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语民歌“”考
——兼论彝族民歌的汉译问题

2022-10-25 04:47:16文友军洪桂云龙再艺杨之辉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威宁县彝语威宁

文友军,龙 炜,洪桂云,龙再艺,杨之辉

(1.贵州省威宁县民族研究所,贵州 威宁 553100; 2.贵州省威宁县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研究中心,贵州 威宁 553100; 3.贵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4.贵州省威宁县第一小学,贵州 威宁 553100;5.贵州省威宁县板底乡板底中学,贵州 威宁 553100)

引言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彝族人民可谓“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我国的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和广西等地,不同地区的彝语民歌虽具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但总体上具有较多的相似性。彝语民歌类型多样,歌词生动,旋律优美。然而,如何将美丽的彝语民歌准确、生动、得体地翻译为汉语,使其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享的文化成果,这始终是彝语民歌翻译工作的核心问题所在。翻译失当便会导致文本的误读和曲解,甚至使彝族民歌丧失原本的精神面貌。

一、彝语民歌《》的汉语译文版本内容对比

二、彝语民歌《》中“”与“”的含义辨析

三、彝语民歌《 》与其它彝语民歌内容相似段落对比

“赋”“比”“兴”是我国各民族唱词修辞手法中最常见的三种。朱熹《诗集注》中指出:“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叙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以物喻志);“兴者,先言他物而引起所咏之词也”(文已尽而意有余)。按照这种解释,“赋”就是陈述,铺陈的意思;“比”相当于现代修辞的比喻;“兴”的基本含义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简而言之,“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这首情歌采用了“兴”的修辞手法,演唱对象从月亮、菜花逐步引出姑娘,由物及人,层层递进,是彝族男女之间非常委婉、腼腆的爱情叙事。歌曲旋律悠扬婉转,主题突出,且反复强调,使得羞答答的姑娘们仿佛在向人们诉说青年男女对爱情必须忠贞的道理,也是对心仪的小伙子的忠告。

四、结语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三个翻译标准对于少数民族文学的翻译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信”和“达”自然是翻译工作的基本要求,少数民族文学的翻译也要做到诚实和准确地翻译出原文的意思,不能只追求一个大概程度,亦不能根据翻译者的个人品味对民众的文艺作品进行曲解和再创作。“雅”则通常被视为“俗”的对立面,但并非要求将大众文艺作品翻译和雕琢成文采奕奕的作品,以迎合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雅”也要遵从“信”的前提,要符合各地区、各民族民众的语言表达。老百姓的语言表达并非都是“鄙俗”的,也有其幽默风趣、生动传神的词句,令人听后如沐春风。因此,少数民族文学的翻译在“通顺”的基础上可以使得语言表达更富有美感,但这种“美感”绝不是翻译成艰深晦涩的语言能够带来的。

第一,彝语民歌歌词翻译为汉语歌词时要考虑歌词的押韵性。如果我们在翻译时注重歌词的押韵性,那么翻译出来的汉语歌词就会像彝语民歌的格律一样优美,歌者容易演唱,听者容易记住,这样也便于传播和传承。

第二,要考虑所翻译彝语民歌歌词的易懂性。我们的很多民歌,只有让歌词通俗易懂了,歌曲本身才会更加有生命力,如果我们翻译出来的歌词太深奥,那歌曲的受众度就会降低,这样就不利于传播。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民歌固有的生存环境已逐渐变弱,彝语民歌的传承面临极大的挑战,很多地方的彝语民歌早已失传,只有把民歌歌词翻译为通俗易懂的,喜欢的人才会越来越多。

第三,彝语民歌歌词翻译为汉语后,翻译时要结合作词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翻译。如果需要演唱汉语版的,要站在演唱者的角度,考虑歌词的字数是否相等或相近、是否便于演唱等。如果翻译为汉语后不需要演唱汉语版的,我们在翻译时就不需要考虑字数的相等性,而要考虑如何翻译,才能让歌词浅显易懂且更加有美感。

猜你喜欢
威宁县彝语威宁
民初《大定县志·殊语》中的彝语研究
纳苏彝语越南语亲属称谓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访大凉山悬崖村
瑞雪兆丰年
乡村地理(2020年4期)2020-09-10 07:22:44
威宁草海
乡村地理(2018年1期)2018-07-06 10:34:10
观鸟——威宁草海
乡村地理(2017年4期)2017-09-18 02:53:52
汉语“不”与彝语“ap”的异同
1948 年10 月9 日贵州省威宁地震研究
贵州科学(2016年5期)2016-11-29 01:25:49
贵州省威宁县老干洞洞穴成因与价值研究
贵州科学(2016年5期)2016-11-29 01:25:37
威宁县召开2015年关工委暨老年教育工作会议
晚晴(2015年7期)2015-05-30 16:57:06