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慧敏
山西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院长,德国多特蒙德工业大学国际新闻研究所访问学者并被聘为客座讲师,2015 年入选山西省高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支持计划。出版著作2 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近40 篇。
《红色经典这样读》
庞慧敏 主编
常媛媛 副主编 孙悦 编著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22.7/29.00元
本书围绕读党的故事、读根据地的故事、读英雄和烈士的故事、读理想信念、读初心使命、读伟大精神六个主题,选取不同时期、不同内容、不同媒介的红色经典案例,对其思想内涵、创新之处进行分析总结,引导读者在阅读红色经典中深入了解党的历史,学习英烈品格,领悟初心使命,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抗日战争时期,在鲁南枣庄矿场地区,当地的矿场工人和群众不堪日军欺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秘密组织了一支精良的武装力量。他们利用煤矿铁路的掩护,与主力队伍相配合,充分发挥熟悉煤矿铁路轨道的便利,让敌军火车相撞、脱轨,给当地的日寇和伪军以沉重的打击。这支武装力量就是著名的铁道游击队。
1943 年夏天,山东军区在滨海抗日根据地召开全省战斗英雄模范大会,铁道游击队的队长徐广田被评为甲级战斗英雄。他深情讲述了个人以及游击队战友们的事迹,在与会者中引起巨大的轰动。正是在这次英模会上,作家刘知侠首次认识了铁道游击队的英雄们,了解了这支游击队的英雄事迹。
铁道游击队发端于1938 年夏天,从洪振海、王志胜建立的抗日情报站基础上发展而来,1940 年1 月25 日正式成立,当时被称为“鲁南军区铁道大队”,又称为“枣庄铁道队”,隶属八路军115 师苏鲁支队,是一支由党领导的、英勇善战的地方武装力量。
1945 年12 月底,铁道大队奉命到滕县(今滕州市)接受整编,鲁南军区铁道大队番号撤销,至此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电影《铁道游击队》剧照
这支队伍高峰时期有三百多人,主要由铁路工人、矿工组成。铁道大队以微山湖为依托,紧紧依靠枣庄地区人民群众,主要战斗在铁路支线临(城)枣(庄)段、枣(庄)台(儿庄)段,津浦铁路干线的韩(庄)兖(州)段、兖(州)徐(州)段,驰骋在运河两岸和微山湖地区。他们充分利用对铁路轨道的熟悉,截列车、打洋行、毁铁路、炸桥梁;在敌人的据点里摸清敌情、打击特务,在列车上打歼灭战;从火车上拿到日军武器送进山区根据地,劫下敌人整车的布匹解决了根据地军队的冬衣。他们战斗在敌人严密控制和封锁的铁路线上,靠着“扒火车”这一极具英雄主义的特殊技能和敌人周旋,这使得他们的英勇斗争故事带有浓厚的传奇色彩。他们还曾护送刘少奇、陈毅等千名将士成功越过津浦线,斗争事迹传遍华北战场,被誉为“怀中利剑,袖中匕首”,山东军区司令员盛赞他们是“一把插入敌人心脏的尖刀”。
铁道游击队的事迹激发起刘知侠强烈的写作欲望,决心通过文学的方式记录他们的传奇故事。英雄模范大会后,刘知侠专门采访了铁道游击队的队长和政委,对铁道队以及他们的战斗有了一定的了解。《铁道队》在《山东文化》上连载两期后,刘知侠收到了铁道游击队领导的来信,邀请其去和铁道游击队队员们生活一段时间,这样肯定会比现在写得更好。于是他停止连载,决定去参与体验他们的战斗生活。刘知侠先后两次冲破日军封锁,深入铁道游击队队伍中,与游击队队员一起战斗生活。在第二次深入采访时,刘知侠还成为了铁道游击队的荣誉队员。这两次宝贵的经历让刘知侠积攒了大量的资料和素材,在根据地的时候,每写好一章他都要听取队员们的意见。尽管《铁道游击队》里的人物都有原型,但是也无法把每个人都写进去,只能进行浓缩和概括。例如书中着力塑造的刘洪,实际上结合了铁道游击队前后两任大队长洪振海和刘山的性格,而另一位主人公王强的原型则是另一位大队长王志胜,是洪振海的好友,以擅长“扒火车”出名。铁道游击队前后历经四位政委,各自都有传奇故事,《铁道游击队》一书中的政委“李正”便是根据四个人的个性和事迹塑造的。
1954 年,刘知侠创作的《铁道游击队》终于出版,着力塑造了以刘洪、王强为代表的铁道游击队英雄群像。这部小说一经面世,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1956 年,小说被拍成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因而被传播得更广,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事迹。
《铁道游击队》虽然采用了革命史诗的叙事框架,但是作品的内容取材于真实的铁道游击队战斗经历,以波澜起伏的情节、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形象和质朴接地气的语言使经典通俗化,一直广受人民群众喜爱。刘知侠成功讲好了铁道游击队的故事,使铁道游击队队员们的英雄事迹广为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