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生冬 中铁四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建筑施工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的管控累积了相应的经验,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当企业经济效益低于预期或者出现影响经济收益的因素时,就需要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风险进行判定,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确保企业能够正常平稳地经营并保持一定的经济收益。毕竟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这一特殊企业来说,财务风险的存在不仅会影响企业在银行系统的偿债能力,还会在社会层面降低企业形象价值,财务风险会直接影响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稳定性。
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投标工作是最常见的一项工作,虽然涉及的内容会很多,但能为企业赢取机会的方式。建筑施工企业的投标工作内容囊括了政策法规、经济形势、自然环境、建筑材料等资源、施工技术以及整个工程建设的设计方案等,而这些内容均会涉及经济学、商务、财务、法律、工程技术、物资设备等多个科目知识,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同时也影响着最终中标的记过。当然,财务管控在其中的影响力是关乎整个投标过程,因此加强企业投标中财务风险的管控就显得意义非凡。
在参与建筑施工项目投标前,根据项目的重要性划定登记,并且组建相应的投标工作管理小组,全程参与项目投标工作的统筹工作,从工作内容分配、协调、决策、监督以及检查等。当然工作小组牵头人可以是企业的总负责人,这样更方便协调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参与。当然,因为参与的部门、工作人员较多。因此,需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管理制度和绩效机制等,并且优化工作流程,对每个部门的工作任务和成果标准进行明确的规定,确保工作效率,避免出现无效工作。
当然管理制度的设定需要根据投标项目的顺序制定,一般情况下,投标前的工作管理程序为投标前调查、投标评审、投标总结以及中标后的合同签订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接内容,因此在前期工作小组确定后要根据每个部门的专业性职能进行工作内容分配,确保以专业的知识和工作经验为建筑施工企业的投标工作赋能,也确保企业自身的权益得到尊重和实现。
建筑项目施工因其规模大、内容复杂,因此在投标工作中需要施工企业中多个部门之间进行紧密配合,确保建筑施工的投标质量,避免因为细小环节差异而出现与预期效果相悖的结果。因此在进行项目投标准备工作时,各参与部门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协助并促使投标工作的完美完成。在实际工作中,施工企业各部门要积极改变思想观念,扩宽思路,积极地参与和协调投标工作。但基于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投标的实际情况,不难发现仍然存在一些错误的工作内容和方法,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工作方法也要跟着改变并随着时间不断优化。
首先,市场调查环节不够充分,对市场发展规律了解不够,这就导致在造价管理中成本预算不准确,在后续建筑项目实际施工中将会出现成本远超投标报价,给建筑工程投资企业带来不良的印象,甚至会给施工单位造成经济财务损失,降低企业的经济收益。因此,面对这种情况,除了要求投标中企业要深入了解市场信息,并且根据当前的情况对未来行情做出预判,再根据所获得的市场信息后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工作,通过舆论的功能扩大对企业的正面宣传,扩大企业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其次,对工程质量重视度不够。当前很多施工企业为了确保自身的经济效益,一味强调工程周期而忽略了建筑项目的质量,而这一旦发生建筑质量问题,企业的成本就会如火箭般上升,甚至还会因为工期问题导致招标单位对企业进行索赔得不偿失。这将会导致施工企业的居民信任度降低,企业在建筑施工投标市场不受待见的情况,给企业未来的发展之路造成阻碍。所以在实际建筑项目施工中,要提前做好建筑施工方案,并且依据招标文件的内容和需求逐条落实,强调工程项目质量,避免因为工程质量问题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
投标也是讲究技巧的。在项目施工投标工作中,企业要认真研读招标文件,既要保证投标报价的竞争力也要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在时间和成本上有明确的观念,懂得利用专业的知识和技巧为企业赢得最大化的经济收入。比如采用的如果是单价合同时,可以借用“不平衡报价”的方式,对工程项目未来的数量变化进行专业化的分析判断,总价维持不变的基础上,通过降低施工项目的数量来降低每个单项工程的报价,这样在项目完工进行价格核算时就能为企业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也加强了施工企业的资金周转率,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避免财产损失。
