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天锡散曲作品探究

2022-11-01 05:30李芸慧
今古文创 2022年33期
关键词:散曲歌咏怀古

◎李芸慧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一、绪论

庾天锡,名天福,字吉甫,生于大都。其所作杂剧15种已经遗失了,除《玉女琵琶怨》《秋夜蕊珠宫》本事不详外,另有七个历史剧,两个神道剧,四个爱情剧。散曲作品今存有小令7首,套数4篇。王国维曾说过,一代有一代文学,在元代散曲作品盛行的时代,庾天锡算不上顶级作家,他留给后代的作品并不多,散曲仅存小令7首,套数4篇,但却受到了当时人们的肯定,他的散曲之作在当时颇负盛名。天一阁本《录鬼簿》所载元末明初贾仲名为马致远补写的挽词,称其“共庾、白、关老齐肩”,又是将庾天锡与白朴、关汉卿、马致远等这些人相提并论的,由此可见庾天锡在当时作家文坛的显著地位。

在元代,散曲作品的内容极其丰富,把离愁别恨、男欢女爱、宦海之险、人世之恶、怀古咏史、写景咏物、隐居乐闲、酬唱赠答、田园之闲适等散曲能写的内容都写到了。散曲同样作为古典诗歌的一部分,它与诗、词分不开,无论是语言还是题材内容,它对诗、词都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但散曲也有独特的一面,散曲是俗文学的产物,语言方面加了很多俚语,庾天锡作为元代散曲作家,目前学术界研究庾天锡的散文作品的论文很少,本文对庾天锡作品的研究将推入现阶段研究。本文将以庾天锡散曲作品为理论依据,以文本为基础对庾天锡散曲作品进行研究,同时从怀古咏史、写景咏物和恋情忧思三部分对庾天锡作品的思想意蕴进行归纳分析。其中怀古咏史从感叹时代变迁和凭吊名胜古迹两方面来阐述;写景咏物从歌咏自然和歌咏时间两个方面来阐述;恋情忧思从相思和忧思两个方面来阐述。按照题材,主要将庾天锡的散曲作品分为三类,分别是怀古咏史、写景咏物和恋情忧思,其余题材中有爱情、叹世乐闲等内容的散曲,因为这类散曲的数量有限,所以归类到其他的题材中加以论述,本论文对庾天锡散曲作品的分类不是绝对的,怀古咏史和写景咏物中可能包含隐居乐闲的思想,隐居乐闲中又有歌咏时令的思想,故这几类题材中的思想内容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通过对庾天锡散曲作品的解读和梳理、归纳分析达到对作家庾天锡的生活背景、思想观念、文学主张、写作目的的理解,同时探寻庾天锡作品中的人文情怀等方面的思想内涵。

二、主题分类

庾天锡散曲作品今存小令7支,套数4支,他是以下层官吏染指曲词的。笔者尝试以庾天锡散曲作品为文本为基础,从怀古咏史、写景咏物和恋情忧思三部分对其作品的主题进行归纳、分析、研究。就主题而言,“怀古咏史”多从感叹时代变迁和凭吊名胜古迹两方面来抒写;“写景咏物”则多从歌咏自然和歌咏时间两个方面来抒写;至于“恋情忧思”则是多从相思这个角度来抒写。其余题材中有爱情、叹世乐闲等内容的散曲,因为数量有限,所以归类到其他主题分类中来分析。

(一)怀古咏史

怀古咏史是元曲的一大重要主题,大部分文人都曾写过怀古咏史类的散曲。从古至今,众多文人创作都会受时代背景、文化影响,无论是因仕宦旅途的辛劳,还是因市井田园世俗生活所触发,他们都如古人一样“行者歌其途,劳者歌其事”,借怀古之幽情抒发对历史兴衰之感慨。王星琦先生在《元曲与人生》第六章“怀古与伤今”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怀古思今,是中国古代诗词曲之一大宗。中国人每每有怀旧的情结,实质上所有的‘旧’都是‘新’的参照物。怀旧也是一种追忆,它或为眼前景致所唤起,或为故国假山之思所牵动,或为物是人非的感慨所动容,一句话:情而已。”

