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修
(芜湖市第十六中学 安徽芜湖 241000)
加强劳动教育,是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讲话精神,在实践中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我校依据综合性社会实践学校的教育平台,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资源的先导优势,坚持以劳动实践基地为阵地,注重学生的劳动实践体验,着力培养学生的“大劳动”教育理念,开发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创新数字信息教学模式,树立芜湖市劳动实践教育的特色品牌,全面提升全市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腾飞,社会全面发展,家庭生活富裕,父母尤为重视对子女的文化投入,但却忽视了对子女进行劳动教育,导致部分学生不愿承担家务劳动和参加集体劳动,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能力低下,甚至还出现了鄙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等不良思想倾向。因此,我校运用现有资源开展劳动教育,积极开展农业生产劳动实践活动,先后建立了“传统农业生产”和“现代农业生产”两个基地,搭建了六个蔬菜大棚,种植四季应时蔬菜,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在传统农业基地,学生通过亲自种植、亲手采摘、亲自下厨做菜等劳动实践,不仅懂得了蔬菜种植的辛苦,也掌握了一些农业生产知识。田间劳动让学生更能体会农民劳作的不易,感受农业劳动的艰辛。通过参观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学生充分认识到,现代农业发展不仅仅需要付出体力劳动,更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
农业基地的劳动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我校作为劳动实践基地的独特优势,提升学校的教育品位,而且能教育引导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培养劳动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劳动是创造的基础,但在传统的劳动教育和实践教学中,人们片面地将素质教育理解为知识教育,对学生的劳动教育重视度不够,未能认识到正确的劳动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智力,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突出劳动实践教育的特色,我校开设了创意实践模块的劳动课程,将劳动知识拓展到社会范畴,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农业劳动创意实践课上,学生在基地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无土栽培、智能滴灌、果木栽培、养殖技能、园艺苗圃、中药栽培与鉴别等特色农场劳动,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拓展;在工业劳动课上,学生进行微型车床、模型拼装、服装文化、3D打印、陶艺、烙铁画等特色技能劳动,参与各活动室工业设计与制作,培养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提高劳动技能;在非遗传承劳动课上,学生进行芜湖铁画、通草画等传统工艺劳动,了解芜湖的地方传统文化和工艺,掌握基本的制作工艺,增强对家乡文化传统的认知和热爱。
创新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和教育结合起来,通过生活自理、手工劳动等劳动实践,实现学生的手脑交互、体脑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其智力;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锻炼社交能力;还能够缓解学习压力带来的思想波动,减少生活中的负能量。
家庭一直是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主战场”,如家长通过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来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进入新时代后,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开始向学校转移,特别是劳动实践基地学校在劳动教育中承担起主要责任,这类学校教育的核心要求就是将广大中小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生活靠劳动创造,开展劳动教育对中小学生的个人成长极其重要。我校通过设立生活自理体验模块,让学生在生活自理体验中,通过打扫卫生、叠被子、洗衣服、整理宿舍,掌握集体生活常识;通过打开水、集体用餐、清洗餐具等,获取独立生活体验。同时,我校作为一所综合性的社会实践基地学校,已建成家禽养殖屋,并将开展家禽养殖业教育。在家禽养殖基地,学生可以仔细观察鸡、鸭、鹅等各类家禽的生活习性,并在饲养员的讲解下,掌握家禽喂养的注意事项。届时,学生将要克服禽舍里家禽粪便混合的难闻气味,能够弯下腰、低下头,不叫苦、不叫累,定时喂养家禽和清理禽舍卫生。家禽养殖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坚忍顽强的意志,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
学生在付出体力、耗费精力的劳动实践中,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坚持自己的事自己做,增强承担责任的意识。
劳动是艰辛的,也是快乐的。全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说过:“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因此,进行劳动教育要注重学生的感受,而传统的劳动教育局限于器物使用和动手劳作,缺乏趣味性。我校即将建成的信息化农业展厅,则对传统的劳动教育模式进行了创新。古代农耕器具展厅,通过电子屏幕介绍每种农耕器具的历史、演变过程等信息,三维全景演绎古代农耕器具和农耕技术,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农耕器具和农业的演变历史。在近代农耕器具展厅内,教师将会演示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获取农耕器具的文字信息和实物图片,听取农耕器具的使用方法和民俗藏品的历史背景的语音介绍。信息化农业展厅借助多通道数字化沉浸式投影系统,以复原的春耕图为背景,通过数字摄像头、遥控器、红外线感应灯等多种采集工具,捕捉学生的语言、表情、动作或其他“肢体语言”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程序处理,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光线、数字视频、合成动画和机械互动装置等反馈信息,让学生沉浸其中,全身心参与和体验。动态画面与周边装饰融为一体,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空间感受,更好地体验农耕文化的发展和变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劳动教育的模式,展现数字化劳动教育的魅力,寓教于乐,让学生真实感受劳动教育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劳动实践向教育改革的更深处延伸。
劳动教育的改革正走向深水区,作为芜湖市的综合性社会实践基地,我校将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基地的资源优势,创新劳动技术教育形式,完善劳动教育实施手段,积极落实大中小一体化的劳动教育,在劳动实践中帮助学生培养劳动精神,发掘劳动价值;深入探究家校社一体化的劳动教育,整合社会、家庭和学校资源,力争将劳动实践向课程建构、科学探究和创新创造延伸,全力打造江城劳动实践的靓丽名片,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新时代中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