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可,周 蓉,王志豪,谭 劲*
(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2.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湖南 长沙 410008)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sal fibrosis, OSF)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口腔黏膜病,好发于中国湖南、台湾,在印度、巴基斯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也有报道[1-2],其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下固有层的胶原纤维异常沉积和上皮萎缩,从而引起黏膜硬化,形成条索,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张口受限、长期口腔灼疼和口腔溃疡等[3]。目前,OSF 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与长期咀嚼槟榔、免疫功能失调等有关[4]。 OSF的治疗主要采用激素类药物,降低局部组织的免疫炎性反应,但长期服用该类药物,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如库欣综合征、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动脉粥样硬化等[5-7]。 近年来,本课题组在桃红四物汤基础上创制丹玄口康,并观察其治疗OSF 的临床疗效与实验机制[8-10]。 丹玄口康由丹参、玄参、当归、红花、生地黄、白花蛇舌草、黄芪、薄荷配伍而成,能够理气活血、化瘀软坚,缓解患者张口受限和口腔黏膜疼痛的症状,同时较少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但其在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探索。 因此,本文在分子层面,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丹玄口康治疗OSF 的作用机制,以期对未来进一步的药理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 TCMSP, http://tcmspw.com/tcmsp.php),分别检索丹玄口康中的丹参、当归、红花、生地黄、白花蛇舌草、玄参、黄芪和薄荷,收集其化学成分信息,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 OB)≥30%和类药性(drug-likeness, DL)≥0.18 作为药物活性成分的筛选标准。 得到结果为丹玄口康的活性成分。
运用TCMSP 数据库和UniProt 数据库(https://www.uniprot.org/),对丹玄口康活性成分进行靶基因的预测,预测条件限定为靶点人源性,将所有预测的靶基因进行转换,得到基因标准化名字。得到结果为丹玄口康作用靶基因的标准化名字。
运用GeneCards 数据库(https://www.genecards.org/)和OMIM 数据库(https://omim.org/),以关键词“oral submucosal fibrosis”对疾病相关靶点分别进行检索,检索结果汇总后去除重复基因。 得到结果为OSF 的潜在治疗靶点。
将上述结果导入R 语言(V 3.7.0)中,绘制药物和疾病的韦恩图,并得到药物调控疾病靶基因的网络节点。 将上述结果导入Cytoscape 软件(V 3.8.0)中,进行网络拓扑结构分析,绘制“丹玄口康的活性成分-OSF 的作用靶点”网络图。其中,外围椭圆形代表丹玄口康的有效活性成分,中间的三角形代表OSF 的关键靶基因,网络中有联系的节点通过连线链接。
将“1.4”项中获得的靶基因数据导入David 数据库(DAVID,https://david.ncifcrf.gov),物种限定“Homo sapiens”,对靶基因进行GO 生物过程和KEGG 通路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P<0.05 结果并保存。 列出排名前60 的GO 富集结果,圆圈大小代表基因数目,参与该生物学进程靶基因的数目越多,圆圈直径越大;圆圈的颜色从蓝色到红色代表P 值逐渐变小,P 值越小, 说明参与该生物学进程的靶基因富集程度越高。 列出排名前20 的KEGG 信号通路,圆圈大小代表基因数目,参与该信号通路靶基因的数目越多,圆圈直径越大;圆圈的颜色从蓝色到红色代表P 值逐渐变小,P 值越小,说明参与该信号通路的靶基因富集程度越高。
