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未成年人埋葬习俗研究

2022-11-03 09:19倩倩包曙光刘晓东
北方文物 2022年2期
关键词:墓室渤海墓葬

倩倩 包曙光 刘晓东

(1.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2.黑龙江大学渤海研究院;3.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内容提要〕 系统梳理了中国境内渤海未成年人墓葬的考古发掘材料,并对其埋葬习俗进行了初步讨论。渤海未成年人埋葬方式可分为单人葬和多人葬。未成年人单人葬数量较少,随葬品及墓葬形制较为简单,埋葬方式以一次葬为主;多人合葬中的墓葬形制及随葬品均较为丰富,以二次葬为主。根据墓葬形制的规律,认为埋葬未成年人的墓葬中单人葬早于多人葬。未成年人与成年男女共同埋葬是渤海未成年人埋葬方式的特点之一,由此认为,家庭是构成渤海社会的最小单元,并体现出渤海社会牢固的亲情观念及稳定的家庭结构。

墓葬是研究渤海社会生活的重要考古资料,以往学者对渤海墓葬的研究侧重于整体性及个别墓地的认识,对渤海未成年人埋葬习俗还未形成专门性研究。通过对未成年人墓葬的观察,可以研究渤海人群对人类自身生产的重视程度及变化,同时也可以根据其墓葬形制和埋葬习俗的变化探讨社会秩序的进化历程,进而对渤海社会阶级分化情况有更深入的研究。本文根据公开发表的资料,对渤海未成年人墓葬的发现概况、形制特点、埋葬方式及随葬品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合葬墓中成年人的男女性别进行讨论,以期更加全面地了解渤海社会不同人群的埋葬习俗和阶级分化等情况。

一、渤海未成年人墓葬的发现概况

通过对考古资料的观察和分析,发现渤海人群的平均寿命普遍较短,如虹鳟鱼场墓地人群的平均死亡年龄为35岁①,六顶山墓地人群的平均死亡年龄为31岁②。这可能是受到当时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同时当时的卫生医疗水平较差,人们的寿命普遍偏低,鉴于此,结合其他研究未成年人墓葬的相关研究成果③,本文将未成年人墓葬埋葬的人群年龄范围限定在0—15岁。

根据公开发表的资料,中国境内共计发现39座渤海未成年人墓葬,分别分布在7个不同的墓葬群中,主要集中在渤海上京城和西古城附近(图一)。其中,虹鳟鱼场墓葬群的323座墓葬中有未成年人墓葬20座④,约占整个墓葬群的6%;山咀子墓地的29座墓葬中有未成年人墓葬10座⑤,约占整个墓葬群的34%;六顶山墓葬群的235座墓葬中有未成年人墓葬4座⑥,约占整个墓葬群的2%;大城子墓地的4座墓葬中有未成年人墓葬2座⑦,约占整个墓葬群的50%;和龙北大墓葬群的54座墓葬中有未成年人墓葬1座⑧,约占整个墓葬群的2%;另外,在和龙龙湖M1⑨和三灵坟M2⑩中分别发现有未成年人骨骼。

二、渤海未成年人墓葬形制特点

渤海未成年人墓葬的形制有石棺墓12座、石室墓21座、土坑包石墓2座、石圹墓3座和砖室墓1座。显而易见,石棺墓和石室墓的数量最多,而石圹墓、土坑包石墓和砖室墓较少。

1.石棺墓

石棺墓一般无墓门和墓道,四壁多用石块整齐垒砌,规整一面朝里,少数以大石板立筑。有盖顶石,形成闭合的石椁(棺),个别在石圹上方铺碎石以代替盖顶石,再加封土。12座埋葬未成年人的石棺墓主要分布在山咀子墓地和虹鳟鱼场墓地中。这类石棺墓一般都较小而简单,主要埋葬单个未成年人。多数墓葬中没有随葬品,有随葬品的墓内仅发现陶罐和陶壶等简单的日常用品。山咀子墓地的石棺墓普遍较小,整体长度大多在1米左右,虹鳟鱼场则相对略大,一般以石板支搭建成。

以虹鳟鱼场M2314为例。此墓葬为地穴建筑,呈长方形,长1.7、宽0.3、深0.4米。封土低平,地表上可以见到封顶的石板。墓底平铺玄武岩大石板。墓室南北两端各立一块石板作为墓壁,东西两侧的墓壁系各用5块大小不等的石板立支而成。墓室中仅发现1根未成年人的肢骨,墓中没有发现随葬品(图二,1)。

