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权
金沙江,中国伟大的母亲河长江的上游,有一个金字般闪亮的名字。3481公里的流程,穿山越谷流进史书《山海经》《禹贡》《三国志》,又从这些史书里流出过绳水、淹水、泸水等名字。因其从青藏高原到云南横断、乌蒙山崖被山水冲击入河的泥沙中,含有一片片星光闪烁的金沙,沿岸百姓有淘金沙的传统,在宋代便被命名为金沙江了。
我曾经数次走进金沙江,体验的都是深谷奇峡,高滩急流,让我置身于“高天奇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的环境和“金沙水拍云崖暖”的神奇诗意之中。壮怀、剧烈、激情,就是当时的感受。
最近,我从武定县己衣镇神秘的大裂谷进入河口,来到了金沙江 。可眼前的金沙江却再也没有过去那种高峡奇险,浊浪冲天,涛声如雷的景象了。大裂谷前面,江水清澈,玉水平波,映照着两岸的青山绿树,绿林掩映着己衣镇青瓦白墙的新民村新居,缕缕白雾,缭绕着青山农舍,不是桃源,胜似桃源。江面上展翅飞舞、嬉戏的白鹭和不知名的花背小鸟,映照在水底,让你惊叹水的纯净和明亮。己衣,这个彝语中水边的寨子,也叫翻过山梁的村子,或云上的山村,就像一首画意清新的抒情诗,让你心身愉悦。望己衣大裂谷,莫测的裂口深谷,进入的碧水,在裂谷中或弯曲、或伸延、或粗大、或细窄地变幻着身形,绕着己衣镇的美丽大地,就像一条青龙,怀抱着乌蒙山中的这个小镇。
这是过去的己衣所没有的景象。不过大裂谷上连结禄劝县和武定县的巨石天生桥,裂谷上雪白的天上银瀑,谷壁上的古藤山花,还依然绽放出它的美丽和神秘。
己衣旧景添新画,金沙激流化成玉水碧波、平湖千里,都是因为金沙江上建立了乌东德水电站等大国重器形成的。
于是,我们经有关部门批准,乘快艇进入了金沙江乌东徳水电站水域。开始了金沙长湖如诗如画的生态文化之旅和新中国金沙江伟大水电工程的建设之旅。
1956年6月初,毛主席来到武汉视察,三次横渡长江后,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词。词中的“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欣欣向荣的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即将建成的长江大桥,使他诗情焕发,想象着三峡电站这一世界级的伟大工程建成后,惊艳世界的巨大变化。高峡平湖,神女无恙,世界关注,造福人民,抒发了诗人的伟大抱负。神女无恙,也是一种象征,世界级的电站,也要在保护中建设,不要让巫山神女受到伤害。后来,他还把目标投向金沙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请专家论证在金沙江建设水电站的可行性,还派出过测量人员到金沙江勘察。
今天,畅游在金沙江中段因建设世界级的四大梯级水电站,即乌东德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以及上游的鲁地拉水电站等,形成的金沙湖,回想毛主席诗中“高峡出平湖”的诗情画意,更加心胸开阔,豪情满怀。金沙江大峡谷,谷深狭窄,峡岸形成七八十度的陡坡,不少峡段在八九十度。水流湍急,峡谷落差3300米到5100米。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现在因一座痤大型电站的建设,加上上游也建有不少座中型电站,就形成了金沙江有多长,湖水就有多长的金沙湖奇观。再也无法感受急风恶浪,高峡惊险的情景了。在金沙江的任何地段,只能见到高峡出平湖的秀美与神奇,又能体验到湖宽有限,湖水没有尽头的长湖之长。这个长湖越过青海、西藏、四川、云南四大省区,如用数字表示,总长度至少也在3000公里以上。
金沙湖,是高峡平湖,也是名副其实的高峡长湖。中国第一,世界罕见!
