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保温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复苏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2022-10-29 07:15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19期
关键词:置换术髋关节保温

王 芳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1)

在临床上,患者出现髋关节强直僵硬,无法通过功能锻炼得到改善。髋臼粉碎性骨折、股骨头粉碎性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且合并髋关节黏连性关节炎时,首选手术治疗。对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方式分为2种,半髋置换术和全髋置换术。半髋置换术主要针对股骨头坏死,髋臼完整的患者。全髋置换术主要针对于股骨头及髋关节都有严重病变的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1-2]。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大多数会因为对麻药的敏感性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导致患者手术后苏醒缓慢,低体温及寒战的现象,因此,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容易引发并发症,严重者,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3]。其中,低体温指的是患者体温不足36℃,临床多见于术中、麻醉期间,原因普遍在于麻醉影响、手术室温度过低、冷冲洗液使用量过多以及消毒液温度较低等。上述因素都可能增加患者散热情况,同时降低患者身体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如果全身麻醉手术时长不少于3小时,普通手术不少于2小时,便有可能会产生术中低温现象,当患者身体核心温度减少0.5℃-1.0℃,患者即可能产生寒颤症状;而寒颤症状将导致患者身体耗氧量是平时的4倍,患者身体可能产生应激反应,心率以及血压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造成麻醉药物代谢消除速度减缓,使得患者苏醒时长明显增加,乃至产生凝血机制紊乱等并发症状。所以,低体温成为手术期间较为常见的一种护理问题。为了保证患者身体健康,改善患者复苏效果,术中温度护理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临床上针对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保温护理,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了患者术后低体温、寒战情况,促进了患者苏醒。因此,在临床上实施保温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预后,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0例,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接受治疗的40例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抽签法平均分为2组,每组20例。观察组男性10例,女性10例,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69岁,平均年龄为(55.50±5.25)岁。对照组男性9例,女性11例,最小年龄47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为(56.70±7.35)岁。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且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患者基础相关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对照组实行传统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术前做好健康宣教,结合传统护理要求及患者实际需要,为患者提供临床护理服务,注意观察患者手术期间的生命体征变化,输液时,先预热,避免与患者的体温存在较大的差异,最大化的降低手术给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患者的恢复。观察组在传统护理干预上实施保温护理干预。(1)术前保温护理: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避免在手术时,手术时间过长,调节好患者病室及过道上的温湿度,使得患者保持温暖,舒适的状态。遵医嘱给予输液治疗时,使用液体加温器,尽量减少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送入手术室的过程中,给患者盖好毯子,避免患者受凉。(2)术中保温护理:术中护理方案具体可采用如下方式:密切关注患者体温。关于患者体温进行时刻检测,是及时应对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基础。伴随医疗设备的快速发展,针对患者体温进行持续性监控是较为容易实现的,护理人员可以结合患者体温浮动情况随时应用干预方案。麻醉方式采用硬腰复合麻醉,体温检测采用腋温检测方式,建议间隔15分钟检测1次体温并详细记录数据;合理应用保温毯,要求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躺在铺设好电热毯与保温毯的手术床上,结合患者当前身体状况,将保温毯调整至合适的温度,覆盖棉被予以保暖;调节好手术室温度,建议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6℃,手术正式开始后,室温调整至24℃上下;保证护理工作的熟练度,护理人员协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同时也便于医生与麻醉师操作,消毒时使用温碘伏消毒,速度要快,减少患者皮肤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对于其他不手术的部位,铺好无菌单;液体保温,手术止血时,使用37℃的温盐水纱布,对于大出血,需要输血时,将血液加温至30℃再输入患者体内,输入其他液体预先运用液体加温设备予以加温,使得液体温度较人体正常温度更高,但是应控制在40℃之内,避免温度过高液体输入人体之后反而引发一系列身体损害;详细记录患者身体情况,巡回护士观察并记录好生命体征的变化,有什么异常情况,马上通知医生。(3)手术后:提前半小时,给护士站打电话,提前调节好病室温度。保证患者处于温暖状态下,患者出手术室回病房1小时期间,安排专人护理,以便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及体温的变化。

3 观察指标:对比2组患者护理后复苏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

4 统计学方法: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以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用t检验,2组数据均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患者复苏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体温、气管拔管、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指标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复苏效果对比(±s,n=20)

表1 2组患者复苏效果对比(±s,n=20)

