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燕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2021年11月19日上映了由杨枫导演、张涵予和范伟领衔主演的影片《铁道英雄》,故事改编自“鲁南铁道队”的真实事件,讲述了抗战时期,山东临城一带的八路军第115师“鲁南铁道队”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保家卫国的故事。影片吸引观众的不仅是演员的精彩演出和各种特技,其中蕴含的爱国精神更是深深地触动了中华儿女的心弦,他们对祖国深沉而热烈的爱以及对在争取独立的道路上无数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一触即发。尤其是几位同志在火车厢内入党宣誓的环节,将整个叙事推向高潮,虽无激烈厮杀的场面,却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革命先烈秉承“始终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的红色信仰,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吹响了胜利的号角。
195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将该题材拍摄成电影《铁道游击队》,杨枫导演再次选择这一题材,并将其改名为《铁道英雄》,向经典致敬的同时也有较多创新。如在名称上的改变,这不仅是称谓的变化,更是创作理念的改变。《铁道英雄》在故事模式上变化不多,没有复杂的叙事,没有《长津湖》中那样波澜壮阔的场面,影片的重心在于英雄形象的塑造,尽显英雄本色。
影片对英雄形象的塑造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对文学起源的阐释,著名美学家赫拉普钦科曾说,“对世界进行创作上的研究,不仅要求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情有特殊的敏感性,而且要求艺术家有深入现象和事物本质中去的决心,不管它们以什么样的外部面貌表现出来,都要求艺术家有决心把生活的真实完全表达出来,捍卫那些促进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东西”。电影真正做到了在深刻感悟生活的基础上多维度地塑造英雄形象,通过123分钟的演绎全方位地给观众呈现了一幅栩栩如生又悲壮的英雄群像。影片对英雄形象的塑造较全面而真实地还原了抗战年代真实的斗争环境,主要从内与外两个层面展开对英雄形象的加工。
英雄形象的出现与时代的需要密不可分,环境的凶险更能凸显英雄的勇敢与机智。影片《铁道英雄》从外在角度以事实为依据,对革命英雄斗争的环境做了精心设计,不仅增强了观影效果,深深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同时更增加了英雄人物抗战活动的难度与危险程度,这样可以从外在塑造英雄的光辉形象,凸显其大智慧与英勇果敢。
影片首先在自然环境上做了精心布置,自然环境给观众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贯穿于影片始终的漫天飞雪,铁道游击队的成员们在这样寒冷、恶劣的环境中进行扒火车、卧轨射击等较危险的行动,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冰雪虽是北方特有的气候,但影片中进行了夸张式呈现,鹅毛般的大雪从未间断,显然在山东地区实属罕见,但观众并不会感觉突兀,因为它真正向观众诉说的其实不仅是天寒地冻的自然环境,更象征着人文环境的凶险。影片一开场让观众感受到的就是肃杀的恐怖氛围,老洪带领铁道游击队的兄弟夜晚偷袭敌人,大开杀戒,但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敌人疯狂的反扑,为整部影片奠定了紧张、刺激的基调。影片鲜有鲜艳的色调,以黑白灰色调为主,在视觉体验上给观众营造了低沉、压抑与充满恐怖的氛围,这也正是英勇的游击队员们所要面对的斗争环境。
与此同时,老洪等铁道英雄面对的敌人十分猖狂,在人数与武器装备上实力相差悬殊,日本侵略者是建制较全的部队,配有先进的武器。我们的同志大都出身于普通工人,势单力薄,但面对装备精良的敌人毫不畏惧,斗智斗勇,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而且敌人异常狡猾,以日本军官藤原为代表。影片的开头,铁道游击队取得了节节胜利,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所以藤原临危受命,被派到临城。他兼智谋与狠毒于一身,思维敏捷,大大增强了敌人的战斗力,成为铁道游击队难啃的硬骨头,也让铁道游击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藤原来到临城就“战功”不断,不仅通过计谋找到了偷运物资的铁道游击队员,还打伤了老洪,甚至还扬言要捣毁整个铁道游击队。然而敌人越狡猾、难斗,越能凸显革命同志的坚毅与勇敢。藤原思维缜密,擅长分析,经不断思索与观察,认为接连失败的原因似乎是内部有我方的眼线,最后锁定了老王的嫌疑,于是设局要利用老王来找到铁路队员的蛛丝马迹。但在影片最后的决战中,通过精心安排设置好伏兵的藤原本以为胜券在握,最后在火车厢内被老洪和老王一举歼灭。
更令人气愤的是,还有令人不齿的汉奸和工人队伍中的叛徒,如在铁路工人排队打流感疫苗时,铁道游击队的工人传递情报的行动被一个叛徒看到,他偷偷报告给敌人,结果老洪被敌人盯上了。在敌人盘查老洪时,幸好有小庄的掩护,否则老洪定会暴露。这群败类与视死如归的铁道游击队成员之间形成了“对比蒙太奇”,“所谓‘对比蒙太奇’(Contrast Montage),是通过镜头、场面或段落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强烈反差,产生相互冲突的作用,以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或强化所表现的内容、思想和情绪”。通过这种对比,会在观众心里激起更大的交织着爱与恨的浪花,在美丑、善恶的对比中,观众的爱憎分明,价值观也得到升华。
