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

2022-11-07 06:12张茹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21期
关键词:导图动画知识点

张茹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

思维导图是利用一个中央关键词进行构造和分类,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级主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将思维外显化的一种工具。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总结、归纳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下面,笔者结合思维导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例,从实践的层面介绍它的应用方法和效果,希望能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 小组讨论思维导图化,有效提高学生活动参与度

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由于分工不明确和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导致部分学生讨论不积极、讨论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分工,将讨论过程进行有效的记录和整理,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需要讨论的话题上来。笔者经过尝试,应用XMind软件记录讨论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讨论问题的参与度。

例如,在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二章第4节《Flash动画制作初步》的第2课时《元件绘制及动作补间动画》中,设置了探究活动“大家来找茬”。教师提供三组制作错误的动画,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参与找茬,组内合作探究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注意事项。在小组讨论环节中,每个小组成员为4~6人,固定1人为记录员。每人在XMind中选择一种特定的样式,整个讨论过程每人所用样式固定不变。记录员用XMind记录大家的讨论结果,并将整个讨论过程用思维导图的形式体现出来。对于每一个有价值的观点,由记录员决定加在哪一级别主题的下面。利用这种方法,首先可以看出观点的重要性,其次可以看出讨论正在朝着哪个方向发展,能够让参与讨论的小组成员把注意力集中在主题上,最后通过每个成员所使用的特定样式,可以看出主要参与讨论的成员有哪些,以此激励其他成员发言,让所有组员的思维都活跃起来。

在讨论第一组动画错误原因的过程中,学生根据第一个学习任务中掌握的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对所给的错误动画示例进行了分析,记录员同步记录大家讨论的过程。根据思维导图的记录情况,小组成员及时调整话题走向,发言不积极的学生也努力参与进来。小组成员对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最终总结出三组动画错误的原因,即结束帧实例未移动位置、同一关键帧中出现两个实例、元件制作错误。

在思维导图的引领下,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讨论问题的参与度,同时也提升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

● 课堂小结思维导图化,有效提高知识总结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快结束时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此时教师运用合适的课堂小结,不仅能引导学生建立知识框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强化当堂课的知识点。笔者在实践中,尝试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小结。

例如,在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三章第3节《Excel数据图表》一课的小结环节,教师根据本课所学知识给出小结的关键词——图表,要求相邻两个学生为一组,结合所给关键词利用思维导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基本制作步骤如下:①确定中心主题,即“图表”;②确定“分支主题”,即“类型”“修饰”“分析”;③在各个“分支主题”后,罗列更为详细的“子主题”;④整理、修饰思维导图。在完成思维导图后,采用图片或者图标,进行修饰。同一级别的主题用一种颜色来表示,还可以通过设置“风格”让思维导图看起来更美观。

学生之间两两合作,思维碰撞,不断推敲和调整所总结的知识内容,这样的绘制过程不但增强了学生对所学基础概念的理解,而且锻炼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强化了学生的信息表达能力和知识总结能力。

● 理论知识复习思维导图化,有效梳理知识网络

自2006年信息技术学科被列入石家庄市中考范围以来,选择题一直是失分率比较高的类型,原因是选择题对应的是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内容概念繁多、知识点琐碎,传统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笔者尝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复习课中。思维导图的制作主要依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并结合近几年中考选择题涉及的知识点,以知识专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期望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厘清复杂的知识结构,增强对信息技术知识体系的理解,构建信息技术知识网络。

例如,《机器人基础知识》一课主要内容包括机器人的定义、组成、分类、发展方向等,知识点繁多,加上大部分学生对机器人的实践操作和使用率比较低,导致这部分知识点理解起来较为吃力。因此,笔者借助思维导图,以知识专题的形式梳理出重要的知识脉络,将知识点化整为零,帮助学生形成具体、直观的印象,达到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复习的目的。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首先将所有分支主题折叠,让学生看到“机器人基础知识”复习内容的整体框架。然后,按复习顺序将分支主题(定义、组成、分类、发展方向)逐个展开进行讲解,讲解完成之后,再将此分支主题进行折叠(如下页图)。在复习“机器人组成”中的“传感器”知识时,将其余分支主题(控制器、执行器)折叠,按照“传感器”的作用、分类、对应中考试题三个部分逐层展开进行复习。关于传感器的分类的复习,笔者在思维导图中插入相应传感器的图片,使学生依据图片快速回忆传感器的相关知识,然后展开相对应的中考试题训练,将所复习内容学以致用,为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制作教学思维导图时,应抓住相应专题的关键知识点,并以该知识点为核心进行拓展,用不同的颜色或形状表示不同的层次,相关内容则以相同的颜色或形状进行表达。多样化的表达形式加上思维导图各个节点收放自如的特点,使得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展开”或“折叠”来呈现专题知识的整体或局部,将知识点逐层展开。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依靠迁移和联想等方法,整合所复习内容,总结知识应用的规律,理清知识点间的异同、关联,从而达到有效梳理知识网络的目的。

● 综合应用思维导图化,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应用课是根据本单元所学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情境,设计一定主题的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制作等方式来培养综合素质的实践性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任务问题,着力培养的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强调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提倡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将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课堂表现和任务成果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有些学生能够始终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而有些学生则主动性较差,容易半途而废,需要教师的督促等,这样就会导致综合应用课堂的效率不高,流于形式。基于以上情况,笔者尝试结合思维导图优化教学环节,以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例如,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三章第4节《Word综合应用》一课中的主要内容是对页面设置、艺术字、图片、自选图形、文本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这既是对前面三节知识点的复习,也是对这些知识点的创新应用。学习对象是刚入学不久的七年级学生,因此笔者设计了“写给未来的自己——制作明信片”的主题活动。

首先,笔者利用思维导图向学生展示主题任务评价的内容和维度,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从知识运用、课堂表现、课堂收获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在知识运用方面,从是否完全掌握、部分掌握、需要继续努力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在课堂表现方面,从是否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方面进行评价;在课堂收获方面,从能否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相结合灵活运用方面进行评价。在任务分析环节,笔者以“明信片的组成要素”为关键词,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任务的规划与设计。通过分析,学生明确了明信片的大小为14.8厘米×10厘米,由A、B两面组成,A面可以放置图片、校名、文字内容“梦想从这里启航”,B面为邮政编码、收信人地址、寄信人地址、写给未来自己的祝福语等内容,除了以上内容外,还需要设计邮票。

学生制作主题任务思维导图的过程,既是对主题任务知识网络进行构建的过程,也是培养发散思维的过程。小组成员之间设计想法互相分享,再将设计思路进行组合与重构,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想法以及创意,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创新能力。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理清制作思路,明确制作明信片所需的知识点,快速列出任务清单,为高效完成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有效提升了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导图动画知识点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第十二页 知识点 静候“18”
第十页 知识点 教-8教练机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第九页 知识点 QSZ92式半自动手枪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我的动画梦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