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静
(成都锦城学院 通识教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农村泥泞道路分布广泛、雨雪天气限制居民出行的自然环境的限制,及当今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影响下受到严重污染的空气环境,降低了农民外出参与丰富多彩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只能打牌、下棋、娱乐,一些小区外的运动器材成了摆设,不利于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农民体育意识薄弱,忽视了体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大部分农户认为体育是“锻炼”。
农村骨干劳动力大量流出,导致体育发展乏力,农村体育发展建设力量严重不足。农村留守人口主要是不利于农村体育发展的老人和儿童,老人忙于照顾孩子,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与城市经济仍有较大差距的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农村体育发展,体育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成为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更难提高农民的运动意识。
由于受体力劳动只是获得财富主要手段的保守主义思想的长期影响,农民对“吃力不讨好的”体育和文化价值的认识和理解是比较肤浅的,还停留在体育活动的参与或有或无的阶段,认为没有必要参加体育活动。因为长期以来,他们认为自己在生产劳动中,在生产经济收入的同时已经锻炼了身体,“运动就是劳动”或“一天劳动了就根本不需要运动”。的确,劳动确实是一种体力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运动效果。但是许多是单一的、重复的生产劳动行为,和体育活动毕竟不是一回事。多年长时间站立的劳动行为,容易引起劳动者的疲劳,而久坐工作的人可能会导致腹压升高,还可能使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形成职业病,甚至可能会引起职业性腰肌劳损、下肢静脉曲张、消化不良、椎间盘突出等疾病。体育活动可以有效消除单人长时间劳动带来的疲劳,在一般体力劳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建议农民朋友要积极热情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
在人力资本投资概念中,将医疗保健措施列为重点投资内容之一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建议将投资的重点从物质转移到人力。他曾经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在劳动力成本方面,在农村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同时,如果忽视和排除必要体育活动的所有人,只关注眼前的劳动投入时间、精力,会影响高速发展的质量。”为大力发展和培育农村体育文化,并使其成为中国广大农村和农民的生活需求,应鼓励所有人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将医疗保健和体育活动作为重点对待。高速发展的我国也是如此。体育文化日益丰富的今天,劳动人民的健康水平要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提升,不断满足农民朋友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丰富农民的休闲生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生产劳动效率,且可以减少农村地区疾病,提高精神面貌。
文化的基础是物质。目前,广大农民对当今的体育趋势、体育政策和体育法律法规知之甚少,信息的获取主要来自电视体育频道,对健身、娱乐、提高生活品位的知识更是一窍不通。与医疗、健康等社会保障因素相比,体育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仍处于次要位置。随着体育知识、健身知识和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深入实施,农村地区订阅体育报纸和健身书籍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居民想要追求更高的体育价值和科教文综合素质。如此,体育发展将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农民的体育水平将越来越高,也促进社会和谐,营造文明新风气,建设农村新文明。
民族传统体育特别是少数民族体育是各民族的文化遗产,除了拥有体育中心、篮球场等现代化体育活动设施外,是各民族原始生活和生产的“活化石”。在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中,美丽乡村还肩负着在现代新兴体育的冲击下的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神的重任。无论是曾经广泛开展的太极拳,还是斗牛等活动少数人进行的运动等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多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和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积累,然而,一些丰富文化内涵的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如果将这些文化传统大力挖掘和发展,不仅在民族文化和乡村体育中继承了民族文化,更进一步使这些具有重要历史传承价值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展现了我国传统体育的魅力,使我国传统体育更具时代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健康生活新理念的支撑,离不开新农村“以人为本”理念,离不开体育意识的培养和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只有不断更新观念,使农民树立体育意识,营造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健康生活理念和知识的生活方式,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因此,为提高农村居民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体育意识,可开展一些提高农村人民综合素质的特色运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断促进农村居民身心健康和提高身体素质,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不健康的娱乐方式。
推动农村体育发展的核心因素是经济基础。加大对农村经济落后地区的投入及推进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宣传体育意识
和健康意识,只有在党和政府的不断缩小城乡经济差距的引导和政策的支持下,才能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这就要求聘请相关传授体育锻炼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的专业人员促进农村体育活动广泛发展,让新时代体育理念深入人心,加强各类媒体宣传,我国农村经济才能快速发展。
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和历史发展,国家要加大农村体育发展的相关资金和政策支持,从政府和政策层面系统把农村体育发展作为政治绩效考核标准,为农村体育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因此,因地制宜不断完善农村体育发展的相关规章制度,努力构建、开展科学的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体育,构建农村体育发展机制,制定农村体育发展规划,落实农村体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