1.6.1 实验动物及药物 选取8 周龄雄性SD 大鼠50 只,体质量(235±15) g,由湖南斯莱克景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动物许可证号SCXK(湘)2019-0004。 于湖南中医药大学SPF 级动物房饲养,温度(24±2) ℃,相对湿度为50%~60%,清洁饮水,自由摄食,24 h 光暗循环条件下饲养。 严格遵循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原则,并经本单位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审查,伦理审批编号为LLBH-202103100002。
丹玄口康所用药物为颗粒剂,经广东三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由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提供。 具体组方如下:丹参10 g,玄参10 g,当归10 g,红花5 g,生地黄10 g,白花蛇舌草10 g,黄芪10 g,薄荷10 g。
1.6.2 主要试剂及仪器 氢溴酸槟榔碱(德斯特生物公司,批号:300-08-03),HE 染色套装(武汉赛维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G1003),中性树胶(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10004160),病理切片机(德国莱卡,型号:RM2016),正置显微镜(日本尼康,型号:Nikon Eclipse E100),荧光定量PCR 仪(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型号:QuantStudio 7 Flex)。
1.6.3 实验分组、 模型制备和给药 将造模大鼠分别放入麻醉造模装置中,待大鼠吸入异氟烷麻醉后,用止血钳和镊子张开大鼠口腔,充分暴露颊黏膜,注意从口角伸入皮肤褶襞与颊黏膜相接处进针入黏膜下,朝内推进0.5 cm 后,注入10 mg/mL 槟榔碱0.2 mL(2 d/次);注射后再用自制刷蘸槟榔碱在颊黏膜处刷20 次(1 d/次,上下左右各20 次),之后禁食、禁水2 h[11]。 连续8 周后,检查大鼠口腔情况:张口明显受限,颊黏膜苍白,扪之发硬,黏膜下有条索物形成,符合OSF 临床表现。造模期间无大鼠死亡。随机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丹玄口康低剂量组、丹玄口康中剂量组、丹玄口康高剂量组,每组10 只。 正常对照组10 只大鼠不予处理,正常饲养。 模型组大鼠在正常饲养基础上,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丹玄口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在正常饲养基础上予以低、中、高浓度丹玄口康灌胃。
丹玄口康低、中、高剂量组以组方4、8、12 mL/kg(按照体表面积药物剂量换算公式计算, 分别相当于70 kg 成人剂量的1、2、3 倍)[11]灌胃8 周,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 次/d。 末次给药后,使用过量水合氯醛将大鼠处死,取大鼠口腔颊黏膜组织,部分固定于10%甲醛中,部分冻存于-80 ℃冰箱。
1.6.4 口腔黏膜组织病理切片 将标本石蜡包埋后切片,依次将切片放入二甲苯Ⅰ20 min、二甲苯Ⅱ20 min、无水乙醇Ⅰ5 min、无水乙醇Ⅱ5 min、75%乙醇5 min,自来水洗;切片入苏木素染液染3~5 min,自来水洗,分化液分化,自来水洗,返蓝液返蓝,流水冲洗;伊红染色:切片依次入85%、95%乙醇脱水各5 min,入伊红染液中染色5 min;脱水封片:切片依次放入无水乙醇Ⅰ5 min、无水乙醇Ⅱ5 min、无水乙醇Ⅲ5 min、二甲苯Ⅰ5 min、二甲苯Ⅱ5 min透明,中性树胶封片;显微镜镜检,图像采集分析。
1.6.5 q-PCR 检测口腔黏膜组织中HIF-1α 以Trizol 提取细胞总RNA,取保存在Trizol 中的组织约0.02 g,加入1 mL Trizol 于匀浆器中充分研磨匀浆,混匀后室裂解5 min;加入200 μL 三氯甲烷,混匀15 s,室温静置3 min;以离心半径8 cm、12 000 r/min、4 ℃下离心15 min;取上层液相,转移至新的RNase-Free 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混匀,室温静置10 min;以离心半径8 cm、12 000 r/min、4 ℃下离心10 min,去上清,加入1 mL 75%乙醇(无菌DEPC处理水配制)洗涤沉淀;以12 000 r/min、4 ℃下离心3 min,去上清;空气干燥5~10 min;加入20~30 μL无菌无酶水溶解沉淀;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浓度,在260 nm 与280 nm 处测其吸光度值,并计算其浓度、纯度;以组织总mRNA 为模板,逆转录cDNA,反应体系涡旋振荡混匀,短暂离心,使管壁上的溶液收集到管底,50 ℃孵育50 min,85 ℃孵育5 min;反应结束后,短暂离心,置于冰上冷却;以β-actin 作为内参基因计算丹玄口康治疗OSF 的关键靶基因HIF-1α 相对表达量,运用primer5 软件设计引物,由北京擎科合成引物;根据引物的设计要求,PCR 扩增条件:95 ℃、10 min 预变性;95 ℃下15 s,60 ℃下20 s,持续40 个循环。 