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取向的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以“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为例

2022-10-31 08:31皮梦君辛均庚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34期
关键词:儿童幼儿活动

皮梦君,辛均庚,黄 胜

(1.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2.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贵定 551300)

一、问题提出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把实践取向作为教师教育的基本理念,强调教师教育课程要引导未来教师在实践中主动建构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个人的实践智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到,突出保教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保教水平。实践取向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坚持做中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获得幼儿教师所需要的实践性知识和能力的教学途径。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教育基础必修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地方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堂教学存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缺少实践经历等问题。同时,通过对我校107名B18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回答“作为师范生,我最想从课堂中学到什么,可以从哪些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改进”这个问题时,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学到和实践紧密联系的理论知识”“加强实践”等。鉴于此,本研究以“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为例,尝试实施了实践取向的课堂教学改革,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实践取向课堂教学的特点

(一)关注动态性

学习过程是个体经验的累积过程。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获取、加工、贮存和转化信息的过程。一是通过语言、文字等获取知识;接着通过思维处理,将抽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二是通过记忆,将有用的知识输入大脑进行存储;三是通过加工,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各种能力,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解决各种问题。可见,它是一种动态的、主动参与的实践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关注学习过程的动态性,给学生提供积极参与学习的机会。

(二)倡导对话与交流

任何建构知识的过程都离不开主体的互动,同样,学生要获得实践逻辑也需要互动和对话。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主要是教师和学生。教师的知识结构、实践经验等与学生不同,他们对事物的理解有差异。学生之间也存在差异,这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提供了可能。学生在表达出不同的观点后,同时接受他人不同的观点,从而创造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在教学中,教师如果总是高高在上,学生低着头,不回应教师,那势必会影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建立师生、生生平等的关系,保障有效的交流沟通,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三)注重实践反思

实践取向的课堂教学重视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具有问题意识,并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不仅需要具备高度概括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处理教育问题的能力和对问题的思考能力。要培养学生成为反思性实践者,教师应该思考希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什么样的理论知识,什么时候学习,以什么方式学习,让学生清楚地理解理论知识,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知识。

学生的成长总是与理论学习、实践探索与思考相互作用;因此,必须将实践纳入理论学习中,加强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在课堂教学前,教师需做好充分准备,包括会使用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强化理论分析,根据教师的经验,使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四)强调体验性

个体的学习经验是与学习活动相关联而产生的学习经历,是对学习过程的一种反思。在不断反思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情感经验,了解学习的意义,获得能力的提升,从而能尽快适应未来从事的工作,掌握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技能,以便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不断获得有效评价所需的思维技能。然而,这些技能不能通过教师的教获得,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因此,高校教师有责任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并为体验创造条件。地方高师院校必须改革课堂教学,将课堂的中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教师有机会倾听学生的声音,打破“一言堂”的局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参与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实践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实践取向的课堂教学改革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我校2018级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以“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为例,每周安排两课时,建立课堂讨论QQ群,邀请学生加入,作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学习的平台,并对学生进行分组,5~6人为一组。第一次上课时,教师简要介绍了本门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和考核方式,尝试实践取向的课堂教学。

(二)应用过程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包括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学前儿童身体保健教育、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学前儿童体育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基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依据实践取向的课堂教学理论,以及地方师范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发展水平,研究者尝试实践取向的课堂教学。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在课前提供学习材料,布置学习任务,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通过互联网,采用面对面或QQ群交流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小组学习;在课堂上,学生通过PPT分享课前所学的知识;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讨论学习,查找问题,弥补不足,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如学前儿童体育活动方案实施的具体措施:第一次课进行分组时,学生已经清楚自己所在的小组,以及相应的学习任务;以第十组开展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为例,小组共5人,小组成员需商量选择什么内容的体育活动,活动适合在哪个年龄班开展,由哪位学生开展活动,是否还需要其他小组成员的参与与配合。经讨论,最后小组选取的活动名称是《勇敢的袋鼠》,实施年龄班是小班。由于学生学习过学前教育语言、科学领域课程的内容,加上刚经历为期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对于活动方案的设计已有一定的基础。小组设计好活动方案后,发送电子版活动方案给教师评阅,并根据教师的意见修改活动方案;利用课余时间小组成员准备活动教玩具,如活动音乐、鼓、袋鼠头饰、脚印贴纸等,开展教学活动并进行完善。在学前儿童体育章节理论部分的教学结束后,由这组学生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开展体育活动,其余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观摩,评析该活动的优点和不足,活动结束后请学生进行交流评价。活动结束后,选取了班上几位学生对该活动存在问题的评价:“教学活动时间分配不均,不符合教学时间要求。导入和讲解部分时间过长,占总时间的50%,从而活动时间超出小班幼儿活动的时间,整个活动花了35分钟。正常时间分配应是开始部分占10%,基本部分占80%,结束部分占10%。”“请个别幼儿示范后,要留一定的时间给其他幼儿练习,纠正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具摆放的距离有点近,不利于幼儿操作。而且幼儿单脚跳和双脚跳转换距离太近,频繁转换,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有点超难度了。”“多次出现无效提问,在活动中多次提问幼儿‘好不好’‘喜不喜欢’。语言缺乏趣味性,讲述活动时缺乏语言的吸引力。”“材料选择不当。在活动中,桥是用垫子代替,不知道教学设计者有没有考虑到垫子的软硬程度。在活动中,桥是用纸壳代替,但是容易滑,固着效果不好。”“在体育活动中,不应要求幼儿必须达到一定会,而应注重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师用带有命令式的语气告诉小朋友要如何做,过分强调教学效果。如‘单脚跳,不要换脚!’(语气较重)。”教师进行最后的总结和点评。同时,实施活动的小组要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反馈修改活动方案并将活动反思写在最后。

