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中中,张佳男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 200072 )
心脏瓣膜置换术属于心脏瓣膜病常规治疗手段之一,疗效理想,可提高患者心功能,控制病情发展。但术后留置较多引流管,且患者病情易突变,需进入ICU进行持续诊疗及护理[1]。心脏瓣膜术后ICU监护内容复杂,对护理要求较高,且患者恢复缓慢,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故临床需加强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预后[2]。针对性护理是依据患者个体差异性、实际情况实施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的一种现代新型护理模式,促进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医疗活动中,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为评估针对性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次研究取8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展开对比研究,总结如下:
遴选8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②全麻未清醒,术后进入心脏外科ICU持续监护;③年龄区间18-75岁;④术后无认知功能缺陷;⑤病历资料真实可靠、完整。排除标准:①并发其他内外科经疾病;②妊娠和哺乳特殊阶段女性;③非首次心脏瓣膜置换术者;④严重肺部感染;⑤存在认知缺陷、严重精神障碍者。该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文件。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n=40例)。对照组:男女各占22例、18例,年龄22-73岁,平均(56.63±10.05)岁;心功能:Ⅱ级13例、Ⅲ级19例、Ⅳ级8例。观察组:男女各占23例、17例,年龄线低至20岁、高至74岁,平均(56.87±10.58)岁;心功能:Ⅱ级12例、Ⅲ级18例、Ⅳ级10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P>0.05)。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涉及对患者病情、体征指标的严密监测,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严格遵医嘱实施抗凝治疗,给予合理饮食、基础健康宣教,出院前给予健康指导等。
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开展措施如下:1)建立针对性护理小组。科室护士长为组长,组员为护士,组织小组成员开展专科培训,定期学习心脏瓣膜置换术护理知识。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制定护理干预方案。2)监测生命体征。提前备好常规药物、物品、设备,确保仪器性能良好,在患者进入ICU后连接好监护仪器,对其生命体征指标、专科指标实时监测并准确记录。3)呼吸道护理。实施呼吸机辅助通气,合理调节各项参数;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给予定期扣背、吸痰等操作;如痰液过于黏稠,实施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促进排痰,避免喉头水肿。4)引流管护理。观察引流液颜色、量、性质等,确保引流管通畅、密闭,定期消毒各个管路及接口,对纵隔心包引流量定期记录。术后3h内胸腔引流管每30min挤压1次,避免引流管内堵塞凝血块;一旦发生异常情况,需及时上报医生给予处理。5)出血护理。拔管后注意观察切口情况,及时给予抗凝治疗,检测凝血功能指标,根据检查结果对抗凝药物剂量进行调整,一旦发生黑便、牙龈出血等异常情况,警惕出血的发生,及时上报医生处理。6)疼痛护理。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针对轻度疼痛可以利用注意力分散等方式,有效缓解疼痛,若疼痛剧烈无法忍受,及时上报医生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7)生活护理。协助患者定期(每2h一次)翻身,使用软枕垫在易受压部位,如两腿、臀部、背部等,使用压疮垫,受压位置进行按摩;合理调控病房内温度及湿度,通风良好,并尽量控制设备、仪器噪音,适当抬高床上,调整至患者舒适体位。补充机体营养,给予肠外、肠内营养,待其病情恢复稳定后,指导合理饮食,以高蛋白、丰富维生素、低脂饮食为原则;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掌握其心理动态,实施个体化心理疏导,稳定其情绪。8)心理干预:掌握心理状态、性格特征等,强化护患沟通,鼓励患者倾诉内心想法,对其负面情绪及时给予有效疏导,维持良好心理状态,乐观接受治疗。鼓励同伴教育,分享治疗经验,利用手势、眼神、表达等为患者传达鼓励、支持。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适当增加家属探视时间、探视次数,告知家属在探视过程中多关注患者情感及心理需求并给予支持,并患者转入普通病房后陪伴其开展康复训练。9)心脏康复训练:术后以患者身体素质、心功能、病情等为准,制定针对性心脏康复训练计划,控制训练时间及强度,循序渐进,并及时根据患者运动耐力情况调整训练计划。术后延续性护理:①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会自我监测心率、血压的方法,学会识别异常心脏瓣膜音。②掌握抗凝药物使用原则,每次用药后由家属检查,以免发生漏服、误服情况,还需掌握药物不良反应。③合理膳食搭配,严格控制每日钠盐摄入量不超过6g,清淡饮食、戒烟戒酒,多饮水。④规律生活作息,不可剧烈运动,避免过度疲劳、情绪过度兴奋,日常适量运动,一旦发生气短、心慌等情况,及时休息。⑤随身携带健康信息卡,以便于发生危急情况时及时抢救。
①ICU期间相关指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ICU期间费用。
②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分别有心律失常、低钾血症、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
③心功能分级:测定患者心功能分级(HYNA)、左室射血分数(LVEF)。
④心理状态: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 ( SDS) 评测,满分均为100分,SAS评分50分为临界值, SDS评分53分为临界值,分值越高焦虑、抑郁越重。
⑤生活质量:采纳健康调查简表(SF-36)开展评估,涉及到心理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等模块,筛选其中具有代表性项目进行评估,各项赋分100分,分值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比关系[3]。
