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红
(中电海康无锡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无锡 214000)
20世纪80年代,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以立法的形式被确立,其评审依据“卓越绩效准则”正式出现在了众人眼前,这标志着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诞生。此后,“卓越绩效模式”(Performance Excellence Model,PEM)作为一种综合型企业管理方法,帮助企业构建全面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和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成为引领世界各国和多个地区质量管理的前沿标准。卓越绩效模式的本质是对企业质量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具体化,它将“质量”的概念泛化为“追求卓越的经营质量”,通过包含领导、战略、顾客和市场等在内的7个方面的综合指标,促进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以最终达到“卓越”的目标。
2004年,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和 GB/Z19579《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相继颁布。这一国家标准的颁布弥补了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在企业管理以及绩效评估方面的空白,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新阶段。政府质量奖的推行,促进了企业质量观念的转变,此后,我国企业积极学习借鉴国外的管理方法和理念,从根本上革新刻板陈旧的管理方法,取得一定的管理成效。其中,卓越绩效准则作为在国际上认可度广泛的管理方法,成为各大企业的首选管理模式。卓越绩效模式能够较好地整合现有管理体系,以卓越绩效模式为框架,借管理体系建设与融合之势进行一体化发展,能够良好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以及服务质量,保证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卓越绩效模式理论涵盖领导、战略、顾客和市场、测量分析改进、人力资源、过程管理、经营结果七个方面,这七个指标集成了多年来各行各业管理经验,覆盖了企业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维度,具备良好的普适性。卓越绩效准则在国有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我国国有企业应当系统地学习、科学地借鉴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努力打造适合自己的管理方式,改善当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随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稳步推进,国企管理模式的变革成果显著,日渐形成科学、完整的组织体系。但由于体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当前的管理方法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国有企业由于体制原因,其管理模式最大的特点是稳定。但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市场变化越发复杂,在这种情况下,稳定、有序的特点便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困境。流程冗余、权责不明、模式僵化成为当前国企管理模式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员工懈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也屡屡存在,这些现象又会反过来影响企业管理成效,造成企业办事效率不高,应对市场变化不够灵活等问题。这样周而复始,最终导致当前国有企业管理模式效率不高。如何从根本层面解决当前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为传统的管理模式注入新鲜的血液成为国有企业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经济的时代,人力资源成本企业的重要竞争力。当前,许多企业通过健全培养方式、提高薪酬待遇、完善福利及相应配套措施等一系列方法进行高端人才的引进,“抢人大战”一触即发。相比较而言,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队伍的建设方面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高端人才难引进、易流失。此外,在数字化时代,信息科技等相关技术人才专业门槛高,可取代性低,而国有企业的薪酬待遇相较于“互联网大厂”又缺乏竞争力,更是加重了这一现象。如何克服长久以来的人才建设瓶颈,成为企业面临的又一困境。
当前,国有企业在企业文化以及经营理念的建设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但在社会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国有企业首先作为一个企业,为了能够更长远地立足社会服务人民,必须保持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就需要建立长远的发展规划,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赋予员工更高的使命感、归属感以及荣誉感,这将成为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卓越绩效模式作为当前优秀管理模式的代表,其良好的应用将会为我国国有企业管理模式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管理模式的优化以及促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当然,国有企业在应用卓越绩效模式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稳步推进、水到渠成”的原则,本着追求管理卓越、质量卓越的原则,以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目的,在应用过程中结合本土特色,不断根据当前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整。
卓越绩效模式是以顾客为导向的一种综合绩效管理方法,它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详细的评价指标,集中体现在顾客导向、管理及组织布局、整体的战略规划三个方面。为了更好地将卓越绩效模式在国有企业中应用,解决当前企业所面临的管理模式保守、人才建设不足、企业文化建设疏漏等问题,企业在应用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整合应用以下要素。
1.管理要素
作为推进该模式应用的核心框架,组织管理架构是该体系能否成功运行的关键性因素。卓越绩效模式的导入应当遵循“自上而下,以点牵面”的原则,强调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整体性、一致性、协调性。首先,建立完整的指挥体系和执行方法,不仅能够对整体发展上的决策性问题进行宏观把控,而且也能对解决模式实施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做到有例可循。其次,建立高效的组织结构,强调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各组织分工明确,在领导班子的组织协调下共同进行模式的推进。最后,加强各组织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做到组织内部的互相了解、彼此信任,避免无谓的消耗。这样,可以系统性地对模式运用进行推进,逐渐完善管理模式及管理制度,做到自上而下的创新发展,提升管理质量。