1.对活动设计的反思。该活动是根据小班年龄特点来开展的,小班幼儿注意力较差,对枯燥单一的动作缺乏兴趣;而将单一的动作技能练习加上情节,再结合适当的游戏材料让他们玩游戏,既可以使幼儿有兴趣,又能自然地学习掌握基本动作。小班幼儿对动物比较感兴趣,所以以袋鼠为整个活动主线,利用袋鼠的行动特点作为教育契机,引导幼儿学习单脚双脚跳的动作和技巧。通过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学习,获得直接的感性经验。活动前的热身操和活动后的放松活动,遵循了动静交替的教育原则。最后引导幼儿思考袋鼠跳的方式,使体育活动得到延伸。(1)活动缺点:道具不够稳固,活动跑道布置有些凌乱;活动情景表现氛围不够丰富,语言不够精练明确,给幼儿主动探索的环节不多,且由于时间原因,最后一个供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环节未开展。(2)活动优点:活动目标和内容符合小班年龄特征,教学方式适合幼儿,借助鼓声控制幼儿跳的节奏,引导帮助个别动作发展较缓的幼儿慢慢地跳,起到了烘托活动气氛与幼儿互动的效果。(3)改进措施:增加道具,丰富场地的布置;添加背景音乐,增强游戏的氛围;适当增添游戏环节的情景,根据幼儿表现增加难度,活动延伸环节可提供相关游戏道具用袋鼠跳的方式进行。

2.对活动过程反思。活动环节的时间把握不当,活动重点和难点未达到预设的效果,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存在无效问题的提问;由于学前儿童存在个性差异,所以游戏环节设置应由简单到复杂,且应更加丰富、有趣味性,使幼儿参与度更高;在过程中应随时关注幼儿的反应,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地位。

3.对活动效果的反思。通过小袋鼠找食物的游戏,幼儿体验到了袋鼠跳带来的快乐,从而也达到本活动的技能目标,最后达到预期效果。

以小组开展教学活动的形式,学生可以提前熟悉了解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场景,使学生从中学习如何设计、组织、实施教学活动,以及学会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内容、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等几个方面评价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学会分析与反思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问题。

四、实践取向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学生对课堂教学满意,满足学生未来从教的需求

以“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为例,实施了一个学期的实践取向的课堂教学。学期结束后,通过问卷星对B18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研。其中,对“我对自己所接受的课堂教学是满意的”选择比较符合及完全符合的学生占97.1%,对“课堂教学能满足我未来从事教师职业的需求”选择比较符合及完全符合的学生占95.1%,对“你是否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选择比较喜欢及非常喜欢的学生占94.1%。实践取向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收获较多的是关于如何与他人交流沟通、如何学习等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未来从事幼儿教师非常重要,同时课堂上训练学生如何合理设计、组织实施活动方案,提高了学生的教学技能。可见,学生对实践取向的课堂教学总体比较满意,能满足学生未来从教的需求,更好地适应幼儿教师的角色。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取向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知识学习的环节,学生有选择地获取知识,找出知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课外自主学习做基础准备;在知识的吸收环节,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课下充分利用时间自主学习,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还帮助学生养成敢于质疑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讨论环节,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从原来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知识的形成,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中,大家畅所欲言,碰撞出思维火花,产生新的思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模拟教学环节,活动名称的选择、活动材料的准备、活动方案的设计、组织实施、评价反思等,都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儿童幼儿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留守儿童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