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图/陈仲丹
波斯帝国是2000 多年前兴起的一个庞大帝国,存世200 多年,灭亡于公元前330 年。其国势兴盛时,统一了西亚,并将势力伸展到中亚和北非。“波斯”作为现存国家的国名已不再使用,当年统治的核心区域即今伊朗国土。1935 年,伊朗政府正式请求各国政府停止使用“波斯”旧国名,改用“伊朗”。伊朗意为“雅利安人的国家”,比“波斯”(最初为一强大部落名称)更能反映这块土地的文化内涵。这一新国名立即被世界各国接受,沿用至今。不过回首往事,国势鼎盛的波斯帝国时代让今天的伊朗人为之神往,让人特别难忘的是当年波斯帝国的三大古都。这三个古都主要是在波斯开国君主居鲁士大帝(Cyrus the Great)以及后来与居鲁士不同支系的国王大流士一世(Darius I)统治时期建造的。
游人在伊朗旅行,由首都德黑兰南行便到了法尔斯省。这里是波斯帝国的发祥地,最早的都城帕萨加迪(Parsagadae)就位于法尔斯省省会设拉子东北约80 千米处,它的建造与居鲁士有关。据古希腊地理学家斯特拉波所说,帕萨加迪是居鲁士在打败米底人后为庆祝胜利而兴建的城市,后来大流士一世又继续修建。
阿契美尼德王朝疆域的扩展演变
1961 年开始,英国伊朗研究所的考古学家在这里进行了系统发掘,发现帕萨加迪的宫殿建在高大的人工台基上。台基以浅色砂岩建成,外观犹如大理石。这座宫殿的第一座建筑是神庙,原有两个亚述式样的有翼人首牛身巨形石雕,现已无存,只在一堵墙上留下了装饰性石刻。石刻是高大的四翼神像,身体扁平,身着考究的裙装,戴着复合型的埃及式样王冠,肩部的侧影和圆花饰造型带有希腊风格,神像面部短而卷曲的胡须是波斯人式样。雕像上刻有三种文字的铭文:“我是居鲁士,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有学者据此认为他就是居鲁士本人。神庙北面有觐见宫,是1 个四面被柱廊环绕的长方形大厅,长70 米,宽30 米,其平顶由8 根柱子支撑,四面为露天柱廊。
在宫殿区南有一座重要建筑,即居鲁士大帝的陵墓,目前独自耸立在被低矮山丘环绕的平地上,由石块砌成,规模不大,样式也显得朴素无华。编年史家曾提到居鲁士墓旁“草长得很高”,有一片“长着各种树木的树林”,为保持植物翠绿芬芳,水通过石头水渠流入由整块大石凿成的方形水池。据古典作家记载,亚历山大大帝经过陵墓时还看到了居鲁士的遗体,他穿着华丽的衣服,躺在灵柩中,周围有金器和其他贵重物品。而今天的居鲁士王陵内已空空如也,只剩下石头空冢供人凭吊。19 世纪早期,西方人里奇来到这里写下了他的印象:“遗迹庄严神圣的外表立刻使我感到敬畏。我坐在台阶上沉思近一个小时,直到月亮升起。我开始认为它事实上一定是那位最好的、最杰出的且最有趣的东方君主的墓。”1971 年伊朗举行古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建立2500周年大庆时,第一项仪式就是凭吊这座王陵。
帕萨加迪作为波斯帝国最早的大型宫廷建筑,参与建设的有波斯、巴比伦、亚述和希腊各地来的工匠,由此培养出了一个工匠流派。他们的建筑风格后来在波斯波利斯、苏撒的宫廷建筑中得到充分的展现。这一流派的特点是开放,体现出兼容并包的精神,在文化交流中坚持以本民族文化为主,不忘吸收、融汇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善于采用被征服地区的艺术形式来宣扬波斯的伟大和强盛。总的来看,帕萨加迪的少量古迹遗存更多体现的是对各地建筑风格的综合,表现出折中主义的建筑特色,比如细高的石柱带有北方传统,宫殿平面布局采用的是小亚细亚古国吕底亚的工艺,而部分双廊柱又受到希腊围住式建筑的启示。
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50—前330 年)由居鲁士大帝创立,极盛时期的疆域东起印度河平原,西至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西南至埃及和利比亚,占地约550 万平方公里,统治着5000 万人口。阿契美尼德王朝以其成功的集权式和官僚式的管理、多元文化政策、构建道路和邮政等基础设施、在整个领土内使用官方语言、建立公务员队伍和庞大的专业军队而著称。
