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可如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导方针和指引方向,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和富强的精神力量。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意识形态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讲话,指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和发展方向,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必须担负起的战略任务。从宏观视角审视新时代,其显著特征为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新时代所面临的新形式和新挑战使得学术期刊必须承担起追求新时代真理、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与此同时,新时代呈现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以及数字传播等发展趋势,不仅从形式上改变着媒体环境,而且还颠覆了学术传播发展的传统路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步伐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同样,学术期刊要承担起传播和发展重要学术思想和成果的任务,就必须要跟随新时代的发展潮流,引领学术科研的前沿阵地。因此,新时代学术期刊应顺势而为,构建期刊出版意识形态阵地的牢固屏障,始终掌握期刊学术出版的话语权和主阵地,保证国家科学文化的良性传播和繁荣发展。
时刻关注国家政治方向,传播最新学术成果,为党和政府服务,是我国期刊出版工作的根本任务。当下,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国际和国内形势都发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变化,各种文化思潮错综交杂,此时急切需要强化政治引领,发挥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要作用,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学术期刊作为学术成果的传播媒介和平台,要在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中,为凸显中国特色和中国力量提供应有的价值;要跟随时代的步伐,立足中国的时代背景和国情,精准定位办刊理念和出版方向,从学术角度真实反映社会现状和发展状态;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透彻贯穿于学术研讨之中,在此基础上全面贯彻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深化改革,从而指明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推动我国学术研究的繁荣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全新的时代,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体现了党始终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凸显了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和策略。新媒体时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信息传播模式的多样化转变使得人民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导致舆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碎片化阅读的盛行,为读者提供精确、权威的阅读内容和价值引领极为重要,而学术期刊正是意识形态思想理性传播的重要媒介和载体。同时,学术期刊的内容还要坚持以读者为导向,脱离了读者的实际需求,学术期刊的出版就如空中楼阁,缺乏活力和真实性。只有了解读者的需求,才能真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精神需求,“想其所想,做其所做”,这样的学术期刊才能真正发挥其学术价值。站在学术的视角上审视社会现象和反应社会的本来面貌,才能真正立足于中国的现实情况,进而通过高质量的期刊内容,更好地传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和思想。因此,学术期刊想要做好意识形态思想的建设和传播工作,就必须从读者角度出发,同时大力提升论文的精神内涵,为读者呈现具有中国味道、中国特色、中国精神的视觉盛宴。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前提和保障。对于学术期刊来说,涉及的专业方向较广,难免会涉及政治、历史以及文化等内容,这就要求编辑有敏锐的新闻意识和政治敏感度,若把控不严,论文就很容易在政治方向或其他细节上出现偏差。当前,虽然我国学术期刊在新媒体环境下得以蓬勃发展,但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仍存在不少隐患,这些隐患极有可能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被无限放大,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编辑在工作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迅猛,实力日益凸显,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关注。我国的学术期刊只有在办刊宗旨和意识形态方面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真正做到传播中国声音、正确表达中国意见、掌握旗帜鲜明的中国话语权。如对“精准扶贫”政策的表述、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表述等,在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而有些词语由于过于敏感,在合理使用一段时间后有可能会成为禁用词语,如果编辑不能紧跟时事,忽略和遗漏了国家政策变化或调整,就会造成与国家方针政策相背离的局面,从而引发意识形态安全隐患。
学术期刊编辑在审核论文时,经常要面对一些特别用语,如国际关系用语、领土主权以及港澳台用语、民族宗教用语、社会生活用语等,在专业性极强的学术论文中识别出隐藏较深的错误表达,不仅需要编辑具有极其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还需要编辑有强大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如在文字表述时,将香港、澳门、台湾与其他国家并列,这就违背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危害了我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当论文中涉及少数民族及宗教问题时,将“蒙古族”“回族”“藏族同胞”错写成“蒙族”“回回”和“藏民”,若编辑不能及时修正这些错误,则可能会引发民族或国家间的争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科技创新的学术成果需要在科技期刊上进行发表宣传,这就大力推动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很多科技期刊的编辑认为,科技期刊刊载的内容是最新的学术成果,不会有政治导向和意识形态的问题。其实不然。