为了降低投标给企业自身带来财务风险,对投标内容进行规范化管理,组建企业自身的数据库能够为后续的建筑施工项目投标提供相应的数据参考,避免因为工作人员交接不到位或者管理人员检查失误出现投标内容纰漏,影响企业形象造成财务损失。
1.建立政策法规数据库
建立数据库的目的是规避对法律法规不熟悉,导致在投标过程中出现错误使用等情况。工作人员根据不同地区在建筑施工方面的政策法律等进行采集收纳,对重要文件进行解读并实现数据的共享,这样能够有效规避因为不符合法律法规出现被罚款的风险。
2.建立数据标准管理数据库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不同地区、气候环境下对于建筑的工程验收标准、施工技术要求等施工标准存在不同,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地区规定标准采集并解读,有效规避因为施工标准不符合地区规定造成财务损失的风险。
3.建立成本管控数据库
因为建筑施工企业在前期的投入是比较大的,包括资金、时间以及人力劳动等,这就需要通过数据库参考过往同类型项目实际工程资金支出情况给予投标报价,避免出现投标报价低于实际成本支出的情况,导致企业经济收益受损。
提升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亘古不变的追求,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规避财务风险最好的方法就是实现成本控制,通过对施工团队内部管理强化,缩短工期和保障项目质量就能够满足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控来说,实现以下几点就成为规避财务风险的主要方式:
工程造价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这并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内容,而是需要多个相关部门的有效配合,内容涉及工程施工方案、施工工期、施工内容等的统筹和分配,将这些资料提交造价管理部门。造价管理部门工作人员针对上述内容开展科学的成本核算,甚至在合同中根据相关规定提出相关的保障企业自身的索赔方案,避免造成公司经济损失。
质量成本被誉为建筑施工的“矿中黄金”,足以证明其潜力无限。因此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确保建筑无出现质量问题而产生额外费用支出,就能够有效避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建筑施工质量成本主要分为控制成本和故障成本,一般情况下,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都属于控制成本,都是保障建筑质量的费用。目前我国建筑施工质量保障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将会形成出更多的成本支出,对强化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控没有实际成效,因此提升建筑施工质量不仅能够降低施工成本支出,还能为企业在社会上树立正面形象,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建筑施工的直接成本控制主要是通过合理的管理制度对施工阶段产生的人工、材料、机械设备以及水电等费用支出进行控制,这是施工企业能够进行直线管控的主要项目施工成本,对于降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成本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1.材料成本管控
在建筑项目正式施工前,施工企业都会根据项目的体量及要求制定出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材料的用量和采购价格等,通常情况下施工材料的用量已经包括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材料损耗量,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制定材料领取管理制度,按照施工进度和施工人员匹配相应的建筑材料,并且定期分批领取避免出现冒领施工材料的情况。当然对于出现超额领取建筑材料的更要组织分析会议,了解其真正的原因,如果是因为施工技术问题,及时纠正并改进施工技术。同时对施工材料等进行功能性分析,在遵循建筑施工标准的基础上引入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尽可能以较低的价格代替价格高的施工材料,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货比三家,选择最优的采购方案,并且就近采购降低运输、搬运等成本支出。
2.人力成本管控
