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芳 _ 北京市昌平区昌盛园小学
一节课承担着学生积累知识、提升能力、锻炼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情怀的生命成长重任,教师要找准教学支点,引导真正的学习在课堂上发生。在《大禹治水》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尝试用“表格”工具撬动整个课堂,促进学生的课堂获得。
课前预习探究时,让学生默读第2、3、4自然段,将第2自然段(鲧)和第3自然段(禹)的治水方法和结果的关键词语提炼出来,然后填写在表格里。
在课中交流环节,小组先进行自主交流,有序说出自己提炼的关键词语,通过讨论后进行补充和订正,形成统一的学习成果,最后集体交流汇报。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的实际情况,发现学生在“治水过程”“治水结果”内容填写中,不能很好地表达清楚“过程”与“结果”,有的将两个方面混淆在一起。
设计表格,就是想给学生学习的支点,让学生借助表格辅助自主学习、小组交流、集体分享。教学的重要环节就是以一张表格撬动课堂。第一次的表格设计看似全面但不够严谨,学生提取信息有些困难,学生在结果栏填写内容较为模糊。
那么,怎么设计更合理呢?在问题思路不变的情况下,表格填写内容应该怎样修改?由此,设计了第二张表格。
《大禹治水》这个故事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请你默读课文,圈画出关键词语,把你的感受批注在书的旁边,并按治水过程、表现和结果要求填写表格。根据表格填写的内容,小组内进行有序交流。
?
第二次表格的设计,填写项目明确,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中能够顺利找到信息、提取信息和概括信息。学生在对语言的品析中,既体会到大禹的奉献精神,又提升了语言品析能力。合适的表格成为了一个支点,撬动了师生共同提升的课堂,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有所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