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司徒志敏
岭南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体系的重要一脉,也是见证岭南地区历史演进与时代变迁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研究与传播价值。2021年11月25日晚,“岭南音乐的传统与现代·星海音乐学院研究生专场音乐会”在星海音乐学院成功举办。本场音乐会共演出岭南音乐作品十二首,其中既有南粤名曲的经典演绎,也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改编,更不乏展现岭南特色民俗的原创曲目。
本场音乐会以著名广东音乐作品《步步高》民乐二重奏开场,并依序演出了室内乐二重奏《第一南粤随想曲》(任达敏曲),琵琶独奏《寒鸦戏水》,唢呐独奏《心潮》(胡玥曲),女声独唱《落水天》,室内乐三重奏《落水天幻想曲》(任达敏曲),民乐二重奏《旱天雷》,钢琴独奏《哭嫁》(刘天石曲),圆号独奏《南海之晨》(曹光平曲),男声独唱《月光光》,粤曲《行花街》(刘天石曲),最后以曹光平原创民俗表演节目《飘色》画上圆满句号。选曲古今叠韵、承故纳新,在传统与现代风格的交相呈现中,充分展现了岭南音乐的丰富内涵与包容性,为现场观众献上了一场难忘的视听盛宴。
发源于商周,勃兴自唐宋,岭南传统音乐植根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集多乐种、多流派的丰富内涵于一身。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三大乐种”——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和客家汉乐,在本场音乐会中均有涵盖。
广东音乐历史上源于戏曲舞台上的过场曲,糅合了外省民间小调或传统戏曲音乐,以优美的旋律、明朗的节奏、独特的调式结构与浓郁的地方色彩,在我国民间音乐中独树一帜。本场音乐会中,由黎梅与邓思敏两位同学合作演绎的高胡、古筝二重奏作品——《步步高》和《旱天雷》,就充分展现了广东音乐的传统韵味。开场作品《步步高》为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的传世之作,作品充分发挥高胡演奏技巧之余,加以古筝的灵动伴奏,一拉一弹展现出跌宕起伏的主题旋律及富于动感的节奏,使听众闻之振奋,充满能量。《旱天雷》属于广东民间音乐早期作品,由广东民间音乐家严老烈根据传统乐曲《三宝佛》中的《三汲浪》改编而成,但与原曲相比更显明快活泼。演出中,高胡与古筝欢畅和鸣,刻画出久旱闻雷声、欢欣祈雨至的民间情景,展现了浓厚的岭南人文气息。
客家汉乐是客家民族文化的象征,而作为客家人民生活缩影与精神写照的客家民歌,在中国民歌体系中亦占据重要地位。本场音乐会上,《落水天》《月光光》两首客家民歌的独唱演出,令观众得以领略客家历史文化,倾听客家人民的心声。由刘家琪同学演唱、苏堪杰同学钢琴伴奏的客家民歌《落水天》(王燕妮改编),歌名为客家方言“下雨天”之意,歌词寥寥数语,便生动刻画出旧社会孤儿身受雨淋的凄苦之状。另一首广为流传的客家民歌——《月光光》(润心词曲),由邱日煜同学演唱,姜晨同学钢琴伴奏,一曲尽诉游子思乡、佳节念亲之情,浓厚的乡土情怀令人动容。
“三大乐种”之潮州音乐,在本场音乐会中则以琵琶独奏节目《寒鸦戏水》为代表。该曲位列潮州音乐十大套曲,亦是潮州筝派代表曲目之一。李君熙同学的演奏,将作品清新雅致的格调、富于变化的旋律全然呈现。从悠然慢捻到轻快弹拨,寒鸦徘徊水面、欢快嬉戏的场景逐一跃然演奏者指间,引人遐思。
古今中外,没有一种拥有恒久生命力的文化,是完全封闭独立于他者而存在的。在传承自文化根基的基础上,汲取外来文化之精华、融会他者之卓识,方可与时代同向,在不断蜕变中持续发展。本场音乐会中,一批以岭南传统音乐素材为内核,结合西方写作技法进行发展与改编的作品先后亮相。
由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任达敏教授创作的《第一南粤随想曲》与《“落水天”幻想曲》,都是典型的中西结合之作。由大提琴演奏者尹瑜、钢琴演奏者李娜合奏演出的《第一南粤随想曲》(2013),乐曲首尾均引用广东音乐《步步高》家喻户晓的音乐动机,中段慢板部分则采用汉乐《寒鸦戏水》的特性曲调,巧妙地使岭南音乐韵味与现代音乐风格合二为一。室内乐三重奏《“落水天”幻想曲》(2011),由陈煜文同学(单簧管)、刘鸿宇同学(小提琴)、陈仕尧同学(钢琴)合奏演绎。作品由风格各异的三个主题构成:A主题取材于客家民歌《落水天》,优美抒情,富有歌唱性;B主题为作者原创,采用5/8拍快板,诙谐明快,充满现代气息;C主题取材于广州流传的民歌《落雨大》,粤韵风味浓厚。自由的变奏、对比鲜明的主题发展,赋予经典作品新鲜活力;传统与现代作曲技法的结合,令民间粤韵焕然一新。
除了家喻户晓的近代民歌,与地方民俗、文化现象息息相关的民族山歌,同样为作曲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与灵感。钢琴曲《哭嫁》(2006),由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刘天石老师创作,乐思源自在广东云浮地区采风所得的泷水山歌素材,由李娜在本场音乐会中作钢琴独奏。泷水民歌被称为广东音乐的“活化石”,作曲家对泷水民歌素材的采集与呈现,对于广东民间音乐、地方方言及民间风俗的研究,有着巨大的价值。作为标题音乐,全曲由泷水新娘哭嫁歌衍生,运用现代音乐技法,鲜明地将惜别叮嘱、埋怨谴责、怒骂诅咒、感伤酸楚四种情绪一一呈现,生动刻画陇中地区“嫁女如葬女”的传统情感。
