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题材的华语电影对外传播研究

2022-11-01 01:15徐龙稷
电影文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普世战狼华语

徐龙稷 崔 莹

(1.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2.上海体育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上海 200438)

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文化已经成为判断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文化产业建设成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关键环节。电影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核心要素,也被誉为“铁盒里的大使”。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作为我国主旋律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民族文化和精神气韵,以及国家的思想理念。加速推进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跨文化传播实践,实现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输出,既是现实所需,也是华语电影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加大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对外传播力度,“有利于推动我国电影的国际化传播,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一、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对外传播面临困境

主旋律电影是中国主流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朝商业电影方向转化,这是电影市场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爱国主义题材电影包含在主旋律电影之中,使社会大众更清晰地了解中国历史和当下国家形势,明确价值取向和道德评判标准,寄托美好愿景和树立民族自信。尤其是近几年,中国社会面临经济转型,如今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后疫情时代,中国的国际形象得到明显的提升,国民的爱国热情高涨,爱国主义题材电影可以发挥正面宣传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的作用,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豪感。但是,爱国主义题材电影的“出海”问题依然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跨文化传播作为文化软实力输出的方式之一,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付诸实践。

(一)海外票房不够理想

票房不够理想是包括爱国主义题材在内的各个类型华语电影对外传播的普遍现象,尽管部分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在国内电影市场同时收获了票房和口碑,但是在走出国门后却往往不能获得理想票房。例如,2017年在中国上映的《战狼2》,在上映后的13天便创下了华语片最高票房纪录,成为2017年年度票房冠军;但是《战狼2》北美票房十分惨淡,据统计,《战狼2》在北美地区的平均单场票房为3585美元,总票房为219022美元。尽管也有海外票房相对较为理想的华语电影,但是其中缺少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

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海外票房不够理想,还与华语电影的国际知名度及获奖情况有关。《战狼2》在2017年打破了我国诸多电影票房纪录,在票房及口碑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在2017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竞逐中却惨败,并且仅仅获得了800万美元左右的海外票房。时任北美华狮电影执行总裁蒋燕鸣对此曾经说过,国产电影在北美地区的票房一直不尽如人意,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对外传播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二)海外院线排片较少

据统计,2017年7月28日—30日,北美地区放映《战狼2》的电影院数量为53家,票房共计21.9万美元,每家电影院的收入为4132美元;2017年8月4日—6日,北美地区放映《战狼2》的电影院数量为32家,票房共计50万美元,每家电影院的收入为15843美元。北美地区的电影院数量为5800家,上述数据表明,在《战狼2》上映高峰期间,其排片率仅为1%,平均排片率仅为0.5%。反观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排片率最高能够达到80%,相比较而言,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在北美地区的排片率极低,基本为小规模放映模式。

对于电影来说,排片率是其对外传播的生命线,不但关系到了电影的票房,还影响到了电影的口碑。如今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北美地区电影发行方,普遍对我国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缺少兴趣,导致很多在国内获得理想票房的电影在海外电影市场并不能拥有稳定的排片率,自然也就无法获得理想的票房及对外传播效果。

(三)国际观众认可度不高

想要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需要将传播目光更多地放在国际观众上,以期获得国际观众的认可,不能局限在国内市场及获得国内观众认可上。但是就目前对外传播情况而言,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的国际观众认可度并不是很高。华语电影在欧洲、北美、亚洲其他地区的市场份额仅为7%左右,并且国际观众对于华语电影的认可度仅为50%,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能够获得的市场份额及国际观众认可度则更低。反观其他国家电影,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市场份额达到了60%,并且观众认可度普遍高于华语电影。相比较而言,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的市场份额及国际观众认可度都低于其他国家电影,尤其是北美电影和欧洲电影。

就目前海外电影市场而言,爱国主义题材电影的国际观众认可度并不是很高,原因归结为内容难以引起共鸣、难以体会电影中的家国情怀、难以感受到普世价值等。可见,“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发生了一些认知错位”。例如,电影《战狼2》讲述的是冷锋在被开除军籍之后,为寻找杀害龙小云的凶手,来到非洲,却突然卷入一场非洲国家的政治叛乱,众多华侨等待救援撤离。冷锋无法忘记曾经身为中国军人的使命,毅然决然地孤身一人返回沦陷区,在激烈的战斗过程中,体内的狼性逐渐复苏,最终解救了难民和同胞。这样的战争军事题材符合大部分中国观众的普世价值观,能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自然受到中国观众的高度认可。但是《战狼2》却未受到国际观众的青睐,对于战争,国际观众更愿意从人性的角度去思考战争的本质,国际观众对于国外战争题材电影的关注更多抱有一种反战争的理念,而不是单一、片面的爱国主义情绪的宣泄。例如: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以倒叙的方式讲述,二战期间,一个美国家庭的兄弟4人都上了前线,其中3人已战死沙场,而第四个名叫瑞恩的生死不明。美军不忍年迈的母亲最后一丝希望破灭,派出一个8人特别行动小组前往战场展开寻找大兵瑞恩的行动,给年迈的母亲最后一丝慰藉。与大多数战争题材电影相比,该影片并未表现战斗的大场景、大场面,却刻画出战争中交战双方激烈厮杀和拯救人性的深刻内涵,让观众感受到战争的血腥和残酷。