影片不仅多维度地烘托了铁道游击队英勇斗争的外在环境,同时也从内在角度刻画了多种类型的平民英雄。影片虽然重在塑造英雄形象,但凸显的并非某个叱咤风云的大英雄,而是向观众展示了多种类型的平民英雄,多维度地诠释了革命英雄的光辉形象,为观众呈现了更加全面、立体的英雄图景。
影片中英雄的类型虽然多样,但他们具有相似的身份,他们均系生活中各个领域的普通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创造的英雄伟业更令观众震撼。因为观众本身也大多拥有这些英雄的普通身份,更能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更能体会他们的内心,没有人生而为英雄,只有一个个在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舍生取义的革命战士。在我国争取独立的革命历程中,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的基层群众才是我国革命斗争取得胜利最坚实的力量,这符合我国革命的实际。
张涵予饰演的老洪和范伟饰演的老王无疑是影片着重塑造的形象,但二者属于不同的人物类型。相对于老王在敌人面前表现的外在的懦弱与内在的硬核,老洪是内在与外在都属于站在敌人对立面的硬汉形象。似乎没有人比成熟、稳重的中年演员张涵予更适合这个角色了,其气质里自带这种历经沧桑与磨难,却又饱含革命激情的英雄基因。老洪是铁路维修队队长,不仅带领工人一起干活,更领导大家一起干革命,破坏敌人的运输线,为前线输送粮食和弹药。他平时戴着帽子,遮挡了部分脸,不多言语,表情严肃,但在扒火车、偷运军火、药品等行动时则动作敏捷、利落,杀敌绝不手软。
相对而言,老王的形象无疑最为立体,这是由其人物的多面性决定的。刚开始当观众看到在日本人面前唯唯诺诺、点头哈腰,又常常拿花生米和酒讨好日本人的老王,定是厌弃他的。但随着剧情的发展,人们发现老王居然是敌人队伍中的卧底,内在依然是个十足的硬汉。在这内与外的反差中,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也让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老王常常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向外传递情报,但在敌人面前的“献媚”常常遭到不明真相的工人的谩骂,他一直选择隐忍。故事要结束时,被敌人发现了真实身份后,毅然决定要冒死将取消活动的消息传递出去,并决定赴死一搏,否则会有更多的同志牺牲。在返回车站的时候顺手将手榴弹扔在正巧路过的汉奸的车里,接下来就是令观众“舒适”的爆炸场面。范伟的出色演绎使老王这个人物深深地吸引了观众,甚至细节的拿捏也都十分到位,尤其是他在不同场合虽然表情十分丰富,但都有“笑”的动作,由于身处不同的境遇,范伟也笑出了不同的心境,有献媚、讨好的笑,慈祥、温暖的笑,最后还有得意、胜利的笑……
还有一些由“后方”走向前线的“小人物”,人物形象乃至价值观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日军医疗队的护士小庄、火车上的填煤少年石头、兵工厂验枪员亓顺等英雄形象,由最初的普通群众,最后或投身革命,或英勇牺牲,价值观得到了升华,同时更凸显了家国情怀。心地善良的护士小庄,首次进入观众的视野是在日军屠杀革命工人时,虽然站在敌人的队伍中,但却不敢直视这种血腥的场面,当老洪需要掩护时,她毫不犹豫地将装有情报的烟藏在绷带中,后来老洪身负枪伤,小庄在回家的路上又一次帮助了老洪,同时也完成了其革命路上价值观的蜕变。火车上填煤的石头在敌人面前一直不敢有任何反抗,对于“汉奸”老王一直保持距离,但当他知道了老王的真实身份后被其感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勇敢地消灭了准备启动火车的鬼子。“汉阳军工厂”的验枪员亓顺对枪械很有研究,在哥哥牺牲后毅然决定参加铁道游击队,他的帮助大大提升了工人们手中器械的杀伤力,尤其故事的最后老洪与老王在同藤原“决战”的时候,用亓顺改装升级过的枪给了藤原致命一击,让观众为之振奋,最后引燃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也破灭了傲慢的敌人不可战胜的神话。虽然英雄在这里也陨落了,但这一幕被远处的指导员和游击队员看在眼里,更记在心里,革命之火依旧在熊熊燃烧,对于顽强的中华儿女,哪里有压迫,哪里必然就有坚决而彻底的反抗。
影片为我们再现了那段发生在山东鲁东铁道线上的真实的抗战事迹,赫拉普钦科在其论文集的序言中说:“在社会生活早期阶段产生的科学、文学和艺术,是人类思想的巨大进展和才能的大胆发挥,其目的在于使人民认识世界,掌握它的规律,理解自己和自己在世上的地位,掌握美的和高尚的东西(现实中实际存在的现象),热情洋溢地创造美。”作品在讲述故事的同时,浓墨重彩地向观众展示了主流价值观中的红色主题,我党以马克思主义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将其应用于我国的革命实践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每年都会上映很多红色主题的影视作品,它们往往通过各自独特的方式展现曾经那段光辉的革命岁月,在争取人民当家做主的道路上,英勇的中华儿女不畏敌人的枪林弹雨和重重封锁,“鲁南铁道游击队”的工人正是其缩影。
结尾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曾作为1956年拍摄的《铁道游击队》的插曲,其存在是为了缓解影片激烈的情节造成的紧张情绪。但在《铁道英雄》中被改为片尾曲,这样的安排深刻地隐喻了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而激烈的抗战阶段,最终取得胜利,中国人民一路凯歌迎接新生活,过上了平静且幸福的生活。正如歌词所描述的: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我们扒飞车那个搞机枪,撞火车那个炸桥梁,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打得鬼子魂飞胆丧……听完这动人的旋律,一个个革命英雄冲锋杀敌的场面再一次在观众内心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