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阳
习主席强调指出:“不论形势如何发展,人民战争这个法宝永远不能丢,要把握新的时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特点新要求,创新内容和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这一论述,为我们打赢新时代人民战争提供了根本遵循。国防动员系统作为协调军地、寓军于民的“主阵地”和服务主战、保障打赢的“桥头堡”,更有义务和责任精准把握新时代人民战争的特点规律,切实找准人民战争特有优势与现代战争制胜机理有机融合的切入点,在聚力解答“能战胜战”的时代之问中发挥应有作用。
习主席指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力量。”过去,抵抗侵略、谋求解放、保家卫国,工农大众是主体,利益高度契合,目标趋于一致,力量容易凝聚;如今,社会思潮多元、利益诉求多样,如何将民众有效组织起来,实现力量聚合,面临诸多新挑战。这要求我们,首先要从思想上做好“统”的工作,充分发挥国防教育统意志、求共识的基础作用,通过比战争年代更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更细致入微的启发引导,汇聚不同社会群体在新时代人民战争中攥指成拳、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一要抓基础。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战略部署,用好抗战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时机,盘活用好各地丰厚的红色教育资源和新兴传媒手段,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广大群众牢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深刻道理,激发爱国奉献、尚武拥军的内在自觉。二要抓关键。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传承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根本指导,以国防精神、国防理论和国防知识为主要内容,通过专家讲与大家讲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强化各级领导干部“抓经济不忘强国防,搞建设不忘兴武装”意识,提升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国防建设实际问题能力。三要抓骨干。讲清保卫祖国与服务社会的双重责任、召之即来与来之能战的素质要求、头脑战争与现实战争的巨大差异,不断强化战斗精神、培塑血性胆气,持续打牢国防后备力量爱国爱军的思想基础和真练实备的紧迫感责任感。
习主席要求:“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大力推进体系练兵,大力推进科技练兵,全面推进军事训练转型。”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是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形势演化的焦点,也是新时代人民战争转型的基点。信息化背景下的人民战争,不会局限于传统战场,也不再是“人海战术”的简单重现,作战空间将逐渐向全维度、全领域扩展,战争主体数量优势也逐渐向质量优势倾斜。这要求我们,因势而谋、战略先行,自觉跳出所谓人民战争就是“全民皆兵、前赴后继”的惯性思维,着眼提升新时代人民战争的质量效益,紧前推动功能转型各项准备。一要针对直接参战向间接支援转变,抓好资源准备。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落实国防需求,搞好战争潜力调查统计,依据支援项目搞好战略物资储备,重点抓实高科技装备和信息产业资源的生产、储备、更新工作,确保人民战争拥有雄厚的战争资源作基础。二要针对依靠人力物力向侧重智力能力转变,抓好力量准备。持续推进后备力量调整改革,重点编强城市要地防空、重点目标防卫、应急支援保障等参战支前力量,扩大网络攻防、频谱管控、新装备维修、气象水文、海上民兵等新质力量编组,强化基于信息系统的作战指挥和新装备操作技能训练,助力国防后备力量由“大”向“强”、由“力”向“质”飞跃。三要针对保障单一作战向保障联合作战转变,抓好动员准备。建强编实国防动员联合指挥机构,根据联合作战总体要求和个别需求,区分启动时机、方法手段、保障标注、调控评估等内容,细化分解动员任务,在预定战场、预定时间、预定阶段抓好兵力集结、舆论支持、预置预储、物资前运等实案化准备、实战化训练。
习主席强调:“要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军民融合,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在落地、落细、落实方面发展还不够平衡,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没有完全突破,军民融合对军队战斗力的基础支撑作用发挥尚不明显,机构设置虚散、工作运转不畅、政策法规缺位、需求对接断档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这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剑”与“犁”的辩证关系,全面贯彻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家战略,积极探索新的时代条件下,在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多个领域和更广范围内实现军民融合的方法途径,以整体国家实力支撑新时代人民战争力量体系建设。一要统一标准。立足破解“民参军”不了解部队实际需求、“军融民”找不到地方优势资源的矛盾,在军民通用的科技研发、装备制造、物资器材生产等领域,打通军用标准与国家标准壁垒,推动构建军地一体、互融互通的供需信息平台,真正实现军民通用、无缝对接。二要统筹规划。以民用领域储备国防能力为目标,以经济建设贯彻国防要求为原则,充分发挥各级国动委桥梁纽带作用,搞好军地相关规划协调对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军队建设发展、地方经济建设与国防基础建设、重大工程项目与重要战备设施等各层次规划计划,实现军地兼容、融合互补。三要健全体系。建立完善军民融合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军队社会化保障体系,在重大科技研发、人才战略工程、战略物资储备等方面兼顾军事需求、预留军用“端口”,助力国家工业实力、科技实力向国防实力转化,不断厚实新时代人民战争动员潜力。
习主席指出:“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我军的性质、宗旨、任务、使命决定了新时代的人民战争仍将是防御性的民族解放战争和民族自卫战争,其正义性毋庸置疑。但事实正义不代表程序正义,要从政略和战略两个层面“完胜”对手,除了在军事战场赢得先机、占据主动,还要在舆论战场的博弈中明辨是非、以理服人。这要求我们,在抓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同时,积极抢占道义制高点、掌握国际话语权,力求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一要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拓展融合信息。紧盯作战对象、作战任务,在发挥传统媒体人才、资源和权威性优势的同时,加强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探索发挥融媒体的特殊作战样式、作战功能,适应融媒体全天候、全信息化的新闻采集方式,建立数据中心和信息超市,拓展信息传播渠道。养成运用全球视野策划、采编新闻事件的习惯,通过与国际“标准”接轨,争取更多国外受众的“点击率”,把控舆论趋势、舆论走向。二要坚持正面宣传与反制宣传相结合,实现攻防一体。
一方面,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及时制定与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密切协同的舆论宣传策略,全方位开动舆论宣传机器,集中宣传我军正义之师形象,营造于我有利的舆论条件。另一方面,坚持“攻心为上”原则,动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干扰、阻断、摧毁敌方获取信息的渠道,反击其“借口”宣传、歪曲宣传、虚假宣传。三要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形成舆论合力。在保证国家安全利益的同时,讲究新闻宣传策略,加强军民立体舆论攻防,充分发挥地方信息网络资源优势,联合进行网上“抗战”,整合完善外交、媒体、广告、公关等资源,追求新时代人民战争舆论宣传的总体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