庾天锡的怀古咏史之作,正体现了怀古咏史和隐居乐闲的思想倾向,他借怀古抒发历史兴衰、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无奈和忧伤,这与其不幸的人身遭遇有关。他的怀古咏史类主题散曲包括两类,一是感叹时代变迁;二是凭吊名胜古迹。

庾天锡属于平民文人,生于金,死于元灭南宋之后,他经历了动荡的社会变迁,时金宋对立,蒙古族元先灭金,后亡宋,可以说其经历了两次朝代被改的痛苦。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庾天锡内心非常痛苦,但不得不接受这个社会现实。

庾天锡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怀古咏史作品透露出一种悲伤、空虚的失落感,如【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其中一首:

“春风桃李繁,夏浦荷莲间,秋霜黄菊残,冬雪白梅绽。四季手轻翻,百岁指空弹。谩说周秦汉,徒夸孔孟颜。人间,几度黄粱饭;狼山,金杯休放闲。”

此篇结构完整,语言优美,又通俗易懂。在这里,大家没有直接感受到庾天锡有国破家亡的悲痛,也没有感受到他内心的那份伤感,感受到的只有他对伟大的历史文化和朝代更迭的漠然态度。“人间,几度黄粱饭”体现出庾天锡用超然的理性态度去观察历史。这是由于少数民族统治的金朝在北方持续了一百多年,民族意识可能有了些许淡化,故而作者联系到自身才能无处施展,有些许的历史和人生虚无感的流露。

庾天锡退官后漫游各地,到南方,写过一些凭吊名胜古迹的怀古咏史类散曲,其通过凭吊名胜古迹感慨历史兴衰,如套数【商角调·黄莺儿】:“怀古,怀古,废兴两字,干戈几度?问当时富贵谁家?陈宫后主。【踏莎行】残照底西风老树,据秦淮终是帝王都。爱山围水绕,龙蟠虎踞。依稀睹,六朝风物……”这支套曲的内容是南昌怀古,庾天锡仿佛对历史兴衰规律已经摸透,对荣华富贵也已经看淡,在这支套曲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伤感之意,这是其独特的地方。作者怀念历史的旧物,他是爱其“山围水绕,龙蟠虎踞”,但面对历史风物,也只能是“依稀睹”。“光阴迅速,多半晴天变雨”流露出作者感叹时光易逝、朝代更替的伤感,六代繁华之都有很多可去的地方,作者却独自去溪山悠游,品酒作曲,这不是隐居者向往的吗?作者通过对佳山胜水的描写,也流露出作者的隐居乐闲之意。【尾】中列举的地方都是历史旧迹,在这支套曲中,作者借金陵这个名胜古迹,抒发国家兴衰的无奈之情及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于庾天锡来说,纵使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使自己绝望,却给自身留下了一定的思考空间,他的内心世界必须变得更加缜密才行,他不像白朴、关汉卿、乔吉、刘庭信那样,直接描写官场的黑暗,而是能接受现实,并且能正确对待国家兴衰,去冷静地反思现实,通过阅读庾天锡的怀古咏史之作,可以看出他的超脱情怀。

(二)写景咏物

何为“写景咏物”?即是以景、物作为描写对象的作品。众所周知,悲秋是古代文人常常歌咏的主题,因为秋天景物萧瑟,人们容易产生凄凉悲伤之意。曹丕在《燕歌行》中写到“自古逢秋悲寂寥,草木摇落露为霜。”可见,秋天的景常常被作家写入作品中,庾天锡也曾写过秋天的景,如【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词联章体组曲中云“秋霜黄菊残”。庾氏写景咏物的散曲也是以自然风景和人的客观生活状态为主要歌咏对象,一是为了感叹人世间的繁华相替、荣辱变迁,二是为了抒发散诞逍遥的山林之兴、全石之志,他的写景咏物类散曲可分为歌咏自然和歌咏时间。

