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本刊记者 孙洁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等粮食主产区要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产品质量提上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推动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特色农牧业现代化道路,成为巴彦淖尔市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巴彦淖尔农高区”),以河套灌区生态农牧业为主题,以硬质小麦和肉羊为主导产业,在黄河流域西北地区推动硬质小麦和肉羊创新发展、打造特色生态农牧产业集群、引领生态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探索示范,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在巴彦淖尔农高区建设发展规划中,有一组数据让人眼前一亮。“到2024年,农高区总产值达到184.2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9家,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农牧业科技贡献率提高5个百分点,土地产出率达到每亩8.79万元,劳动生产率达到每人36.84万元。”立足巴彦淖尔市,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和规划,该怎样去布局和发力?这不仅是一个目标,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按照国务院批复要求,我们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推动农高区建设。”巴彦淖尔市科学技术局局长杨焕枝告诉记者,2022年4月19日,国务院同意建设巴彦淖尔农高区的批复,巴彦淖尔农高区成为全国九个国家农高区之一,而它的前身,正是巴彦淖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2015年,巴彦淖尔农业科技园区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19年通过验收。园区由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三部分组成,总规划面积1000万亩。其中,核心区规划面积9.92万亩,分布在临河区和五原县,临河核心区规划面积6.92万亩,重点打造“研发协同创新、肉羊电子交易、智能设施展示、都市休闲创意”等四大功能;五原核心区规划面积3万亩,重点建设“技术集成创新、向日葵研发交易、电商服务、设施体验、三产融合、产城融合、文旅农融合”等功能,示范区规划面积为60万亩,覆盖7个旗县区,承接核心区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发挥对辐射区带动链接作用;辐射区辐射带动自治区西部乃至西北地区关联产业发展区域,发挥对核心区、示范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和辐射功能。
从2017年开始,巴彦淖尔市举全市之力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019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向科技部推荐巴彦淖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国家农高区。12月9日,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创建纳入部区工作会商议程,作为“科技兴蒙”行动重要内容,写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成立了由副省级领导任组长的农高区建设领导小组。2020年7月21日,顺利通过科技部第二批国家农高区现场考察答辩。11月8日,入选科技部第二批国家农高区拟建设名单。11月3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巴彦淖尔创建农高区报告上报至国务院。2021年3月26日,科技部组织有关专家对巴彦淖尔农高区进行现场考察验收。7月22日科技部部务会审议通过巴彦淖尔农高区建设发展规划和方案。2022年4月1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
立足独特资源禀赋和优势特色产业,巴彦淖尔农高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眼传统农牧业转型升级,聚焦“农、科、高”三要素,将建设主题定为“河套灌区生态农牧业”。
农高区打造的“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总部基地
肉羊交易市场
农高区总面积139.74平方公里,按照“核心区+示范区”双区布局,其中核心区8.81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建设“一体三园”(创新创业综合体、食品科技园、生物科技园、农畜产品智慧交易园)。示范区规划建设五大功能区(数字农业区、生态牧业区、乡村振兴样板区、农高区总部商务区、产城融合发展引领区)。建成“三区三高地”,即把巴彦淖尔农高区打造成为全国生态农牧业科技创新发展引领区、“一带一路”农牧业科技合作先行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样板区,在黄河流域西北地区推动硬质小麦和肉羊创新发展、打造特色生态农牧产业集群、引领生态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探索示范,努力创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
“我们制定了农高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了‘五个十’的工作举措,目前,正在修改完善支持农高区建设的优惠政策。”杨焕枝说,这些工作举措,架起了农高区工作的四梁八柱。
搭建十大科技创新平台。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建中国农业大学河套灌区研究院,为农高区提供战略咨询和智力支持;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设硬质小麦、肉羊、玉米、农业高效用水技术创新中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建设向日葵技术创新中心(力争3年内将小麦、肉羊、向日葵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成为自治区级技术创新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合作建设河套灌区土壤地力提升技术创新中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建设北方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巴彦淖尔牧草研究中心;与江南大学联合建设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建果蔬产业技术试验站。充分发挥河套学院、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作用,深化与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组建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推进实体化运行。鼓励和支持市内涉农涉牧企业在农高区设立研发机构,形成研发在农高区,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发展在企业的创新模式。