⑥护理满意度:由科室自制问卷实施评估,涉及病区环境、人文关怀、护理技能、服务态度4个方面,共计100分,各项均25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4]。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分别采用χ2检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 C U住院时间、I C U期间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ICU期间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ICU期间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n 机械通气时间(h) ICU住院时间(d) ICU期间费用(万元)对照组 4011.42±3.275.12±1.921.02±0.21观察组 406.81±2.023.68±1.100.81±0.11 t值 - 7.5854.1155.602 P值 - <0.001 <0.001 <0.001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7.50%较对照组27.50%更低(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两组干预前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LVEF高于对照组,HYNA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n HYNA分级(级) LVEF(%)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402.09±0.471.69±0.4545.19±5.2454.23±5.84观察组 402.06±0.351.16±0.3245.21±4.0462.15±5.69 t值 0.3236.0700.0196.143 P值 0.747 <0.0010.984 <0.001
两组患者干预前S A S、S D S评分比较(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焦虑抑郁(SAS、SDS) 评分比较(±s,分)
表4 焦虑抑郁(SAS、SDS) 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SAS评分 SD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4056.77±8.2249.22±7.2261.41±8.3650.24±6.74观察组 4057.14±7.6943.57±6.8760.87±7.8142.17±6.87 t值 - 0.2324.0080.3335.929 P值 - 0.816 <0.0010.730 <0.001
两组干预前SF-36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5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心理功能 生理功能 躯体疼痛 精神健康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4056.01±4.0668.76±5.2656.89±1.2465.52±3.5459.51±5.4369.05±3.4253.69±4.7268.69±3.47观察组 4056.42±4.4179.18±5.5257.01±1.5276.81±3.6559.58±5.3278.35±3.3653.74±4.8679.88±6.52 t值 - 0.4328.6430.38614.0420.08512.2680.0469.582 P值 - 0.666 <0.0010.699 <0.0010.953 <0.0010.962 <0.001
观察组病区环境、人文关怀、护理技能、服务态度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6。
表6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s,分)
表6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s,分)
组别 n 病区环境 人文关怀 护理技能 服务态度对照组 4019.22±3.2620.06±3.2220.06±3.6920.33±3.21观察组 4022.03±2.4122.68±2.0223.05±1.2522.51±2.06 t值 - 4.3834.3524.8533.614 P值 - <0.001 <0.001 <0.001 <0.001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各种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其中心脏瓣膜病在临床较常见,且发病率随着社会大环境趋势的影响而明显上升,现已成为导致老年人心力衰竭及猝死的一大重要因素[5]。心脏瓣膜病早期无特异性表现,病程周期较长,发病较隐匿,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基础疾病,是指单瓣膜或多瓣膜病变,多数是由粘液样变性、风湿性、缺血性坏死、退行性改变等因素造成,如治疗不及时,在疾病发展至中重度阶段时,极易发生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等情况,甚至导致患者猝死。故临床需及早发现病变,及时实施治疗,从而保证患者生命安全[6]。心脏瓣膜置换术是瓣膜病临床治疗常用手段之一,属于一种创伤性较大的手术类型,术后易发生多种并发症,需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常规护理主要围绕病情监测、指导患者用药等方面开展,内容较为片面,缺乏针对性,且过于依赖临床护理经验,无法为患者提供更为精细、全面的护理服务[7]。
针对性护理的实施,是将患者作为护理核心,从认知、心理、生理、社会等多个层面给予患者全方位护理,并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个体特征等提供系统性、个性化护理,以维持患者最佳身心状态,提高预后[8]。本次研究结果实施针对性护理,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ICU期间费用显著降低,同时并发症率7.50%较常规护理患者27.50%更低(P<0.05);经护理干预后,患者心功能指标得到显著改善,且针对性护理患者LVEF更高,HYNA分级相对更低(P<0.05)。可见,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患者心功能,缩短ICU住院时间,有效预防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分析如下,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患者实际病情为准,从体征监测、呼吸道护理、出血护理、引流管护理、疼痛护理等多个方面实施更为全面、系统的护理服务,护理工作更具针对性、目的性,由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服务,增强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责任心,以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率,积极预防并发症,实现提高预后的目的[9-10]。
本次研究另发现:针对性护理干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F-36各维度心理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比较,针对性护理病区环境、人文关怀、护理技能、服务态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P<0.05)。提示,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大幅度改善,消除焦虑抑郁,提高患者满意度。原因如下,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护理需求开展服务,从心理、生理、认知、精神等多种层面实施护理措施,全面改善患者生理及心理状态,促进机体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1]。同时,在护理中加强护患沟通,重视患者心理方面的干预,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2-15]。
综上,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护理中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加快康复具有促进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