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龙建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以下简称《论修养》)是1937年7月刘少奇在延安马列学院和中央党校的讲课稿,随后整理成册、付印成书。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通过学习这部著作加强了自身的党性锻炼和修养,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今天,重温《论修养》这部著作,对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论述,以党性锤炼筑牢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之基、培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之本、铸就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之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1938年11月23日,被任命为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的刘少奇离开延安,前往河南竹沟筹建中原局,途中于11月28日驻足三门峡市渑池县八路军兵站56天。期间,在八路军渑池兵站的三孔窑洞里召开了“中共豫西特委扩大干部会议”,刘少奇向与会同志传达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并详细讲解了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论持久战》,这次会议持续了一个星期左右。会后,为了加强基层党员党性修养,新成立的豫西省委利用兵站,开办了两期共产党员训练班,并邀请刘少奇为训练班作报告。正缘于此,刘少奇便起草了他的名著《论修养》的提纲,当时这份提纲虽然只有1000多字,但却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党性修养理论的基础,也正是在这个训练班上,刘少奇第一次系统地讲述了共产党员的修养问题。
1939年3月下旬,刘少奇回到延安,延安马列学院邀请刘少奇讲授党的建设的课程,刘少奇表示可以讲讲共产党员的修养。7月8日,在延安兰家坪马列学院窑洞外面的广场上,刘少奇首先讲了“绪论”和“党员思想意识的修养”,全体学员都参加了听讲,效果出人意料的好,在延安产生了轰动效应。于是,中央党校也邀请刘少奇到中央党校礼堂来讲,这样听众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讲课结束后,刘少奇由于忙于其他事务,讲课就先放到了一边。后应《解放》周刊邀请,刘少奇把演讲稿整理出来,毛泽东给予高度肯定。8月20日至9月20日,《解放》周刊以《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为题分三次发表。11月7日,延安新华书店首次出版了单行本。
《论修养》的发表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首先,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统一战线形成,党组织为大量吸收党员,入党条件降低。部分新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加之老党员中一些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私欲膨胀,使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弥漫泛滥,如果不及时正确地加以应对处理,将会产生严重后果。其次,建党初期,党的相关理论准备不成熟,导致理论上的先天不足,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屡遭挫折的重要原因。刘少奇指出:“这与我们党直至今天在理论上的准备与修养仍然一般不够的现象,是有密切关系的。它给了党内以极坏的影响。”最后,党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倾向,这一阶段以王明为首的右倾错误主张严重冲击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政治策略,损害了党的政治纪律和民主集中制原则。以上这些问题都促使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和对党的事业具有高度责任精神的刘少奇进行深入思考,于是共产党员要加强党性修养的理论和实践的问题便在《论修养》中逐一展现出来。自此,中国共产党党内首个关于党性修养的系统理论诞生。
《论修养》共分九章,结构完整、内容丰富、论证过程严密。概括起来说,主要探讨了共产党员加强修养的必要性、修养的基本内容和加强修养的具体路径这三个方面的大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关于共产党员加强修养的必要性问题,刘少奇从三点进行了阐述。首先,“我们共产党员,是近代历史上最先进的革命者,是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现代担当者和推动者”。共产党员的基本责任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使命光荣、责任巨大,为了能担负起历史“大任”,共产党员必须加强党性修养。其次,从党组织和党员自身状况的角度来说,加强党性修养能确保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自我提升,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纯洁性、革命者能力的提高、能够“运用自如”掌握革命规律的革命家的锻造都“离不开自己在实践中的主观努力,离不开在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学习”。最后,刘少奇指出历代的革命者在成功之时,便被胜利冲昏头脑,失去了原有的革命性,“因而放肆、骄傲、官僚化,以致动摇、腐化和堕落”,最终反使自身“成为革命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物”。因此,共产党人“更要提高警惕,更要加紧自己的无产阶级意识的修养”。
关于共产党员修养的基本内容,刘少奇总结了八个方面。简单来说,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方面的修养、思想道德方面的修养、作风方面的修养,以及其他科学知识方面的修养等等。其中,《论修养》重点围绕前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在政治理论方面的修养中,刘少奇指出共产党员要端正态度,努力学习政治理论著作,成为“真正刻苦修养,忠实做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的学生的人”。在思想道德方面的修养中,刘少奇认为“我们共产党员的世界观,只能是共产主义的世界观”,要坚决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进行斗争,从而以“最伟大的气魄和革命的决心”推动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在作风方面的修养中,刘少奇主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进行党内斗争,他指出:“我们提倡党内负责的、正式的、对党有益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同时,他还强调共产党人要杜绝贪污腐化、保持清正廉洁,党员个人利益要绝对地无条件地服从党的整体利益,等等。
关于共产党员加强修养的具体路径问题,刘少奇认为主要有三条。首先,共产党员要能做到自省。他引用古代曾子之言“吾日三省吾身”,强调了自我反省对修养的重要性。其次,共产党员要能做到慎独。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个人风范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他认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但是他也指出:“古代许多人的所谓修养,大都是唯心的、形式的、抽象的、脱离社会实践的东西。”最后,共产党员要注重学习和实践,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实践,推进工作和事业的发展,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具体的革命实践相结合”,要“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学习和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来建立自己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忠诚纯洁的进步的模范党员和干部”。
《论修养》问世已有80多年,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今天,我们重温《论修养》,对于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论述,以党性锤炼促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刘少奇同志的经济思想、治国理念和《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理论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科书,应该好好学习、研究和宣传。”
以理想信念筑牢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之基。党内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态的灵魂,党内政治文化的底色是共产党人的坚强党性,建设党内政治文化与加强党性修养高度一致。理想信念作为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统一,是共产党员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党性的集中展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天起就已明确: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也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好的共产党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给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内部来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复杂严峻,对党内政治文化带来巨大影响;从外部来说,西方国家反共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愈益强烈,严重侵蚀着党内政治文化。因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和自觉,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性修养的着力点,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念好共产党人的“真经”,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筑牢信仰之基。
以人民立场培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之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在刘少奇的一生中,党和人民的利益永远被放在第一位,他在《论修养》中指出:“无产阶级的坚定立场,就是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利益。”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的集中体现,党内政治文化从形成之初便凸显其人民立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党内政治文化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的文化,只有扎根人民,从人民当中汲取智慧,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生活的实际,在社会主义的原野上呈现出最瑰丽的党内政治文化景观。如果脱离群众,党内政治文化将缺乏生活气息,高高在上,恰如“一汪死水”,了无生机。因此,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人民立场,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根本、以人民为动力、以人民为尺度、以人民为目的,才能更好地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涵养党内政治生态。
以忠诚担当铸就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之魂。忠诚担当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素养,是每个共产党员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回望刘少奇的一生,就是忠诚担当的一生,无论是在白色恐怖的严酷考验之下,还是在惨遭迫害的生命弥留之际,他仍誓言:“一个革命者,生为革命,死也永远为共产主义事业,一心不变。”忠诚担当作为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深刻体现,是我们党对党员的根本政治要求,是党的事业顺利发展的坚强保证,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深层价值取向。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我们尤其要承继和发扬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忠诚担当精神。在党内政治文化的彰显和弘扬过程中,要更多的注入忠诚担当的红色基因,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绝对忠诚和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以忠诚担当铸就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