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式思政”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路径探析
——以“系统工程”课程为例

2022-10-31 08:31黄敬如吕卫民赵汝岩李福强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34期
关键词:系统工程专业课程案例

黄敬如,吕卫民,赵汝岩,李福强

(海军航空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1)

引言

当前,在课程思政背景下,科学推进专业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成为教育界持续关注的热点话题。为大力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军队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聚焦立德、为战两大基本点,持续赋予课程价值引领功能,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作用,切实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着力深化军队院校教学改革,推动思想政治育人效果在课程教学层面落地生根,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的育人新格局。

本文以“系统工程”课程为例,将案例式教学法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实施“案例式思政”教学策略,为大思政观视阈下专业基础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新思路,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聚焦实现“如盐入水、有味无痕”式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案例式思政”教学策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员围绕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授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员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

专业基础课程作为专业课程的一大类,既有基础课的特点,又有其专业针对性,大多是一些应用广泛、实用性强的课程。“系统工程”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系统工程”课程中运用案例式教学法可以将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结合起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形成理论与实践的互补,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素养及人文素养。系统工程作为一门在运筹学、系统理论、管理科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具有跨学科应用、研究对象广泛和多种方法结合分析等特点,运用案例式教学法可以使教员在案例的甄选中选择更多,更容易找到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

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一直是推进全科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在探索与实践中我们发现,运用案例式教学法能够很好地克服思政元素不好找、不好融入等问题。为引导学员坚定“四个自信”、厚植学员的爱国情怀、激发学员献身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的斗志,在专业课程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选取与之配套的案例进行教学,在案例中“基因式”融入科学、合理、贴切的思政元素,开展“案例式思政”教学。

二、“案例式思政”教学策略案例甄选

作为教学使用的案例应来源于真实发生的事件,故除了具有真实性以外,还应该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典型性。教学案例一定是某专业领域出现的典型现象或故障,是最能体现同类问题共性的案例,有利于培养学员把握规律性的能力。二是针对性。教学案例应与理论教学内容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和组织。三是时效性。选取的案例要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更新补充案例,保证案例的时效性,不断拓宽学员的知识面。过于陈旧的案例不仅不能激发学员兴趣,还会使他们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大打折扣,从而影响整体案例教学效果。

(一)军事类案例式思政

所谓军事案例,是指能反映军事活动实践和部队训练实际,有一定影响力且能激发学员兴趣的实际事件,这样才能引起学员的高度重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军事案例往往涉及丰富的思政元素,学员运用理论知识对军事案例进行剖析,有利于提高学员的思辨能力,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情怀。以“系统工程”课程为例,在讲解冲突分析时,选取中印边境冲突问题作为教学案例,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员体验局中人的偏好,过程推演出中印边境冲突的结局,培养学员解决现实对抗性问题的决策能力,使学员深切感受到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担当,深切体会到主张和平的中国特色外交,激发学员的爱国热情和使命担当。

(二)时事类案例式思政

所谓时事案例,是指选取国内外热点时事案例进行分析,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生态、民生等诸多领域,将理论知识与社会时政热点分析相结合,旨在进一步加强对学员的思想政治引领,提高其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度,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系统工程”课程为例,在讲解古林法时,教员要充分利用好“疫情”这本特殊教材,选取“中国是否会出现粮食危机”这一时事话题,引导学员用系统的观点看待问题,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学员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自信,增强学员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员的社会责任感,厚植学员的爱国情怀。

(三)比较类案例式思政

比较案例提高了单一案例的维度,增加了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能引导学员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启发学员辩证地看待问题。纵向比较,是指我国自身发展的比较,例如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后的对比等,通过纵向比较很容易让学员理解我国的文化及制度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的巨大作用,以此激发学员的文化自信,使其深刻感受制度优势;横向比较,是指我国同其他国家发展的比较,例如中外社会治安管理对策比较等,通过横向比较能够有效建立学员的制度自信,激励学员勇于肩负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以“系统工程”课程为例,在讲解风险性决策时,选取“中外应对疫情的举措”这一比较式案例,让学员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在中西比较视野下坚定“四个自信”,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有效提升学员的政治认同感。

三、“案例式思政”教学策略具体应用

“案例式思政”教学策略不是简单的“案例+思政”,而是将案例式教学法与专业课程思政深度融合,从案例本身着手,找准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原本“大而空”的专业课程思政“稳稳落地”。

(一)从案例背景角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了解案例背景是案例式教学的起点。案例背景往往包含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深入了解案例背景,能够帮助学员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问题间的主次轻重关系,进而引发学员深入思考。由于选取的教学案例大多涉及军事、时事等热点,所以案例背景往往涉及中国雄厚的军事实力、中国制度优势、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等思政元素。例如,针对“自2017年洞朗对峙以来,中印边境为何时隔三年再起冲突”这一问题,学员通过查阅资料及小组讨论,了解到主要原因是印度投机美国,试图渔翁得利。教员顺势引申到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美国一直将我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持续打压,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究其原因都是因为我国惊人的发展速度。目前,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达到美国的70%左右,美国的GDP增速保持在2%~3%,而我国的GDP增速则保持在5%~6%,是美国的两倍多。疫情影响下美国经济负增长已成定局,而我国已在2020年二季度实现经济正增长。通过上述对比,提高学员的“四个自信”,提升学员的国家荣誉感,厚植学员的爱国情怀。