组别 术后体温(℃)气管拔管(min)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min)完全清醒时间(min)观察组36.8±0.5 62.3±10.2 52.1±6.8 24.6±3.0对照组35.3±0.4 86.4±10.9 78.9±9.7 35.7±2.9 t 10.476 7.220 10.118 11.890 P 0.000 0.000 0.000 0.000

5.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n=20)

讨 论

身体处于正常生理状态下,体温是依赖产热或是散热2个过程保持动态的平衡性,所以,人类体温调节系统能够将人体的核心体温控制在37℃上下。一旦身体的调节系统不能令体温尽快恢复正常,身体内环境将迅速失去平衡,乃至恶化,使得身体器官功能减弱,进而产生心脑血管病症等不良症状。髋关节置换手术期间,患者由于受到围术期环境、麻醉以及大量输液等因素的影响,身体产热受到一定的限制,散热显著增加,使得患者普遍出现不同程度体温降低。低体温是外科手术相对常见的并发症,临床显示,大部分外科手术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并发症,低体温对身体的影响十分明显,可能进一步增加手术风险。具体影响如下:(1)干扰血氧饱和度。低体温可以显著减缓呼吸以及心率,尽可能减少供氧量以及可利用氧气量,最终造成器官的供氧程度不足。(2)干扰患者的循环系统。随着患者交感神经更为兴奋,儿茶酚胺浓度显著升高,心肌做功随之增加。(3)干扰患者的凝血功能。因为患者身体体温降低,导致患者血液粘稠度以及纤维蛋白原显著增高,降低分泌不同类型的凝血因子,使得凝血功能产生障碍,提高了术中出血量。(4)麻醉后复苏效果受到影响。减少麻醉药物肝脏代谢以及肾脏排泄速度,增加麻醉药物的有效时间,降低血供氧量、蛋白质合成效果,使得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延长。近些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日渐纯熟,围术期间低温现象产生概率也不断增加[4]。不仅如此,因为低温所引发的并发症也不断增多,围术期低体温这种并发症无法忽视,临床同样有许多应对该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髋关节置换手术属于骨科的大规模手术,该手术的操作流程十分复杂,需要较长的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大以及术中输入液体量以及冲洗液体量较大,所以可能产生围术期低体温。围术期低体温对于患者手术以及术后恢复效果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临床上,髋关节手术患者,在麻药的作用下,会抑制患者的中枢神经的调节功能,导致血液循环速度减慢,延长了肝脏和肾脏的代谢时间,体温降低,从而增加了患者的苏醒时间[5]。其次,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体温过低后会降低患者血液的携氧量,出现应激反应后,患者体内的儿茶酚胺就会升高,间接的提高了患者的心肌兴奋性,从而诱发心率失常,手术部位供血供氧不及时,伤口的愈合时间就会延长,由此,加重了患者的伤口感染概率[6]。关节置换术是骨科较为常见的手术之一,如果产生假体附近感染,对患者将产生毁灭性打击,同时代表手术完全失败。不仅如此,常规的抗生素普遍无法治愈,而特定的抗菌药物不仅价格昂贵,且可能严重损害患者的肝肾功能[7]。如果最终感染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只能将患者体内的假体去除,同时放置抗生素骨水泥串珠,等待感染控制之后,再准备2期关节翻修术,但以此抗生素骨水泥传输广,防治是否可以有效控制感染的效果并不明确,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对于患者来说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会造成伤害,从而影响到患者治疗后的恢复及预后情况,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而低体温则将进一步提高术后肾部感染的风险概率。另外,护理人员需要考虑手术期低体温对患者身体凝血效果的影响。国外学者研究显示,术中患者产生低体温现象,将造成凝血酶活性减弱,使得凝血因子功能受到严重损害[8]。此外,低体温使得血小板形态结构与功能状态受到严重影响,血小板凝集功能减弱,造成手术出血量增加与输血量增多,导致和输血有关的并发症产生风险。部分学者表示,低体温能够显著减缓血流速度,提高血液的粘稠度,使得患者术后产生深静脉血栓风险。针对原本即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低体温进一步减弱患者凝血功能,进而增加了住院的风险及其费用。因此,对于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保温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的新陈代谢及麻药代谢,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避免发生并发症。再者,患者苏醒后,工作人员要为患者做好饮食护理,为患者补充足够的营养,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以便于提高患者的康复进度。围术期低体温应对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1)监测体温。如今,临床体温较为常用的检测方式包括测量腋温方式、测量口咽温度以及肛温等,检测腋温方式获得体温数据临近中心温度,在不能检测中心温度的情况下,可作为替代措施。这是临床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口咽温度检测普遍应用在全麻患者之中,该测量温度与中心温度相近。针对椎管内麻醉患者来说,可以于加深麻醉的基础上,应用口咽喉测定方式,不仅方便,且有效性较强[9]。