二、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对外传播失利原因

爱国主义题材电影作为中国主流文化传输的重要载体,传播和弘扬民族品格与国家形象,但是在现实发展过程中却未能有效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各种原因及遭遇的困境,让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偏离了初衷,走入误区,也限制了对外传播的有序健康发展。

(一)受到文化折扣因素影响

“有关中国电影在国外遇冷的报道屡见不鲜,这与文化折扣有着密切关系。”对于“文化折扣”,可以理解为由于文化差异,导致各个国家的文化产品只能够被本国受众接受,很难获得其他国家受众的青睐和选择,从而在文化价值上出现贬值情况,即价值贬损。从电影层面而言,“文化折扣”更多强调的是本国电影在其他国家上映时,由于电影中的角色形象、故事背景与当地文化背景相差甚远,导致当地观众不能理解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从而降低了电影对当地观众的吸引力。

诚然,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背景存在较大差异,包括在教育、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存在文化上的差异性,导致东西方民众在彼此文化理解层面会存在误区,同样,对于电影的认知和解读效果自然也会降低,就像电影《战狼2》的核心价值观强调的是“英雄主义”,这种英雄主义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即为了国家和人民甘愿奉献,是牺牲小我成就他人,甚至是集体主义下的英雄主义。这符合我们的主流价值观,可是却感动不了国际观众。由此可见,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跨文化传播受到了“文化折扣”因素影响。

(二)文化表达方式存在冲突

由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表达方式不同,如果不能基于对方文化背景思考电影创作的差异及内涵,“会使电影本身的艺术内涵和表达方式产生错位”。例如,BBC广播电台在报道《战狼2》这部电影时,应用了如下标题——“席卷全中国的民族主义动作电影——《战狼2》”,并且在报道过程中对电影的宣传口号“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进行了改写,将其中的“犯”翻译为“冒犯”,“冒犯”一词展示的严重程度要远远低于“犯”,将电影中原有的“英雄主义”曲解为了“民族主义”。而在西方国家中,“民族主义”即为“沙文主义”“民族极端主义”,如果仅仅凭借电影中冷锋高擎国旗等行为,便将《战狼2》定义为民族主义电影,不但理解十分粗浅,也导致国际观众对于《战狼2》以及其他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思想价值的误解。

从另外一种角度来讲,“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一电影宣传口号也有表述欠妥之处,因为这个口号尽管足够热血激情,但是并不符合《战狼2》这部电影的展示主题,因为《战狼2》讲述的并不是抵抗外国入侵者的故事。

(三)宣发渠道及盈利模式单一

相比较在国内的各种路演宣传及首映礼宣传,《战狼2》在北美地区的宣发渠道较为单一,这是大部分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对外传播失利的主要原因。想要实现对外传播,我国电影宣发方需要采取海外电影的宣发方式,而这恰恰是我国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对外传播的弱点,因为我国电影在国际电影市场的话语权较小,也就难以获得理想的宣发效果。由此可见,我国不但需要提高电影制作质量,也需要强化电影宣发渠道及平台建设,在对外宣发中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对外传播的主要盈利方式为票房,但是国外电影在我国电影市场中的盈利方式却是多种多样的,使得票房成为电影对外盈利诸多形式中的一种,而不是唯一形式。整体来讲,我国电影市场并未发展出具备一定规模且运作实力较强的衍生企业或部门,使得电影行业并不能与其他行业有效沟通及合作,也就降低了通过其他模式获得对外电影盈利的可能性。由此可见,我国电影产业链构建水平,要明显低于西方发达国家。

