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淑萍
(甘肃省庆阳第一中学,甘肃庆阳 745000)
最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应该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同时也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面对这一全新的要求,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难以满足当前的高中数学学习需求。在这一背景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开始得到教师的青睐,并在课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任务型驱动教学法更加凸显学生在知识探究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权,最终促使学生在“我要学”的状态下,围绕任务进行探究,在探究中获得知识、能力、思维、情感等多方面发展。
数学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参与者,自身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认知程度直接决定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开展效果。但在调查中发现,部分数学教师一直被束缚在“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中,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参与任务驱动教学理论知识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针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认知存在片面性,致使其不愿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唯有科学设计探究任务,确保探究任务具备明确的指向性,与学生的认知发展区相契合,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实践中,高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探究任务时,常常存在诸多问题:总是围绕一个学习目标进行,或者总是针对某一个数学核心素养,难以实现数学综合素养的共同发展;教师设计的问题存在“大而全”的现象,难以满足班级中学优生、学中生、学困生的不同需求,无法促使所有学生获得满足感;教师在设计探究任务时,常常忽视学生的认知发展区,致使学生在任务探究中面临着较大的困难,产生严重的疲倦感。
任务驱动教学法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围绕探究任务科学设计探究流程,灵活开展课堂教学,才能更好地满足任务驱动教学的要求。但是在调查中不难发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任务驱动实施的过程并不科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在创设任务情境时,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难以借助任务情境将其科学地呈现出来;在任务驱动探究的过程中,难以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反而弱化了学生在知识探究中的主动权;在任务驱动探究中,由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有限,难免会遇到多种困难,唯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才能确保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课堂参与程度不够,不但削弱了教师自身的主导性,而且严重制约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开展效果。
教学评价指向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结果进行评价、衡量,旨在明确教学成果,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内涵,必须要构建一套与其相契合的教学评价体系。但在教学实践中,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高中数学教师在实施评价时,基本上都是采用考试、测验的形式进行,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教师在实施评价时,基本上都是以探究学习小组为着眼点,对其进行整体评价,或者在评价中只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这种评价模式下,数学成绩不好、没有被评价的学生常常因为受到冷落而产生消极的情绪,最终制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开展效果。
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内涵,“任务”是关键,核心是“做中学”,旨在引导学生围绕任务进行思考、探究,最终解决任务。可以说,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围绕任务进行探究。因此,高中教师必须要科学设计探究任务,确保其既具备本身价值,也具备教学目标意义。
1.兴趣性。学生作为知识探究者,自身是否具备学习兴趣,直接决定了其在探究学习中的表现,以及探究学习效果。通常情况下,学生只有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产生“乐学”的态度,最终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知识探究;否则,如果学生缺乏兴趣,就难以产生知识探究的主动性。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探究任务时,必须要关注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调查中发现,教师在设计探究任务时,可以学生经历过的事情出发;或者以学生虽未经历过,但渴望获得成功的相应事情;或者与学生的个人能力水平相契合;或者选取新鲜的事物等,不断增强探究任务的趣味性,以便学生更好地参与任务探究学习。例如,在“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以此出发给学生设计出具备趣味性的探究任务:某某在某个月第一天攒1 块钱,以后每天攒钱是前一天的两倍,那么这一个月(30 天)能否买一部新手机?这一探究任务极具趣味性,可很大限度地唤醒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参与任务探究学习。
2.指向性。要想促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必须要明确任务驱动教学法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最终目的是辅助学生高效学习数学知识。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驱动任务时,必须要指向教学目标,以现行的数学教材作为依据,将其中的知识点融入探究任务中。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才能在具备指向性的探究任务中,完成数学知识的高效学习。例如,在“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中,为了增强探究任务的指向性,教师可结合本章节内容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指向数学核心素养,将探究目标设计为:函数图像绘制、函数图像分析。通过有针对性探究任务的引领,学生在任务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实现了本章节的教学目标。
