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白鲟被正式宣布灭绝

2022-11-01 03:53张田勘
方圆 2022年15期
关键词:白鲟中华鲟江豚

文|张田勘

“这是一件不幸而又意料中的事情!”

7月21日,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的全球濒危物种红色目录更新报告中,白鲟被正式宣布灭绝,令无数人惋惜而心痛。

曾与恐龙“同框”,在地球上存活了1.45亿年之久的白鲟,为何终究迈不过去21世纪这道坎?深耕长江鱼类资源保护数十年的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唐文乔给出了自己的解读。

昔日“淡水鱼之王”的成与败

民谚常称“千斤腊子万斤象”,其中的“象”指的正是吻部长状如象鼻的白鲟。“万斤象”的说法其实并不夸张,白鲟体长通常为2至3米,体重20至300千克,最大的白鲟可以长至七八米,加之性情凶猛又位于食物链顶端,被誉为“淡水鱼之王”。

“屹立于食物链的顶端也不一定是件好事。”对于白鲟的灭绝,唐文乔认为由诸多因素导致。

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顶级猎手”,白鲟的体形大,基数本就非常稀少。而长江自古就属黄金水道,身为大型鱼类的白鲟更容易被人类活动所影响。外部的沙石开采、水电站、大坝等阻碍了白鲟的畅游、洄游,更阻碍了白鲟的繁衍交流。过度捕捞也是另一大影响因素,曾经江面上往来的捕鱼船只,将大小鱼一网打尽,使得白鲟缺乏足够的食物来源。此外,农药、化肥、化工产品和过往船舶排污也对长江造成严重污染,白鲟的栖息地被破坏。

有幸遇见,但仍是惜别

得知白鲟灭绝的消息后,有网友感叹:“从未遇见,听闻已是永别。”而对于常年奔波在长江各个流域,曾在长江江尾发现了江豚新种群的唐文乔来说,与白鲟的缘分是有幸遇见,但依然不得不惜别。

“1992年4月,我在重庆的某个自然保护区曾经试养过白鲟。”据唐文乔回忆,他和同事外出调研,碰到一只1米多长、百来斤的白鲟被当地村民误捕后拖网带回。唐文乔和村民们一起把它抬进了池塘。可惜的是,当时温度很低又下着大雨,第二天一早,唐文乔就发现这只白鲟用自己长长的吻部,拱入池畔的泥中,已经死亡。

30年前与白鲟仅此一次的相遇,所有的细节唐文乔仍是历历在目。“非常遗憾,还没有好好研究就灭绝了。”20世纪80年代之前,白鲟数量还比较多,但自90年代起,白鲟总数就出现了断崖式下降。2003年也是人类最后一次目击并接触白鲟。

2007年,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白鳍豚灭绝曾经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也为长江生态环境敲响了警钟。

对于长江大鱼的销声匿迹,唐文乔表示其间科学家从未放弃努力,但人工繁殖放流还没来得及攻关,保护性抢救也没有及时跟上。错过了关键的时间节点,就是永远错过。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内有一座“世界灭绝动物墓地”,排列着300年来已经灭绝的各种鸟类和兽类名单。可悲可叹的是,现如今长江白鲟也要位列其中了。

何以避免其他物种步白鲟后尘

白鲟在美国有位“远亲”匙吻鲟,它们是同属匙吻鲟科的物种。匙吻鲟分布于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其数量已达一定规模。唐文乔分析,匙吻鲟能够保持“超长待机”的原因是其体形相对较小,抢救也很及时,人工繁育技术达成了。

相较于白鲟而言,中华鲟和长江鲟也是幸运的,它们的人工繁殖技术均已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了。在本次更新的全球濒危物种红色目录更新报告中,长江鲟的濒危等级已经从“极危”上升为“野外灭绝”。

抢抓关键时间节点,采取相对应的保护措施是一场和物种灭绝速度展开的赛跑。在白鱀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后,长江江豚就成了长江上唯一的哺乳动物。

与江豚打了几十年交道的唐文乔表示,在近些年的努力下,江豚的胆子大了些,活动范围更广,可见度高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数量在直线上升,还需坚持有针对性的科学保护。此外,唐文乔还对鯮鱼、四川白甲鱼等长江流域的高度濒危物种感到担心。

白鲟的教训是深刻的,加强鱼类栖息地的保护和保护区的管理势在必行。

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监测,自2017年以来,在中华鲟唯一天然产卵场——葛洲坝下游中华鲟核心保护区,已连续5年未发现中华鲟自然繁殖迹象。比白鲟幸运的是,中华鲟已实现人工保种,但要实现自然种群的恢复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值得期待的是,长江大保护保卫战已经打响,长江流域重点水域于2021年1月1日起全面进入“十年禁渔期”,长江鱼类的命运有望迎来新的转折。(来源:澎湃新闻、中国青年网)

猜你喜欢
白鲟中华鲟江豚
30多头野生江豚出现在长江
长江江豚科考日记
长江白鲟(二)
“微笑天使”长江江豚,你在哪里?
中国淡水鱼之王谢幕长江白鲟灭绝
Chinese Paddlefish in the Yangtze River长江白鲟(一)
我是白鲟,你不知道我经历过什么
探秘:中华鲟的
葛洲坝下:守护中华鲟繁衍的希望
聚焦 2017中华鲟放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