从古至今,歌咏自然一直是古代诗、词、文中常见的主题,因为很多时候作家在残酷的现实中得不到施展,只有在游山玩水中得到解脱,也就是说,只有投进大自然的怀抱,才能洗净心灵,消除烦恼,寻找快乐,寻求安慰。庾天锡生活的时代是动荡的,他也喜欢将自身投入到大自然中,向往世外桃源般的隐居生活。他抒写的【蟾宫曲】两首,语言凝练,涵盖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王勃的《滕王阁序》的内容,从中可见作者具有极深厚的提炼能力和极深的文学功底。庾天锡和欧阳修一样,不是专门为了写景而去写景,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的目的是为了体现作者的隐居乐闲之意。

另外庾天锡曾歌咏过青山白云,如【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其中一首的“狼山,白云相伴闲。”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对景物、事物的描写,我们试着来看看【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的其中一首:

“从他绿鬓斑,欹枕白石烂。回头红日晚,满目青山矸。翠立数峰寒,碧锁暮云间。媚景春前赏,晴岚雨后看。开颜,玉盏金波满。狼山,人生相会难。”

这首小令虽然简短,但很精细。整体看,作者描写了山林的景色,景是从远处着手,“满目青山矸”一句,作者将整座峰林的景色尽收眼底。然作者不是纯粹去写景,而是由景及情,借景抒发自己内心的情。在这首小令中,作者表现出对青山白云的向往,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人看见自己的头发逐渐发白,便会不禁感叹时间的流逝。众多作家写过歌咏时令的作品,如有出自汉乐府《长歌行》的“少壮不努力,何时复西归。”陶渊明在《杂诗》中说道“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苏轼在《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曾云“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种种的诗句表明,时间是众多作家老生常谈的话题。庾氏活的时代,金灭宋,元灭金,在作家眼里,时光是如此的短暂,历史的轮回是如此之快,对生活在北方的庾天锡来说,他不得不以冷淡的心情来对待新朝代的来临,从而对历史旧朝的依恋眷念也就变淡了,如【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荒荒时务艰,急急光阴换。一局棋未终,腰斧柯先栏。百岁霎光间,莫惜此时闲。三两知心友,鲸杯且吸干。休弹,玉人齐声叹;狼山,兴亡一笑间。”

初读这首曲,读出了作者的历史沉思,历史兴亡就在一笑之间,可以说作者这百年一叹是很深沉、厚重的,“兴亡一笑间”是全篇之眼,在“荒荒时务艰,急急光阴换。”两句中作者拉开了时间的帷幕,作者回到了过去,又从过去回到了眼前,历史到现在,是如此之短。这两句说明了时务的艰难,现实急需时代更替,恰好光阴就在这喧嚣的世俗中及时更换流逝了。整首曲写光阴易流逝,为人就应该和三两知心友品酒品人生,说明了人生应该及时行乐。

作者经历了动荡的社会,度过了宦海浮沉的岁月,走过了历史虚无、功名虚无之路,他懂得人生应该及时行乐的道理,人活一世应该及时享乐,洗净自己的心灵,回归自然,拥抱自然,这也是生命价值得到提升的表现。作者在歌咏自然和时间中,向往的是平淡、简朴、宁静的生活,这不仅是对宦海浮沉官吏生活中得到解脱的表现,也是对自我生命价值认知的体现。