肛温测定方式在骨科之中的应用并不频繁,因为容易受到下肢回流寒冷血液的影响,所以在数据方面精确度较低。测温位置的挑选可结合手术室环境与患者状况等决定。(2)环境预热加温。手术室环境应做到令患者感觉舒适的程度,但重点是以患者作为中心。在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并进行麻醉之前,应确保手术室处于相对温暖的环境之中,尤其是冬天,确保环境不会是增加麻醉以及手术并发症的根本原因。据部分学者研究结果显示,预先1-2小时对调整手术室温度,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在麻醉诱导过程中体温重新分布引发的低体温。而结合部分学者研究资料显示,身体温度不低于36℃,将显著降低体温产生概率。而且这个温度不会令患者身体感到不适。因此,建议将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4℃-25℃内最为理想。(3)热量断绝。热量受损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身体温度与手术室温度之间存在差值造成的,因为温差增加,使得人体大规模热量开始向附近环境流失。但是阻断皮肤热量散热最佳的方式是将患者身体皮肤与附近环境的接触阻断[10]。最为常用的方式是为患者身体覆盖毛毯以及棉被,以免患者皮肤直接暴露在手术室低温环境中,一定程度可以降低体温的流失。但是,这不代表患者身体覆盖的保温被越多,效果越发理想。添加隔热物品只能有效添加隔热效果,由于普遍是绝热作用是因为绝热下静止空气导致的。不仅如此,如果患者身体上添加大量绝热物,将会造成患者出现严重的压迫感以及呼吸困难等问题。因此,热量隔断的效果可能并不显著。(4)输入液体预加温。手术期间,为患者输入的液体往往较人体体温更低,如果低温液体进入人体,将导致人体的核心体温迅速降低。因此,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输液期间,可预先应用液体加温设备将液体温度升高至39℃-40℃之间。输入的液体从容器流向人体期间,往往需要流经一条输液管,液体流经输液管过程中,热量和附近空气形成对流,将导致部分温度流失,所以在进入人体过程中,温度已经有所降低。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加热液体,并将其加热至高于人体温度,即不低于37℃。针对有输血需求的患者,因为库存血液基本保存在4℃的环境之中,如果把库存血液直接输入至人体之中,则血液温度过低将导致患者体温显著降低,还可能诱发心脏不良事件,乃至心搏骤停。部分报道证明,护理人员预加温输入液可以有效避免术中低体温的产生率以及热量丢失,同时降低患者手术期寒颤产生概率。但是部分学者研究证明,如果液体预加热温度过高,将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血管受到热损伤,血管内部物质受损。因此,当温度稍微高于人体温度是最佳效果。(5)术中主动加温。如今,临床应用的术中加温设备较多,包括循环水床垫、重启加温装置以及电热毯等。但是研究报告显示,循环水床垫效果并不理想,且有概率造成患者热烧伤。重启加温设备是相对常用且无创的保温设备,主要是利用屏蔽辐射以及对流2种方法工作,其不仅能够向皮肤传输大规模的热量,同时能够避免热量从人体流失,同时对四肢加温效果较躯干加温效果更为理想。临床资料表示,应用该保温设备的观察组,相较于常规处理组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更低,但是因为价格更高,所以该方式的普及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电热毯保温效果十分理想,针对部分可控制的电热毯,护理人员可以及时调整电热毯的温度值,避免温度过高引发烫伤,同时不至于温度过低不会形成保温效果。不仅如此,电热毯价格低廉。但是,因为电热毯传导热量和人体接触面积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电热毯往往铺设在手术床之上,患者需要平躺在上方。因此,部分学者表示电热毯保温效果同样有限,仅采用保温毯,保温效果并不理想。(6)其他。护理人员还可采用其他护理方案,例如患者处于全麻状态下,氨基酸的产热效果是平时的5倍。所以术后可以为患者注射一定量的氨基酸,能够达到避免低体温产生的效果。根据我院相关研究,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体温、气管拔管、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指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保温护理干预后,效果明显,促进了患者麻药的代谢,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体温,减少麻醉滞留的时间,缩短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

综上所述,对于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的来说,实施保温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具有很大的优势,有效的避免了患者出现低体温,降低了并发症,获得了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置换术髋关节保温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置换术后瓣膜功能的临床应用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能“保温”的雪
保温
为什么热水瓶可以保温?
全髋关节置换术90例护理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1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设施农业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