在云南境内的金沙湖,也是气象万千,神奇无比,多物种生态保持完好。沿湖两岸,在漫长的时光中,由于未受到第四季大陆冰川覆盖,加上河谷所经山脉南北走向,成了欧亚大陆生物的避难河谷,是多种生物群落的富足地区,特别是沿江两岸各族人民,向善向美的品性,形成了一种美好的生物崇拜风习,善待大地山川的任何生命,各种生物得到保护和衍生。己衣大裂谷一带的猿猴群落,曾繁殖到成千上万,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造成粮食歉收,但他们决不伤害猴子,请来外省人捉猴放归到其他地区无猴的山林中。金沙江流域只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4 %,却拥有全国20%的高等植物和25%的动物。两岸的丛林中,是金丝猴、雪豹、孟加拉虎、黑颈鹤、白鹭等77种国家级保护动物生活的家园。河里有不少稀有鱼类,如圆囗铜鱼、齐口裂腹鱼、前臀鮡、火熖鱼、胭脂鱼等,恐怕多数人没听说过。还有香杉、桫椤、红豆杉等34种的国家级保护植物生长在这里。一年四季,万紫千红的杜鹃,盛开不停,因为其种类多达70多种。各种色彩的报春花,龙胆草、马先蒿、野百合、野虫蝼、野山菊使金沙大峡谷成为花的峡谷,两岸花墙从谷底直伸进谷顶的云雾中,奇妙无比。河谷的攀枝花,每到年底和春节前后,高举着玛瑙般的花朵,映红了江水,染红了蓝天的白云,从早到晚,宛如满天朝霞。五月凤凰,又红又艳,红遍大地,红遍村寨,使金沙江两岸,成了一个红色的天地。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上世纪70年代一名老船工告诉我,1935年4月底,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他们,经武定已衣和禄劝,来到金沙江皎平渡口,靠几条木船和十几名船工,人歇船不停,九天九夜,红旗映江水,三万红军全部渡过全沙江,甩掉了围追的十多万国民党军队。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也浸染了红军烈士的鲜血。已衣大裂口那棵历经百年的红军树,就见证了两名受伤掉队的红军战士,被反动民团推下深谷的惨烈情景。是它用粗长的树枝,挡住了一名战士滚下山崖,成为大裂谷的红色传奇。从此,己衣大裂谷崖壁上的小花,开得血红,常开不断,小草,绿得滴水。崖壁上,古藤如柱,攀爬在壁崖上,就像一道道铁匝,使直立的崖壁,坚如铜墙铁壁。河谷温热潮湿的气候,一年四季,各种农作物和果蔬,覆盖了两岸的梯田、坡地。如稻谷、玉米、洋芋、番茄、甘蔗、芒果、柿子等,都是自然生长成熟,营养丰富。此时正是芒果成熟的季节,岸坡上果树成林,硕果累累,成了黄金树。我从未见过这样大的芒果,如小冬瓜一样,压弯了枝头。其味甘甜,水分又多,让你吃了还想吃。
建水电站后的金沙湖,原有天然的生态景象没有任何改变,反而生态更加美好了。在过去因急浪险滩中涮出的浑黄河水,也变清了,变亮了。清澈如玉、碧透一湖的长水,似玉带缠绕着两岸的青山。她又用明亮的镜子,使山脉青峰,映照在湖水中,让人目不暇接。置身于仙境般的长湖中,虽不饮酒,也自沉醉。不知是如玉的湖水让青山更加秀美了,还是神奇无比的山峰形态,使秀美的湖水,变得丰富多彩,而富于浪漫的气息?
随着山势的走向,金沙湖变幻着莫测的姿态。在已衣往东航行10多公里后,山峡变窄了,湖水变得更幽了,奇妙的景观如立体的画廊,让你流连忘返。我这个出生在长江三峡的人,总觉得又置身于长江三峡的壮美之中。湖水随山势走向,不断变化着峡谷的风景。望两岸山峰,不同湖段,山峦叠嶂,各呈风光。有的被云雾缠绕着,时隐时现,有的像玉笋,又似莲座托花,有的山坡杜鹃如林,现在还开着星星点点的朵儿,有的似披着白丝巾的美人,注目望着一湖玉水碧波,赏美忘归。那丝巾飘扬的云中美人,让我突然感到,似乎是长江大三峡的巫山神女,来到这金沙湖的山峡之巅了。我问身旁武定县的朋友,说出这点感受后,他们告诉我,这段金沙湖,景象奇妙,己衣人早把它称之为金沙湖的小三峡了。它虽无长江三峡的险要壮丽,但也有自己的特点。或清幽秀美,如烟雨薄雾里的水墨丹青;或神秘莫测,朦胧如诗;或奇峰举哈达,迎神女光临。问其给小三峡取的美名,说还在征求意见中。那我就现丑送上三个名字吧,一是白莲峡,二是神女峡,三是玉水峡或杜鹃峡。也可像长江三峡那样,以地名为峡名,按江水经过的地段名字,依次就叫已衣峡、皎平峡、乌东徳峡,如何?