2.石室墓

石室墓一般以墓石砌四壁,一壁开门,部分大中型墓的墓门外还有长短不等的墓道,有的尚可分出甬道,而大量中小型墓只是在墓室一壁留一缺口作为墓门。长条形的墓室相对窄长,其筑造顺序是墓室四壁先砌三壁,另一窄壁最后用石块封堵,示为墓门。21座埋葬未成年人的石室墓在多处渤海墓地中均有发现。这类未成年人墓葬相较于石棺墓,墓室相对较大,多为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合葬墓,多数墓葬中有随葬品,以日常生活用具为主。根据墓室规模及随葬品的种类和数量,笔者认为,这类墓葬的墓主身份等级相对较高。

以虹鳟鱼场M2013为例。此墓葬为地面建筑,封土呈圆丘形,墓室平面呈长方形,长2.55、宽1.84、深0.7米,墓道位于南壁中部偏东侧。墓室内共有4个头骨,肢骨集中在墓室的中部和南部。东北角的头骨为十二三岁的女性,其余为1个成年女性和2个成年男性的头骨。随葬品包括长腹罐、短颈壶、铜带銙等物(图二,2)。

3.土坑包石墓、石圹墓及砖室墓

土坑包石墓为土坑墓的一种形制,构筑及葬法与土坑墓相同,墓坑多数为长方形浅坑,个别为方形或不规则形,区别在于封土外包石或不包石。包石的目的是保护封土减少流失,故多数墓葬的包石都不仅用于封土边缘,而且包封至中部甚至墓顶,封土流失后会沉落在周边或墓上。2座埋葬未成年人的土坑包石墓为六顶山墓葬群中ⅠM3和ⅡM79,规模均较大。以六顶山的ⅠM3为例。墓底共发现4个土坑,至少葬有4人(图二,3)。在2009年整理过程当中,发现20多块骨骼,经过鉴定分属6个男女个体,只有8号尚未成年。

图二 渤海未成年人墓葬形制

石圹墓的墓圹呈长方形,墓圹与墓壁的构筑使用石质建材,无墓门、墓道和盖顶石,直接以土为封。大多土底,个别铺白灰面或河卵石、板石,少数有木葬具。

石圹墓的规模一般小于石室墓,而大于石棺墓。3座埋葬未成年人的石圹墓为六顶山墓地的ⅠM101、虹鳟鱼场墓地M2157和M2205。以虹鳟鱼场的M2205为例。墓室平面呈长方形,长2.9、宽1.8、深0.7米。墓内人骨很乱,共发现3个头骨和部分零散的四肢骨,均属于二次葬。墓室中间和南部骨架均属于同一个个体未成年人,性别不清,其余为成年人骨骼。随葬器物比较多,包括陶器、铁器和装饰品等(图二,4)。

砖室墓以砖砌壁,个别绘壁画。有门有墓道,有的还有甬道。石板封顶,个别以砖封顶, 墓底铺砖,有的墓上建塔或陵园。多单室,也有的墓为同封不同穴。1座埋葬未成年人的砖室墓为虹鳟鱼场M2267,墓室长2.8、宽1.2 米,墓室内的人骨架属于3个个体,墓室西侧头骨为未成年人,性别不清,东侧头骨为女性,年龄30岁左右,墓道内头骨为成年男性,保存状况较差。该墓为多人二次葬,墓内没有发现随葬品(图二,5)。

三、渤海未成年人墓葬的埋葬方式

根据埋葬的人数,渤海未成年人墓葬可分为单人葬和多人葬两种形式,分别为17座、22座。

未成年人的单人葬有石棺墓、石室墓和石圹墓3种类型,其中以石棺墓为最多,这类墓葬类型的墓室多相对较小。除虹鳟鱼场M2102外,其余皆为墓室长度小于2米的墓葬。在埋葬方式上,虹鳟鱼场M2187是二次葬,其余墓葬均因人骨信息不全而导致葬式无法确定。

未成年人的多人合葬墓均为与成年人的合葬,未发现单纯未成年人合葬的情况。其特点是墓葬形制多样,有土坑包石墓、石圹墓、石室墓和砖室墓四种类型,其中以石室墓数量最多。此四种墓葬形制中未成年人的埋葬方式大多以二次葬为主,仅个别未成年人石室墓中使用一次葬,分别为和龙龙湖墓葬中的M1与和龙北大墓葬的M7,未成年人分别是婴儿和女童。值得注意的是,在六顶山墓地中还发现有火葬情况,一般认为,火葬的习俗可能与佛教有一定关系。

