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进行健康教育 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专家解读

2022-11-05 06:26潘绍伟
体育教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个体课程标准技能

文/潘绍伟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的要求,制定了健康教育学习目标,编制了健康教育内容,制定了健康教育学业质量标准。正确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理解“健康行为”核心素养的内涵对正确实施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健康教育的含义与意义

(一)健康的含义

由于人们对健康认识的角度、方法、价值观不同,对于健康的定义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具有代表性的表述。

第一种认识即个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病与痛。如《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健康是指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这一定义将健康限定在个体的生理机能正常的范围。

第二种认识即个体的身心状况正常,能适应生活需要。如我国《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定义:健康是指人生理机能和心理状况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能适应正常工作、学习。这一定义是在第一种认识的基础上增加了心理健康的成分以及适应生活需要的表述。

第三种认知即个体的身、心、社的良好状态。如《辞海》定义:健康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健全的身心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状况。这一定义是在第二种认识的基础上增加了社会适应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世界卫生组织1946年成立时,在其宪章中的定义“健康是指身体的、精神的和社会上的完整状态,而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而是“身、心、社”三维的健康。第二阶段是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重新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在原有定义的基础上增加了道德健康的内容。第三阶段是最近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是一种人与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人与环境相处的积极关系为健康,人与环境相处的负面关系为不健康。

从上述关于健康定义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健康既体现在人体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又表现在与社会交往保持完整、协调状态。健康是人对主体自身的认识活动,是主体人在认识改造自然界,人类社会过程中对自身生命的质的要求与探索。健康既是个体的身体、心理、社会健康,又是个体对自然、对社会环境动态的、良好的适应关系,健康不仅是个体的一种特质,更是个体对自然与社会的良好适应状态和积极关系。

(二)健康的价值

健康无论对于个体还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健康对于个体而言是生命与生存以及人的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教育家洛克曾这样说过:“健康的身体从积极的角度而言,意味着充沛的精力和敏锐的感受力,由此而让个体保持向着世界的积极身体状态;从消极的角度而言,则可以让个体作为自然有机体的存在免于疾病之忧,身体的不适会直接增加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依赖,健康而朴素的生活降低个人对外在条件的依赖,由此而更充分地保持个体向着更高事物开放的可能性。”我国教育学者刘铁芳也明确地指出:“健康是个体在世的基础,也是真、善、美、利四种基本价值的基础。”反之亦然,健康的心理表现为健康身体的存在:“一个健康自信的身体,就应该是一个崇高的精神、自信的生命的开始。反过来,一个崇高的精神、自信的生命又显现为一个人健康自信的身体之存在姿态。”

健康对于社会而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前提与基础,有了身心强健的公民,才可能有旺盛的民族生命力;有了旺盛的民族生命力,才可能有强大的民族。从这一意义上讲,健康是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理解人类行为各种特征的必要架构,健康既是具体的社会现实,同时又代表重要的社会价值,并影响着社会前进的过程及其动力和方向。

(三)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指导人自觉形成有益的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预防消除与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增进健康、提高生命与生活质量的社会教育活动。健康教育的核心追求是培养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减少与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个人的、人群和整个社会的健康。作为整个社会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课程是在我国学校教育中以传授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技能、培养健康态度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健康素养、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为终身健康奠定基础为目标的课程。在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课程框架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

为此,《课程标准(2022年版)》充实与完善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健康行为核心素养、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学业质量标准。

二、进行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当代社会面临的健康危险

个体的健康伴随着整个社会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当代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对人类的健康而言,弊大于利。世界发展的共同趋势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变化,一方面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另一方面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新的风险,各种健康问题大量出现。人类的健康愈来愈与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人类的生存环境、人类生活的“异化”所带来的结果相冲突,即越是现代化,人与自然、人与生物的本性离得越远,健康的危险因素也随之上升。正如卢元镇先生指出的,坐着工作是文明史上对人的新陈代谢影响最深刻的变化,这是造成我们许多新陈代谢失调现象的原因。终日伏案的生活方式将使人类变得越来越胖,越来越弯。人类健康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危机与威胁,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肥胖症、糖尿病、心脏病等现代生活方式病的患病人数日益增多,亟需人类找到正确的应对之道和应对之术,健康教育就是重要的对策之一。

(二)我国青少年儿童健康状况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国民体质健康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吃出来的病、喝出来的病、抽出来的病、懒出来的病”的人群不断增多。与此同时,我国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水平也出现了持续下降的趋势,青少年健康已经成为教育的短板和整个社会的“痛”,亟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加以解决。