金沙长湖如画廊,不知不觉,一座巍峨的拦江大坝,屹立面前。
这就是乌东德水电站厂区了。
热情的乌东德水电人,说起他们亲手建的这座巨型电站,双眼闪着荣光,语言充满自豪。
建乌东徳水电站,是国家赋于的神圣使命,由中国三峡集团全面负责承建和营运。电站坝址处在四川会东县和云南禄劝县乌东德镇的金沙江上。因厂区位于乌东德镇,取名乌东徳水电站。
乌东德,在这里彝族的语意中,是五谷丰登的坪子。但当地的苗族人,又解释为云雾缭绕的地方。地名,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想往,这个名字的两个意思,就正好反映了这两个民族向善、向美的品性。
乌东德电站总投资1200亿元,总装机容量102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389.1亿千瓦时,12台机组单机容量85万千瓦小时。水库总库容量74.08亿立方米,防洪库容量24.40亿立方米。主要功能是发电,兼顾防洪、航运、拦沙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受益等作用。是目前中国第4、世界第7的一等大型水电工程。是国家实施西电东送,促进西部开发,打造“绿色能源品牌”的重大举措。计划2015年12月开建,2021年12月建成。
三峡集团乌东徳电站秉承打造精品工程、创新工程、绿色工程、民生工程的思想。克服在高峡深谷、陡峭险坡上施工的困难,高效、高速、高质推进了电站建设。2020年6月实现首批机组发电。习近平同志立即做出重要指示,代表党中央,对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发电投产发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体建设者和为工程建设作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诚挚慰问。他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勇攀科技新高峰,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后续工程建设任务,努力把乌东德水电站打造成精品工程。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学有序推进金沙江水能资源开发,推动金沙江流域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更好造福人民。”
在习近平同志指示鼓舞下,乌东德水电站的建设者,再接再厉,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主人公感,奋战在高山峡谷中,他们以工地为家,以奉献为己任,6年如一日,战斗在大峡谷,于2021年6月全面建成乌东德水电站。提前半年实现了所有机组发电投产,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此时,我们站在雄伟的乌东德电站的大坝上,听乌东德电站建设者回顾6年来电站建设的日日夜夜,书写着新中国水电建设大国重器的史诗篇章。在我眼中,电站那雄伟的大坝,就是为他们立下的一座光荣的纪念碑。那些幽长的地下隧道、那些水下的厂房机组,记录着他们的智慧、心血、辛劳和对祖国、人民的忠诚。那一个个因电站建设成的移民新村,以崭新的面貌,向世人叙述脱贫后的移民们的幸福生活。望坝下的玉水平波,汇成的高峡长湖,紧连着下游昭通的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的大型电站,如巨人站在高高的云岭山巅上,向世界宣布,乌东德水电站,创造了水电建设史上的多个第一,为防库区温差变化造成坝体开裂,大坝建设全坝使用低热水泥,是世界水坝建设史上的创举。电站坝高270米,坝顶上游面弧长326.95米的混泥土双曲拱坝,大坝厚高比仅为0.19,是目前世界上水电站建设史上,第一座超薄300米特高拱坝。还是世界上已建成水电站单机容量最大的机组。
乌东德水电站和白鹤滩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梯级相连,一水金线连四珠,形成的玉水碧波长湖,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长的清洁能源绿色走廊。保护长湖上的每一朵花、每一枝草、每一棵树、每一个动物、每一条鱼虾,电站措施过硬,行动坚决,湖区人民自觉。如金沙江特有珍稀鱼类保护繁殖孵化放流站的建立,陡峭边坡泥石流的治理,自然水域生态修复,使圆口铜鱼、长薄鳅、白甲鱼、齐口裂腹鱼等稀特鱼种,都出现了增繁迹象。