有学者指出,如果把渤海墓葬分为大、中、小三型,王室贵族墓葬可为大型;一般官吏、贵族和平民的墓葬可为中型和小型,但后两型的区分更困难。根据墓葬形制结构、墓内设施以及随葬品的情况,本文涉及到的39座未成年人墓葬均属于中型和小型墓葬。笔者大体将其分为一般贵族墓和普通平民墓。通常来讲,一般贵族墓比普通平民墓规模略大,墓室的用材比较考究, 建造结构复杂特殊。值得注意的是,墓室的规模大小与墓主的身份等级并不一定成正比。相反,有些因为多人葬和二次葬而修建了较大的墓室。故在划分墓葬等级时,特别关注随葬品的数量和质量,尤其是金属器、玛瑙、三彩陶等制作精湛的遗物。同时,渤海人腰间革带的饰件既是实用品,也是社会身份地位的标识物。

在合葬墓中根据每个入葬者不同的葬俗情况,可分为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均为一次葬、均为二次葬和成年人一次葬未成年人二次葬3种类型(图三)。在合葬墓中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均为二次葬的情况最多,多在普通平民墓中使用。其次是成年人一次葬未成年人二次葬的情况,普通平民墓的数量略高于一般贵族。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均为一次葬的情况最少,仅出现2例,且均为一般贵族墓,其中1例是和龙龙湖M1的母婴合葬墓,初步判断是女性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意外死亡的特殊情况;另1例是和龙北大M7的成年女性与未成年人的合葬墓,该墓中墓主位于棺内,未成年人位于棺外。

图三 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合葬的埋葬方式

就渤海墓葬的整体而言,合葬和二次葬是渤海社会普遍流行的埋葬习俗,在一般普通墓和王室贵族墓中都比较普遍,且占较大比例。从渤海未成年人墓葬的发现情况看,也符合渤海墓葬的整体特点。

渤海未成年人单人葬能够确定葬式的仅有虹鳟鱼场墓葬群M2187一例,为二次葬。该墓葬是未成年人单人葬中最大的一处石室墓,因此,不排除此墓有可能作为合葬墓使用的可能性。根据山咀子墓葬群中的未成年人公共墓地的埋葬情况,我们更倾向于未成年人单人葬中流行一次葬的认识。在未成年人合葬墓中,未成年人的埋葬方式多为二次葬,结合山咀子未成年人公共墓地中出现的空墓且合葬中未成年人均为二次葬的情况,笔者对未成年人的死亡及入葬时间做出如下推测:若未成年人早于其家庭成员死亡,人们可能先将其葬入较小的石棺墓,待其家庭成员入葬后再捡骨将其埋葬;和龙龙湖M1母子同时死亡的情况,则将未成年人与其亲属同时下葬;和龙北大M7中成年女性与未成年人均为一次葬,可能是成年女性先于未成年人死亡,将墓主置于棺内后再将未成年人置于棺外的情况。

在渤海墓葬中,单纯埋葬未成年人的墓葬多为石棺墓的形制,而与成年人合葬的墓葬形制则较为多样,其中以石棺墓和石室墓为主。有学者认为,渤海的石室墓是由石椁墓发展演变而来,石棺墓属于石椁墓的一个类型。若此认识无误,未成年人的单人葬应早于多人合葬。山咀子墓地中的未成年人墓多为单人的石棺葬,且专门为未成年人划分了公共墓地,可能反映了在较早时期,渤海人群尚处于以整个氏族群落为单位共同管理人口的社会发展阶段。而后来未成年人与成人合葬墓的出现,则反映出了以家庭为单位实施人口管理的社会变化。这时,未成年人开始以家庭成员的身份进入公共墓地,与成年人共用多样的墓室形制,实行相同的混葬制度。通过观察,在不同阶层之间,人们对未成年人的埋葬方式不尽相同。未成年人因较少或不参与集体社会劳动,本身不具备社会等级的身份特征,其埋葬方式的差异,可能更多反映的是其家庭和家族的社会等级。普通平民墓中的未成年人盛行二次葬,一般贵族墓的未成年人盛行一次葬。从未成年人墓葬埋葬方式的分析中可以观察到,这一时期渤海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人口的管理模式由以氏(家)族为单位进化为以家庭为单位,也从侧面反映了小家庭在社会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小家庭和私有财产逐渐得到认可。同时,渤海人群逐渐发生阶层分化。

四、渤海未成年人墓葬的随葬品

单人未成年人墓葬仅在山咀子墓地和虹鳟鱼场墓地中发现,未成年人墓葬的随葬品极少。山咀子墓地中没有随葬品,虹鳟鱼场墓葬群中的大部分墓葬中有随葬品,但随葬品的数量仅为1—2件,绝大多数是陶器(表一)。