三、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对外传播路径选择

(一)基于公众视角传播普世价值

绝对意义上的普世价值是不存在的,当前社会所指的普世价值只是基于既定文化背景及大部分群体而言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普世价值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影视作品这一强大的传播载体,向全球受众传递了西方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就像好莱坞动作电影便是以“美国价值”为蓝本展开创作的最好代表,大部分电影故事情节主张英雄主义、美国精神、美国至上的救世观念,塑造出超人、美国队长、钢铁侠、蜘蛛侠等英雄形象,他们在完成一系列冒险之后,不畏“强权”,伸张正义,将落难的人类或者是整个国家的人民拯救于水火,彰显出了“西方资本主义普世价值”中的“自由”和“人权”。由此可见,基于公众视角传播普世价值对于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对外传播的重要性。

但是传播普世价值并不代表一味地迎合市场,而是代表我国及其他东方国家在进行电影对外传播时,需要不断形成属于东方国家的普世价值,即传递人文关怀。我国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在普世价值宣传方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还需要各个电影制作方通过系列电影、代表性电影,来不断展示属于东方国家的普世价值,不断宣传属于我国的特有文化标志,从而形成文化风向标——一种重要的文化力量。

(二)完成高语境向低语境的转化

从艺术角度来讲,一部优秀的电影是不添加商业价值因素的,而是单纯地通过电影内容来吸引观众,展示艺术价值。近年来,我国电影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电影类型逐渐增多,看似每种电影都可能获得成功,但是细致观察就会发现,能够获得理想对外传播效果的华语电影基本都是电影艺术的代表、中国文化的象征。例如,在国际电影市场获得不同凡响的《霸王别姬》,本质上是电影艺术,以丰厚的中国文化为底蕴,展示了大量的中国文化元素,能够令国际观众深入了解中国文化。

由此可见,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自身在对外传播方面具有不可抗局限性。想要突破这种局限性,电影制作方需要完成高语境向低语境的转化,其中的高语境即“太中国”“太本土”。这表示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在制作和对外传播方面需要适当降低语境,不是一味地在电影中凸显爱国主义精神、中国元素、中国文化,而是选择基于普世价值寻找文化表达的平衡点,这样反而能够在故事中彰显出独特的中国魅力。

(三)在人物塑造方面实现祛魅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价值取向渐渐发生转变,审美取向更加多元,对审丑和审美的边界趋于模糊,打破了人物脸谱化的固有印象,并不是正面形象就是美的,也并不是反面角色就一定是丑的。祛魅化的人物形象设计也渐渐趋于一种理性化创作,将故事中人物“神”化转向对“人”的特质和情感的深刻挖掘,使观众更容易接受和移情于该人物。

进入新媒体时代后,无论是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还是其他题材华语电影,在人物塑造方面均以祛魅化和多元化为主,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两点:

第一,新媒体时代文化产物自身具备的艺术特点,决定了既往单一的人物形象已经无法满足受众观影需求,想要扩大受众范围,提高电影对外传播影响力,电影制片方需要从受众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多角度加深受众对于电影人物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从艺术角度塑造人物形象。将上述人物塑造祛魅化理念应用到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对外传播中,便是从多种角度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特点,而不是一味地彰显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

第二,大众审美需求在新时代下已经发生了变化,并且不断向审美多元化方向发展。从电影传播学角度来讲,艺术不能一味地居高临下俯视大众,而是需要服务于大众并且希望获得大众欣赏,这表示电影人物塑造需要偏向于个性化、平民化,而不是处于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状态。将上述人物塑造祛魅化理念应用到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对外传播中,便是通过故事凸显人物性格特点,使得观众被人物多元化性格所吸引,从而将个人情绪带入人物中,实现与人物的情感共鸣。例如,《湄公河行动》中的人物方新武,同样具备爱国主义情怀,但是在故事中也展示出了其他性格特点,在面对毒贩时,方新武展现出来的残暴凶狠凸显了该人物亦正亦邪的特点,丰富了人物塑造维度。

(四)持续创新华语电影叙事风格

新媒体发展使得电影时空结构变得更加复杂,表示电影创造需要向非线性方向发展,而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想要获得理想的对外传播效果,则需要在传承传统电影叙事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叙事风格,使得电影故事情节能够更加曲折和复杂。从电影故事情节设计角度来讲,部分学者指出,不能出现为了增加故事矛盾而不断赋予故事情节回落空间的情况。这是因为人类的生理特点影响着其观影感受,受到神经高度紧张的集中等因素的影响,紧张的故事情节适合保持在5~6分钟之间,并且每次故事矛盾都需要起到改变人物命运的效果,这些都值得电影制作方学习和借鉴。

此外,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在故事情节设计方面自身存在局限性,这是因为主题电影在叙事风格上普遍偏向于类型化。为了避免主题电影在叙事风格上受到局限,电影制作方可以尝试对多种叙事风格进行融合,从而实现蒙太奇叙事效果,通过电影情节设计和数字技术展现出电影创造及电影传播在新时代与旧时代之间的转换。

