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晓冯
8 月1 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切实做好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工业领域碳达峰大幕拉启。
最值得再生资源产业关注的是,《方案》明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内容涵盖全部再生领域,并重点提出延伸再生资源精加工产业链,促进多种有色金属循环利用,推动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并强调构建碳排放核算等计量体系。再生资源价值和经济地位再次提升,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再生资源产业发展高成长性、资源战略性、降碳协同性、需求驱动性趋势明显,产业发展迎来“黄金佳期”。
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对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对全面推进绿色制造、实现绿色增长、引导绿色消费也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应该如何理解《方案》对于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作用?《方案》发布后,再生资源产业面临哪些发展机遇,又应如何顺势而为转型升级?本文笔者就相关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十二五”以来,我国再生资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一大批再生资源企业发展壮大,一些地区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产业集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初显,技术和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发展模式不断创新,成为国家资源供给的重要来源,在缓解资源约束、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报道,截至2021 年底,我国废钢铁、废塑料、废纸、废橡胶等在内的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4 亿吨,同比增长2.4%。除废钢铁、废轮胎外,其余主要类型的再生资源回收量均保持增长,其中废塑料、废纸、报废机动车、废电池、废纺织品的增长量超过10%。
《方案》要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着力构造绿色制造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一是战略层面上,再生资源产业要贯彻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将绿色、低碳发展贯穿于回收、加工、利用等全生命周期;要坚持“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理念,立足产业、园区、企业发展现状和上下游联动基础,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更不能搞运动式“降碳”“急刹车”,要科学有序推进。
二是要坚持效率优先,源头把控。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加强产业间耦合链接,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从源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要进一步提高再生资源的回收率、利用率,做好再生资源原料的精细化分选,做好企业、园区的清洁化生产、绿色化运营,注重与上下游企业的对接与联动,推进与产业、与上下游的协同降碳增效,从源头控制减少“三废”的产生;
三是操作层面上,要坚持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加强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强化创新对循环经济的引领作用。加强产学研用,联合开展回收、加工、利用环节“卡脖子”、关键性技术的联合研发,加快对节能、降耗、减排绿色低碳技术、装备的推广与应用,加大绿色低碳技术成果转化力度;同时,积极探索互联网+回收创新模式,推动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和智慧化园区建设,提高产业整体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要深入贯彻落实产业发展与转移指导目录,推进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等传统产业发展集聚区产业有序转移和承接,向资源环境可承载地区有序转移以及产能置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原生、加工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产业载体,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和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原料结构、产品结构,提高再生原料供给、质量水平和占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生态产业链条。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战略布局或新建项目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上下游联动可能性,而不要盲目的,千篇一律的为了“绿色”发展而发展,一味的追求投资额、建设规模、填补空白、扩大市场进行区域或全国布局、上新项目,要全盘考虑,统筹布局,合理布局,构建具有区域特色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化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有机结合,形成互补互通、互联互融、互为依托的再生资源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此前,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强调指出,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已成为我国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要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广绿色设计,探索产品设计、生产工艺、产品分销以及回收处置利用全产业链绿色化。
一是要强化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加快形成有利于减污降碳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引导产业向“专精特新”转型;
第二天一早,甲洛洛煮了一碗面条来到公安局,他只小声的对着老邓那个病恹恹的老婆请求能不能看看登子,可那个女人打死都不敢去叫醒老邓。
二是推广绿色设计,探索产品设计、生产工艺、产品销售以及回收处置利用全产业链绿色化,加快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综合利用全流程绿色发展,提高再生资源原料比例;
三是充分发挥资源集中优势,以拓展延伸产业链为核心,深入强化产业与区域经济、产业的共生耦合关系,构建起资源再生利用、多产业共生的混合型耦合模式,不断壮大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四是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行动,进一步探索多层面、多环节的深度降碳协同增效路径,构建协同降碳增效生态产业链,防止二次污染环境,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五是发扬企业家精神,压实主体责任,积极引导企业将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应用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推动企业主动担当,实施绿色创新、实现绿色转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虽然,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已成为我国再生资源产业新发展阶段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然选择。但要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协同降碳唯有落地才能增效,需要多实践、多探索,科学评价成效,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和绿色化水平提升,才能创新增效。
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保障。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有利于规范引领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积极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作。要加快构建由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企业等要素组成的绿色制造体系,全面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引领和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壮大;
二是全力整合资源,做大做强产业。要以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发展为主要抓手,着力推动优化布局,集群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奋力推动产业“集”优成势、“聚”力发展;
三是加快绿色标准供给。以产业标准为核心,以应用和创新为牵引,以政产学研用协同为手段,以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借鉴国际经验,尽快建立产业绿色技术、绿色设计、绿色产品的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推动中国再生资源产业绿色标准国际化,增强绿色标准的引领带动作用,构建良好的标准化生态,进而形成推进产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实施路径;
四是加强创新研究。要注重对“双碳”政策的研究分析,并用于企业生产运营全生命周期;深入研究再生资源产业绿色发展、低碳转型的规律和市场化前景,探索创造适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商业模式;加强产业绿色发展经验总结,加快理念创新和绿色技术装备推广和应用,推动产业和传统集聚区、集散地向“绿色低碳”产业转型,切实促进再生资源产业向高质量、高效率、低碳化发展。
《方案》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强调要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充分发挥节约资源和降碳的协同作用,推动低碳原料替代,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为再生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明标定向,提供发展支撑。
一是积极探索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碳核算方法、标准和评估步骤,企业试点示范,在完善产品碳核算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产品碳标签制度体系和推广模式,协同产业链上下游降碳减排,进一步提升再生资源产业绿色、低碳形象;
二是规范化管理运营、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积极主动延伸产业链条,加强研究再生资源绿色低碳化技术路线和实施路径,深入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三是完善废旧物资回收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回收体系建设和两网融合,提升资源产出率、回收利用率和循环利用能力,扩大再生资源原料使用比例,提高再生资源产品品质,促进再生资源循环利用。
再生资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创新引领和支撑。随着“双碳”战略目标的持续深入,协同推进再生资源产业降碳增效也对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要依靠技术创新破解产业绿色发展难题。
一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全面绿色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研究“双碳”政策,加大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的合作力度,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融通创新,推进绿色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壮大绿色低碳技术企业群体,以创新促发展,加快应用新兴技术,推动绿色新技术落地生根;
二是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推广与应用。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方向需向多要素、多介质、多目标协同转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采用“揭榜挂帅”等方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引带动和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是推动数字化融合。加强新兴技术的应用于融合,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提升生产效率;依靠现代化信息技术、大数据、物联网搭建的废旧物资信息服务平台,助力再生资源分类更加精准,信息更加透明,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
绿色低碳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举措,做好“绿色低碳”这篇大文章,必会给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成长空间、新的创新引擎和新的发展机遇,责任重大。再生资源产业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减碳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加快前瞻布局,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牛鼻子”,积极主动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开拓再生资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