建筑施工期间对于施工人员的需求量是较大的,要想降低成本支出减轻财务风险,可以根据劳动法规定对施工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定额计算出用工量,并且结合生产要求按照5%—10%的比例承包给领班,进行包干控制;除此之外还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通过与奖惩制度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组织管理人员健全监督机制,强调施工现场的劳动纪律,实行岗位竞争机制降低不必要的劳动成本支出。
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完成后需要及时开展结算工作,否则容易出现潜亏、失真以及受国际汇率影响的财务风险,因此严格管控项目结算管理工作,确保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收支,保持项目工程的有序运转。
在预结算管理工作中,预结算编制属于基础的工作内容,是确保预结算数据准确性的根本,因此施工企业在中标后就要根据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预结算编制管理,当然在强化管理工作时可以通过这三个方面来执行:
首先,提升工程预结算编制方式。针对不同的工作内容总会存在最合适的工作处理方式,因此确保工程结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化,能够帮助施工企业在未结算工程管理中提高准确性,避免预结算管理内容与实际的情况相符合。当前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常用的预结算管理方法:实测法、定额法以及估算法等,这就需要施工企业编制管理人员根据项目的特点以及自身的优势选择合适且契合度高的预结算编制管理,强调施工企业在预结算编制管理中的重要性,也是保证施工企业未结算编制管理不会对企业的经济财务管理造成影响。
其次,提升工作人员对预结算管理流程的熟悉程度。建筑施工建设本就具有体量大、施工复杂等特点,在建筑施工前,需要施工企业根据企业和建筑的特点设计施工方案,制定明细的施工流程,所以在预结算编制管理方面,就要根据建筑的施工方案梳理好整个建筑项目预结算的流程管理,避免因为管理编制不熟悉的原因导致预防和规避风险等工作内容被忽视,影响了建筑项目工程的结算工作。
最后,提升对项目管理细节的把控度。预结算管理工作中需要对施工项目的实际状况进行有效的了解,这样才能确保编制管理内容和实际现场的施工情况相匹配,这其中有部分内容会受到市场情况所影响。比如,建筑施工中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费用等都要根据采购实际情况预估管理,因此预结算编制管理人员需要施工环节和市场情况有足够的了解,这样才能让预结算编制管理的内容与实际施工情况相符合。
企业在建筑项目正式施工前,要提前了解收入项目内容并进行汇总,以便在建筑施工完成后与业主公司进行结算工作,这能够有效避免利率变动出现的风险,降低施工企业的经济损失。而对于海外项目更要及时进行对账结算,受国内外汇率变动影响,海外项目要尽量避免在投资过程中产生资金差距,在项目施工完成后,要求业主按照合同规定的周期内完成结算工作,降低因为建筑施工项目已完工未结算造成的财务风险。
参与建筑施工项目的部门要根据部门情况和经营预算,定期进行项目成本分析并与业主方进行沟通,让他们时时了解项目进度和成本支出情况,出现问题时及时对接清楚。同时定期对施工项目进行全面的盘点工作,把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合同总成本与实际总成本进行对比并及时做出调整,尽量减少差异。尤其是财务部门要加强内度审计力度,将已完工未结算的内容划分为部门预警工作分析,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清算项目收入和成本,从源头减少已完工未结算情况的发生。
在建筑项目施工时,施工企业各参与部门要深悉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在施工阶段充分贯彻落实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成本控制相结合,并将其作为项目施工管理中的重要任务。而控制施工成本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提升施工进度,缩短工期降低施工阶段各个环节的成本投入。当然,保证工程质量就要认真对待、监督每一道施工工序,组织具有项目工程质量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实时监督管理,对出现质量不合格的项目立即安排停止施工并且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从根本上杜绝因为质量不达标的原因导致的工程成本耗损问题出现。同时,成本控制还涉及到建筑材料、人力资源等投入,因此提升工程的施工进度就能有效减少管理层面的资金投入,有效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缩短工程施工和结算之间的时间差。
财务风险对于任何行业来说都是充满着挑战性的,就建筑施工企业而言,要想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要重视财务风险,通过专业化的财务管理措施实现企业财务风险转移、分散,并且在日常管理中强化企业成本管控、投标风险管控以及工程结算等工作,并及时采用科学的财务管理办法完善企业资金的筹措制度、工程造价管理、采购及绩效管理机制等,这样才能在面临企业财务风险时做到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