金沙长湖,水更清,山更绿,人民更幸福,也必定是生物多样性品种不断发展的美好乐园。
晋宁,如今是历史文化名城昆明市的一个区,地处滇池东南岸,是我国七下西洋的外文家、航海家郑和的生身之地,是滇池畔一颗沉甸甸的明珠,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鲜花盛开的大地,更是昆明甚至云南的一张光耀世界的历史文化名片。
我在这张文化名片上,似乎读到了8个闪光的大字:
先有晋宁,后有昆明。
不是么?云南最早见诸于史书上的古滇王国,楚将庄蹻在此王滇,他融入地方民族,传播中原文化,促进了古滇王国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更有文物为证,20世纪1953年至1956年,中国的考古专家,对晋宁石寨山古墓群的考古发掘,大量的青铜器文物显示的青铜文化的繁荣景象,呈现了晋宁大地,就是古滇王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特别是1956年发掘出的滇王金印,进一步证明了历史上古滇王国的都邑,就在晋宁的晋城。
此时,我刚从上蒜镇金砂村那几座巍峨壮丽,飞檐翘角,直插蓝天白云的明清时代的古建筑出来,惊叹一个小村历史的厚重。村委会主任说,晋宁这块地方,古村古屋处处有,随便捡起一片砖瓦石头,说不定都是有来头的文物呢!说在前年,还有国家的考古专家在金砂村的西北方向,对包括河泊所村、石寨村、金砂村的河泊所遗址的再发掘,又出土了大量的陶石、青铜、铁器、纺轮、玉饰、封泥及房屋、田垅、水渠、砂埂等遗迹,是很有研究价值的文物。成为近年来八大考古之一的重要成果。
文物,不仅是一个民族、国家文明程度发展进步的象征,也是国家在历史进程中综合实力的呈现,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撑。新中国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文物的考古发现,伟大民族的创造奇迹,在考古中不断呈现,秦兵俑的雄伟,长沙马王堆古墓的不朽女尸的保护,楚编钟的奇妙音律,滇青铜文化的光辉等,震惊世界。前不久在四川三星堆遗址进一步发掘出的500件青铜神树、青铜人像,青铜巨面像以及象牙、玉雕、金银饰件文物新发现,把三星堆文化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保护文物古迹、发掘文物做出重要指示:文物传承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护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让陈列在博物馆和大地上的文物,活起来。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晋宁这块大地实在太厚重,太神圣了。从上世纪50年代初到现在,不断发掘出土的文物宝贝,多达5000余件,不少都是关于中华民族历史文明进步的佐证,有的文物还是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的历史证据。
在这些文物中,首推考古发掘出的滇王金印。站在晋宁神圣的大地上,听晋宁人讲述那次历史性的伟大的考古发现。
那是新中国成立后,时任政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著名的历史学家、戏剧家、新诗鼻祖郭沫若和著名学者、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长郑振铎,出访途经昆明的短暂休息。对于他们,休息也是工作。那天他们走进了云南省博物馆。
展览馆里的一件件滇青铜器,吸引了身为历史学家郭沫若的目光。他凝视着那一件件造型生动的青铜文物,特别是青铜贮器顶盖上的18个立体滇人,再现了古代滇人纺织、耕作、祭祀的生活情景,栩栩如生,让他久久观看。随着穿透了两千多年历史云雾的青铜之光,郭老仿佛置身于滇池之滨的古滇王国,想象着闪耀着青铜文明古滇民族的智慧和创造,由衷地发出了“真了不起”的赞叹!这个写过关于大理王国历史剧《孔雀胆》的剧作家,对云南历史烂熟于心,对云南的文化建设也十分关心,《边疆文艺》创刊时,就曾经应编辑部请求,回答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有关问题,还给《边疆文艺》题词:“普及为基础,提高作指针,百花齐放蕊,万众一条心!”他一边仔细地观看着文物,一边问身边的云南考古学家孙太初,这些青铜器是古滇国时期的文物吧?孙太初回答,是的,是我们从晋宁石寨山发掘的。然后又向郭沫若他们说起了发掘这些文物的故事。
