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如何提高玉米产量十分关键。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显著提高玉米质量与产量。本文首先介绍了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概念,分析了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应用优势,最后重点探究了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指在各穴位上种植2粒种子,且2粒种子一定要为同一个穗轴里相连的玉米种子。此项技术不但提高了玉米种子种植密度,而且优化了玉米生长环境,充分提升玉米产量,更好地满足了人们对玉米的实际需求。
在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运用过程中,需科学选种,要确保种子高量、高质、含水量低、耐旱、抗病虫害能力强及耐寒。播种时,要充分保证种子深度适宜,调整种子播种深度。播种后合理施肥,确保玉米生长。
2.2.1 提升玉米产量
在种植玉米过程中采取双株高产种植技术,能够有效增加种植密度、播种量及出苗率,通常不会产生缺苗问题。并且,此项技术也会增加种植空间,为玉米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与单穴单株种植技术相比,玉米幼苗整体存活率提升,达到稳产、高产的效果。
2.2.2 减少种植压力,提升种植效率
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种植工作量小,劳动环节少,减少农民种植压力,提高了玉米产量与种植效率。
2.2.3 操作便捷、适用性强
玉米双株种植技术操作便捷,极易掌握。在玉米苗期选择良好的玉米植株,实现壮苗,有效提高玉米植株透光性、通风性,为玉米生产创造优良的环境。
2.2.4 提高病虫害防治成效
使用玉米双株种植技术时,农户需选择抗病虫害水平高的玉米品种,降低化学药剂使用量,避免对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种子品质会对玉米产量与质量、成活率、出苗率产生极大影响,而且双株种植技术对种子品质要求较为严格,一定要科学选种。选种时,重点考虑种子含水量、纯度及耐受性。另外,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与土壤条件选种,保证种子综合品质。
播种及移栽是玉米双株种植技术运用重点,首先,选种后进行包衣处理,当发芽率>95%时播种,低于这一标准则需要更换种子。在播种前晾晒种子1~2 d,去除染病种子与扁瘪种子。有效控制玉米种子行距、株距,确保种子顺利发芽,同时还不会浪费种植空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再次,在掩埋时不可将全部种子裸露在外,需确保与土壤完全接触,确保玉米出苗率。一般在出苗大约20 d后移栽,有效控制行距、株距,行距需保持在55~75 cm,株距需保持在40~45 cm,为玉米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最后,在移栽过程中应施加充足的基肥,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加少许磷肥、钾肥,全面提高土壤肥力,为玉米健康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3.3.1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时应高度重视补栽工作,观察苗株具体生长情况,若苗株较少应及时补栽,在第一次浇水与施肥前结束补栽;苗期还应强化水肥管理,定量与定期追肥、浇水,提升水肥利用率;另外,落实病虫害防治工作,充分确保玉米苗株健康,更好地提升其品质、产量。
3.3.2 穗期管理
在玉米穗期,种植户要及时去除弱株或病株,避免传染其他健康植株。在玉米穗期还应开展两次耕作,提升土壤透气性。当植株进入拔节期后,还需控制植株生长高度,当植株叶片展开6~8片时,采用控旺药剂,使用50%矮壮素30g,兑水30~50 kg混匀喷施。需对准顶部叶片均匀喷施。每公顷地施加磷酸肥料300 kg与尿素300 kg进行除草,避免杂草与玉米植株争夺营养。
3.3.3 花粒期管理
开花期需做好除草和防治病虫害工作。蚜虫是玉米常见虫害,农户要及时喷施农药开展预防,积极除草。
3.3.4 水肥管理
农户要科学开展水肥管理工作,按照具体生长环境、种子发育情况开展施肥工作,并且观察其生长情况,调整施肥量。
对于早熟的玉米品种,通常在授粉结束后45 d收获;而对于中、晚熟玉米品种,收获时间应确保在授粉结束后的55 d。为了提升玉米产量,应采用科学的收获方法。对于种植范围较大的玉米,收获过程中应根据天气变化确定收获时间,保证经济收益。
病虫害对玉米产量、质量带来重要影响,需强化防治。在苗期,为了防止玉米植株品质下降,若发现长势不佳的株苗,需第一时间将其拔出。双株高产种植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玉米病虫害概率,确保玉米茁壮生长。应对玉米株苗进行科学管理,采取生物手段、物理手段、化学手段对病虫害进行预防,保证玉米种植效益。在玉米生长期非常容易出现杂草,会严重影响玉米对养料的吸收,需借助除草剂除草或人工除草,保证玉米植株正常生长。种植人员需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物理杀虫,防治病虫害。提升土壤通透性,保证玉米根部发育。要选择符合玉米生长情况的肥料,保证玉米养分充足。
综上所述,本文从科学选种、播种移栽、田间管理、收获工作、强化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分析了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要点。通过此项技术,可以充分提升玉米产量,促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了提升此项技术的综合利用率,推动中国农业发展,需要深入了解双株高产种植技术,把握技术具体应用要点,推动中国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