2.组织要素
一个良好的组织关系应包括两个方面:领导层管理以及协作关系保证。领导层是推进该模式提升和变革的核心力量,在模式的导入及应用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一个远见卓识的领导就好像船长之于航向,能够帮助企业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和企业共同进步。当前,领导层管理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思维定式,但随着系统性地对模式应用进行推进,企业领导层将随着机制变化、文化沉淀、企业发展一起,肩负起良好的带头作用,真正做到自上而下的发展。协作关系保证则是组织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协作关系保证又可称之为联合统一,作为联合统一的整体,非常注重各成员单位之间、联合体与外部之间的协作关系。具备共同的价值追求,善于尊重自我尊重他人,各方之间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3.市场战略
战略规划是帮助企业探索外部环境,发掘内在优势的有力推手,是为企业明确未来发展方向的“信号灯”,一个良好的战略规划是企业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企业长久竞争力的有效保障。基于卓越绩效模式的管理方法,应当坚持以持续发展为原则,坚持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构建宏观、长远的发展规划以及战略目标。在长期战略目标的指导下,结构战略布局,具体到年度工作计划、岗位绩效合同等细小环节,确保战略目标的落地。同时,企业文化的沉淀也是不可忽视的管理内容,企业文化是市场价值的抽象体现。作为国家企业的代表,国有企业更应该加强文化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发展内涵,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加强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加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加强顾客对企业的认同感。
4.顾客导向
卓越绩效模式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以顾客为中心,坚持客户导向。企业应改变过去“唯产品”的中心思想,追求从“产品导向”到“客户导向”的思维转变,坚持树立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经营理念,通过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而获取持续成功。重视客户的消费偏好、消费体验,分析顾客的消费能力、消费行为,分析客户的消费需求以及需求满意度。要定期对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并通过分析结论优化、迭代产品;要紧跟市场发展行情进行策略部署方面的调整,力求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要真正站到顾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优化顾客体验为创新发展的驱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顾客的满意度,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和顾客的双向共赢。
5.创新和创造
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迅速,对国有企业提出不断创新的要求。管理方法要创新,管理手段要创新,管理体系也需要创新。创新始终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创造,才能保证其在竞争环境中的优势地位。将创新创造、持续发展等概念归结为质量管理体制的构建,集中反映卓越绩效模式追求卓越的管理、关注未来、关注结果和创造价值等核心理念。作为国有企业,其创新创造的能力不仅代表着企业本身,同样代表着国家核心技术的掌握程度,应当注重自研能力的提升,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在卓越绩效的导入过程中,企业也应该对创新进行卓越的管理,实现从核心技术上的突破,为组织谋求长远的未来。
6.质量保证体系
持续而激烈的竞争环境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人们对产品的需求从功能性层面向服务和质量水平层面转变,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每个企业绕不开的话题。一个良好的核心竞争力不仅需要长期不断的努力形成,更需要与之相对应的管理方法,从企业生命周期的各个角度,建立、实施、保持、改进,用以提升整个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多年来,我国企业在质量观的建立和维系方面进展缓慢,哪怕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也很难对其产品、服务的质量进行很好的维护,从而导致企业无法更进一步的提升。要借助卓越绩效模式完整的质量管理架构,完善国有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空白,以形成产品、管理和服务齐头并进的协作发展。
当前,全球经济越来越呈现出数字化的特征,5G、大数据、物联网以及边缘计算等相关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同时也推动着我国产业的变革。国有企业应当顺应当前数字发展浪潮,以数字智慧为方向,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以数字驱动卓越绩效模式,首先,企业应建立健全基于数字化的管理新模式,依托当前主流信息技术,搭建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解决传统管理模式在效率、信息一致性等方面的不足,实现管理方式的自动化。其次,完善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考虑通过和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借鉴优秀数字化转型成果等一系列方法,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最后,基于数字化发展趋势,探索可能的应用场景与发展方向,真正在发展的过程中做到“快人一步”。
虽然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成果显著,但仍存在一些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面对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国有企业可以考虑引入卓越绩效模式这种具有广泛国际认可度的管理工具,为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当前,已有不少成功的案例证明卓越绩效模式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应用具有可行性。改革之路任重道远,国有企业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摸索,探究适应我国企业发展现状和特点的实践方法,以助力我国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