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舞蹈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析

2022-11-01 03:19王慧婷
河北画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舞蹈美食文化

王慧婷

(云南艺术学院)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方面所需不断增加,各类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相较于电影等成熟热门产业,舞蹈产业现如今存在起步晚、起点低等缺点,产业发展面临着较大挑战。从饮食文化与舞蹈文化方面的关系来说,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稳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饮食文化和舞蹈艺术文化。饮食文化与舞蹈文化相结合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唐代贵州少数民族聚会用铜鼓、大角等道具进行歌舞表演从而为民族聚会增添乐趣。明代的阿昌族有“种秫为酒、歌舞为饮”的习俗;黎族在每个十月稻子成熟之后开始饮宴歌舞娱乐,烹饪牛、羊、鸡、鸭、狗等,男男女女就地而坐,用竹竿在酒坛子里饮酒,主要有吹铜角、打鼓、跳舞等庆祝活动。”通过这些举例鉴古通今,时至当下,基于中国饮食文化与舞蹈文化结合后,中国舞蹈产业又能在哪些方面获得怎样新的发展契机?种种问题也引发着我们深思,不断探索着背后的奥秘。

一、基于饮食舞蹈文化之上的商业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如今,旅游类舞蹈表演市场一片繁荣,但是,正如经济发展一样,高速发展背后一定埋藏着潜在问题,在扩张和表面繁荣的旅游演艺市场仍有许多衍生问题。例如在演出中为达到更好的演出效果从而使用昂贵的媒体技术导致资本投入大于最终盈利,演出商只注重经济效益从而忽略文化内涵等等。这些问题也使得舞蹈产业的商业化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

饮食文化与舞蹈文化相结合能够促进舞蹈商业化发展这一说法,自古就有例证。中国在宋代时期就有了“酒肆歌舞”一词。所谓酒肆歌舞,即歌馆酒楼的筵席歌舞,人们饮酒时,伴用歌舞来增添情趣,获得享受。将饮食文化与舞蹈相结合,在此基础之上能够为当时民间歌舞伎人提供更多生存机会与经济收入,既推动了舞蹈商业化的发展,也通过歌舞伎人的舞蹈表演展现着宋代的舞蹈文化与时代气息。古人既有这样的先例,那么当下仍可以借鉴,通过饮食文化与舞蹈文化的结合推动中国舞蹈产业的商业化发展。

近年来,许多风景秀丽的地区依据地方优势开始开展着特色文化旅游项目。以云南省为例,坐落在西双版纳的傣族园有限公司就致力于打造展示本地饮食、生活、舞蹈、文化等为一体的旅游景区,从而打造旅游精品,帮助农民致富转型。在傣族园内,我们既可以看到包含了傣族特色刀舞和拳舞的泼水节仪式,感受其中的舞蹈与民俗文化,也可以品尝特色水果、小吃等,领略当地的美食文化。

云南的“吉鑫宴舞”是一种宴会歌舞。整台歌舞分成四个篇章,分别是南诏国宴、远古传说、民族风情、服饰表演组成,从历史传说与风土人情中再现云南各民族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将傣族的曼妙、佤族的粗犷、白族的典雅……都融会于宴舞之中。吉鑫宴舞的经典菜是过桥米线,还有云南哈尼族的长街宴、傣族的迎亲酒、纳西族三叠水等都融会于吉鑫宴舞之宴之中。一次吉鑫宴舞,便可尝遍云南美食。上述举例通过美食文化与舞蹈文化相结合,一方面使得云南的旅游资源能够进行充分开发,创造出了良好的舞蹈演绎商品和服务,同时通过生动真实的表演,吸引着更多国内外游客驻足,既满足了观众的消费与体验需求,也拉动了周围一带相关舞蹈文化产业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饮食文化与舞蹈文化结合后的旅游演艺运营模式在实现商业化的同时也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较好实施。2017 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由习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的战略,这一国家战略意在推动城乡融合、协调推进、产业融合、文化守护和改革创新。云南省是全国贫困面积最大的省之一,乡村振兴战略的践行对推动云南乡村文化发展与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西双版纳有限公司打造傣族园内的舞蹈演出与特色餐饮品尝和云南昆明的“吉鑫宴舞”,都是餐饮文化与舞蹈文化的完美结合。在过程中,能够深度挖掘乡村文化资源,通过商业运作与盈利、吸收劳动力等为周围贫困人口增加就业机会,带动更多农民参与当中,帮助使贫困人口脱贫,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并促使人们朝着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走去。可以说,饮食文化与舞蹈文化结合的这种旅游演艺运营模式,既推动了舞蹈产业在商业方面发展,也实现了与旅游业的双赢,还迎来了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二、基于饮食舞蹈文化之上的舞蹈教育培训精品课程打造