3.以学生为主体原则。为了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参与任务探究,数学教师在设计探究任务之前,还应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体系、认知思维发展能力、学习态度等,精准把握高中生的学情,设计出与其认知发展区相契合的探究任务,确保学生“跳一跳即可完成任务”。另外,在设计探究任务时,教师还应考虑任务的层次性,主要是班级中学生的数学水平、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唯有确保探究任务的层次性,才能确保班级中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基于任务驱动学习模式的内涵,教师设计完探究任务后,还应思考如何将探究任务呈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任务探究兴趣,唤醒学生在任务探究中的主动性,教师在呈现探究任务时应结合不同的数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任务探究情境,以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例如,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就可结合具体的探究任务呈现探究任务,提前分析高中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兴趣爱好等。在此基础上,结合这一部分的学习任务,给学生设计一个任务探究情境:五一假期期间,小明和家人准备去A 岛旅游。A 岛与另外一个小岛隔海相望,小明一家想着在A 岛游玩之后,再到另外一个小岛上游玩,但不知道这两岛之间距离多远。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将这两个岛屿的经纬度展示出来,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给你一把卷尺、经纬仪,你能否将这两个岛屿之间的距离算出来?如此一来,依托一定的情境载体,不仅将探究任务呈现出来,也唤醒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其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迅速参与任务探究学习。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契合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借助教师的引导,指导学生围绕“任务”进行探究,最终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促进知识、能力、思维、情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数学学科内容存在极强的逻辑性、思维性,教师设计的探究任务常常是教学的重难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面对信息量较大且相对复杂的探究任务,常常无法一次性解决,甚至产生畏难心理。对此,唯有借助有效的师生讨论,围绕探究任务进行思考、分析,对其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分解,使其成为一系列的探究任务。例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按照上述的原则给学生设计明确的探究任务: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但是这一探究任务难度比较大,如果直接将其抛给学生,难以发挥预期的教学目标。基于此,可通过讨论对这一任务进行分解,使其成为三个步骤:第一,开展知识回顾。引领学生对初中阶段所学的“直线与圆三种位置关系”进行回顾,使得学生明确相交、相离、相切三种关系。第二,构建坐标系。将直线和圆分别放入坐标系中,并给出对应的方程式,引导学生在坐标系中对直线和圆的关系进行探究,随之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第三,具体实践。主要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验算,对小组探究方向的准确性进行验证。这样,通过探究任务的分解,使探究任务的难度逐渐减少,降低了学生的畏难心理,最终促使班级中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任务探究学习。
围绕任务开展探究学习,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核心。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内涵,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必须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尊重高中生在知识探究中的主体地位,以学习小组为载体,引导学生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共同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内涵,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应灵活借助多种方式,了解班级中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在此基础上,按照分组的原则,以5人为一组的标准,将班级中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其次,加强教师的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受到知识、思维等限制,常常会面临诸多困难,甚至走向误区。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必须发挥自身在课堂上“总导演”的作用,实施引导和启发,确保学习小组顺利完成任务探究学习。最后,展示成果,并展开交流。学习小组经过自学、讨论、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探究之后,常常会形成一定的探究成果。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将小组探究成果展示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各个学习小组可存在不同的观点,也可在观点的碰撞中完善小组探究的成果;另外,学习型小组在相互分享、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提升了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数学知识总结能力、概括能力等,真正推动了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
鉴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内涵,结合学生合作探究的成果,在学生汇报完探究学习任务后,数学教师作为整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还应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避免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出现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不够具体等情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对任务型学习的成果和过程进行总结,并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找到自己在知识探究中存在的问题,在查漏补缺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最终形成新旧知识意义联结。
高中数学教师还应针对学生任务探究学习展开全面、科学的评价,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性、导向性价值。一方面,教师在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小组探究的结果,还应关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包括取得的成就、在任务探究中遇到的困难、探究小组是如何进行解决的,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另一方面,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关注探究小组这一整体,还应关注探究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具体表现,确保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评价。对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进行鼓励,帮助其找到问题的关键,最终促使每一个学生均可在针对性的评价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契合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并在课堂教学中彰显出极大的价值,是落实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数学教师,唯有立足高中数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开展的现状,科学设计探究任务、创设情境呈现任务、分解探究任务、合作探究完成任务、总结并评价任务,才能确保高中数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