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界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埃及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埃及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从筹备建交开始,两国就非常重视在语言与文化方面的交流。一方面,中国教育部在中国与埃及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前夕就选拔了五名学生前往开罗大学学习阿拉伯语,与此同时还专门选派了一位教授赴开罗大学讲授汉语;另一方面,埃及的艾因夏姆斯大学在1956年开设了中文班,并在1958年设立了中文专业,这是在非洲和阿拉伯地区建立的第一个海外中文系,该校为埃及乃至中东地区培养了大批汉学家和中文教育专家。2007年,中国孔子学院总部与埃及开罗大学签署协议,建立了埃及第一家孔子学院——开罗大学孔子学院。时至今日,埃及已经开设了3所孔子学院(其中有2所为全球示范孔子学院)和3所孔子课堂,有效推动了埃及中文教育的蓬勃发展,并且促进了中埃文化的深入交流。
从国际传播视角来看,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软实力差异主要表现在其文化对本国以及他国民众的吸引力强弱,而各国语言的国际传播流行度也是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除了中国的孔子学院外,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语言传播机构有: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 Council,英语)、法语联盟(Alliance Française,法语)、歌德学院(Goethe Institut,德语)、塞万提斯学院(Instituto Cervantes,西班牙语)、卡蒙斯学院(Instituto Camões,葡萄牙语)、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The Japan Foundation,日语)和世宗学堂基金会(King Sejong Institute Foundation,韩语)等。这些语言传播机构都尽其所能地在全球主要城市和地区开展服务于本国文化战略的语言传播与教学工作,例如它们在埃及都建有分支机构,有的还设立了多家教学网点。虽然这些语言传播机构的运营资金来源多样,但毫无例外都得到了来自本国政府的财政支持。其中,英国文化协会的市场运营能力较强,但英国政府拨款依然占其总收入的15%,而世宗学堂基金会有98%的收入来自韩国政府拨款。孔子学院的运营资金源于多方共筹,主要包括外方经费投入、中方经费投入以及中外企业与组织的捐赠等,发展到今天,外方对孔子学院的经费投入在整体上已经开始超过60%。运营资金多方共筹的这一事实表明:中文海外传播的吸引力正在日益增强。
孔子学院是基于中外双方教育机构自愿合作而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其宗旨在于促进中文传播以及中外人文交流。作为后发的语言教学机构,孔子学院的海外建设充分激活了外方教育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卓越的中外合作办学机制设计实现了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迅猛发展。自2004年第一家海外孔子学院建立以来,截至2019年底,共在全球162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50所孔子学院和1172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用15年时间实现了与其他具有更长历史的语言传播机构“同台竞技”。例如,英语文化协会始建于1934年,自称是世界上最早的语言传播与文化关系促进组织,至今已经有80多年发展历史。孔子学院的海外发展应当从文化展示与交流的角度来加以分析,每种文化都有权利、更有义务展示其文化的独特性。在国际语言与文化传播的“大市场”,如果一个国家放弃传播自己的语言与文化,那么其应有的“市场份额”马上会被其他国家所占据。因此,推广中文教育以及由此推动的中国文化传播乃是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条件。
得益于埃及中文教育发展相对较早、基础也较好,孔子学院在埃及发展迅速并且办学成效显著。自2007年埃及第一家孔子学院由开罗大学和北京大学合作建立以来,目前已经有3所孔子学院(开罗大学孔子学院、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亚历山大大学孔子学院)和3个孔子课堂(尼罗河电视台孔子课堂、艾因夏姆斯大学孔子课堂和卢克索大学孔子课堂)。其中,开罗大学孔子学院与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都跻身15所全球示范孔子学院之列。2020年,孔子学院总部将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转隶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名下,埃及各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已经陆续完成转隶工作,并在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的授权下继续使用孔子学院的品牌、名称和标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各国语言传播机构的语言教学与文化交流工作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埃及各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在特殊困难下成功地把中文教学、文化活动、汉语等级考试等主要工作内容转换到线上,其中,亚历山大大学孔子学院就是在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埃方积极要求建设的。