开展十项关键技术攻关。聚焦关键技术难题,采用“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形式,组织实施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在种业振兴方面,围绕硬质小麦、肉羊、向日葵、玉米、高蛋白牧草、特色果蔬等产业,开展品种选育技术攻关;在生态环保方面,围绕农业深度节水控水、盐碱地改良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在产业链延伸方面,围绕功能性食品开发、副产物综合利用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建设十大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建立“实验室—中试基地—产业化示范推广基地园区”梯次发展机制。聚焦农牧业“六新”(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主体、新模式、新目标),建设万亩硬质小麦(巴麦13号)示范基地、十万只肉羊高效养殖示范基地、千亩农作物看禾选种试验示范基地、万亩设施农业现代科技示范基地、万亩引黄滴灌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万亩盐碱地改良和耐盐作物试验示范基地、万亩果蔬高效种植基地、千亩优质果品基地。合作建设美国金伯利农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基地、中以农业高效用水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在各旗县区建设100个以上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大力推广“科技小院”示范服务模式,积极创建自治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推动十大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农高区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快小麦精深加工、肉羊精深加工、向日葵产业集群、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项目建设;推动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和现代种业产业园升建为国家级种质资源库;高标准建设一批智慧生态农牧场;完善农高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与京东集团合作建设仓储物流基地、数字产业园、京东农场等;支持农高区内现有企业实施技改升级扩建。
实施十项重点工程。实施人才引育工程,坚持刚性引才和柔性引智相结合,全力打造农高区五支人才队伍(领军型人才队伍、高技能实用人才队伍、创新型企业家队伍、服务型科技特派员队伍、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发展“飞地经济”(对旗县区招商引资落户农高区的项目,在考核上“各记其功”,在产值税收上“各得其利”)。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打造硬质小麦产业集群和肉羊产业集群,发展向日葵、果蔬、药材等特色产业集群。实施品牌建设工程,做大做强“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引导更多企业产品进入品牌阵营,新增授权产品20个以上。实施创业孵化工程,提升总部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水平,争取3年内入驻企业达到500家以上,升建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施交流合作工程,组织举办巴彦淖尔农高区成果博览会,积极争取承办全国肉羊产业发展大会、世界向日葵产业大会等展会。实施产业融合工程,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实施面源污染治理工程,推动全域绿色生产取得新成效。实施贸易提升工程,加大农畜产品出口力度,加快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实施信息化建设工程,建成农高区农业大数据中心,提升科技服务水平。
“我们组建了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管(筹)委会,成立了6个专项工作组,建立了‘一专班、一清单、一张图、一专报、一包联’的工作机制,细化了各项重点任务,明确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杨焕枝告诉本刊记者。
“巴彦淖尔农高区现有企业58家,集聚了兆丰面业、草原宏宝、美洋洋、鼎业、关尔等一批以小麦、肉羊、向日葵为主导的全产业链龙头企业。”谈及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的探索,杨焕枝说,在产业发展发面,一是全力推进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在国家农高区建成了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目前正在全力升建国家级种质资源库。羊畜产品交易中心启动了线下运营,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饲料、富健源羊脂加工项目建成投产,富川肉羊精深加工、向日葵产业集群项目年内建成投产,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园区项目开工建设。二是全面启动农高区十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同时,规划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优势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在提升创新能力方面,我们加快创新主体培育,组织实施了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杨焕枝说,目前,农高区共培育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7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正在组织申报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还有10多家。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方面,共建成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企业研发中心18家。通过人才引进,建成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科研工作站30家。在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共建成国家级双创载体3家、自治区级10家。
“未来,将不断完善基础建设,持续打造产业集群,强化创新资源聚集,争取在国家级高层次创新平台有所突破,攻克一批关键技术难题,转化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培养一批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提升主导产业创新水平,支撑农高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杨焕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