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石林,贺万亮
(1.浙江双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2.浙江缘森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000)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不断升级,我国建筑行业产生了数量巨大的建筑渣土。然而,建筑渣土处置引发很多问题,给人们留下极差的印象。许多人对渣土深恶痛绝,认为它是彻头彻尾的垃圾。不恰当的渣土处理方式引发了种种污染事故,给城市的交通运输、市容市貌和环境治理都造成很大的压力。如何高效地资源化利用建筑渣土、改善市民对渣土的普遍印象已经成为当下城市管理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建筑垃圾是指拆迁、建设、装修等建筑业生产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在我国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城市高楼拔地而起,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建设工地也迅速增加。建筑行业欣欣向荣,导致城市建筑垃圾产生量增加。而建筑渣土是建筑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土、渣土或者施工中形成的泥浆固结物等组成,在建筑垃圾中占有很高的比例。目前,在国内各城市,数量巨大的建筑垃圾正在产生且没有被正确地处置,大量渣土包围城市,造成诸多危害,导致市民闻“渣”色变,究其原因,绝大部分建筑渣土并未进行高效的资源化管理,而是直接露天堆放或者填埋。这种方式利用率低,而且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同时,建筑渣土含有很多有害物质,难以降解,会侵蚀土壤,破坏当地生态平衡,给环境治理造成很大压力。尽管我国在2005年4月颁布《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其中第四条明确规定“建筑垃圾处置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承担处置责任的原则”,但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在处置建筑渣土时并未真正遵守这四条原则。此外,运输渣土的渣土车也让市民闻风丧胆,屡屡发生撞人事件,并且常常将渣土随意倾倒,污染城市环境。这些原因直接影响市民日常生活,恶化城市环境。因此,对渣土行业的整改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通过出台相应法律法规来推动建筑渣土的资源化利用,这在国外早有先例。早在20世纪70年代,许多国家便开始研究如何将城市建筑渣土进行高效的资源化利用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由此制定许多规章。早在1977年,日本就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在多处建立了以处理混凝土废弃物为主的再生加工厂,后又在1991年颁布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要求建筑垃圾必须用专业的设备进行再生资源化处理。在韩国,《建设废弃物再生促进法》在2003年12月被颁布,规定了建筑垃圾处理企业的相关标准和违反该法的惩罚制度。在美国,类似的法律法规也在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方面带来极高的收益,政府对直接填埋企业收取高额的处置费用,使得美国建筑渣土的资源转化率超过90%。这些成功的先例都值得借鉴,能够帮助我国早日完善渣土资源化管理法律法规,让政府做好监督执法工作。
虽然我国缺乏统一的渣土资源化管理制度,但各地方政府为了推动建筑渣土的资源化利用,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南京市从1995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南京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规定》,其目的在于加强对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的管理,维护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后来又通过《南京市渣土运输管理办法》,规范了渣土运输秩序。同样,2010年10月25日,上海市政府通过了《上海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规定》,该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除了制定更严格的规章制度,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鼓励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配套政策,为渣土资源化产业创造生存土壤。
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对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较早,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应用技术。目前,国外对建筑渣土的应用主要是分类回收后制作建筑原材料。首先对混在建筑渣土中的废弃物进行分拣、剔除或者粉碎,然后进行资源分类和二次利用。比如,废钢筋、废铁丝和各种废钢配件等金属经过分拣、集中和重新回炉后,可以制成钢材;废木材可以当作人造木材的原料;砖、石和混凝土等废料经过破碎加工后,制作成砖块、铺道砖等制品,或者用于砌筑砂浆、浇筑混凝土垫层。这些技术手段能够提高建筑渣土的利用率,其中,日本东京在1988年对建筑渣土的重新利用率已经达到56%,新加坡在2006年50%以上的建筑渣土实现循环利用。
