内发生明显变化,部分病例几天内迅速增大出血,有时CTA在早期难以发现或不能提供完整的信息。DSA仍然是诊断TICA的金标准,不仅可以动态观察分析载瘤动脉、瘤体瘤腔的情况,3D重建更有助于了解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位置关系、邻近正常供血动脉或穿支血管,综合分析制定合理的治疗手段,如开颅夹闭、孤立、包裹、血管搭桥等[11-12],或者选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闭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或者带膜支架治疗[5,13]。
本例患者颅脑损伤病情危重,弹片从右颞进入至左顶部,伤道距离脑干较近,有脑干震荡伤;入口脑内及脑室内有多处大量出血,阻塞了脑脊液循环;右脑贯通伤、左脑盲管伤,伤道及邻近脑损伤重。因此患者伤后持续昏迷并逐渐加重,一度出现呼吸停止、濒死状态;经过及时开放气道、脑室引流、开颅减压等救治后生命体征逐渐稳定。伤后第2天CTA发现左胼周动脉形成断端,约有2 mm的盲端增粗,未见假性动脉瘤瘤体、瘤腔形成,加之当时患者颅内压高,没有创伤性动脉瘤出血的征象,因此未进行干预处理。研究报道70%的TICA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生迟发性颅内出血[12]。本例患者经过脑水肿高峰期后颅内压逐渐下降恢复正常,胼周动脉再通、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瘤体逐渐增大,于伤后17 d破裂再次出血,DSA检查在明确诊断的同时进行了血管内治疗,栓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随访12个月动脉瘤没有复发出血。
研究报道颅脑穿透伤死亡率高,85%~90%患者在达到医院前即发生死亡[14]。本例患者救治的难点在于伤后急救处置及减压手术的时机选择。伤后即出现呼吸暂停,濒死状态,肌张力增高,在行气管插管失败后迅速行气管切开术,保证了呼吸道通畅;早期的呼吸道管理,既可以维持氧气供应,保证氧饱和度90%以上,又可以避免过度通气导致的不利结局[15]。在急救医院不具备开颅条件下,行侧脑室外引流,减轻颅内压,为平稳转运和后续治疗提供了保障。在颅内压监测下,历经6 d的保守治疗,脑水肿仍不能很好控制,于第7天进行了去骨瓣减压手术。实际上,保守治疗过程中,医疗组在减压手术时机选择上存有争议,部分专家建议尽早行减压手术,最终决定以颅内压监护数据为依据,实践证明,后期的脑水肿是顽固的。
颅脑爆震伤致伤因素多,伤情复杂,病情危重,弹片穿透伤后脑水肿较重,常需要施行各种减压手术,才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脑疝的根本措施;弹片穿透脑组织后会引起颅内假性动脉瘤,需要尽早筛查,尽早处理,避免发生迟发性的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