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是为显示帝国强盛而建的宫殿,因其规模宏大,也被当作王城,坐落在设拉子东北约50 千米处。这个名称来源于古希腊语,意思是“波斯人的首都”。有观点认为,波斯统治者建造这座宫殿,是为体现古波斯神话中天堂在人间的寓意,故而它也被称为“人间的天堂”。
1971 年伊朗在居鲁士墓前举行阿契美尼德王朝建立2500 周年庆典
波斯波利斯由大流士一世主持修建于公元前520—前515年间,其子薛西斯一世(Xerxes Ⅰ)和其孙阿尔塔薛西斯一世(Ardeshir Ⅰ)统治时增建了一些建筑。这座王城初建时帕萨加迪刚建好不久,且正在使用,大流士一世为何又要修建新宫呢?有可能他是遵循古代西亚王室的传统——与原有王室不同支系的新国王登基后,大多要离开旧都城另建新都,以显示自己的伟大。
波斯波利斯的占地面积有13.5 万平方米,建造在一个经修整的天然岩石平台上,高出地面15 米。地面下挖掘了2000 多米长的排水渠道。整座宫殿被43 条平均高约18 米的石墙分割成不同区域,这些石墙不用灰浆砌,而是用铁钉和铅钉锁牢石块。整个宫殿主要部分有“万国之门”、觐见大厅、百柱厅、国王寝宫、后宫、宝库、营房等,还有一些附属设施,各部分连成一体,曾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整体封闭式石头建筑宫殿。每个区域的门廊及两侧墙面都有精美的浮雕,堪称“世界浮雕艺术博物馆”。
觐见大厅是国王接见文武官员和外来使臣的地方,可容纳1 万人。整个大厅呈正方形,面积3600 平方米,中有36 根擎顶石柱,东、北、西三面为回廊,各有12 根擎顶石柱,共计72 根石柱。现残存13 根,每根石柱高19 米,用整石雕成。石柱柱体为希腊风格,约半米高的石柱底座与地基一体凿成,石柱立于其上,牢实坚固。最让人叹为奇迹的是柱顶石雕,每个柱顶石雕单独用整石雕成,重约14 吨。柱头自下而上由覆钟、仰钵、涡卷和1 对背对背跪着的雄牛组成。在大厅东北和东南角,考古学家发现2 个石匣,各自内藏金版1 块和银版1 块,分别用3 种文字向大流士一世致敬。
觐见大厅巨柱与浮雕
觐见大厅复原
米底官员朝见大流士一世
使臣进贡
大厅东门廊保存有多组精美绝伦的浮雕,展现了印度、埃及、希腊、小亚细亚、腓尼基、巴比伦等20 多个国家或城邦的使臣向号称“全部大陆的君王”大流士一世进贡的情景。画面中大流士一世端坐在宝座上,身后是太子薛西斯,大流士一世手持象征王室威严的黄金权杖和莲花,面前的香炉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前来朝见的不同地区的进贡人群身着不同的服饰,如波斯人穿着普通长袍、有扣的靴子,米底人则是紧腰长衣、圆顶长耳风帽、有带的皮靴的装扮。其中一段侧墙有23 块镶板,从中可辨认出帝国统治下的各个民族,如牵双峰骆驼的巴克特里亚人、缠着腰布带着双头斧的印度人。进贡的物品包括帝国统治各地产的珍品方物,如做工精致的双耳瓶、臂钏、象牙和砂金等。另一组浮雕描绘的是帝国近卫军的雄壮队列。还有一些石雕表现国王的私人生活,沐浴侍者手捧浴巾、香水以及驱蝇的掸子,侍者中身穿波斯服装、没胡子的人大概是异族太监。
百柱厅是举行盛大仪式的场所,传说纵横各有十根柱子,共一百根,故有此名。百柱厅位于觐见大厅的东面,是仅次于觐见大厅的波斯波利斯第二大宫殿。其始建于薛西斯一世当政期间,完成于阿尔塔薛西斯一世时期。
宫门位于觐见大厅之北,为薛西斯一世所建。从铭文中得知,薛西斯一世给宏伟的宫门起了个意味深长的名字“万国之门”,似乎暗示所有国家和民族都要通过这座门来向波斯国王效忠。守卫宫门的是一对有5 条腿的人首牛身带翼神兽石雕,其原型是亚述宫殿的门兽。这种动物形象对中国也有影响,是我国南朝王侯陵墓前石兽的母本。
波斯波利斯并非波斯君主的日常寝宫,而是举行盛大仪式的场所。每逢国王的登基大典、接见各国使臣朝贡的仪式、新年庆典,国王才会移驾来此,一年只使用几周。
