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综合
全球每年平均发生约500万次地震,人们有感觉的地震约5万次。地震就像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关于地震,你知道多少呢?
地震即地壳震动,通常由地球内部的变动引起。另外,陨星撞击、人工爆炸等也能引起地震。
图1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 (图/新华社)
地震的类型通常分为天然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
天然地震是地球内部活动引发的地震,可分为因区域地震构造活动引发的构造地震、因火山活动引发的火山地震和因地表或地下岩层陷落引发的陷落地震。天然地震数量最多,震级高,危害大。
诱发地震按诱因不同,可分为水库诱发地震、注(抽)水诱发地震、矿山采掘诱发地震等类型。
人工地震是爆破、核爆炸、物体坠落等人为活动造成的地震。
目前,85%~90%的地震特别是造成重大灾害的地震几乎都是构造地震。
地震发生较多又比较强烈的地带叫地震带。地球共有三大地震带,分别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海岭地震带。
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点为震源。从震源垂直向上对应地面的地方为震中,通常用经纬度表示震中地理位置。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为震源深度。
震级指地震的大小,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震级通常用字母M表示。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称为小地震,2.5~4.7级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大于4.7级的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0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900倍。
烈度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一般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
我国把烈度划分为十二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力大体如下:小于三度,人无感觉,只有仪器才能检测到;等于三度,在夜深人静时人有感觉;四~五度会使熟睡的人惊醒,吊灯摇晃;六度会使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七~八度会使房屋受到破坏,地面出现裂缝;九~十度会使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十一~十二度即为毁灭性破坏。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范围广、强度大、频率高。
图2 地震发生后,救援人员正在全力搜救被困群众 (图/新华社)
地震预警与地震预报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作用是完全不一样的。
地震预报是在地震还没有发生时,通过研究分析,对未来地震发生的震级、时间和地点进行预测、预报。地震预警是指地震发生后,在破坏性地震波还没有到达目标区域时,提前几秒或几十秒发出警报。
我国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新闻媒体刊登或者播发地震预报消息,必须依照《地震预报管理条例》的规定,以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地震预报为准。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
大地震从开始到震动结束,时间为十几秒到几十秒。一旦发现地震来临,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紧急避险。如果时间来得及,尽量跑到空旷的室外;如果时间来不及,地震时就近躲避,地震后迅速撤到安全的地方。
第一时间关闭明火和电源,防止火灾发生。
寻找合适的躲避位置,比如承重墙的墙根、墙角,有水管或暖气管的地方,卫生间等空间小、有支撑的地方或者桌子、床铺等固定家具的下方。其中,有玻璃浴室的卫生间不能躲避,要防止玻璃爆裂伤人;不能在衣柜内躲避,因为衣柜内视线受阻且四肢受缚,易错过逃生机会。
找到躲避处后,要蹲下或坐下,保护好头部,闭目、用鼻子呼吸或用毛巾、衣物等捂住口鼻,以阻隔呛人的灰尘。
图3 地震自救 (图/图虫创意)
如果不幸被压在废墟里,应挪开面前的杂物,清除口鼻附近的尘土,保持呼吸顺畅,适当保持体力。听到人声时可以呼救,也可以通过敲击身边的物体发出求救信号。
地震发生时,不要乘坐电梯,尽快跑至安全地带。如果在街道中央,应护住头部,远离楼房,撤离至街心一带;如果正在郊外,应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危险区;如果正在马路边,应避开立交桥、广告牌、较高的墙面,撤离至空旷、平坦的广场或公园等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