表一 虹鳟鱼场墓葬群中未成年人单人葬随葬品统计表 (单位:件)

在多人合葬墓中确定随葬品的归属问题存在极大困难,因此,本文以公开发表的每个墓葬中发现的全部随葬品情况进行统计(表二)。

表二 未成年人合葬墓中随葬品统计表 (单位:件)

从表二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墓葬中都有随葬品,平均每个墓葬中约有6.14件随葬品。普通平民墓葬中随葬品数量较少,如在虹鳟鱼场、山咀子、大城子墓葬中随葬品以陶器为主,其次是装饰品。一般贵族墓葬中随葬品相对丰富,如在六顶山、和龙龙湖、和龙北大墓葬随葬品中装饰品所占比重最大,陶器次之,个别墓葬中出现了三彩盘、三彩碗等当时极为贵重的物品。

单人未成年人墓葬的随葬品数量非常少,平均每座墓中不足1件,大多为陶器(图四,1—4),还有带饰(图四,5、6)、铁镞(图四,7)、头饰(图四,8)等物。多人合葬墓中尽管随葬品的数量及种类方面都有所增加,但多数的随葬品,尤其是贵重的装饰品应是成年人的陪葬。另外,不同阶层的随葬品种类略有不同,普通平民墓葬以陶器为主,一般贵族墓葬的装饰品所占比例较大。

图四 渤海未成年人墓葬的随葬品

未成年人墓葬中的随葬品情况应与当地的社会发展水平和所属的家庭实力有关。在山咀子墓地中的未成年人墓葬均没有随葬品,而虹鳟鱼场墓地的大多数未成年人墓中都有随葬品,这可能与虹鳟鱼场距上京城较近,经济水平较发达有关。虹鳟鱼场墓葬中也存在没有随葬品的未成年人墓,这可能说明在同样的社会背景下,不同家庭可支配的财产多寡不一,只有在家庭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人们才会在埋葬未成年人时放置有限的随葬品。

五、合葬墓体现的个体家庭观念

多人合葬墓中均是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合葬墓,未发现多个未成年人合葬的情况。根据成年人的性别,发现墓主为一名成年女性与未成年人合葬最多,其次为一男一女和未成年人共同埋葬的情况,男性与未成年人的合葬墓仅发现2座(表三),其他多人埋葬的情况则是渤海流行的家族葬。在中原地区,家族合葬的习俗早已有之,文献中也有关于东北地区存在家族合葬的记载,如《三国志》中记载沃沮有“举家皆共一郭”的古老传统,但渤海的家族合葬习俗如何发生、源于何处,则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表三 不同性别的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合葬墓数量表 (单位:座)

一般来说,合葬墓内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要比他们与该墓以外同一墓地其他成员的关系来得亲密。因此,正常合葬墓中的死者其实是某级亲属在一定时间内死亡的成员集合,观察渤海墓葬中与未成年人合葬的成年人性别情况,说明在渤海时期人们更倾向于将未成年人与母亲或父母共同埋葬,体现出渤海社会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家庭观念的转变。

相对于成年男性,成年女性与未成年人的合葬墓较为普遍,这可能与渤海社会生活中未成年人更多由母亲承担抚育工作有关,也反映出渤海家庭可能采用了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责任分工模式。有学者认为,渤海社会的婚俗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并以儒家“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理论约束和衡量妇女。因此,也不排除一些女性与未成年人的合葬墓也可能是墓主“夫死从子”的情况。《贞孝公主墓志并序》中写道:“夫缅揽唐书,妫讷降帝女之滨;博详丘传,鲁馆开王姬之筳。妇德昭昭,誉名期于有后;母仪穆穆,余庆集于无疆。”墓志中赞扬贞孝公主像唐尧的女儿一样,对丈夫忠贞不二,体现出当时社会对于女性夫死不能再嫁这种“妇德”品质的推崇。

《晋书·四夷传》记载:“将嫁娶,男以毛羽插女头,女和则持归,然后致礼娉之。妇贞而女淫,贵壮而贱老。”说明从挹娄人开始,婚俗文化已从偶婚制跨入了一夫一妻婚制。《松漠纪闻》记载:“妇人皆悍妒。大氏与他姓相接为十姊妹,迭几察其夫,不容侧室……故契丹、女真诸国皆有女娼,而其良人皆有小妇、侍婢,唯渤海无之。”又《隋书·靺鞨传》记载:“其俗淫而妒,其妻外淫,人有告其夫者,夫辄杀妻,杀而后悔,必杀告者,由是奸淫之事终不发扬。”反映出渤海时期从王室贵族到平民百姓“不容侧室”的婚俗文化现象。本文所观察的墓例对此种情况似乎也有所佐证。