在孔子学院出现之前,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对埃及汉语教学发挥了重要的推广作用。该校坐落于埃及首都开罗东部,是继开罗大学和亚历山大大学之后埃及建立的第三所现代综合性大学,因其前身是埃及语言学院,因此具有相当浓厚的语言教学与研究传统。1956年,在埃及纳赛尔总统的直接支持下艾因夏姆斯大学开设了中文班,1958年该校建立了中文系,这是阿拉伯和非洲地区的第一个中文系(专业)。然而该中文系的早期发展却经历了波折:在培养了一届毕业生之后(有10多名中文专业学生),该中文系在1961年停止了招生,直到1978年重新招收中文专业学生。重建后的中文系非常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并加强了与中国高等教育机构在师资交流与学生联合培养方面的联系,这些努力使得艾因夏姆斯大学成为阿拉伯地区中文教育与传播的源头之一。
在2006年,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有36名中文专业教师,他们代表了全埃及主要的中文教学与研究力量,并努力在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的个别高校推广汉语教学:1994年,位于尼罗河三角洲东部的扎克齐格大学亚洲文化学院开建了中文课,但由于师资不足,需要艾大中文系常年选派教师为其授课,而后来扎克齐格大学中文教学的消失也主要源于师资匮乏。2001年,作为伊斯兰世界最高学府之一的爱资哈尔大学成立了中文系(该校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南端的开罗),其创办人阿齐兹(Dr.Aziz Hamdi)就是毕业于艾大中文系,并在毕业后留校任教,直到他后来去爱资哈尔大学创办了中文系。2004年当开罗大学成立中文系时,因为缺乏汉语师资所以聘请了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的4位教师以兼职方式来开罗大学中文系任教。
自从2007年开罗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以来,中文教学开始走出尼罗河三角洲。从南部的阿斯旺到北部的亚历山大,中文专业在埃及“遍地开花”。孔子学院成立前,只有艾因夏姆斯大学和开罗大学等少数高校能够向中国申请外派汉语教师来埃及教学,或者通过政府项目向中国选派留学生学习汉语。而在孔子学院成立以后,较大规模的孔子学院外派教师可以辐射到更多高校和语言教学机构,大大降低了埃及各高校创办中文专业的难度。截至2019年底,埃及已经至少有22所高校建立了中文专业(系),这些建有中文专业(系)的高校包括:艾因夏姆斯大学、爱资哈尔大学、开罗大学、苏伊士运河大学、埃及科技大学、明亚大学、哈勒万大学、法鲁斯大学、十月六号城大学系、阿斯旺大学、本哈大学、法尤姆大学、苏伊士大学、巴德尔大学、贝尼苏韦夫大学、卢克索大学、赛德港大学、亚历山大大学、谢赫村大学、埃及中国大学、埃及国际高等语言翻译学院以及埃及英国大学,这些开办中文专业的高校要么自身就建立了孔子学院或者孔子课堂,要么是由某所孔子学院常年派遣中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未设置专业或系的中文教学点,例如尼罗河电视台、埃及国家博物馆、尼罗河大学商学院、埃中友好示范学校(六年制中学)、新开罗小学(全日制私立小学)、卢克索导游工会和赫尔格达导游工会等。这些中文教学点几乎全部由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支持其运营。
孔子学院的品牌与高水平中文教学极大鼓舞了埃及汉语学习者的热情。相关资料显示,在1977年至1998年的21年间,埃及总共培养了不到200名中文专业毕业生。2007年以后孔子学院的创办推动了该国中文教学单位的大发展,截至2019年底,埃及中文专业在校生呈现爆发式增长: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和翻译学院的中文专业在校学生约有1200人(包括900多名本科生和200多名硕士生和博士生);开罗大学中文专业有在校本科生330人,在校硕士生和博士生约50人;苏伊士运河大学文学院和语言学院分别设立的中文专业,约有320名在校本科生,在校硕士生和博士生约30人;埃及科技大学中文专业约有在校本科生250人;爱资哈尔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专业)有在校本科生200多人;其他设置了中文专业(系)的高校总共约有在校生1000人。考虑到2019年底有一些中文专业招生未满四年(如亚历山大大学、卢克索大学等),因此可以预见,在2021年底全埃及的中文专业在校学生数将超过3500人,从2022年开始,每年毕业的中文专业本科生将接近900人。诚然,埃及各高校中文专业的大发展与两国之间经贸文化交流日益增强密不可分,但孔子学院激发了当地语言爱好者学习汉语的热情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孔子学院所招收的社会学员规模也十分庞大,仅以开罗大学孔子学院为例,在2019年,开罗大学孔子学院在春季学期招收社会学员901人,夏季学期招收社会学员751人,秋季学期招收社会学员878人,合计2530人。而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和艾因夏姆斯大学孔子课堂所招收的社会学员虽然略少,但规模也不容忽视(所谓社会学员主要指埃及政府机关雇员、中资企业员工、导游和营销从业者、大中小学生等在业余时间报名汉语培训班的非学历教育中文学习者)。尼罗河电视台孔子课堂的汉语教学是以卫星电视形式传播,其影响力也很大。卢克索大学孔子课堂建立于2020年,亚历山大大学孔子学院建立于2021年,虽然两者都是新建的孔子学院,但它们具有区位优势,未来将会对当地中文教学产生深远影响。