HIF-1α mRNA 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采用2-ΔΔCt算法计算HIF-1α mRNA相对表达水平。 q-PCR 引物序列见表1。
表1 q-PCR 引物序列
通过TCMSP 数据库共收集丹玄口康中化学成分2456 个,依据OB≥30%和DL≥0.18 的筛选标准,去除重复的有效成分后,结果为93 个,OB 值排名前10 的活性成分见表2。
表2 丹玄口康OB 前10 位活性成分的基本信息
运用TCMSP 数据库,对丹玄口康所包含的8 味中药依次进行筛选,得到结果为潜在的治疗靶基因,去除重复靶基因,最后得到的靶基因数目为260 个。通过检索GeneCards 和OMIM 数据库,两个数据库相结合后去除重复项,得到459 个OSF 的潜在治疗靶基因。 将丹玄口康有效成分的靶点与OSF 的靶点相匹配,得到丹玄口康治疗OSF 的关键靶基因48 个,根据结果绘制韦恩图。 详见图1。
图1 丹玄口康和OSF 共同作用靶点的韦恩图
将丹玄口康有效活性成分和OSF 关键靶基因导入Cytoscape 软件进行网络构建,得到“有效活性成分-关键靶基因”网络。 结果表明,槲皮素、丹参酮ⅡA、阿魏酸、芍药苷、木犀草素、黄芩素能与5 个以上的靶点相连接,推测这6 个成分是丹玄口康中对OSF 起治疗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丹玄口康活性成分和OSF 靶基因连线排在前10 位的分别是:EGFR、JUN、HIF-1α、PGR、MMP9、MAPK1、PTGS2、MYC、VEGFA、CASP8。表明这些靶点在OSF 的治疗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详见图2。
GO 富集分析显示,丹玄口康治疗OSF 的靶基因涉及氧活性反应(response to reactive oxygen species)、金属内肽酶活性(metalloendopeptidase activity)、丝氨酸内肽酶活性(serine-type endopeptidase activity)、血红素结合(heme binding)等多个生物进程,表明丹玄口康通过多生物学进程发挥治疗OSF 的作用。详见图3-5。
KEGG 信号通路富集结果显示,丹玄口康治疗OSF 主要涉及的通路如下: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IL-17 信号通路、HIF-1 信号通路等多个通路。 表明丹玄口康活性成分作用的靶基因,分布于不同的信号通路,通过多通路共同作用来发挥治疗OSF 的作用。 详见图6。
2.6.1 丹玄口康对OSF 大鼠口腔黏膜的病理改变
通过HE 染色发现,正常对照组黏膜上皮基本正常,钉突未出现变平或消失;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黏膜上皮萎缩、变薄,部分钉突变短甚至消失,黏膜固有层出现大量粉红色丝状、网状胶原纤维沉积,固有层下肌纤维萎缩;丹玄口康低、中、高剂量组HE 染色结果较为相似,黏膜上皮基本正常,黏膜固有层见少量丝状胶原纤维沉积,固有层肌纤维基本正常。 详见图7。
图2 丹玄口康的活性成分作用于OSF 关键靶基因的网络图
图3 GO 的BP 柱状图
2.6.2 丹玄口康对OSF 大鼠HIF-1α 转录的影响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口腔黏膜HIF-1α mRNA 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玄口康各剂量组大鼠HIF-1α mRNA 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丹玄口康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相比,HIF-1α mRNA 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丹玄口康高剂量组较丹玄口康低、中剂量组HIF-1α mRNA 表达水平下降(P>0.05)。 详见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