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肠脂肪母细胞瘤致反复肠套叠1例

2022-10-25 11:44黄文鹏杨一凌李莉明韩懿静高剑波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肠套叠母细胞声像

黄文鹏,杨一凌,李莉明,韩懿静,高剑波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2.超声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52)

患儿男,2岁,腹痛10 h,无呕吐等伴随症状;2周前因反复肠套叠接受6次水压或空气灌肠复位治疗。无其他既往史及家族史。查体:发育正常,精神欠佳,轻度脱水貌,腹部稍膨隆,左中腹似触及一腊肠样包块,质硬,活动度可,压痛明显,肠鸣音4次/分。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4.80 g/L,降钙素原0.07 ng/ml,C反应蛋白0.01 mg/L。腹部超声:于右中腹小肠肠管内探及1.9 cm×1.7 cm×2.1 cm包块,内见“同心圆征”及“套筒征”(图1A),CDFI示包块内血流信号丰富;肠系膜见多个淋巴结回声,较大者1.1 cm×0.4 cm;考虑肠套叠。行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次日复查超声,于右中腹小肠肠管内见4.0 cm×1.8 cm×2.3 cm包块,其内可见“同心圆征”及“套筒征”(图1B),且层次结构紊乱,呈不均匀低回声;CDFI示肠壁及包块内点线状动、静脉血流信号(图1C);考虑肠套叠及小肠占位。于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腹腔探查+肠套叠复位+肠肿物切除+肠系膜淋巴结活检,术中见距回盲部约80 cm处复杂型肠套叠,以手法复位成功;套叠处中段回肠肠腔内见1.0 cm×0.8 cm灰黄、质软肿物,包膜完整,活动度好,有蒂与肠壁相连,予以完整切除。术后病理:镜下见不同时期脂肪细胞和条索状纤维组织分隔,内有丛状毛细血管,未见异常核分裂象(图1D);病理诊断:(中段回肠)黏膜下脂肪母细胞瘤(lipoblastoma, LB),肠系膜淋巴结反应性增生。随访26个月,未见肿瘤及肠套叠复发。

图1 小肠脂肪母细胞瘤 A.术前腹部超声声像图; B、C.术后腹部超声声像图(B)及CDFI(C); D.病理图(HE,×100)

讨论LB是起源于胚胎白色脂肪组织细胞异常增生的良性间充质肿瘤,由脂肪母细胞和成熟脂肪细胞组成,含原始间胚叶细胞,叶间可见纤维组织分隔;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四肢和躯干,表现为无痛性皮下软组织肿块。LB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前者常见,多呈单发病灶位于皮下浅表部位,边界清楚;后者多见于体内深部脂肪间隙,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可多发,边界不清,有复发倾向。本例弥漫型LB病灶位于小肠,临床表现为反复肠套叠。声像图中LB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皮下实性中高回声肿块,可单发或多发,形态规则,可呈分叶状或团块状,部分见包膜,内部可伴稍高回声,含较多黏液时可呈不均匀低回声;50%以上见Ⅰ级或Ⅱ级血流信号。本病需与脂肪瘤、黏液脂肪肉瘤等相鉴别。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

猜你喜欢
肠套叠母细胞声像
软骨母细胞瘤样骨肉瘤穿刺标本免疫组化H3F3B、IMP3、Clusterin 联合H3F3B 基因突变检测的意义
儿童肠息肉继发肠套叠27 例临床分析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校外教育机构声像档案管理创新探析
能“看到”的声像定位 Bowers & Wilkins(宝华)705 Signature
肠套叠如何辨别一定要记住这几点
这种恶性肿瘤,3岁以下是高发期
水库管理单位声像档案的管理探讨
儿童小肠套叠治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