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文迪 王昕楠 岳修晨 李子晗
对城市闲置空间进行重构,是实现创新城市空间职能转换和再造的一种有效手段。闲置空间是城市的一种历史遗迹,盲目地拆迁只能加快都市的文化分裂。因此,在空间形态的重塑上,不仅仅只是针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废弃空间的修复与保护,更是一种使“废物”再生的过程。对于城市闲置空间的焕新,全球范围已有多且丰富的改造经验,从历史文脉、美学价值和时代精神等方面塑造城市文化特征,从而实现空间功能转变,重塑场所精神。
位于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是由历史悠久的高架货运铁路改建而成的流线型空中花园。整个工程保持了原来纵横的轨道,将原来的旧轨道结构重新改造成了居民和游人观赏的景观;社区的公用空间,将公园与社区、街道融合,与都市融合,形成一个天然的城市景观。改造后的高线公园集艺术与休闲、互动和体验于一体,展现出专注于生态、体验与自然的理念。成为独特的城市景观空间。该工程荣获2010 ASLA专业奖和综合设计荣誉奖。在为纽约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高线公园成为闲置空间重塑的典范。
美国达拉斯太平洋广场坐落在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中央,这里是一片被遗弃的土地,是达拉斯市的一部分。此项目为其带来了一个独特的公众休闲场所。整个项目满足了达拉斯市的发展需要,也体现了它的生命力。在这里,最显眼的是一处用来记录太平洋铁路的亭子,亭子上整齐的小孔和各个车站摩斯代码相呼应,在太阳的照耀下,摩斯密码在亭顶显出美丽的图案,凉亭既端庄又贴近民众。方形及圆形的设计元素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主体架构及节点设计上,喷泉的水流在水中氤氲出圆形的水波与局部设计呼应交融,在统一的形式感中动与静的结合既生动又富有变化。这是一座孕育着艺术和提供娱乐场所的广场,拥有自己的纪念价值。达拉斯太平洋广场不仅是城市闲置空间重塑的典范,同时也是结构主义建筑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利用高架下城市闲置灰空间改造的“同一屋檐下”的商业文化集合店,位于日本东京都目黑区中目黑高架。这座700米长的开放式空间下增设了近30家店铺,转换了人们对高架桥下空间使用的传统观念,并形成前卫的荟萃之地。“中目黑站”与高架地下的商业性道路有机融合,它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属性,也形成了一个别具一格的空间。中目黑高架下创造性的开创出不同角度的思考建设,符合时代的发展,同时为这一街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提高了该区域的审美界限。该项目在2017年斩获Good Design奖。这对类似的高架下较小城市闲置空间重塑有较强参考意义。
坐落于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南海岸的英国伦敦泰特现代画廊,从伦敦电厂改造而来。自对外开放以来,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一座现代美术馆。建筑师赫尔佐格(Herzog)和德梅隆(De Meuron)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发电厂的原始砖结构进行重建,将原有工业建筑外观风貌完整保存下来。而后,根据设计的要求,他们将内部空间通过重新规划、整合,增加了部分新的建筑结构以适应美术馆的展览需要,并在原有的主建筑顶楼加盖了两层高的玻璃建筑体,将光线引入室内。新老结合、富有现代美学思想的创作手法,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崭新的设计概念,使得其一瞬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展览空间。