目前,在国内,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案例也有很多。邯郸市利用建筑渣土制作砖块,当地的建筑垃圾制砖厂一年可处理40万t不可直接利用的建筑垃圾,年生产1.5亿块标准砖;天津市利用建筑垃圾堆山造景,建成占地40万m的人造垃圾山,共消纳建筑垃圾500万m,既处理了大量的建筑渣土,又弥补了自然景观的不足,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光;郑州、北京等城市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综合利用建筑垃圾,把建筑垃圾细化分类,然后作为材料使用。这些巧妙地利用渣土的案例说明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途径并非单一的,而是多元的。
依靠技术进步解决环境问题会事半功倍,在渣土问题上,合理应用科学技术能够变废为宝,使建筑渣土重获新生。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研究并非一个新兴课题,目前已经有很多可供选择的渣土利用技术,而且有的已经成熟。然而,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政府和企业需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选择渣土利用方式,用较少的社会成本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同时,要把目光投向未来,加强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研究,鼓励并扶持科研机构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研发出高效的建筑渣土应用技术来完全替代目前堆放、填埋等低效处理手段。
2018年,宁波市中心城区建筑渣土核准处置量达6 300万t,其中通过码头中转运输至海上约30%,海涂回填利用约9%,制砖利用约9%,绿化用土约16%,基础回填约23%,低洼地改造约7%,其他零星地块回填约6%,涉及陆上消纳点有300余处,主要的较固定处置场所约有26处。然而,目前,宁波市消纳建筑垃圾的利废企业共有48家,每年可处理建筑垃圾700万t左右,其中资源化利用率不足10%,并且市场份额较低,未能形成产业链。近年来,宁波市政府已经逐步认识到资源化利用建筑渣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于2018年开展了渣土攻坚行动。
宁波加大了对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的扶持,自2019年以来相继下发了《宁波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扶持暂行办法》、《宁波市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技术导则(暂行)》(2019甬DX-03)和《宁波市建筑泥浆固化处置暂行标准》(2019甬DX-02)等一系列文件,引导和鼓励对建筑渣土的综合处理,提高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比例。其中更是明确了建筑渣土的收集、运输和处置的原则,实行流向和流量管控,严禁渣土偷倒、乱倒,坚决杜绝渣土车“抛洒滴漏”现象。
宁波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东南沿海,优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多种可行的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方式。宁波市综合执法部门已与浙江开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使用高压气溶胶联合处置建筑弃土的技术手段来处理建筑渣土,通过渣土置换成塘渣,可节约近一半成本,目前,该技术已在象山经济开发区地基处理中得到应用;西洪大桥项目约4.5 km的路段使用固化改良后建筑渣土作为路基填料来代替宕渣,从源头减少38%的建筑渣土产生量;宁波市将建筑渣土消纳上升到与舟山市山海协作的战略高度,与舟山市政府签订协议,相继开通舟山金塘北、六横小郭巨等围填海渣土处置场,通过建筑渣土填海造地实现渣土再利用,促进两市经济、社会效益共赢。同时,宁波市正在加快推进资源化技术应用实践,督促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的科研支持政策,并积极推动相关科研成果运用到实践中。
宁波市对建筑渣土的资源化利用已经初具规模,相关政策也已基本落实,但还存在某些问题:建筑渣土消纳企业的场地管理不够规范,受制于用地政策,企业不敢大规模开展生产经营;建筑渣土的再生产品没有得到有效推广,企业生产能力没有得到最大发挥;目前采用的高新技术还未完全落实到实践中。未来,宁波市政府和企业还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建立并完善渣土车智能管理系统,加强对渣土车的监督管理;加强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的宣传教育,改变市民对建筑渣土的传统印象,让市民对渣土不再有误解;积极开展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工程示范,将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推向更多领域;加强国内城市间乃至国际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内外城市处理建筑渣土的先进经验,有选择地引进合适的渣土处理设备,促进建筑渣土资源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渣土的管理处置是城市发展必然会遇到的重要课题,事关市容市貌、城市建设和民生福祉。建筑渣土的彻底资源化利用需要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和担当,也需要政策法规和科学技术的推动和支持,二者缺一不可。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攻克建筑渣土问题,彻底改变市民对待渣土的态度,闻“渣”勿色变。在宁波市,2018年开展渣土攻坚行动以来,建筑渣土治理已经初见成效,但依然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论是在宁波市还是在中国,建筑渣土的资源化利用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