一天中午,孙太初见一个商人模样的人,要把几件青铜兵器卖给博物馆,孙太初鉴定,是真正的文物。请示后便买下了这些青铜兵器。问他是哪里人?文物从哪里弄的,他都不回答,但听他的口音,是晋宁人。加上馆里的方树梅先生也说过,晋宁小梁王山一带发现过青铜器,省博物馆便派熊瑛、蔡佑芬到晋宁进一步调查。他们走访晋宁老人,证实这里多次发现青铜器,但地方是在石寨山村。一个老奶奶说,那里是晋宁的风水宝地,人死了都埋在那座山上。一些农民还不时从山上挖出一些青铜器当废铜卖。于是,云南省博物馆请示省政府后,就自主对晋宁石寨山进行了一次考古发掘。石寨山的古墓群,就像一个两头尖中间粗圆的大枣,杂草掩盖着一座座坟墓,却埋藏着无数的文物宝贝。他们初步的发掘,就出土了大量的青铜文物,包括引起郭老特别关注的贮物噐,大多数文物年代应该是在西汉前后。
云南是一块古老厚重神秘的土地,郭老面对青铜文物,陷入深深的思考,他和郑振铎商量了一下后,郑振铎便对孙太初说,这些文物非常有价值,下一步要在国家支持下,对晋宁石寨山古墓群,进行更广泛更深入更精细的文物发掘。孙太初一听,喜出望外,连说太好了,一定会有更重大的发现。
郭老他们回京不久,作出决定,要进一步发掘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国家拨出专款并赠送一台经纬仪,于1956年春天,对云南省石寨山进行了第二次深入细致的考古发掘。
这次的发掘,不断给他们带来惊喜,20座古墓,发掘出3000件有价值的青铜器、陶器、玉石、金银首饰,涵盖了古代滇人的生活、政治、军事、农耕、畜牧、捕渔、狩猎等多方面,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绝大部分都是青铜器,显示了晋宁大地上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
也许是一次偶然的巧合,但我更相信晋宁大地神圣的赐予,要让一个2000年前的一个神圣物件“活起来”说话。
就在这次考古发掘结束的那个黄昏,晚霞洒在考古的现场,让人们沐浴在桔红色的霞光之中。孙太初他们决定对已经发掘过的6号墓穴红漆棺底部做最后的清理。突然一个并不大被泥土包裹着的方形东西,让他感到似乎有一束光芒从泥土中闪射出来。他立即把它捧起,轻轻剝去泥土外壳,用软毛刷小心地扫去尖埃,一个方型金印完整地呈现在大家面前,晚霞之中,金印闪出灿烂的光芒。
孙太初捧着这个方型金印,印作蟠蛇纽型,蛇背细刻纹鳞,蛇昂首伸向前方,显得神气。孙太初想,民间有蛇为小龙之说,这个金印一定不寻常。他细心地把印面的泥土、尘埃清理干净,仔细一看,闪出四个金字“滇王之印”!无比激动的他,一声惊呼,如春雷响彻发掘现场,人们奔走相告,相拥跳跃,喜泪盈眶,仿佛整个天地都亮了。
金印印面2.4厘米,高2厘米,重90克。印文雕凿而成,汉字篆书体。纽和印身分别铸成后焊接起来。这枚小印大历史的文物,对《史记·西南夷传》所记“汉武帝元封二年,滇尝羌降于汉,汉赐滇王金印,复长其民。”这就对史书所记的古滇王国,因语焉不详,曾有的争议,用金印做了结论。2000多年前的古滇国不仅存在,而且汉用以夷制夷的管理,古滇国成了汉的一级地方政权。2000多年前的彩云南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坐实稍后汉在晋宁、昆明一带设益州郡的史实。同时还证明了,晋宁这片神圣大地,就存在一个古滇国的都城,石寨山这块风水宝地,就是古滇国的王室陵寝之地,才有成千上万的青铜器等文物的出土。石寨山村古墓群的考古,也成为20世纪100件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大事件。
2019年对神秘王国晋宁又进行了一次考古发掘,与石寨山相邻的河泊所村古遗址上,发掘出土的相印封泥,延伸了滇王金印的价值,证明了古滇王国的政权机构设相位官职,也是和汉代以来中国政权相位官职相统一的。
晋宁河泊所遗址,因此成为第八批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晋宁在石寨村古墓群和郑和父亲马哈只墓碑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之后,第三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个县区地方,有三个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加上月山郑和故里、始建于唐代的盘龙寺、金砂村的桂香阁等文化古迹,晋宁,一张云南的历史文化名片,名副其实!
壮丽,晋宁;神圣,晋宁。晋宁,昆明人的骄傲,云南人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