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心理现状及对策

2022-11-02 02:00段俊磊
西部学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医学生毕业生

黄 巧 段俊磊 夏 勇

一、研究背景

随着2022年毕业季的到来,“史上最难就业季”引发热议。根据教育部最新数据,2022年高校毕业生高达1076万人,同比增长167万人,呈现出规模大、增长快的特点。这给毕业生就业带来巨大压力,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随着我国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急需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向基层一线集结,为基层发展注入人才活力。高校医学毕业生作为高层次医学专业人才,在基层仍存在较大缺口[1]。因此,我国大力倡导高校医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所谓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是指医学毕业生赴艰苦边远地区、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县级及以下医院等基层单位就业[2]。一方面,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能够缓解就业的压力,提升医学生的就业率。面对大城市激烈的求职竞争,基层单位为医学毕业生提供了广泛的工作机会以及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助于缓解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能够促进基层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医学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敢于创新创业,面向基层就业能够为基层发展带来勃勃生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因此,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政策,然而,医学毕业生如何看待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对基层就业政策是否了解?基层就业的价值标准如何?基层就业的态度意愿怎样?本研究力图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且提出相应对策。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湘南学院课题组组织的“高校医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现状调查”项目。该调查面向湘南学院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护理学、康复治疗学、针灸推拿学、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共8个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发放650份问卷,有效回收63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在被调查者中,男女生分别占比43.2%与56.8%;来自农村的学生占比52.5%,城市占比47.5%;中共党员占比21.4%,团员占比76.6%,其他占比2%。总体而言,样本分布较为合理。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医学毕业生对基层就业的基本认知、价值标准和态度意向三个方面设计了研究工具“高校医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现状调查问卷”,并使用SPSS23.0对已有数据进行分析,对结果进行整理,形成结论和对策建议。

三、研究分析与结果

(一)高校医学毕业生对基层就业的基本认知

高校医学毕业生对基层就业的基本认知主要包括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评价和对基层就业政策的了解。前者反映了医学毕业生对基层的整体印象,后者反映了其对政策的熟知程度,二者都是影响其基层就业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以上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能有效把握医学毕业生对基层就业的认知程度。在对“高校医学毕业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评价”调查中(见表1),问卷选取了13个词条,内容涉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软硬件环境、员工概况和福利待遇三个方面。调查时采用Likert五点量表要求毕业生从“很符合”到“很不符合”中做唯一选择,统计时按照5到1计分。结果显示,各项评价的平均值在2.67—3.52之间,无高于4分或低于2分,这说明医学毕业生选择“比较符合”“一般符合”和“比较不符合”较多,选择“很符合”和“很不符合”较少,各项评价较为趋中并不极端。在题目中有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机会多”等正面评价有6个,平均值为3.37;“事务琐碎”等负面评价有7个,平均值为3.07。这说明毕业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整体评价有好有坏,正负评价得分较为接近,认识趋于理性客观。在对“高校医学毕业生对基层就业政策的了解”调查中,结果显示3.92%的毕业生表示“非常了解”,18.84%的毕业生表示“比较了解”,47.88%的毕业生表示“一般了解”,28.26%的毕业生表示“比较不了解”,1.1%的毕业生表示“完全不了解”,说明大部分毕业生(70.64%)对基层就业政策有所了解,但是了解的程度并不高,非常了解的仅为极少数毕业生。

表1 高校医学毕业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评价

(二)高校医学毕业生基层择业的价值标准

高校医学毕业生基层择业的价值标准直接反映了毕业生的就业价值观,是研究其基层就业心理现状的关键维度。在对“高校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价值意义”的调查中,医学毕业生认为“意义非常大”占12.7%,“意义比较大”占52.28%,“意义一般”占33.29%,“意义不大”占1.73%,“毫无意义”占0%,说明绝大多数(98.27%)医学毕业生认为基层就业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在对“高校医学毕业生的择业标准”调查中(见表2),问卷选取了10个词条,由医学毕业生从中选择5项最看重的择业标准。结果显示,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工资高、福利好”(6.83),“工作稳定、有保障”(6.46),“能充分发挥自己能力与特长”(6.12),这说明对于医学毕业生而言,薪酬福利是其择业的第一要素,稳定有保障与发挥自身能力特长被高度重视。此外,“对社会贡献大”(2.00)排名最靠后,这说明相比个人需要,医学毕业生更少关注社会需要。综上可见,虽然医学毕业生从思想上认同基层就业的价值意义,但是在实际择业中“经济利益”仍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其直接追求的目标,而“对社会的贡献”则往往被忽视。

