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良功 刘旎媛
(华中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特蕾西·史密斯(Tracy K.Smith, 1972—)是当代美国非裔诗人,第22 任美国桂冠诗人。她先后出版了五部诗集——《身体之问》(The Body’s Question,2003)、《魔灵》(Duende,2007)、《火星生活》(Life on Mars,2011)、《涉水而行》(Wade in the Water, 2018)、《那样的颜色:新诗与选编》(Such Color:New and Selected Poems,2021),一部回忆录《平凡之光》(Ordinary Light, 2015)。史密斯的诗歌内容丰富,涉及种族、政治、生态、伦理等多样主题,看似普通,实则蕴藏着深刻含义。《身体之问》探索人的身体与欲望,《魔灵》展示个体视角下的神话书写。第三部诗集《火星生活》则将目光投向神秘的宇宙,从前两部诗集的个体思考转向对社会图景的关注,并影响了其后作品的艺术风格。该作荣获2012 年普利策诗歌奖,史密斯借此一跃成为当代美国文坛上颇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史密斯在这部诗集之中展现出对于外太空的无限畅想,向读者展现天马行空的科幻世界,真实与虚幻的融合使得这部诗作持有晦涩神秘的基调。诗歌中的科幻世界与当下的美国社会息息相关,突出人的衰颓、悲伤与痛苦。学界也从不同的角度对于这部诗集进行过研究,例如诗歌主题、挽歌要素、抒情效果、崇高观、非洲未来主义思想等等,尚没有针对其书写策略的相关研究。
本文认为,关于史密斯《火星生活》的书写策略,可以用“暗物质”一词作为切入点进行探讨。“暗物质”是天文学术语,指宇宙中存在却难以观测的物质,它是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史密斯吸纳“暗物质”的意义特征并将其化用进《火星生活》的创作之中。“暗物质”之于这部诗集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暗物质”的启发、描述与隐喻共同构成了“暗物质”书写策略。本文以对史密斯《火星生活》的诗歌文本和访谈文献的分析为基础,结合当代美国社会的历史文化语境,从“暗物质”书写策略的内涵、诗歌意义层面的作用以及艺术功效三个维度进行探析。
最终诗人也在诗歌中提出对于种族问题的展望。在《我们与宇宙》(“Us&Co.”)中,“草”象征着重压下的非裔,诗人希望非裔群体具有“草”一样顽强的生命力,“时间转瞬即逝。草低下头/然后再次学会站立。”(P70)史密斯没有局限于对非洲未来主义的畅想,而是期望不同种族在尊重基础上的融合,以此迎来种族问题的转圜:“我们需要长出新的肢体,越过陈腐的往事,直到新的生命合为一体。”(P70)
“暗物质”是天文学术语,指宇宙存在却难以证明的物质,它是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暗物质”之于史密斯的诗集《火星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同刻印在诗歌中的模因。史密斯在吸收“暗物质”的意义特征的基础上,将围绕“暗物质”的启发、描述、隐喻组合为“暗物质”书写策略,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隐喻当下美国社会的科幻世界。美国在繁荣表象下的衰落与“后种族”时代潜藏的种族问题是史密斯试图揭露的“暗物质”。“暗物质”书写策略体现了诗人对于“物”的深入思考,与文论概念“隔”形成了审美呼应,具有“冰山原则”以少见多的艺术理念,并影响了诗歌的文体风格。“暗物质”书写策略体现出史密斯丰富的知识视野与灵活的创作技巧,以天文学概念为依托的创作思想体现出文学与理学在探索世界本质上的关联。史密斯用超越种族的情怀体察世情,以开阔的视角展望未来,她笔下的科幻世界承载着人类的希冀,指引着人类漫长的精神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