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忠
(江西省安福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江西 安福 34320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病灶累及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呈阶段性、弥漫性分布。UC会引起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等症状,反复发作,如得不到有效治疗,可发展为结肠癌[1]。西医在UC的治疗中以缓解临床症状为主。UC据其临床表现纳入中医“泄泻”、“休息痢”、“久痢”等范畴。病位在肠,病本在脾,脾虚湿蕴为常见证型,治疗应注重健脾益气[2]。本研究用参苓白术散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UC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共60例,均为2018年12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UC患者,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3~65岁,平均(45.72±8.63)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3.16±1.05)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9~29kg/m2,平均BMI(23.52±1.18)kg/m2;病情分期为轻度12例,中度18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5~63岁,平均(45.89±8.59)岁;病程7个月~6年,平均(3.22±1.07)年;BMI 19~30kg/m2,平均BMI(23.61±1.20)kg/m2;病情分期为轻度14例,中度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UC西医诊断符合《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3]相关标准。腹部疼痛,大便带血,伴腹泻、发热等症状,病程反复发作,多持续4~6周,经结肠镜、黏膜活检确诊。UC中医诊断符合《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4]相关标准,辨证为脾虚湿蕴。腹部隐痛,大便溏泻,粘液脓血便,肢体倦怠,少食,腹胀,苔薄白或腻,舌淡红,脉细弱或细滑。
纳入标准:年龄18~65岁,病情分期为轻中度活动期,临床资料完整,患者知情同意,符合诊断标准,语言、认知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合并结肠、直肠恶性肿瘤,妊娠期或哺乳期,合并严重感染,精神疾患,免疫系统功能障碍,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
两组均予以调节酸碱水电解质平衡及改善营养等基础治疗。另口服柳氮磺吡啶(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840)1.0g,日4次。
观察组加用参苓白术散治疗。药用白术、莲子肉、白扁豆各12g,茯苓、党参各15g,桔梗、砂仁、甘草各6g,薏苡仁、山药各30g。久泻加黄芪12g,柴胡、升麻各15g;腹痛、喜暖加炮姜9g;大便积滞加神曲、枳实各15g。
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
细胞因子水平:抽取5mL空腹静脉血,检测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水平,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中医证候:对腹部隐痛、大便溏泻、粘液脓血便、肢体倦怠4项症状进行评估,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肠道菌群:采集大便标本0.5g,稀释10倍后接种于选择培养基上,选择具有代表性肠道菌群,计算每克粪便湿重内菌群CFU的对数值(IgCFU/g)。
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等。
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肠镜黏膜病变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每天大便次数小于等于2次为显效。肠镜黏膜病变恢复程度大于等于1级,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每天大便次数2~4次为有效。未达“有效”标准为无效。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IL-6(ng/mL) IL-10(pg/mL) IL-17(pg/mL) TNF-α(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140.98±13.34104.78±14.83*19.06±4.25 3.39±0.75* 432.45±80.51 326.34±62.15*204.16±24.15 152.06±23.30*观察组 30 141.27±14.05 85.36±12.05* 18.78±4.33 1.86±0.42* 429.68±82.24 237.15±46.26*203.79±23.77 103.67±16.94*t 0.082 5.567 0.253 9.749 0.132 6.305 0.060 8.643 P 0.935 0.000 0.801 0.000 0.896 0.000 0.953 0.000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腹部隐痛 大便溏泻 粘液脓血便 肢体倦怠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2.16±0.31 1.03±0.24* 2.09±0.32 1.11±0.25* 2.05±0.31 0.92±0.18* 