六、小 结

本文全面梳理中国境内渤海未成年人墓葬的发现情况,系统观察其墓葬形制、埋葬方式、随葬品和合葬墓成人性别等方面的特征,通过纵向横向的对比研究,得到了一些有益启发,形成一些新的认识。

首先,未成年人单人葬多为石棺墓,未成年人多人合葬多为石棺墓和石室墓,且未成年人单人葬可能略早于多人合葬。未成年人单人葬以一次葬为主,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合葬后以二次葬为主。这种埋葬方式的转变可能是渤海社会从以氏族或家族为基本单位,向以小家庭为基本单位的社会组织模式进化历程的反映。更多资料的梳理和分析,更多角度的观察和思考,可能对当时渤海人群的社会发展认知和思想观念变化的原因形成更多认识。

其次,随葬品的数量及种类与社会阶级及贫富分化有较大关系。一般贵族墓葬平均随葬品的数量多于普通平民墓葬,前者以带饰等装饰物品为主要随葬品,后者以陶器等日常用具为主要随葬品。单纯的未成年人墓葬中随葬品数量极少,而合葬墓中成年人随葬品较多的情况,说明随葬品的多少可能与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有关,未成年人更多依附于成年人,对社会的贡献较小,因而其随葬品也会相应受到限制。同时也能够反映出渤海人可能形成了社会地位与社会贡献具有对应关系的社会秩序。对随葬品情况的纵向观察,还能看到渤海社会逐渐发生阶层分化的情况。

最后,合葬墓的性别构成方面,未成年人与成年男女共同埋葬的现象较为普遍。由此判断,合葬墓内的个体可能为同一家庭成员,即实行家庭式合葬。多人多次合葬尤其为埋葬后来者而普遍存在的人骨堆积现象,说明当时人们似乎对先期埋入者的葬式并不在意,而更加注重家庭合葬方式,进而说明,当时人们可能更加重视家庭观念和血缘世系,个体家庭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更加突出。这种情况折射到社会生活中,即父母与子女的小家庭是社会组成的基本细胞,可能实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人们的亲情观念浓厚,死后合葬于一处。

通过上述未成年人埋葬习俗的讨论,为深入研究渤海社会的人群组织方式、社会阶层分化,以及对人类自身生产认识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目前的研究成果虽然十分有限,但相信随着新材料的发现和相关研究的深入,这一方向的研究必将为渤海历史文化的认识做出更多贡献。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专项项目(项目编号:17VGB018)成果。

注 释:

①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宁安虹鳟鱼场——1992~1995 年度渤海墓地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9年,下同。

③ 周浩然:《磨沟墓地未成年人埋葬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④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宁安虹鳟鱼场——1992~1995年度渤海墓地考古发掘报告》;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宁安市虹鳟鱼场墓地的发掘》,《考古》1997年第2期。

⑤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省海林市山咀子渤海墓葬》,《北方文物》2012年第1期。需要说明的是,山咀子墓地的东部区域发现的7座小型石棺墓,分布比较集中,原报告中认为是墓群中的未成年人墓葬区,本文也赞同此种认识。有骨骼遗存的M5为单个未成年人,其他墓葬形制大小均与M5基本一致,因此,将此区域中没有人骨的M6、M9—M13也视为未成年人单人墓葬进行讨论。

⑥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敦化市文物管理所编著:《六顶山渤海墓葬——2004~2009年清理发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六顶山与渤海镇》,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

⑦ 魏存成:《黑龙江东宁县大城子渤海墓发掘简报》,《考古》1982年第3期。

⑧ 郑永振、千太龙:《吉林省和龙县北大渤海墓葬》,《文物》1994年第1期。

⑨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吉林和龙市龙海渤海王室墓葬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6期。

⑩ 黑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发掘渤海大型石室壁画墓》,《中国文物报》1992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墓室渤海墓葬
敦煌第302窟佛座方格纹图饰的表里漫谈
渤海大学美术学院2019级学生作品
河南渑池发现42座春秋戎人墓葬 形制与陆浑戎王墓基本一致
江苏常州孟河南杨村墓地
The Evaluation of Navigate Coursebook (Advanced→C1)
A Survey on Teachers’ Strategies of Lead—in in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
河南洛阳发现曹魏时期大型墓葬
渤海国文化浅析
大连鞍子山积石冢墓室出土随葬玉器5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