人文社科类期刊中的论文,作者通常会在论文中直接阐明自己的观点,编辑可以直观地判断出论文中是否存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进而尽早规避风险;而科技类期刊论文中往往以数据、公式、图表等来支撑科技成果,而就是这些不易察觉之处可能存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隐患,如隐患可能隐藏在图表中的某句话中、某条来自国外的参考文献中。但现实情况是很多科技期刊编辑专业能力过硬,而政治敏感度和把控力不足,若不能及时辨别并剔除错误,将会对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学术期刊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要始终坚持政治导向意识,传播正能量;在出版宗旨和方向上要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把政治导向意识贯穿于出版的全过程中;在审稿和校对过程中,要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保持高度的警觉性,认真学习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精神,学习钻研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意识形态的文件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精神和要求,在出版工作中要时刻警惕一些隐藏的意识形态问题,严把期刊的质量关,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落在实处。如笔者所在学报曾设立“十九大精神专题”专栏;一些文艺期刊开辟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诗作选”专栏,刊载了一大批庆华诞、歌颂党的优秀文艺作品。可以说,学术期刊不仅为我国的最新学术成果提供了平台和传播途径,也为我国意识形态思想的建设和广泛宣传做出了贡献。
建立一支政治思想觉悟高、工作细致严谨、责任意识强的编辑队伍是保证学术期刊出版意识形态安全的前提条件,有的学术期刊为了使内容更加完善,还聘请了外审专家来进行意识层面的审核,以进一步保障期刊质量。因此,作为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工作不仅仅是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更是一种细致的创造性劳动,优秀的编辑可以使原作锦上添花。编辑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专业能力、知识水平直接影响着刊物的质量,因此,各学术期刊出版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定,严格监管编辑是否通过了国家统一组织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是否具有从业资格。同时,编辑部还要有一定比例的编审、副编审、编辑的分配,才能在编校过程中严格履行“三审三校”原则。而青年编辑队伍作为学术期刊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意识形态安全阵地建设的“排头兵”,他们在思想意识上往往更具创新性和前瞻性,政治嗅觉也更加敏感,但同时也最需要“前辈”编辑的提醒,以免由于经验不足,在审稿时“掉入”西方错误思想“包装的理论陷阱”之中。在对青年编辑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时不能形式化,要树立他们的责任担当意识,时刻保持谨慎的工作态度,高度重视所编校论文的政治导向。对于模棱两可的政治问题,要及时查阅资料确保表达精准,千万要杜绝侥幸心理,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综上所述,只有在规范从业资格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编辑的责任担当意识,充分发挥其在意识形态安全保障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培养出一支思想政治敏感、技术水平专业、创新能力强大的编辑队伍。
当前,随着多种价值观的融合与碰撞,意识形态问题也融入到了学术研究中。一篇学术论文的政治性和学术性是否一致,仅仅通过编辑的初审是很难判断的,一些论文的政治问题比较隐晦,在二审环节也较难发现,这就需要三审甚至外审来严格监控和把关。因此,学术期刊要始终严格遵循“三审三校”制度,通过多方面、多角度完善和落实监控保障体系,尽可能地规避可能存在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1.签订意识形态安全保证书
作者是论文的第一责任人,能最清楚自己的学术观点、研究方法,并掌握着论文前期准备的素材来源。当前,很多硕博论文在外审和上传中国知网前会与作者签订版权协议,以避免在后续环节中出现版权纷争的问题。学术期刊可以效仿这一防范机制,与作者签订版权协议,并在协议内容中列入保证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容,同时附意识形态安全自检自查表,让作者进行充分的自检和纠察,起到提醒和警示的作用。通过此种方式,可提高作者警觉意识,加强作者的责任和担当,将可能出现的意识形态问题“扼杀在摇篮中”。
2.增加外审和互校环节
校对看似简单,其实是学术期刊出版中的重要环节,与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名誉一脉相承。目前,大部分学术期刊采用编辑“一校到底”或是聘用专业校对人员的模式,这样很容易出现编校问题。一是编辑对自己所分管的论文“一校到底”,很容易出现知识层面和校对方面的盲区;二是专门的校对人员并不了解编辑前期对论文内容的剖析和修改,只是对编辑修改的地方进行“照葫芦画瓢”式的校对和核红,并不能发现潜在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基于此种情况,可以在责任编辑三校后增加各编辑间的互校环节,通过这种方式发现和纠正各编辑由于惯性思维而出现的盲区,提高编辑质量。除此之外,在编辑互校之后,可以聘请专家进行外审,通过专业视角审核出隐藏的意识形态问题、纠正编辑加工中忽视的遣词造句问题,这样不仅能提高编辑的业务水平,还能有效规避可能出现的意识形态问题。
在新媒体时代,为了能更好地对学术期刊的意识形态工作进行管理,就需要建立科学严密的制度体系和考评机制。在制度的约束下,明确编辑的岗位职责和分工,规范编校的各个流程。建立论文质量的全过程审核、监管、考评等机制,把意识形态工作落到细节之处,加强把关。全面建立和完善学术期刊意识形态安全保障制度,是学术期刊对论文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的关键,也是提高学术论文质量、增加期刊知名度的前提条件。学术期刊主编要加强意识形态安全的学习,不断更新国家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知识,并在日常的期刊管理中落实到位,严格监督和管控,对与我国主流价值观相背或是有意识形态问题的论文要采取“一票否决”制度。同时还要加强过程管理,在论文的初审、复审、终审过程中,处在各个环节的编辑都要加强对论文意识形态的审核,不能因为上个环节审核通过了就放松了警惕,应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修正或是撤稿,以免造成重大意识形态安全事故。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我国学术期刊的出版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纷繁复杂的媒体环境,学术期刊更要注意出版安全,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学术期刊只有强化政治引领,把握期刊出版方向;根植中国特色,关注读者需求;规范从业资格管理,提升编辑责任意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全过程避免意识形态安全问题;落实意识形态安全制度,为学术论文提供保障,才能坚守意识形态的阵地,从而为我国的学术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