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兰,徐胜南
(安吉县农业农村局,浙江 湖州 313000)
罗氏沼虾()是一种大型长臂淡水虾,亦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虾之一,在我国素有淡水虾王之称。罗氏沼虾具有抗病强、生长快、食性广、肉质鲜嫩等特点,因此深受世界各地消费者的青睐。中国罗氏沼虾的产量居于世界首位,并且占据了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这为我国广大的消费群体提供了优质的蛋白源。虽然我国罗氏沼虾养殖产业发展顺利、技术成熟、前景乐观,但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养殖户盲目跟风、技术不规范、产量偏低等问题饱受诟病。因此,为了养好罗氏沼虾,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健康的水产品,现从苗种培育、增氧、饲料投喂、水质管理、成虾养殖、防病和养殖模式转换等7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规范罗氏沼虾养殖行为,弥补养殖户的技术短板,加快养殖技术推广与应用,努力营造“创新技术、科技兴农”的养殖氛围。
于11月份,育苗棚每667 m用100 kg生石灰消毒,塘底留水10 cm深,斜坡用石灰水泼洒,消毒要彻底,10 d后将水抽干,塘底冷冻与暴晒。次年,于放苗前10 d进水,不能施肥,清水放苗。放苗5 d后根据水色施用少量生物肥,坚持每天对水质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进行检测,控制pH值为8.0~8.5。
虾苗培育塘面积一般1 334 m为宜,放苗前水位60~70 cm,水温26℃左右。放苗前1 d对水体进行解毒、增氧,放苗前30 min用维生素C全池泼洒,以防虾苗入池产生应激反应。如果是4月份之前放苗,池水需要提前加温至26℃。
单养罗氏沼虾,每667 m可放养2~3 cm的虾苗10 000~15 000尾,1~2 cm的虾苗15 000~30 000尾。鱼虾混养,每667 m可放养2~3 cm的罗氏沼虾苗8 000~10 000尾,1~2 cm的虾苗10 000~20 000尾。放苗期间工作人员不能在池内随便走动,因为虾苗喜欢聚集在人的脚边,一脚踩下去,可能会导致几百、几千尾虾苗死伤。虾苗袋入池后一般应在池中放置30 min左右,使袋内的温度和池水温度匹配再开始放苗。如果是在温度较高的晴天,袋内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导致虾苗缺氧死亡,因此虾苗在袋中放置时间的长短需视具体情况而定。装有虾苗的虾苗袋堆放在塘埂上的虾苗箱中,如遇温度较高的晴天,需在虾苗箱上加盖遮阳物,以防虾苗袋内产生水蒸气而导致虾苗死亡。
由于捕捞罗氏沼虾不同于捕捞河虾、南美白对虾,需用网拖拉,所以罗氏沼虾塘不宜种植水草,可在虾塘中每3 m悬挂一个长80 cm、直径12 cm的毛刷,代替水草,增加虾苗的生存空间,成活率可提高10%,效果比较明显。
一般中午放苗,17:00左右喂料,饵料以虾片、丰年虫、水煮蛋为宜。根据实践经验,每100万尾虾苗适宜投喂量为:1~5 d为0.4 kg,6~10 d为1 kg,11~15 d为1.5~2 kg,16~20 d为2.5 kg,21~25 d为3.5 kg,26~30 d为4.5 kg,31~35 d为10.5 kg,36~40 d为6.5 kg,41~45 d为10 kg,46~50 d为11.5 kg,具体投喂量可根据虾苗的成活率来调整。观察用料台上虾苗的摄食情况,前期(1~25 d)应在5 h吃完为宜,后期(26~50 d)在7 h内吃完为宜。过早吃完说明饵料偏少,反之饵料偏多。
虾苗经过一段时间的喂养与管理,前30 d约1 500尾/kg,31~40 d约900尾/kg,41~50 d约550尾/kg,51~60 d约350尾/kg,长势属正常。
增氧机的开启根据水质、天气、温度、水位、存塘量来确定。在下午或傍晚暴雨后,池塘表面水温骤然下降,塘底水温高,上下水层水温产生对流,水体溶解氧消耗较快,应提早开启增氧机。水温过高、水位过浅、存塘量过高、水质突然变化或产生倒藻现象时,亦要提早开启增氧机。