中国北京798艺术馆,它是从798工厂等老工厂改建而来,带有鲜明个性标志的社区建筑并具有包豪斯式的经典格调。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北京的城市发展战略与定位,原有的工业产业逐渐向外迁移,部分工业厂房闲置。自2001年,废旧且失去原有场所功能的工厂因低价吸引了本土和全球范围的艺术家。这里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集合的艺术场所,重新激活空间功能使该空间完成了空间转型。成为了北京新的都市文化地标。
田子坊作为上海的标志性名片,是一个以石库门原始建筑风貌为基础的独具特色的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区,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开设工作室并形成规模,成为游玩打卡的热门场所,也成为闲置空间焕发生机的优秀案例。田子坊的改建在利用其原有资源特性的基础上,保留了完整的建筑空间布局与空间构筑元素,赋予其新的文化功能,使其由原来的旧居、旧厂房和旧仓库成功转型为文化创意中心。在这里,既能体验到原汁原味的里弄文化,又能感受到来自不同地域的艺术与文化的交织,漫步其中,古朴、自然、惬意,迎面而来,推动着上海文创产业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台湾,是世界上最早发展文化与创意工业的地方之一,在利用都市的闲置土地开发创意工业方面,亦有许多的成功案例。华山1914创意公园作为台湾文创园的先驱,其运营方式和知名度在台湾均居前列。该园区创建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前身为台北第一酒厂,后于1987年搬迁,华山酒庄的历史就此结束。闲置后的华山旧厂房吸引了各地艺术家的入驻和艺术工作室的介入,这些成为华山酒厂转型的重要推动因素。后根据台湾创意城市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对华山艺文特区进行老旧空间重塑。通过重新调整、重组园内业态,在完整保存百年建筑形体与结构的前提下,整合内部空间,融入现代符号,重塑园区风貌,逐渐发展成为集创作、展演、商业、生产、传播、推广、活动为一体的完整创意产业链。
德国北杜伊斯堡风景园林,是由大型重工工厂如钢铁、煤矿等工厂改建而成。经过空间重塑,该地新生为以工业旅游为主题的公园。该项目利用原有工业建筑的用途,将原有的工业肌理与新的设计相互交融,使工业遗产与生态绿地有机结合,形成新的独特景观。该项目园区分为四个不同的系统,各个系统间运行相对独立有序,但又存在交互,可以从某一个节点元素进行介入,整体而言是一个独立又统一的体系。金属广场是该场地从原有的粗犷工业结构向开放性娱乐公园转变的结晶。广场的铺装是旧工业基地的浇筑床,它们自初生便生活在各种自然物理侵蚀之下,如今它们的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得以延续。炼铁厂高炉之间的创造空间和花繁叶茂的树林交相辉映,带给游客独特的视觉体验,刷新着人们对工业污染区域的新认知。于矿仓之间的景观步道俯瞰与之垂直相距12米深的水泥隔间,使人们深思工业与自然间的关系。德国北杜伊斯景观公园独具的纪念性、科普性、娱乐性、冒险性、时空性,致使游客每一次游览都会有不同的体验感。
英国国王十字区的伦敦Gasholders高级公寓,是始建于1867年的煤气储备站改造而得。因当地发展需求的变化,煤气储备站就此闲置。之后,英国著名建筑公司Wilkinson Eyre对其进行了改造,该项目被收录为英国第二类受保护的建筑物。依托于住宅的方式得以存在。Gasholders高级公寓在整体设计上沿用原有的椭圆铸铁外框,保持煤气储备站的部分建筑风貌,内部空间设计依循煤气储存槽改建,遵循整体建筑风格,将旧建筑新思想的设计理念融会贯通于建筑整体,呈现出新的工业精神,使得破旧的工业老建筑重新焕发生机。作为以同样理念改建的还有维也纳煤气槽,此储存罐建于19世纪末,属于市政煤气工程,在20世纪70年代废弃关闭。后经多次改建,最后化身为现代化社区,整个改建设计只保留部分建筑结构与外观,内部空间重新规划以适应时代的需求。每个罐子被分为若干区域,并通过天桥连通成为整体,形成了集公寓住宅、办公空间、娱乐与购物于一体的新型居住区。
城市闲置空间的重塑在实践中依据不同功能形态与空间需求展开,纵观国内外对闲置空间的重新设计与利用,都较好地处理了空间、功能、形态、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间的关系,成为城市空间中靓丽的风景线。城市闲置空间重塑从来没有标准答案,正因如此,未来城市闲置空间的重塑在设计上具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