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继承传统、扬俗纳新的创作精神,也充分体现在曹光平教授的全新作品——岭南民俗表演节目《飘色》之中。“飘色”是汇集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多种艺术于一身的传统民间活动,流行于广东湛江、广州等地,艺术价值极高。别具特色的湛江吴川飘色,正是本作品的灵感来源。一方面,作品吸收了广东戏剧、曲艺、民谣、粤西吹打等元素,并由一众声乐演员生动演绎杨贵妃、哪吒、西游记四师徒等传统戏剧角色,现场气氛热烈欢腾,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民间飘色的表演盛况。另一方面,表演采用中国民乐结合西方管弦乐的庞大乐器编制,并融入现代作曲技法、钢琴微分音差调律、小机器人互动演出等多种尝试,大胆探索中西结合、传统与现代艺术相碰撞的可能性,带给现场观众耳目一新之感。
除了传承经典,并对既有传统音乐作品“旧貌换新颜”,岭南音乐文化的持续发展,还需要新一代作曲家感受时代的脉搏、倾听时代的声音,创作出符合岭南新时代特点的作品,为岭南音乐文化的绵延与壮大贡献后继之力。在本场音乐会中,唢呐独奏曲目《心潮》、圆号独奏曲目《南海之晨》、粤曲《行花街》,便是反映岭南时代新貌的匠心之作。
星海音乐学院青年作曲家胡玥创作的《心潮》,由张震同学的唢呐吹奏与杨滨蔓同学的打击乐伴奏联袂呈现。作品萌芽于东方单声音乐观念,以潮州音乐《抛网捕鱼》《关公过五关》为素材,刻画了多彩涌动的心潮情绪,唢呐与鼓点交相辉映,在各自技巧展示中保持了声部间的呼应关系,既借鉴了传统,又以多样的音色音响变化进一步凸显出作品的现代性。
圆号独奏曲目《南海之晨》,为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曹光平教授于1975年创作,并由圆号手钟积琛同学与钢琴伴奏姜晨同学合作演绎。作品旋律吸收了南海渔歌的风格特点,表达了海边渔民对幸福生活的歌颂,呈现出一幅描绘南海宜人景色的优美音画。
“行花街”是岭南广府人民的春节传统之一。由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刘天石老师创作的粤曲《行花街》,正是这一传统的艺术写照。本场音乐会中,曲目由王杰仪同学演唱,黄淇同学(琵琶)、黎梅同学(高胡)、陈文同学(钢琴)伴奏,悠扬曲调,粤语唱词,生动描绘岭南春景中家家户户出门迎春、闲逛花市的欢庆温馨之景。
“星海音乐学院是岭南音乐发展的希望摇篮。”回顾过去,星海音乐学院从未放下继承与发展岭南音乐文化的使命感:1985年,赵宋光先生提出星海音乐学院所培养的音乐人才,应当是民族的先觉,自觉地发扬自己民族特有的音乐风格;2001年,星海音乐学院岭南音乐文化学术系列活动成功面世;2010年,“汉乐·首届学术论坛暨展演”在星海音乐学院顺利举办;2017年,蔡乔中院长发出“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发展好岭南音乐文化”的号召……
古今叠韵,承故纳新。2021年,“岭南音乐的传统与现代·星海音乐学院研究生专场音乐会”的成功举办,使岭南音乐再一次在观众视野中绽放光彩。可以相信,星海音乐学院将继续肩负继承与发展岭南音乐文化的重要使命,推动岭南音乐文化的传播。一如星海音乐学院前院长赵宋光先生的寄望,让我们共同期待,岭南传统音乐的薪火能由星海音乐学院点亮,经过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辐射,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强大支流,在国际乐坛上拥有一席之地,并为世界音乐发展作出贡献。
①张文倩.从《旱天雷》看广东音乐的继承和创新[J].音乐研究.1980(04).
②杨非同.客家民歌的音乐色彩在钢琴作品中的体现——浅析李村《“落水天”主题钢琴变奏曲》[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6.
③郭佩狄.论刘天石钢琴音乐的创作手法及演奏技巧[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20.
[4]王安潮.薪火相传激励创作热情增涨 文化自信促进中国作曲发展——“2017全国中青年作曲家新作品交流会”述评[J].音乐评论,2018(4).
[5]刘智忠.承前启后 任重道远——论岭南音乐的发展战略[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9(2).
[6]赵宋光.时代的号手,大众的知心,民族的先觉——从星海的音乐教育理想谈星海音乐学院肩负的重任[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5(4).
[7]冯明洋.音乐文化论——民族音乐的文化学视野[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1).
[8]蔡乔中.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的岭南文化传承与国际化音乐教育[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