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非 李耀
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病重的消息,连日来牵动着两岸民众的心。两岸专家未来几天如何协手救治“团团”、台北动物园几只熊猫以后的成长照看,成为两岸民众密切关注的焦点。在台湾14年来,“团团”和“圆曲”给岛内氏众带去快乐的同时,它们连同生育的两个女儿也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熊猫经济学”热潮,给台湾带去庞大商机。虽然岛内总有一些政客发出不和谐声音,企图以“去熊猫化”的方式来割裂两岸,但从台湾老百姓对“团团圆圆”一家的热爱来看,这种论调显然无法抹掉两岸一心的情感。
“缓解两岸关系的药方”
据台湾《中国时报》3日报道,大陆派出的大熊猫保护专家吴虹林和魏明1日晚抵达台北,从监视器画面了解“团团”的情况。2日,他们再实际到作业区探望“团团”。台媒称,“团团”很争气、进了食、让大陆专家觉得没有想象中那么差。
台北市动物园发言人曹先绍说,两名大陆专家饲养管理经验丰富,经大陆评估后,认为二人赴台相当适合,园方也尊重大陆判断。岛内动物园兽医室主任赖燕雪透露,如果将来有实施侵入式医疗行为的必要,只要台湾专家熟练度达到应有水平,大陆专家也会尊重台湾代表执行。
《中国时报》称,针对外界关心“万一团团过世,遗体如何处理”,曹先绍表示,科技_日千里,动物往生后,大多会根据研究或教学设定需求,保留骨骼或皮毛,也可能冷冻精子或卵子。他介绍称,许多极度濒危动物难遇到交配对象,就可能用这种方式延续后代。
自去年以来,“团团”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去年年底,它被发现有流鼻血合并打喷嚏的现象,为此,台北市动物园联系兽医师赶在农历春节前为“团团”进行全身健康检查。今年8月,保育员发现“团团”食欲不佳,嘴角甚至出现白色泡沫,送医检查怀疑有癫痫现象。9月,中国国台办发言人针对“团团”的病情表示,大陆愿在专业领域内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
到了10月,“团团”的病情有加童的迹象。它原定10月18日返回动物园展示场,但因出现后肢无力的情形而未能成行。赖燕雪表示,“团团”最近进食都是侧躺,表示它的状况没有以往那么好。10月22日的核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团团”脑部罹患恶性肿瘤的概率大幅增加,病程进展快速,脑补罹患恶性肿瘤的概率大幅增加。
为了救治"团团”,台北市政府10月21日同意紧急申请大陆派人探视,并于10月27日发函请“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同意大陆专家赴台,次日获得通过。大陆方面在10月28日也证实收到邀请函,选派两名诊治和护理专家赴台参与“团团”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帮其渡过难关。
台湾中时电子报11月1日刊登的一篇评论称,近几年两岸关系紧张,如今台湾不分蓝绿难得一致赞成大陆专家协助救治“团团”,“这将会是近期两岸关系剑拔弩张之际最好的缓解药方”,并期盼未来可以多一点类似的温馨正面交流。
赠送熊猫难得可贵
在两岸专家携手救治“团团”时,却总有些人发出不和谐的声音。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农委会副主委”黄金城上月底在接受采访时声称,大陆赠台的熊猫仍为陆方所有,只是在台湾展览,“如果有必要可以拿回去”。
尽管台官员事后辩称“这是口误”;但黄金城的冷血言论仍在岛内遭到广泛痛批。国民党台北市议员王鸿薇称,“团团”在台北市动物园生活这么久,就像人类一样,不能因为父母生病或年老就把其丢掉,这样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团团”入台时的台北市长郝龙斌称,“团团”和“圆圆”是全世界所有大熊猫中,唯二两只送给台北市政府的,所谓“团团可以送回去”的说法是很荒谬的事。他2日在脸书呼吁各界对“团团”生病多一份尊重、关怀,多一点礼貌。郝龙斌还表示,大陆专家对大熊猫各种状况的掌握,绝对比台湾有经验,“通过他们专业协助,应可让团团获得更好的照护”。
2日,“立委”洪孟楷痛批“农委会”应为冷血的发言道歉。他质问道,“生病快死了就踢回去?到底我们把大熊猫团团当成展演品还是生命、我们的家人?”
《环球时报》记者查询的资料显示,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大陆在熊猫赠送、出租政策上有所变化。1957年-1982年,中国共赠送给9个国家23只大熊猫。1982年之后,中国便取消向国外赠送大熊猫,不久后也取消商业展出活动,仅以出租的方式让大熊盛“出差”,促进科研交流。
据了解,中方赠送的熊猫及其后代所属权归被赠送方所有,出租的熊猫及其后代所属权则归中方所有。目前港澳台地区的熊猫全部为大陆赠送:1999年,在香港回归两周年之际,熊猫“安安”和“佳佳”定居香港;2007年“乐乐”和“盈盈”为第二对赠送香港的熊猫;2009年,作为回归10周年的赠礼,“开开”和“心心”一对熊猫定居澳门;2014年,澳门再获赠与“开开”“心心”同名的两只熊猫;“团团”“圆圆”则是在2008年由大陆赠予台湾。
台湾^《联合报》10月31日发表评论称,“团团”和“圆圆”是14年前对岸送给台湾的,从命名可知,它们承载着两岸的期待,而它们在台湾生下“圆仔”和“圆宝”,一家都深受民众喜爱。中时电子报刊登的一篇言论称,“农委会”满脑子只想尽快送走“团团”,“这就是把单纯的把两岸交流泛政治化,标准的逢中必反'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