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雷, 张建岗, 石义清, 谢胜利, 杜玉晓
(广东工业大学a.自动化学院;b.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c.党委组织部,广州 510006)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视察北京大学时指出,管理体系是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作为高校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实验室在育人过程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是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基地和摇篮[2]。当前学界对实验室育人的关注,集中在实验室的管理运行领域,认为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在育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对于开放实验室在育人效能中的内在机理,分析的尚显不足。而开放实验室在育人工作中的效能发挥,是基于高校实验室知识型组织的内在属性,并从这一视角出发,针对高校实验室在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组织是一种具有明确目的、精细结构、适量人员的实体[3],它通过精心安排人员、结构、心理、目标等要素,形成一个系统整体[4]。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传统的科层制组织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现代组织管理者开始探寻新的组织管理方式,试图使他们的组织能够对服务对象、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作出更好的反应[5]。知识型组织就是在上述背景中涌现出来的一种新型组织结构,主要应用于知识生产和流动较为快速的新兴科研机构中。
知识型组织的边界不十分明确,结构大多富有弹性,主要采用团队形式开展工作,注重团队成员之间交叉融合。这种组织改变了传统的知识从发出者到接受者的单向流动,实现了组织内部知识较为顺畅的互动,提高了知识的共享性和利用率。知识型组织注重授权和协调,注重组织要素之间的合作和对话,更多以共同的愿景和完善的规章制度来实现领导(见图1)。
图1 知识型组织的内涵
高校实验室处理的主要是知识生产相关事务,其工作实质是知识流的管理,具有知识型组织的内在属性。高校实验室管理内容主要包括管理战略、管理规划、管理过程、效能评估等4个环节,管理制度与管理文化则从外部对实验室的运作产生影响[6],其基本运行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知识型组织视角下的高校实验室运行框架
高校实验室中通畅的知识流和团队氛围有利于对青年师生进行浸入式教育,使得其在人才培养中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尽管如此,从知识型组织视角看来,高校实验室在育人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当前我国高校实验室在机构设置和管理模式上仍然偏向于传统的科层制组织管理属性,部分实验室管理者以行政管理的逻辑处理学术事务,淡化了实验室应有的学术氛围,某种程度上印证了高校行政权力泛化现象[7]。高校大多将实验室定性为教辅机构,在人员配备、技能培训、职称晋升等方面,未能赋予实验室育人功能,造成实验室在育人体系中的角色缺失。
高校实验室在管理中存在经验决策与程序化决策共存的现象,管理文化呈现出割裂化和碎片化。实验室管理方式、方法因时因地而异,呈现出技术的不确定性、目标的笼统性、管理过程的流动性等现象,因而具有典型的“有组织的无政府”特征[8]。高校实验室文化权变性有余,共享性不足,难以发挥知识流对青年师生的育人潜力。
部分实验室制度意识淡薄,存在不按章办事、不按制度落实的情况。主管部门与服务对象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未能发挥出规章制度应有的规范引导作用。高校实验室考评机制不健全,标准僵硬,实验室人员归属感、认同感不足[9],激励考核机制未能体现出育人指标,激励导向效果不明显。
组织效能是指组织主体以较小资源投入实现最佳组织目标,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10-11]。“效率”和“效果”是组织效能的两个重要概念,前者强调的是“正确地做事”,后者强调的是“做正确的事”,高效率和高效果相辅相成是一个高效能组织的成功表现。
从组织效能的产生过程来看,知识的生产效能和环境的保障效能对其有实质性的影响(见图3)。知识的生产效能涉及知识的获取、吸收、转移、扩散等,环境的保障效能涉及组织战略、知识溢出、组织制度、组织文化等,提高实验室育人效能,应该主要提升实验室成员的知识处理能力,改善实验室的组织环境,具体包括以下4个方面内容。
图3 组织效能提升路线图
高校需要重视实验室对于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明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顶层设计,系统性解决高校实验室目标是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实验室要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关键问题领域,着力解决育人职能错位、缺位问题,深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降低协调成本,加大职能转变力度。
建立常态化学习、培训制度,有计划地组织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育人技能和育人知识培训,让创新成为实验室人员的内在要求。建立科学的人事制度体系,将公平公开的聘任机制与规范合理退出机制有机结合,实现员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12]。建立高度集约化的信息系统,全面加强硬件环境建设、应用系统建设、管理规范建设和支持机制建设,协同推进实验室办公自动化水平[13]。
高校可以在法律授权的情况下成为行政主体,以自己的名义做出行政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14]。因此,一方面,高校实验室要进一步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完善现有的制度体系,将育人职能融入现有体系中。另一方面,遵从育人工作规律,以实际工作为准绳,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制度,优化考核指标,提高实验室人员育人考核的可操作性。最后,实验室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育才,推广“责任清单上墙”制度,自觉接受师生对育人工作的监督。
高校实验室是一种双重结构系统,既具有典型的“科层制”特点,又具有现代教育组织理论所称的“松散结合系统”特征[15]。为了克服实验室中行政和学术双重权力结构对育人功能的消极影响,高校实验室应该倡导合作管理的组织文化,采用价值引领,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作用,以相互间的关爱和信任培养青年师生的科学素养和健全人格。
实验室是高校中典型的知识型组织,其密集而流畅的知识流和更为依靠团队运作的管理模式,使其在浸入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当前实验室在育人效能方面存在的问题,源于其知识型组织的内在特征与育人机制尚未实现有机衔接。实践证明,育人职责明确、育人技能娴熟、育人制度完备、团队意识浓郁的实验室,在育人效能中的成效斐然。因此,深入挖掘实验室育人功能,应该紧紧围绕其知识型组织的内在特征展开,以畅通、健康的知识流完善“三全育人”机制,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效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