(二)从案例涉及先进人物角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先进人物引领教育。由于先进人物的事迹具体、鲜活、感人,容易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因而先进人物教育具有感染力。通过了解先进人物事迹,让学员感受老一辈科学家的奋斗精神,激发学员主动接过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火炬,拼搏奉献,为部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名人名言是先进人物在实践中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是历史文化精华的积淀,对后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了解先进人物名言,有利于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工作,正确地做人、处事。例如,科学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系统“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院士,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百废待举,毅然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面对党和国家交给的时代重任,他毅然挑起了千钧重担,以实际行动诠释爱国情怀。钱学森那句“搞导弹,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饱含殷殷报国之情。钱学森的事迹能够激励学员不断超越自己,大胆开拓创新,为实现我国军事装备从跟踪发展向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为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而不懈奋斗。

(三)从案例矛盾冲突角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案例情景必然存在矛盾冲突,矛盾冲突是分析事物、辨明道理的切入点,亦是“案例式思政”教学策略的灵魂。在发现、分析与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学员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调查研究,有助于引发思考,在思维训练中培养大局意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学员在分析中美贸易矛盾冲突的原因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出原因的主次关系,从一定高度认清中美贸易战的深层次原因,从而提出一些有深度的对策和建议,在剖析问题中提升学员看问题的高度与格局,提高学员的价值观水准。在分析2020年中印边境产生矛盾冲突的原因时,学员运用冲突分析方法探究印度向我国蓄意挑起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有助于学员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外部环境的变化,深刻体会到我国在解决中印边境冲突问题上所采取的行动举措无一不体现我国的大局意识,无一不展现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从而培养学员站在整个大局的高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案例式思政”教学策略优化路径

(一)加强教师教学实践

专业课程思政的阵地是课堂,关键是教师,只有始终不断地加强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学能力和水平,才能构建全方位、立体式专业课程思政体系。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学能力和水平是在一次次教学实践反思中逐步提升的,经过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评价思想政治效果及其背后的理念和假设,继而在合理判断、选择、改进及调整的过程中展开学习研究,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集体备课是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用“提出—讨论—组内试讲—精炼”的方法,提炼出适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点,并将其与思想政治内容有机结合。集体的实践智慧是集多位教师的思考角度、判断、质疑进行推敲与反思,在肯定—否定—肯定的循环反复过程中,将个人经验转化成提高思想政治育人效果的策略和智慧。个人智慧与集体智慧在思想政治设计和完善的进程中、在观念的碰撞中不断提升,这种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教师的思想政治设计能力的提高搭建了有效的学习平台。

(二)加强教学案例积累

案例式教学法的实施效果与教学案例的收集和整理息息相关,而将案例式教学法与专业课程思政深度融合更要着眼于教学案例的甄选。要选取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案例,案例主题要开放多元,且案例不论大小,课程思政的关键是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基于系统工程的方法论特色,将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与时事热点、军事话题等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能够更多地体现党和国家领导下的“四个自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等方面;而有关学员学习、生活及未来任职工作等方面的案例,可以使课程更有温度、更有情感、更能引起学员的共鸣。所以,针对不同类型案例的特点,要深度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建立“系统工程”课程思政案例群,不断更新和完善案例信息及案例中的专业课程思政元素。

(三)加强课程思政融入

找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的切入点,通过对课程思政进行系统化设计,建构有效体系,形成课程思政“基因式”融合机制。依据不同学科体系课程知识内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融入课程思政,以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融入效果。以系统工程为例,作为一门交叉性的新兴学科,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同时基于系统工程具有方法论特点,进而确定“案例式思政”的课程思政融入策略。将案例选择分成三类,分别从案例本身所涉及的不同角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发学员浓厚的兴趣。学员的课堂参与度高,则思想政治效果不言而喻。另外,欲提高思想政治育人成效,一定要找准学员的兴趣点,提高教员的感染力,增强课堂的吸引力;运用学员易于接受的语言方式,提升案例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提升学员在课程思政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结语

本文以“系统工程”课程为例,采用“案例式思政”教学策略开展军队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根据案例典型性、时效性、针对性,引发学员兴趣。分类甄选军事类、时事类及比较类教学案例,从案例背景、案例涉及先进人物和案例矛盾冲突等角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增强学员的“四个自信”,提升学员的国家荣誉感及社会责任感,厚植学员的爱国情怀。另外,针对“案例式思政”教学策略提出了三点优化路径,为大思政观视域下专业基础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系统工程专业课程案例
京德智慧高速信息化系统工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广州新型有轨电车通信系统工程应用创新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