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对新时代电视媒体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通过发展守好舆论阵地,通过创作隽永走心的电视文艺作品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引领人民群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追求同心同向,是新时代电视人的使命。
引领的指导性和驱动条件:
新时代电视文艺的理论指引和发展动能
十九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电视文艺创作提供了理论指引和三个繁荣发展的条件。
一是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的新要求,与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的“文艺为人民群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工作的根本方针一脉相承,为新时代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
二是提供了题材宝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 等十二个要素,既有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也有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蕴藏着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是繁荣电视文艺创作的题材富矿。
三是奠定了书写中国梦的宏大主题和现实主义创作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根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来确立并高度概括出的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现实主义与核心价值观理论根基的一致性与契合性,决定了电视文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对弘扬核心价值观更具有优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需要,呼唤优秀电视文艺现实主义作品在场。新时代电视人要自觉聚焦“中国梦”这一宏大主题,讲好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的中国故事。
引领的时代性和方法路径:
以核心价值观作精神支撑,创作隽永走心的作品
电视文艺作品“不仅要拥有坚实的主流价值观作精神支撑,也要采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戏剧艺术手法,只有这样才能让英模人物真正走进人民群众的内心”。[2]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类现实题材优秀电视作品增量回归,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
(一)深挖历史富矿,在传统文化中探寻价值观的赓续传承
在历史长河中,中国文人和中国人文,早已凝聚成一个个典型意义的符号。《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古韵新声》《国乐大典》《书简阅中国》等电视综艺和电视纪录片,无不抓住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中的典型符号,潜移默化地进行正确价值观的传承。
2022年6月播出的《古韵新声·端午》堪称这种创作实践的新典范。节目围绕“端午”,深揭节俗人文内涵,深挖传统文化富矿,有序讲述粽子、龙舟、赠扇、铸剑、插艾等习俗和人文,既展示河南二里头绿松石龙的文物之美,又展现欧阳修《五月榴花娇艳烘》中端午的文化之美。点睛之笔是诗朗诵《我从光阴的长河中来》——在《漂给屈原》作者余光中与屈原《楚辞·离骚》的穿越对吟中,深刻展现了先贤价值观与当代价值观的传承。
(二)具象理想信念,在主旋律作品中展示爱国主义的榜样群像
在主旋律作品中塑造血肉丰满的、坚守理想信念的共产党人群像,可以有效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电视剧《觉醒年代》《光荣与梦想》《跨过鸭绿江》等,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爱国主义者的榜样群像。《遍地书香》中第一书记刘世成的文化底蕴和幽默个性,《经山历海》中镇干部吴小蒿因工作将女儿锁于车内的细节桥段,《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中不追求“任上政绩”的县委书记等,无不体现出向实脱虚、触摸生活纹理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
(三)讴歌奋斗实干,塑造青年人创新创业的鲜活标本
“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强烈共鸣和积极响应。电视剧《最美的青春》、电视综艺《众创英雄汇》等作品,从主题到情节都体现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一鲜明主题。
《最美的青春》用真实故事阐述了幸福来自奋斗这一朴实道理,谱写中国青年吃苦耐劳的青春之歌。多次受到中宣部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表扬的大型创业竞赛综艺《众创英雄汇》,邀请创业成功的人士现身说法,鼓励年轻人迈出创业步伐,对“创业”这一概念做了接地气的科普。
(四)赞美诚信友爱,在家长里短的故事中凸显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是一个人对家对国的文化认同、情感归属。电视剧《人世间》最能打动人的,正是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大哥周秉义大学毕业后总想为社会做点实事,成为父母官后拔除了“光子片”的穷根,是为国为民干实事的父母官的榜样。弟弟周秉昆不仅把自家经营得红红火火,还带领朋友发家致富,是千千万万百姓的缩影。兄弟俩这种具象化的家国情怀,揭示出“每个家庭前进的脚步,就一定能叠加成国家的进步,每个家庭创造的价值,就一定能汇聚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这一深刻主题。
引领的有效性和守正创新:
以新技术提升价值观有效引领的硬实力
我国“十四五”规划对数字中国建设进行了具体部署。2022年,中国广电以“致广大,极视听”的思路发展5G频道,中国电视技术进入了崭新时代。新时代电视人要通过拥抱新技术,提升价值观引领能力;应用4K/8K+5G新技术,创作震撼的视听作品,吸引观众回归客厅。
电视人要以新技术升维电视语汇,创新传播逻辑,讲好中国故事。《典籍里的中国》在同一个场景中营造多个穿越情境,舞台深邃而有气度,使观众有了沉浸式体验;《舞蹈风暴》借用“子弹时间”技术,制作“风暴时刻”,使电视具备了纸媒的存储阅读功能;《唐宫夜宴》通过5G+AR让文物复活。这些都是电视语汇升维和传播逻辑创新的示范。
注释:
[1]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2] 李准:《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新探索》(人民网,2018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