(三)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提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由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生物学、科学等多门课程共同承担,体育与健康课程是落实健康教育的主要课程。

三、正确认识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生活方式、自然与社会环境、医疗保健的可获得性等四个要素,其中,遗传、自然与社会环境、医疗保健的可获得性对于个体来讲都是比较难以控制的;相对而言,生活方式是每个人能够自主选择与掌控的。在当今的社会生产与生活的背景下,缺乏体育活动(身体运动)已经成为影响健康的最主要因素,也是健康面临的最大威胁,健康教育必须与体育有机结合,并融为一体,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健康地生活,教会学生在环境变化、物质条件和健康生活之间寻求一种有机平衡。健康教育是提升健康素养、增进健康的认知基础;体育是以身体练习增进健康的最重要、最积极的手段之一,要想取得体育成效,必须遵循科学健康的规律和理论指导。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学习内容,以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主要目的的课程。体育教育能够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优良思想品德。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获得健康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为终身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正确认识与理解义务教育阶段的健康教育内容

《课程标准(2022年版)》参照教育部颁发的《国家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根据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身体和心理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认知规律,将健康教育划分为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传染病预防与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安全应急与避险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形成健康行为与良好生活方式的奠基时期,健康教育应引导学生逐渐养成充足的睡眠、平衡的营养、适量的运动、良好的个人卫生、规律的生活节奏等健康生活方式。

二是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健康教育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加强营养,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卫生保健等。

三是心理健康。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侧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体育与理解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学会不良情绪的调控,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等。

四是传染病预防与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义务教育阶段侧重于指导学生认识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预防不同传染病与能力,自觉保护自身的健康。指导学生认识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等。

五是安全应急与避险。义务教育阶段该部分侧重常见运动伤病的预防与简易处理的知识技能,预防溺水及自救与配合他救方法,常见动物伤害的简易处理方法,心肺复苏方法,常见火灾、地震、踩踏事故中自我保护与逃生技能等。

以上五个方面的学习内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尤其是健康行为的核心素养。运用其所学健康知识技能思考回答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健康问题的能力。

五、健康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健康行为核心素养是通过课程学习形成良好的锻炼、饮食、情绪调控、用眼、作息和卫生习惯,树立安全意识,控制体重,远离不良嗜好,预防运动损伤和疾病,消除运动疲劳,保持良好心态,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等。

(一)加强与生活的有机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健康教育是一种生命与生活教育,健康教育不仅是为了学习一些健康的知识与理论,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形成健康行为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将所学的健康知识与技能用于解决学生所面临的健康问题,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所指出的“教育是获取知识和培养在相关情境中运用这些知识和能力的有意识的过程”。要实现学生将知识提升到素养,使知识变成智慧,必须创设有利于激发产生更强的学习动力、获得学习智慧的一种时空和主客观的条件,或称之为情境。所谓“情境”尤其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碰到的健康问题以及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如在进行体重控制的内容教学时,注意结合学生班级以及个人的实际情况,让学生面对真实的体重控制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二)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有机联系,提高体育实践的科学性

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将健康知识原理与方法和体育运动有机结合起来,在体育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遵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高体育的科学性、有效性。另外,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体育对身体、心理、社会健康的独特和重要的作用,进而保持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主动性。

(三)加强结构化学习,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健康素养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够学习并利用相关的健康知识与服务来解决健康问题;运用所学健康知识、技能和理解力,主动积极、创造性地解决面临的各种健康问题;从各种与健康相关的资源中,有选择性地获取和批评性地分析健康信息的能力,从而采取行动提升个人和他人的健康。这些都是基于学生真正理解,“理解不仅是给出正确的答案,而且能够提供观点的依据(能够解释如何选出正确的答案,为什么这个答案是正确的)。需要使用一些动词来描述学生的理解,如证实、概括、支持、核实、证明和用事实支持,即将我们的知识联系和结合起来,从而弄清楚事物的含义。理解意味着能够智慧地和有效地应用与迁移——在实际的任务和环境中,有效运用知识和技能。”在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将健康的具体知识技能与对于健康的理解有机结合,并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建立在对健康的理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自觉、更主动、更有效地学习健康知识与技能。

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觉充实与完善体育教师本身的健康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健康教育能力,才可能实现以课程核心素养为指引,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个体课程标准技能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高校课程标准编制质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行为免疫系统对个体就医行为倾向的影响*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