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宁
沿海城市通常处在对敌斗争的最前沿,位置特殊,地位重要,未来一旦发生战争,必将是敌人进攻的首要目标。随着无人机蜂群技术的日趋成熟,利用无人机蜂群进行袭扰的事件近年来频频发生,因此立足可能面临的无人机蜂群袭扰威胁,开展对沿海城市反敌无人机蜂群袭扰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沿海城市战场环境复杂,除了具有一般城市的特点外,还具有很多突出的特点,其特殊性会对战斗行动产生一定的影响。沿海城市反袭扰的主要特征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点:
沿海城市大多为开放城市,吸引很多境外人员在当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很多情报人员也会混迹其中,这些人通常潜伏在沿海城市的重要目标周围,进行长期的监视及情报搜集。在他们的长期潜伏策划下,敌人在进攻目标、行动路线和作战时机的选择等方面均准备十分充足,因此袭扰隐蔽突然,难以及时反应。
沿海城市的经济较为发达,城市化率相对较高,不仅拥有高密度的城市建筑群和错综复杂的城市街道,同时也拥有着更高的城镇人口密度,任务部队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行动时,视野、道路的受阻都将严重影响任务部队机动。
沿海城市除了有众多的涉外机构和企业,大多还拥有文物古迹和标志性建筑,同时沿海城市社会环境复杂,在使用火力时,不仅要考虑火力打击可能会对城市环境、经济发展、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影响,更要考虑使用火力打击附带的政治影响,这就会对使用火力的时机、手段等有着极大的限制。
无人机蜂群作战除了具备集群性、自主性、多样性等特点外,又兼具无人机低成本、高机动性、高隐蔽性、多功能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与袭扰作战干扰、消耗、疲惫、牵制、迷惑敌人的作战理念十分契合。
传统意义上的袭扰分为火力袭扰和兵力袭扰两种方式,其本质可以视作远距离火力打击和近距离渗透行动。无人机蜂群采取集群式作战,可通过网络组网实现体系化、复杂化协同作战,从而灵活进行集中行动和分散行动,做到集中攻击敌人,分散调动、扰乱敌人。同时其作战单元具有高度自治性,每个个体都可以灵活搭载各种载荷,既可以依靠其规模实施渗透突防,抵近目标展开各种行动,如巴以冲突中,以色列使用无人机蜂群潜入巴基斯坦境内,发现并摧毁了数十个隐藏的敌方据点;又可搭载炸药发动自杀式袭击,实施远程火力打击,如俄乌冲突中,乌克兰使用自杀式无人机多次对俄军阵地和重要目标实施打击。
袭扰的要诀就是“打了就跑”,通过持久频繁的骚扰,迫使敌人长期处于高度戒备和紧张的状态,从而达到消耗敌人的目的。无人机蜂群造价低廉,如美军的“小精灵”无人机,该款无人机造价仅70 万美元,远低于F-15 战斗机5000 万美元的价格,且可重复使用多达20 次,即便行动中损耗,损失也相对较小,具备长期高频使用的基础。同时无人蜂群隐蔽灵活,可以更轻易地渗透进入目标区域,而后依靠其高机动性的优势,对重要目标实施袭扰,牵扯消耗敌方防御力量,如俄乌冲突中,乌克兰使用无人机,对俄军油料、弹药等后勤保障节点实施打击,有效减缓了俄军进攻节奏。
袭扰不以夺取敌方阵地为目的,不寻求大量杀伤敌方有生力量,行动方式和时机的选择十分灵活。无人机蜂群通常以小型或微型无人机进行编组,体积小、电磁信号弱、飞行噪声低,难以被探测器发现,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如以色列的无人机蜂群成功在巴勒斯坦植被茂密的农村和建筑物复杂的城市地区隐蔽渗透,顺利完成侦察打击任务。同时无人机蜂群的部署和行动几乎不受地形地物限制,并且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位置对目标实施突然的无规则打击,如在美国国防预先研究计划局(DARPA)的进攻性蜂群赋能战术(OFFSET)项目中,参与测试的无人机蜂群除了可从地面、空中等多种作战平台发射外,还已经适应了复杂的城市环境,协助完成压制敌人火力、保护侧翼安全、隔离和清理建筑物等复杂任务。