表2 高校医学毕业生的择业标准

(三)高校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态度意向

对高校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态度意向的调查,主要通过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聘活动的态度,以及考虑基层就业的时间段展开。在对“高校医学毕业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聘活动的态度”调查中,20.72%的毕业生表示会“非常积极主动了解”,67.04%的毕业生表示会“比较认真对待”,12.24%的毕业生表示“随便看看”,没有人表示“根本不予理会”。这说明医学毕业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招聘活动比较认真,了解的积极性比较高。其原因一方面希望通过参与招聘积累自身的求职经验,另一方面希望在招聘活动中找到符合自己期待的单位。因此不管最终就业去向如何,他们都会对招聘活动持认真态度。但是,在对“高校医学毕业生考虑基层就业的时间段”调查中(见表3),仅仅只有25.27%的毕业生表示会“刚开始找工作时”就考虑基层就业,而绝大多数(73.16%)的毕业生表示会“找一段时间没找到理想工作时”或者“到毕业时还没找到理想工作时”才会考虑基层就业,说明首选基层就业的医学毕业生比较少,大多数的医学毕业生在理想工作不可得时才会选择基层就业。同时,极少数毕业生(1.57%)表示会完全不考虑基层就业,说明如果基层能够提供可接受的条件,大多数医学生会考虑基层就业。

表3 高校医学毕业生考虑基层就业的时间段

四、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在高校医学毕业生对基层就业的基本认知方面:医学毕业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整体评价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均有,认识趋于理性客观;医学毕业生对基层就业政策虽有了解,但了解程度不高。

在高校医学毕业生基层择业的价值标准方面:医学毕业生认为基层就业有价值有意义;但在选择基层就业时最看重的是“薪酬福利”,其次看重的是“稳定有保障”与“发挥自身能力特长”,“社会贡献”重视程度不高。

在高校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态度意向方面:对基层就业态度认真,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招聘活动当作求职锻炼和寻找合适工作的机会;基层就业是医学毕业生理想职业不可得时的现实性选择。

(二)对策建议

1.完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提升医学生职业认知能力

职业认知是相对于自我认知而言的,是对职业环境、工作世界的整体认识。医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对自身的兴趣、性格等自我认知比较多,对校外的工作环境、形势政策等职业认知往往不够,尤其是对基层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不高。为了提升职业认知能力,当前各大高校都已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但是重理论轻实践、政策讲解不深入、回应学生不及时的问题频出,这就需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不断完善相应课程。针对医学类专业,要大力开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走访调查”和“基层医务人员访谈”等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深入基层、感受基层、认识基层;要详细讲解全国及各地的基层就业政策,尤其是事关医学毕业生切身利益、医学毕业生最为关心、最新的基层就业政策;要及时回应医学生有关基层就业的疑惑,做到有问必答、有惑必解。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医学生更好地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熟悉基层就业政策,选择基层岗位。

2.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培育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是一个人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是决定职业选择的关键因素。将“经济利益”作为最直接的价值追求,从而忽视“社会贡献”,是错误的职业价值观。只有将“服务人民、贡献社会”作为人生追求,才能最大限度实现自我价值[3]。为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高校可充分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道德示范、思想引导作用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一是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医学专业课程,强化正确的价值引领。在医学专业课程中融入红色思政元素,能够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二是结合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医学研究,培育“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红医精神。引导医学毕业生在医学研究和实践中不断审视、澄清个人职业价值观,将治病救人作为毕生追求。三是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和鼓励医学生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组织开展以“红医心向党共筑中国梦”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能够大大激发医学生爱国情、报国志。

3.深化校地合作,健全医学生基层就业长效机制

要提升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意向,就必须健全医学生基层就业长效机制,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吸引力。医学生基层就业长效机制,是指能长期保证医学生基层就业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是保障医学生基层就业的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深化高校和地方的合作,是健全医学生基层就业长效机制的有效举措。首先,高校可充分结合地方医学人才需要,完善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让医学毕业生在基层真正“用得上、干得好”。其次,地方政府要加大基层人才引进的财政投入,改善基层医生的收入水平和工作环境,让医学毕业生在基层真正“下得去、留得住”。最后,畅通基层医生的职业晋升通道,让医学毕业生在基层真正“流得动”。通过校地合作,健全“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必定能够有效促进医学毕业生在基层就业[4]。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医学生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最“叛逆”的毕业生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