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说明“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讲述课文中的知识,还要发挥语文课程的基础作用,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还要培养和锻炼学生审美创造能力,使学生具备发现美、感受美,并学会正确使用语言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美形成良好的感知力,并在美德熏陶之下,树立高尚人格和美好道德情操。语文教材中不乏美好的、积极的语言,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开展美育有天然优势。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更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使学生通过语言发现和感悟真理,促使学生在审美能力的作用下,激发创造潜力。尽管很多学校和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美育,但所取得的效果却并不明显,教师有必要反思语文教学渗透美育实施现状,通过原因分析,来改进小学语文教学美育渗透措施,提升语文教学美育渗透的质量,使语文课堂对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发挥出更大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现状
(一)学校和教师对美育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随着我国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对作为具有无限發展潜力的学生越来越重视,社会发展需要更多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高素质的人才,这也就促使我国教育不断改革,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虽然在现阶段教学中,学校与家长都对素质教育更加重视,但学校对于学生们的教育还是放在知识教学上面。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很少考虑课堂教学的美育因素,反而将美育的任务抛向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课程。事实上,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美育素材,自然美、社会美、人情美、哲学美等,都是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挖掘和利用的元素,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印象,可以让学生发现这些元素,并对这些元素产生深刻印象。
(二)教师审美素养不足
审美素养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小学生的审美素养正处于培养阶段,而教师已经形成了一定审美素养。审美素养影响教师对事物的看法和教学方式的选择,而学生审美素养的形成则受到教师的影响。因此,教师有必要提升自身审美素养,在教学中用自身良好的审美素养影响和改变学生的审美判断。
但是,在实践中,教师面临着复杂的工作环境,影响着审美素养的提升。例如下面这些因素:
1.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任务繁重,对于学生成绩的压力感受最大。教师在重压之下,只能选择以提升学生成绩为教学重点,将美育放在智育之后。
2.教师参与美育培训的机会较少。学校教师虽然都会定期进行学习,但是这些学习大多围绕着教学技巧展开,涉及美育的活动较少。教师参加这些活动,并不能直接提升其开展美育的教学素养。
3.教师缺乏对课文独特的见解。很多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对课文教材的看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新部编版教材加强了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引导,有些教师完全按照课本的引导展开教学,对教材缺乏深度解读,在教学活动中也没有添加自己对教材独到的见解。
(三)教师教学实施能力有待提升
尽管很多教师尝试着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但是所取得的美育效果并不明显。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指向学生成绩,忽略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态度等非智育因素的作用。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为导向,很多教师在挖掘教材的教学意义时,注重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信息,对教材中的美育信息的挖掘则比较浅显,在教学过程中对美育的开展浅尝辄止,以教材中的作者的情感为主,对学生掌握作者情感的要求较低,对于教材中细处的美育因素的挖掘不到位。例如,很多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作者写作的手法和某一手法的特点以及运用的好处,但是,对于作者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手法,以及作者创作时的情感掌握则放在了次要地位。可见,相较于知识教学,教师对教材美育元素的挖掘还不够深入。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对策
(一)重视和强化对语文教学美育渗透认知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学校不能仅以学生成绩为标准,既要重视智育,也要重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作用。针对美育教育,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美育工作小组,将所有教职员工纳入小组中,选择美育教育能力突出的教师担任组长,定期展开美育教学研讨活动。以美育的特点、作用为基本点,以如何开展高质量美育为核心,美育工作小组的成员展开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形成美育教学报告。教师应该意识到,美育的任务不是艺术类课程特有的任务,在其他学科教育中渗透美育,可以在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借助美育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除了在学校内部展开美育活动之外,学校之间也可以联合展开美育研讨活动,让不同学校的教师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共同探讨美育实施路径,共同构建美育交流平台。在构建美育交流平台过程中,学校应加大美育教育的投入,改善美育教育的硬件措施,为教师实施美育教学提供物质保障。
(二)培养和提升教师审美素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师个人的审美素养影响着学生审美素养的形成。因此,教师要开展高质量美育教学,首先要提升自身审美素养。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身审美素养:
1.塑造优雅形象
形象是教师最好的名片,教师塑造优雅的形象是最直观的美育方式。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维护自己的形象。首先,在着装上,教师应该注重服装搭配。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因此,教师在着装上可以更优雅一些,让学生感受到文化对一个人气质的改变。尤其是在教授具有古典韵味的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穿上具有中华文化韵味的服饰,在课堂上展示中华文化礼仪,来塑造自身形象。塑造良好的形象,既可以在无形中提升教师审美能力,还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2.展现高尚人格
积极的人生观和生活观可以改变教师审美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对生活积极的态度和高超的处理事务的技巧来展示人格魅力。
(三)借助适宜的教学形式展开美育
语文教学具有天然的美育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挖掘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因素,将美育与教学目标相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学习到课本知识,也能接受美育教育。例如,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训练学生朗读课文的技巧,帮学生通过重读、轻读、停顿等变化,感受课文的节奏感。学生朗读时情感的投入也可以作为美育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对学生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借助课堂教学材料,使学生感悟语言魅力,并通过良好的审美情感的抒发,形成良好道德素养。美育的开展离不开多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教师要开展高效美育教育,需要学校对美育充分的重视和支持,教师也需要从自身出发,提升自身审美素养,为学生树立人格榜样。此外,教师需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恰当使用美育方式,使美育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用美育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借助美育的力量促使学生推动语文课堂的开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中,喜欢上语文课堂,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