伴随着全球化发展,我国传统舞蹈文化在迈向世界舞台的同时,国外舞蹈文化也会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坚守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与保持传统舞蹈的文化个性成为全体舞蹈学者、教育学者乃至全国人民的重大使命和责任。为坚守传统文化,我国一些地方高校开始实施相应策略,提议将舞蹈教育作为发展当地传统舞蹈文化的直接途径。高校之中,许多教师考虑到舞蹈教育较为单一,时常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预期的教育目标难以达成。面对这一问题,可以尝试在地方高校舞蹈教育中,将饮食文化与舞蹈文化相结合,打造舞蹈教育精品课程并开展相关美食非遗舞蹈教学。这样既利于向学生展示美食与非遗舞蹈艺术结合下的魅力,增加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舞蹈文化的了解,通过包容其独特的民族性、历史性和艺术性,使之得到很好的保护。也能给教师提供一个非遗美食与舞蹈方面宽阔开放的教育研究平台。高校之外,当下社会各类教育培训竞争激烈。面对这一现状,打造饮食文化与舞蹈文化相结合的舞蹈教育精品课程能够凭借其新颖的课程内容,一方面能够吸引社会上各类喜爱的人士,让更多人感受到舞蹈的文化魅力从而促进舞蹈文化在社会各领域的传播。另一方面也能让舞蹈培训业更好脱颖而出,实现“商品”效益价值。

具体课程内容以“跳菜”为例。“跳菜”是云南南涧彝族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原生态宴席舞蹈,其运用当地特色舞步进行摆菜,巧妙地将美食与舞蹈融为一体,既展现了彝族人民赏心悦目的审美追求和民族内部人们其乐融融、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也传播了当地特色的饮食舞蹈文化。近年来这种原生态的民族舞蹈被搬上舞台并依靠其特色内涵让更多人领略了当地独特的舞蹈风采。当下可以借助这类鲜明例子,创编成相关校内及校外社会舞蹈教育培训精品课程,通过知识传授与舞蹈实践互动,从中激发受训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实现中华传统舞蹈文化的精神传承。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这种在饮食文化与舞蹈文化结合下的校内外舞蹈精品课程,如果能够试点成功并广泛推广,就能够在中国舞蹈在新时代的教育上取得进步,同时也拉动相关舞蹈教育产业实现进一步发展。

另外,《白案上的面食舞蹈》是许多教师推荐的一本特色书籍,该书详细介绍了山西丰富多样的美食,如锅面、黄土炒棋子、小米捞饭杂面汤等等,展示出山西特色的面食文化。这本书可作为饮食与舞蹈文化课程辅助教育书籍进行推广,从而进行更为全面教育。

三、基于现实生活的饮食舞蹈创作

中国人的饮食文化源于生活也影响着生活。在与饮食文化同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直接展示的舞蹈文化方面,能够展现舞蹈文化的作品创作亦只有贴近生活、反映人性才能深入人心。中国舞蹈作品的创作就是最好的例证。在书籍《舞蹈艺术概论》中提到舞蹈起源于生活中的劳动,是我国许多舞蹈史论工作者所赞同的理论。但新世纪以来,中国舞蹈在创作方面有大量作品因缺乏“真实性”,背离生活而导致出现作品题材空洞乏味、凭空臆造等一系列问题。面对此,许多编导开始在创编上重视回归生活,尝试与同源并影响生活的饮食文化相结合来发现新思路,实现中国舞蹈作品的创新性创作与舞蹈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中国舞蹈界出现了一些以美食命名的舞蹈作品,如山东艺术学院创作的以山东胶州秧歌为素材的创意舞蹈《喜饽饽》,再如西安音乐学院创作的《biangbiang面》都是源于生活,并与饮食文化相结合的舞蹈作品。《喜饽饽》描述的是山东胶东地区,每逢节日或者喜事来临时,山东“胶东”媳妇儿们总要聚在一起,通过制作象征幸福美满的大饽饽,来表达胶州人民丰收后的喜悦。椭圆的大饽饽本就体现着团圆、美满的山东饮食文化,而善于发现生活、贴近生活的编导周玉老师更是将这种饮食文化与胶州特色秧歌舞蹈相结合,提取象征着人们朴实的日常揉面搓面动作进行舞台化处理,从而创作出了这部深受观众喜爱的带有山东胶州饮食与舞蹈文化特色的作品。作品成功的原因不仅是因“食香”与“舞美”赢得观众喜爱,更多的是其背后生活中的饮食与舞蹈文化结合,引发出热爱生活的情感共鸣。同时通过带有胶州地区舞蹈风格的肢体动律表现与胶州人生活中制作饽饽的场景体现,也延伸出更深层次的山东生活文化内涵。