南京及周边地区的南朝陵墓石刻主要有石兽、石柱和石碑。石兽主要分为天禄(双角)、麒麟(单角)和辟邪(无角),三者均有翼。石柱柱首为圆盖或莲花座式,其上立一辟邪状小兽;中为圆柱身,柱身上部嵌一方形小神道碑,上书墓主人某某之神道;柱础分两层,上层刻有翼神兽,下层为一方石。这些石刻体制巨大、造型优美、雕琢精致,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巅峰之作,其中凹凸有棱的石柱和带翼的石兽在风格上很可能受到古希腊、古波斯的影响,反映了古代世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万国之门”
人面神兽
公元前300 年,亚历山大大帝率马其顿希腊联军灭亡了波斯帝国,将波斯波利斯烧毁,据说是对波斯进攻希腊时破坏雅典帕特农神庙进行的报复。亚历山大曾将波斯波利斯称为“亚洲最可恨的城市”。据说亚历山大到达这里时,雅典名妓泰伊斯随侍在侧。亚历山大在这里设宴狂欢,泰伊斯冲着亚历山大大叫:陛下应该把波斯人的王宫付之一炬,以报复他们所犯的罪行。于是亚历山大第一个投出了火把,泰伊斯接着投,人们一拥而上,将王宫烧成一片火海。据历史学家普鲁塔克记述:焚烧前亚历山大动用了1000 头骡子和5000 头骆驼运走了宫殿国库里的财宝。
时至今日,波斯波利斯的建筑屋顶已坍塌,砖墙也不复存在,木头檩条和横梁早已化为灰烬,但残存的石结构部分(柱子、门窗框和台阶),尤其是精美的浮雕,仍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由波斯波利斯向西南,沿古波斯御道行走数百千米,就到了帝国的行政中心苏撒(Susa)。据说早在帝国初期,居鲁士曾下令在此建王宫,但这里大规模的建设是在大流士一世时期。他下令修建苏撒宫殿的诏令一直保存到现在,诏书上写着:“这就是我在苏撒建立的宫殿,其装饰材料来自远方。其地基挖得很深,直达岩层。地基挖好后再用碎石填满。……那些加工石料的战俘是爱奥尼亚人(lonian)和萨迪斯人。那些制造金器的金匠是米底人和埃及人。……那些制造砖坯的工匠是巴比伦人。”可见大流士一世为修建苏撒王宫差不多动用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苏撒王宫的一大特点是装饰有大面积的彩色琉璃砖壁画,壁画图案多为王家近卫军士兵和各种神奇瑞兽。琉璃砖以黏土和沙石为原料制成,用火烧结成砖,然后涂上鲜艳的彩釉。考古学家认为这些琉璃砖的艺术风格明显受到两河流域艺术的影响,两河流域早已有琉璃砖组成国王、士兵、雄狮、牡牛、鸟类等图案的艺术先例,现存于德国的巴比伦古城伊什塔尔城门就是用琉璃砖砌成,上面满布动物图案。波斯人将这种艺术推广开来,以其构成色调美丽的装饰,线条也更柔和悦目,效果近于后世的珐琅彩。由于意象崇高且多次重复同一题材,造成了一种富丽堂皇、让人应接不暇的视觉效果。琉璃砖中装备弓、箭袋和长矛的卫兵,脸上留着黑胡须,挂着耳环和珠宝,是典型的波斯人形象。这些琉璃砖于19 世纪80 年代被法国考古队发现,现存于巴黎卢浮宫。
波斯波利斯宫殿遗址
苏撒宫殿发掘出的有翼斯芬克斯
苏撒彩釉波斯“不死队”
法国考古学家通过1973—1974 年的考古发掘,已基本弄清苏撒宫殿的建筑布局:宏伟的大门、内廷、王宫、觐见大厅。宫殿始建于大流士一世时期,完成于薛西斯时期。在大门附近发现了大流士一世身穿波斯礼服的雕像。雕像底座两侧有24 个民族代表跪拜国王的雕像,每个雕像的花边上都标明了民族。觐见厅主要用于国王接见外国使节和臣民朝觐,由6 行高约20 米的柱子撑起,圆柱顶端装饰牛头形柱顶,极其精致。圆柱的设计既有希腊风格(柱身),又有东方风格(柱顶),可以说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苏撒宫殿经过大规模建设后,一直是古波斯帝国的王宫。国王大部分时间都住在这里,政府也在这里办公。波斯帝国的赋税交由苏撒的国库收藏,苏撒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城市,以至“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发出了由衷的感叹:“谁要是占有苏撒的财富,就可以与天神宙斯斗富。”《圣经》还记载公元前483年薛西斯在苏撒举行的一场盛宴,参加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权贵、首领,宴会持续了好几天,由此可见当时苏撒宫廷生活的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