(三)恋情忧思

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说:“凡是散曲的能手,写情词都差不多都可脱口成章,且无不是俊逸异常,而又妇孺能解,谐俗能及,而又另雅士沉吟不舍的,这是新鲜的,永远不会老的东西。《诗》里的郑、卫、齐、陈诸风,六朝的《子夜》《读曲歌》,明末的《挂枝儿》都是同一阶段,同一类的东西吧——是以绝代的天才来尝试拿新发现的民间诗体的一个时期的东西。文人走入民间,打破了雅俗的界限,便写成了雅俗共赏的东西了。”从此可以看出中国散曲辞藻的特点是雅俗兼备,庾氏写恋情的散曲作品也体现了雅俗共赏的特点,言有尽而意无穷,所写的情曲脱口而出,民众易读,其曲既“俗”又“趣”,深受大家喜爱。

从诗歌传统看,不少作家喜欢创作爱情和闺怨主题的作品,如李商隐、晏殊、柳永、姜夔等。在庾氏有限作品中有部分散曲主题是有关相思恋情的,他的相思之作情深意切,蕴含丰富,如【商角调·黄莺儿】套:“语,无语,闷人怕到,江天日暮。大都来一种相思,柔肠万缕。【幺】嫩玉,肌肤,会调弦理管,能歌妙舞。从别后,有谁拘束?……”此套曲写的真挚自然,开头即直抒胸臆,点明文章主旨即“相思”,“柔肠万缕”可看出作者极浓的相思之情,“江天日暮”“凄凉景”“起一阵菊花风,下一点芭蕉雨”种种的凄凉景衬托出环境的凄凉,“嫩玉”“肌肤”“会调弦理管,能歌妙舞”写出了女子的美貌和才华,继而更加衬托出作者的相思之情的浓度,“从别后,有谁拘束?”“求神问卜,道须有团圆一处。”几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的相思之苦。求神占卦,只是希望能和情人相聚,怎奈眼前的景是那么的美好,作者却不能和情人相逢,于是愁苦满怀,一句“奈目下佳期,未得相逢愁最苦”叙述深刻,感人。整首曲书写平实、质朴、明白、率真。把人物的形象、性格、感情描写得很具体,虽然只有数几笔的描写,却很有真情地表达了其相思之苦的惆怅,也表明作者敢于大胆追求爱情。

三、结语

庾天锡散曲作品的内涵丰富,他的作品处处体现着理性,作者关注着时令、爱情和生命,通过他的怀古咏史著作,体现了怀古与伤今、警世与叹世,体现了作者的超脱,他借怀古之情抒发历史兴衰、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无奈和忧伤,表达了他对历史虚无、人生虚无的感慨,通过他的写景咏物之作,可看出作者热爱自然、感叹光阴易逝的特点,庾天锡的写景咏物之作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痴迷,抒发了散诞逍遥的山林之兴、全石之志,间接地看出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身为平常人,要学会关心我们生活的世界与关注时令和珍惜时间,这就是写景咏物散曲作品背后的内涵;通过他的恋情之作,说明作者敢于追求爱情,他的爱情美学处处散发着温暖和忧思,让人不得不深受感动,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又是美好的,在这世界总会有你想追求的人,为了你所爱的人去抱有最纯真的态度,去抒发你的感情,这就是庾天锡别情忧思的意义所在。他的精神是众多文人身上都有的精神,是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路标。庾天锡写下的散曲作品不多,但每一篇小令或者套数独具色彩,他的散曲作品写的不仅是自己的经历和生活,体现的也是当时的整个时代,代表当时大部分文人的精神。

①王星琦:《元曲与人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90页。

②④⑤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10页。

③⑦隨树生:《全元散曲》,中华书局2018年版。

⑥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339页。

猜你喜欢
散曲歌咏怀古
高理红
行书方拱乾《混同江怀古》(33cm×21cm)
具有多重意义和价值的散曲学经典论著
——读《元散曲通论》札记
家乡
竹叶沟怀古
从统计方面看散曲“雅”的特色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探究
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委“散曲文化教育基地”
「滇池」
裴怀古的“诚”字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