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党委
8月25日,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揭牌
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胜利油田始终坚持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发展壮大我国石油产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一年来,按照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部署,胜利油田深入开展“牢记嘱托、再立新功、再创佳绩”主题行动,带领广大干部职工把“石油工人心向党”的忠诚信念转化为“端牢能源饭碗”的生动实践,奋力书写再立新功、再创佳绩的“胜利”答卷。
石油关系着一国的安全与发展大局。胜利油田全方位提升能源保供能力,坚决扛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核心职责。
一是坚持非常规与常规并重。瞄准“勘探大突破,原油稳增长,天然气大发展”,勘探上向页岩油、深层、超深层拓展发力,胜利济阳页岩油勘探由点上突破到面上开花,开创规模勘探大场面,打造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推动“十四五”末探明页岩油地质储量1亿吨、年产页岩油当量50万吨。
二是坚持新能源与化石能源并进。主动迎接产业变革、绿色转型,把新能源作为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推进,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陆海风电、余热利用、地热光热等新能源,构建多能互补的绿色能源供给体系,累计投产各类新能源项目116个,光伏装机规模213兆瓦,年发绿电能力2.6亿千瓦时、供热能力220万吉焦,绿能替代率达8%。
三是坚持储气储能和油气开采并举。把储气储能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10亿吨级深地油气藏储存空间,探索储气于藏、储能于藏新路径,加大储气库建设力度,永21储气库2021年底建成投产、设计可利用库容2.38亿立方米,2022年又筛选6个有利目标,全面启动花沟、永55储气库建设,可新增储气量3.67亿立方米,有效增强区域调峰应急保供能力。
更好端牢能源的饭碗,必须发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胜利油田突出强化创新驱动,坚持集成化、高端化、智能化、平台化、产业化、流程化创新,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打造具有领先水平的技术先导型企业和石油行业重要创新策源地。
一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打造“三大平台”——高层次实验平台、高水平开放合作平台、高效率成果转化平台,建立内部转化、技术许可、孵化器等多渠道转化方式,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二是强化创新人才支撑。坚持支撑创新、服务发展,深化实施人才强企工程,谋划推进战略领军、科技创新、专业管理、新兴业务、一线骨干等“五大人才方阵”建设,着力锻造一批顶天立地的战略领军人才,打造一批造诣深厚的科技专家人才,培养一批“铺天盖地”的骨干人才,铸造一批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集聚科技创新合力。
三是坚持实践导向、需求导向。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梳理确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清单,建立基础前瞻研究中长期规划,重点聚焦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绿色低碳发展、智能油田建设等重大需求,强化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油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大势所趋,也是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胜利油田深入探索石油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之路,坚决回答好“既要绿色发展又要能源安全”的时代考题。
一是扎实推进勘探开发全过程节能降耗减排。树立践行“净零”理念,实施一体化能效提升工程,累计实施能效提升项目261个,年节能12.9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万吨;推进“大地面”优化简化,地面工艺更优,物耗、损耗、排放下降,11个区域完成优化简化后综合能耗下降50%、效益提升70%。
二是谋划构建油气开发与绿色低碳融合创新产业体系。全国最大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全面建成投产,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以驱油、降碳双赢成效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
与此同时,胜利油田对安全生产抓重点、控风险、强根基,稳固端牢能源饭碗的坚实底板。
胜利油田完善QHSE(质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体系,从领导力、策划、支持、过程、评价、改进六大要素,全面抓实安全生产,并建立了覆盖各层级、分专业、多场景的“风险管控池”,并坚持大抓基层、强基固本,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专项行动和岗位安全技术比武,全方位提升干部职工要安全、保安全的能力。
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是石油战线先进精神和优良传统的凝练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生动体现,更是胜利油田走过60多年艰苦创业路、迈向百年胜利的丰厚滋养。
胜利油田将始终保持石油人的红色底蕴和战斗情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立新功、再创佳绩,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领先企业、打造百年胜利,助力端牢能源饭碗、建设能源强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胜利油田搭建“源网荷储”智慧能源平台,实现多能平衡互济、源荷高效匹配、新能源友好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