2.05±0.28 1.03±0.14*观察组 30 2.21±0.34 0.78±0.15* 2.13±0.30 0.81±0.20* 1.97±0.28 0.76±0.12* 1.97±0.30 0.78±0.11*t 0.595 4.838 0.500 5.132 1.049 4.051 1.068 7.691 P 0.554 0.000 0.619 0.000 0.299 0.000 0.290 0.000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落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落比较 (IgCFU/g,±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落比较 (IgCFU/g,±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肠球菌 乳酸杆菌 大肠埃希菌 双歧杆菌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8.94±0.82 8.19±0.36* 4.37±0.58 6.18±0.66* 8.12±0.41 7.45±0.37* 5.54±0.43 6.71±0.44*观察组 30 9.05±0.77 7.12±0.33* 4.40±0.61 7.23±0.78* 8.23±0.37 6.15±0.35* 5.61±0.38 7.84±0.52*t 0.536 12.001 0.195 5.629 1.091 13.980 0.668 9.086 P 0.594 0.000 0.846 0.000 0.280 0.000 0.507 0.000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表4 两组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景岳全书》曰:“泄泻之本,无不由呼脾胃”,认为本病之根本病机主要为脾胃虚弱。脾胃为先天之本,主运化,脾健胃和则水谷腐熟,而化气化血,以行荣卫,反之脾胃虚弱则升降失司,水湿内停,湿阻气机,郁而化热,湿热蕴肠,阻碍大肠汽气机传导,气血不通,湿热交蒸,发为本病。脾虚湿蕴贯穿于UC始末,是主要病机,治疗应施以渗湿止泻、健脾益气之法。
现代医学对于UC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多认为与免疫因素有关。相关研究也证实,在UC发病过程中免疫系统发挥重要作用[5]。研究认为UC肠道黏膜炎症主要以Th2细胞的介导的体液免疫为主,随着临床对该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Treg和Th17细胞在UC发病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6]。Treg细胞被同源抗原激活后可分泌IL-10等细胞因子,避免炎症反应加剧而保护免疫机体;Th17可产生IL-17等特异性炎性细胞因子而诱导炎症反应。相关研究显示,在UC患者外周血中处于Treg和Th17细胞失衡状态[7]。TNF-α参与机体体液免疫,可诱导结肠上皮细胞凋亡,促进胃肠细胞的组织损害。IL-6可通过影响细胞粘附因子表达而导致及肠道内环境紊乱,诱发肠道炎症。相关研究发现,UC患者肠道内菌群处于失衡状态,致使肠道黏膜生物学屏障破坏,造成肠道黏膜对病原菌防御能力减弱,进而诱发炎症反应,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改变[8]。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IL-10水平及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落高于对照组,IL-6、IL-17、TNF-α水平、腹部隐痛、大便溏泻、粘液脓血便、肢体倦怠积分及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数落低于对照组。表明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利于改善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调节肠道菌群,缓解临床症状。梁想等[9]研究显示,参苓白术散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脾虚湿盛型UC安全可靠,可促进免疫机制平衡恢复,改善临床症状。焦英伟等[10]研究指出,在结肠炎患者中予以参苓白术散加减保留灌肠辅助治疗,在调节机体免疫、减轻炎症方面更具优势。柳氮磺吡啶是治疗UC常用的西药,其主要成分为5-氨基水杨酸(5-ASA),可直接作用于肠道炎症黏膜,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白三烯而抑制肠壁炎症。参苓白术散中白术味甘、苦,性温,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党参味甘,性平,可健脾益肺、补中益气,茯苓味甘、淡,性平,可渗湿健脾;甘草味甘,性平,可补脾益气、健脾解毒;共为君药。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可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白扁豆味甘,性平,能够健脾养胃、解暑化湿;山药味甘,性平,擅益气养阴、补益脾肺;莲子肉味甘、涩,性平,可补脾止泻;共为臣药。砂仁为佐药,味辛,性温,可温脾止泻、化湿开胃。桔梗味苦、辛,性平,补益肺气。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渗湿止泻之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山药、白术可能增强小肠吸收功能,改善脾胃功能;砂仁具有抗炎作用,可缓解黏膜局部炎症;白扁豆可增强免疫功能,且具有抗病毒、抗菌等作用[11-1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UC改善免疫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减轻炎症反应具有明显优势,利于缓解临床症状,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