再如西安音乐学院的舞蹈作品《biangbiang面》。biangbiang面是陕西“八大怪”之一的裤袋面,西安特有美食。陕西饮食文化悠久,基于这一基础,西安音乐学院创编了此作品并参演了2013年CCTV舞蹈电视大赛。通过这一极具地方文化特色的群体舞蹈,将陕西民间风味饮食与地方文化特色展示给人们,也让人们从中体会关中人民及三秦儿女对于生活的无限热忱。两部舞蹈作品取得成功的共通之处在于,将舞蹈文化与饮食文化相结合进行现实生活创作,在展示地方特色舞蹈与美食文化的同时,也体现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我们不妨从中借鉴,探求更为合适的舞蹈作品创作方式,在实践中推动中国舞蹈产业创新性发展。

四、基于饮食舞蹈文化的舞蹈新媒介传播

在新时代潮流影响之下,新媒体的推广成为人们获取新鲜事物的便利手段。中国舞蹈受时代的影响,也开始借助电视、网络等不同的方式进行传播与推广。这时一些媒体也开始倾向于利用人们喜爱的饮食类节目与舞蹈相结合,在增加节目的趣味性与创新性、使观众感受到二者文化魅力的同时,也使得舞蹈产业的发展与传播渠道更为宽广。

《走近科学:舌尖上的舞蹈》是由中国中央电视台第10频道倾情打造的美食栏目。与其他纯美食类节目与众不同的是,该节目影片立足于艺术创新的研究视角,将舞蹈艺术创新性地融入美食佳肴的呈现中,从而引发一场食物和艺术的强烈碰撞。除了能够引领大众从美食中认真体会生活仪式感,从舞蹈自身传播与发展角度来分析,这档节目能够增加大众群体对于中国舞蹈各方面的了解与认知,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使中国舞蹈产业实现更宽领域的传播与发展。虽是一档以美食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但内容却展现了许多与饮食文化相结合的少数民族舞蹈,比如“碗舞”“油茶舞”“板凳舞”“靶棒舞”“靶槽舞”“烧茶舞”“酒礼舞”“盖碗舞”等都来源于各地的美食文化,也体现了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与美食文化相互融合这一特点。再如该节目通过列举“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基诺族的少数民族人民爱吃苦味食品”“食物和舞蹈相结合的全新尝试”等真实案例,并结合主持人面对面的访谈和一问一答的形式,让全国观众了解每一个真实事件的来龙去脉,将舞蹈和食物所要表达的故事传达给每一位受众。对于舞蹈方面来说,能够让观众以这种形式更多了解到与中国美食结合下的舞蹈内容与文化,便于中国舞蹈能够更好地“走出去”,为实现舞蹈产业整体发展拓宽渠道,增添动力。

六、结语

中国当代舞蹈产业发展,应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的创新发展之路。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将其置于“文化思考”的框架。以文化作为根基并贯穿于饮食与舞蹈产业发展各方面,如上述结合饮食文化与舞蹈文化,为舞蹈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创新性发展路径。再如通过民族舞蹈的传播,提升舞蹈文化自豪感让舞蹈产业获得勃勃生机。其次,舞蹈是一门独立也易受其他因素影响的艺术。当下面对舞蹈产业化新需求,既需要舞蹈行业自身扛起改革与探索的大旗,也需要与其他行业互惠共通。上述提到将饮食行业与其他旅游业、出版业、互联网业等进行通力合作,最终促使舞蹈产业形成多功能与价值结合体,实现舞蹈产业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最后,倡导舞蹈产业实施保护性发展,这也需要政府部门、社会、文化企业以及舞蹈工作者多方的投入,共同努力之下我国的舞蹈产业发展才能得以兴旺。

注释

①黄丽雯.舞蹈艺术之行,舌尖美食之味.——评《走进科学:舌尖上的舞蹈》[J].食品工业,2021,(03).

②张卉.中国舞蹈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9:76.

③肖灿,刘德欢.全球化背景下地方高校舞蹈教育与美食非遗舞蹈研究—评《白案上的面食舞蹈》[J].中国酿造,2021(01).

④黄丽雯.舞蹈艺术之行,舌尖美食之味——评《走进科学:舌尖上的舞蹈》[J].食品工业,2021(03).

猜你喜欢
舞蹈美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舞蹈课
谁远谁近?
美食
美食都被玩坏了
雪地上的舞蹈
美食的诱惑
卷首语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