当前国际局势日益严峻动荡,面对无人机蜂群袭扰作战带来的新兴威胁,在立足传统反袭扰作战的原则和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加强形势研判,探索反制方法和对策,从而有效应对无人机蜂群袭扰对沿海城市带来的严峻威胁。
未来敌人对沿海城市进行袭扰作战时,投入的成本和面临的风险都很大,不可能单纯的为了袭扰而行动,通常会出于两种目的:一是政治目的,即通过对重要沿海城市袭扰来彰显军事实力,从而争取政治上的主动。二是军事目的,即通过对军事目标实施袭扰,在进行军事威慑的同时,限制军队行动。
因此针对袭扰作战目的明确、计划准备周密的特点,应加强侦查情报预警能力,提前探测识别无人机蜂群信息,做好针对性防护,争取主动。一是拓宽获取情报途径。无人机蜂群技术门槛较高,无论是获取、训练还是实战运用,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应充分利用好作战对手筹划准备的阶段,拓宽获取情报的途径,使用各种手段,获取情报。二是发展有效探测手段。当前反无人机的探测技术通常包括基于声学、射频、视觉、雷达等手段进行检测,但无人机蜂群体积小、隐蔽性高、体系庞大,使用单一探测手段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因此应大力发展数据融合技术,充分利用各种探测技术的优势,将多个数据源提供的信息进行整合,取长补短,得到更精确、有效的融合数据。
在沿海城市防卫作战过程中,担负反袭扰作战任务的部队通常会面临反应时间短、兵力机动难、火力使用受限等不利影响,而这些不利影响又对敌人使用无人机蜂群实施袭扰有着极大的助力,使其既可以充分发挥无人机蜂群的作战优势,又能弥补无人机蜂群防护能力弱、载荷有限、杀伤不足等短板。
因此针对复杂的战场环境和敌无人机蜂群袭扰的特点,应充分发挥防卫作战的本土作战优势,优化作战部署。一是提高主动性。应根据获取的情报,围绕上级的意图,充分发挥主动性,突出重点地区和目标,灵活使用“阻敌、封控、干扰、诱敌、抗击”等战术手段,严密制定作战方案,科学部署兵力。二是加强防护能力。针对无人机蜂群杀伤力有限的特点,通过加强防御部署,提高目标防护能力,同时提高部队消除遇袭后果的能力,确保遇袭目标受损后能及时控制局面,最大限度降低影响。
无人机蜂群的作战能力极大程度依赖协同作战算法、群体网络通信、远程指挥控制、任务规划算法等技术,反制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斩首破网,即通过技术手段,切断无人机蜂群个体与个体之间,蜂群与控制平台之间的通信,二是拦截摧毁,即通过物理手段,直接摧毁无人机蜂群。这就对防卫力量的“软件”和“硬件”基础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沿海城市通常科技发达且资源丰厚,同时经过各种地方力量的长期建设,具备一定的防卫能力。
因此,针对当前沿海城市具备的现实条件和打击无人机的方式,应充分发挥“地利人和”的优势,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打赢新时代的人民战争。一是加强无人机蜂群技术的军民融合。无人机蜂群技术研究并不是完全依靠军队,往往涉及许多民用高新技术,应综合多领域、交叉多行业、集成多技术、充分将先进技术与军事应用相结合,提高使用电磁脉冲、射频干扰、黑客攻击、信号欺骗等技术手段反制无人机蜂群的能力。二是提升军民联防能力。无人机蜂群袭扰通常规模较大且充分发挥其高机动性和高隐蔽性的优势,仅靠军队难以及时追踪、定位及有效处置,同时处置过程中不仅会干扰附近的通信,也可能因为火力打击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应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力量,在协助军队粉碎敌人使用无人机蜂群袭扰作战企图的同时,将社会影响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