每天19:00后巡塘一次,过后2~3 h巡塘一次。发现有螺蛳爬边,说明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很低,应立即开启增氧机。
一般每667 m水域配0.6 kW增氧机,也可将叶轮和水车增氧机搭配使用。午后以开叶轮增氧机为宜,可以搅动底层水,增加底部溶解氧含量,提高罗氏沼虾的摄食量。
(1)稳定性。如果饲料投在水体中,短时间内物理形状改变即苏化,说明其稳定性差。
(2)适口性。指饲料的熟化程度与加工饲料的原材料的新鲜度,以及原料的粉碎程度。
(3)诱食性。指适合某种鱼类或虾类的口味,或者饲料在水体中可散发出一种特有的香味,引诱鱼虾来摄食。
(4)蛋白质含量。一般饲料标识的是总蛋白质含量,其中包括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动物蛋白含量越高其营养价值越高,鱼虾食用后会加快生长速度。早期虾应投喂高蛋白(蛋白含量为41%)饲料为宜,后期应投喂低蛋白(蛋白含量为38%~39%)饲料为宜。全程吃高蛋白容易损伤虾的消化系统和肝脏,导致虾致病死亡。
(1)暴雨、台风时停料;
(2)阴雨或闷热天时减料;
(3)急剧降温或升温时停料或减料;
(4)发生病害时停料时或减料;
(5)水体有泡沫或有异味时减料或停料;
(6)倒藻时须停料。
pH值7.8~8.5最佳,最大不宜超过9.0。氨氮应在0.6 mg/L以下,亚硝酸盐氮不宜大于0.03 mg/L。
(1)透明度。正常情况下水的透明度在30 cm左右为中度肥水,小于20 cm为重度肥水,大于40 cm为瘦水。
(2)水色。水色有两种,一种油绿,一种茶褐色,这2种水含有大量的易被鱼虾消化吸收的饵料生物,适合养鱼虾。
(1)适时适量施肥(有机肥、无机肥、生物肥);
(2)适时加注新水;
(3)合理使用增氧机;
(4)适时施用有益菌;
(5)巧施生石灰,稳定pH值。
5月初,外塘水温能够达到24℃左右,将约75尾/kg的虾移到外塘分养,养殖周期40 d左右,即可上市销售。投饲与增氧是重中之重。
判断投饲量,一是观察用料台,二是用耙子扒。投喂前一定要了解每个鱼塘的吃食情况,制定投饲计划,有料就减,无料则加。饲料喂多了既浪费又污染水体,喂少了则会影响上市时间和产量,饲料投喂量以6 h吃完为宜。水质、水温、溶解氧是成虾养殖的三要素。
罗氏沼虾适应性较强,一般不会发病,一旦发病,会出现“爬边”现象,因此应时刻关注有无病虾趴在塘边,如果发现,首先要找出发病原因。如果是水质原因,需检测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氮含量是否超标,如超标可以通过换水、底改2种办法解决,同时开启增氧机。如果是细菌性感染,应先对水体消毒,再用恩诺沙星拌料投喂,用药量根据说明书。
养殖模式从原来的一年一季变成一年两季,现在一年养三季,产量从原来的每667 m产200 kg,增加到现在的425 kg,经济效益显著。三季养殖,主要是提前放苗,通过加温的方法在暖棚里培育苗种,利用悬挂毛刷增加养殖空间,到5月初,外塘水温至22℃左右可将约75尾/kg的虾苗移至外塘,养殖40 d左右,到6月中旬就可上市销售,售价高,效益显著。由于罗氏沼虾养殖周期短、效益明显,可以辐射带动更多的养殖户,并帮助其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农民增收提供新路子。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对虾类的需求。罗氏沼虾是世界上养殖量最高的三大虾种之一,在我国已经是家喻户晓的美味虾种,由于其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价值极高的水产食品,已经成为主流的水产蛋白渠道之一。由于全球及中国对罗氏沼虾市场的巨大需求,罗氏沼虾产业尚存巨大的缺口,这对于中国养殖户而言是难得的机遇,亦是巨大的挑战。虽然我国罗氏沼虾养殖技术不断成熟,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养殖过程缺乏科学性,不利于养殖效率的提升。因此,需要加大力度发展与推广科学养殖技术,提升养殖效率,从而获得更高的养殖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