综上可见,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能够向当地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中文课程,并且对提升埃及汉语学习者的兴趣与规模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2007年埃及首家孔子学院建成以前,埃及的中文教师队伍主要有两种来源:其一是中国向埃及派出的中文教师,彼时的外派教师基本上具有非常好的阿拉伯语基础,可以熟练地使用阿拉伯语讲授中文。在2007年以前,中国向埃及(主要是艾因夏姆斯大学)派出的中文教师一般每年两至三人,虽然数量有限但是师资质量很高。有资料显示,在1977至2006年间,就曾经有50多位中国专家来到艾因夏姆斯大学开展中文教学工作。其二是从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所培养的毕业生中补充师资。艾因夏姆斯大学在1978年恢复招收中文专业学生以后,形成一种以优秀毕业生补充师资的传统,即每年留下一至两名毕业生作为师资加以培养,本科毕业生一般不能直接任教,需要获得硕士学位或相应职称后才能从事中文教学。由于女性教师在结婚生育后有可能退出教师队伍,以及男性教师倾向于到他国任教等原因,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教师数量在2007 年以前基本稳定在 35 人左右,在埃及孔子学院出现前,全埃及的本土中文教师总数也只有40多人。
自2007年埃及设立首家孔子学院以来,埃及本土师资队伍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截至2019年底,全埃及约有本土中文教师150人,与此同时还有将近120名孔子学院教师(或公派教师)和汉语教师志愿者在埃及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师资规模与力量获得了长足进步,并且这些中文教师分布于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之中,更有可能通过多种渠道向埃及庞大的语言学习者群体提供优质的中文教学。孔子学院之所以能够促进埃及本土师资的大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第一,孔子学院协助更多高校新建了中文系,这些新建中文系为了补充师资都采取了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的政策,这使得本土中文教师队伍得以逐年稳定增长。除此之外,孔子学院还创办了大量中文教学点,并且各教学点的报名学习者每年都稳定增长,因此更多类型的教育机构有意愿聘请专职中文教师来提供中文教学,这使得当地具有较高学历的华人更容易在学校里获得教职。
第二,孔子学院奖学金的设立使得更多中文专业学生有机会到中国留学,其中相当一部分获得了攻读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机会。而在孔子学院出现以前,中埃师资互换以及学生联合培养主要通过两国政府奖学金项目进行,数量非常有限。孔子学院奖学金设立于2009年,具体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主要资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一年研修或短期研修班的孔子学院奖学金,其覆盖面广泛;另一种名为“孔子新汉学计划”,主要资助外国学生在中国一流高校攻读博士学位或者进行学术研究。这两类奖学金都是通过孔子学院申请并完成初步审核。统计数据表明,从2009年至2018年,有来自163个国家的45000名学生获得过孔子学院奖学金。由于埃及中文教学基础较好并且人口较多,所以通过开罗大学孔子学院、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以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孔子课堂等机构申请的孔子学院奖学金人数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20年,孔子学院奖学金正式更名为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更加致力于支持本土中文教师人才培养,促进各国中文教育发展。近年来通过孔子学院奖学金所培养的专业中文教师已经开始走上埃及各级各类学校的讲台,并且他们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第三,由埃及孔子学院所组织的相关教学研讨会大大提升了本土中文教师的专业认同感,不断促进埃及中文教育学科制度的完善。目前埃及有三项与教师队伍建设密切相关的品牌活动,它们为埃及中文教师的教学与学术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第一项是埃及汉语教师教学研讨会。该研讨会截至2021年已经举办了12届,是埃及目前最为重要的中文教学学术交流会议之一,参会者基本上能覆盖全埃及所有的中文教学单位与教学点。第二项是阿拉伯地区本土汉语教师培训及研讨会。该活动主要聘请北京大学的中文教育专家为阿拉伯地区的中文教师提供教学能力培训,培训时间一般为二至三天,近年来在培训之后也增加了教学研讨环节,到目前为止已经举办了11届。第三项是埃及汉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该赛事调动了埃及中文教师提升教学技能的积极性。
上述常规性的交流活动正在不断地提升埃及本土中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使他们慢慢意识到埃及的中文教育发展与自身专业成长之间休戚相关,因此有越来越多的汉学家和中文教师在埃及媒体上发声支持汉语进入埃及国民教育体系。2020年9月中埃双方正式签署了《将汉语纳入埃及中小学作为选修第二外语的谅解备忘录》,这标志着中文正式进入埃及中小学的公立教育体系,理论上将覆盖1200万中小学生。随着这一政策逐步落实,埃及的本土中文教师规模将实现再一次的跨越式增长。