(五)打造东方文化电影共同体

近些年,国内电影行业提出“去好莱坞化”“去大片化”的说法,这展现我国电影人亟须独辟蹊径,走出中国特色。但是真正实现上述目标还需要较长时间,并且“去好莱坞化”“去大片化”并不是说华语电影要完全与好莱坞电影、欧美大片彻底决裂,而是需要在规避国际电影趋同化影响的基础上,打造东方文化电影共同体,具体做到“以东方文化为纽带,共建东亚电影共同体”。

相较于欧美,东亚地区各国家及地区基于历史传统、文化基因以及地缘接近性等因素,相通相融的东方文化符号有助于观众对于电影文本的意义指向和理解,可以共同探索创建出一个不同于好莱坞的文化体系和规范。一方面,结合中国的功夫电影、日本的动漫及二次元、韩国的都市偶像剧等成功典范,摆脱以好莱坞为载体的西方文化的强势侵袭;另一方面,如今的日本电影和韩国电影的发展路径值得我国电影人借鉴和学习。日韩电影更加重视制作内容、制作方式的选择,以及对外宣传等环节的操控,一部分日韩电影能够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有趣的是,中国文化在韩国和日本的观众认可度很高,这为三国在电影制作及对外传播方面建立共同体提供了契机。应合理发挥中、日、韩三国在电影制作和对外传播方面的优势及资源,做到相互协调、相互协作,由此科学解决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共同问题。

(六)应用“编码与解码理论”

就“编码与解码理论”研究,英国伯明翰学派斯图亚特·霍尔认为:“只有将传播内容演变为传播者和受众都能够接受的意义符号,才能够通过现代技术实现传统艺术传承。”该理论在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对外传播中的应用,可以分为如下两方面:

第一,合理编码和有效输出。想要实现电影的跨文化交流及有效的对外传播,无论是过度本土化还是全盘国际化都是不可取的。过度本土化会使得电影由于意识形态过于强烈而不被国际观众接受;全盘国际化会使得电影对外传播缺少民族特色,使得电影失去了对外传播的价值。由此可见,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需要对我国特有的文化元素进行合理编码,将其合理融入故事情节中,使之既能具备中国文化特色,又能被国际观众所认可。

第二,多元解码和弥补差异。电影是一个国家文化元素的象征及输出载体,彰显了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是国际观众认知和了解我国文化的有效渠道。由于各个国家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在对外传播过程中难免会面临不同程度的阻碍。在此基础上,只有通过多元解码的方式,才能够弥补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突破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在跨文化传播内容上的限制。

(七)构建影视品牌战略体系

“中国电影走向海外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同时整合文化与品牌两大因素,在电影和市场交融的环境下,寻找适合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对外传播的影视品牌战略,通过辐射效应来提高电影对外传播效果。想要构建影视品牌战略体系,需要强化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中的文化要素,只有文化足够强大,才能够对外展示出足够的文化辐射力,从而做到基于中国文化及特有爱国主义情怀,实现电影对外传播在本土化和全球化的有效融合。此外,电影制片方需要注重艺术与生活的结合,使得电影传播及对外传播突破商业价值的局限,从而在获得理想票房及盈利价值的基础上,更多地展示出文化方面的辐射效果,使得国际观众能够深入电影内容中,探究电影本身的内在价值,从而感受和理解中国文化及爱国主义情怀,并且可以创造文化发展点,从不同的文化层面,带给国际观众层层遐想,引发国际观众对我国爱国主义情怀的思考,初步实现“走出去”,让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实现“出海”的愿景。

结 语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积聚无数智慧和精神瑰宝,这些都构成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品格和东方神韵,也成为影视创作工作者从事艺术创作的丰富源泉。我们的文明系统中自古不缺少真善美,我们的意识观念中也有普世价值观。对于当下的中国电影来说,针对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对外传播所面临的现实状况和困境,亟须进一步寻求解决办法和发展路径。要做到文化软实力的输出、影响力的提升,从观念到体制都要进行一系列的革新,重新明确爱国主义题材华语电影的意义和功能,对电影的叙事与人物形象进行重塑,找到适合民族电影发展的正确路径,向世界展示出一个崭新的、充满东方神韵的大国形象。

猜你喜欢
普世战狼华语
曹景行: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战狼2》主旋律叙事的艺术创新与审美表现
古代“特种战”:每一场都是一部《战狼》
吕建民 《战狼》背后的电影人
战狼Ⅱ: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新加坡华语的语音与流变
普世价值论
“普世价值”的应有取向探索
关于“普世价值”的审思
华语大片经典改造的迷失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