中埃文化与经贸交流和孔子学院的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埃两国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步伐逐渐加快,经贸发展与文化交流客观上需要两国在翻译和语言教学方面加强,长期以来埃及政府部门和企业比较缺乏汉语人才,所以当埃及的政府和经济部门需要翻译某些材料时,经常需要向高校中文系教师求助才能完成。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后,随着中国向埃及的直接投资不断增长,中国独资企业与合资企业迅速增加,与此同时前往埃及旅游的中国游客也与日俱增,各行各业对中文专业人才的需求亟待满足。在此背景下埃及的中文教学单位、中文教师以及汉语学习者如雨后春笋涌现,在当地建设高质量的孔子学院迅速成为一种“刚需”。在孔子学院成立以后,有越来越多的埃及人可以更加方便地学习到中文,并将他们的学习成果展现给自己的家人与朋友,这有助于增进普通埃及人对中国的了解。孔子学院为其学员提供难得的中国夏令营、短期研修或长期留学机会,使他们基于自身经历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突破了在传统上中国人与埃及人相互之间只能通过西方媒体“滤镜”来了解彼此的困境,有助于打破欧美发达国家对中国所构建的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
为了让更多埃及民众了解中国文化,埃及各孔子学院除了将主要精力放在中文教学,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与展示活动,既有结合中国传统风俗的年节文化展演,也有中国现代优秀文化的各种展览,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各领域的成就展示,让当地民众了解了现代中国风貌。为了实现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更好效果,埃及孔子学院在文化展示的过程中尽量融入埃及本土的文化符号,例如与吉萨大金字塔景区、埃及国家博物馆和法老村国家公园等机构联合开展文化活动。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必然以语言交流作为基础,中埃文化交流自古有之,伊斯兰文明在近现代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埃及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彼时精通阿拉伯语的中国穆斯林学者和阿訇多有求学于埃及的经历,时至今日也经常有中国阿訇到埃及的爱资哈尔大学进修。孔子学院则是助力埃及人民了解、体验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正是孔子学院对中文的大力推广使得中埃文化与经贸交流更加直接、更加便捷。
孔子学院在埃及未来发展的最大机遇一方面来自中埃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加强。埃及提出的“2030愿景”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具有相互对接的巨大潜力,中国对埃及的直接投资也呈现大幅增长,两国经贸合作持续加强客观上要求孔子学院对两国语言交流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中文在2020年进入埃及公立中小学教育体系,成为可供1200万埃及中小学生选修的第二外语(埃及的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埃及公立中小学校以英语作为第一外语,情况类似于我国的英语教育,但不同的是,埃及中小学生还可以在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汉语中选修一门语言作为第二外语),这一事件为埃及中文教育以及孔子学院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各孔子学院应该主动把握这次发展契机,将自身发展充分融入埃及社会对中文教学以及文化交流的真实需要中去。
在重大发展机遇的面前,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到埃及孔子学院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埃及孔子学院的教学研究能力亟待加强。从教学大纲和本土化中文教材来看,虽然已经有了一些中文教学大纲可供选择,但其适用性都有待进一步验证。孔子学院的社会学员年龄差距大,其学习中文的目标差异也大,例如导游、营销人员和高校学生学习中文的目的几乎完全不同,前两个群体希望能够学习在各自工作领域中直接可用的汉语技能,而后一个群体往往更加聚焦于如何应对HSK考试以及为留学申请做好准备。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和中文教材,在孔子学院的日常编班时,这些不同的中文学习者群体多数时候只能依据中文水平的接近性而被编入相同班级一起学习,教师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很难同时满足这些不同的学习需求和目标。其实这个问题也是埃及各级各类中文教学所面临的挑战,埃及高校中文专业往往使用中国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步教材,这远超出埃及中文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而在已经开展中文教学的埃及私立中小学所使用的教材往往是以英语作为中介语,因此会出现用英语讲汉语的尴尬场面。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激活埃及本土中文教学团队参与孔子学院教学的热情与积极性,与此同时,也需要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孔子学院中国教师来辅助这一教学研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